生态保育吧 关注:2,565贴子:41,436
  • 3回复贴,共1

【话题】这棵树的去留,开会听听居民意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了人行道上一棵槐树的去留,昨天南京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将老槐树周边的街坊邻居代表请过来,“通报”情况。在近三个小时的沟通交流中,居民代表们认可了建设方的移树建议。据悉,在今后的道路环境综合整治中,听取民意将成为完善施工方案的一个重要途径。
住在玄武区兰家庄5号居民楼的刘维华清楚记得,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这棵老槐树就扎根在此了,那时候的槐树也就两米不到的个头儿,而现在,这“老邻居”的个头已经超过了十米,块头也越长越大,树桩都占据了人行道的大半路幅,每次行人经过的时候,都得侧身而过。
本月初,兰家庄路段迎来了新一轮的道路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建设方的玄武区房产交通局总工程师王继宁,在现场一眼就看见了这棵挡道的大槐树,他专门量了一下,路段南侧的这股人行道宽不到两米,而去除槐树占用的宽度,实际所剩的通道宽度就只有40厘米了。
在这位道路专家的眼里,要保证道路顺畅,这棵树必须要移走。但是他也意识到,南京人爱树,在路与树的选择面前,应该听听周边居民的意见。于是一场名为“一棵树挡住人行道,怎么办?”的民主议事会酝酿而生。
昨天上午九点半,来自兰家庄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建设单位的负责人齐聚东南大学社区邻里中心,先后向“老槐树”家门口的九位居民代表介绍了该条路段的整治出新内容,并提出了“树挡路”的问题。
“我赞同移栽大树,不是砍,是移!”刘维华说,他们这片居民早就盼着道路整治,这棵树确实碍事,刚够一个人过,下雨天打伞,是绝对过不去的,只能下来走慢车道,很危险。
家住兰园28号的居民代表张爱萍也表示,这条小路早晚高峰人流量太大,地铁三号线鸡鸣寺站1号出口和东大一侧校门近在咫尺,路口每天都堵车,老人小孩走起来很害怕。这棵树要移栽的话,她同意。
最终9位居民代表们一致表决认可移树的建议。王继宁请代表们放心,下一步他们将会向园林部门申请,由专业人士拿出一份科学完善的移栽方案,让老槐树有个好去处。
南京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相关人士表示,在今后所有市政工程开工之前都应该举行民主议事会,主动和市民沟通解释清楚,多听取市民意见,做到科学、民主、廉正的工作原则。


IP属地:江苏1楼2017-01-16 20:52回复
    建设方代表感叹居民专业 会后他主动留下手机号码
    议事会上,不少居民对于此次环境综合整治中施工单位的变化感触很深,居民刘维华举例说,十多年前,他们家前的这条道路也曾经出新过,不过她发现当时施工现场没有去除“橡皮土”,她向施工方反映,没有得到回应,不久之后,这条路就塌陷返修,而这次,她发现,每当自己有疑问去询问现场的施工人员时,都能得到及时的回复。
    在整个交流中,作为建设方的代表,玄武区房产交通局总工程师王继宁始终都带着微笑倾听居民代表们的意见。他说,让他感到非常欣慰的是,有这么多市民在关心着身边的市政工程,一些问题提的已经达到了专业级别的水平。而在他看来,能向他们提出问题来,也说明是对政府部门解决问题的期待和信任。
    在一个问题的交流中,一位发言代表坦言自己提出的问题是个“老大难”。王继宁立刻回应道:“群众反映的 老大难 问题其实没多难,只要用心做,都能解决。”
    在会议的最后,王继宁特意报出了自己的手机号码,热情地对居民们笑着说,留给大家的电话,就是欢迎你们能够参与到施工全过程的监督中来,我们一起来把好事办好,让大家都满意。


    IP属地:江苏2楼2017-01-16 20:53
    回复
      “绿都”常绿,离不开市民较真官方认真
      “南京的绿化真好,骑到哪儿都有大树遮阴。这在别的城市还不多见。诶,你们这儿是怎么做到的?”
      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一位单车骑行全国经过南京的外地小哥在接受采访中的反问,让我这个新南京人一时语塞。
      在南京生活工作了十几年,其间发生的不少有关树木的新闻几乎无一例外被“大做文章”,这一点,我这个回答不出单车小哥问题的外乡人是不大理解的。树移走了,再种就是了,况且也不是自家的树,有什么大不了的?要求记者好好做“树新闻”的前辈说,南京人对动到树的事情都特别敏感。而本地同事谈到这种事,表情更是夸张,“树,简直就是南京人的命,老百姓会较真的哦”。
      事实也证明,爱树护绿,南京老百姓真的会较真。
      早在2011年,南京地铁3号线施工计划移植树木前,有市民就提出过保护树木的建议。南京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古树名木及行道大树保护的意见》,承诺市政建设“原则上工程让树,不得砍树”。此后,2012年的地铁4号线、去年的5号线,只要涉及到树木移植的工程,仍会引起南京市民的关注,大家对绿评等事项都“全程盯梢”。
      可是,南京人干吗要如此较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树苗到大树,没个十几二十年,不成。一棵树成长不易,千万棵树成就一个“绿都”更难。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我想,南京人爱树护绿的最直接动力或许还是对环境的珍惜。这份珍惜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一种民意,无论是老南京人还是我这样的新南京人。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也越来越认真地对待这份民意。有关部门如今在市政工程中涉及到移树问题的,都要征询居民意见,移植方案极尽苛求,动的树越少越好。
      有市民的较真和官方的认真,南京“绿都”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就不奇怪了。
      单车小哥如果再来南京,问我同样的问题,我会建议他看一看今天扬子晚报“一棵树的去留”的新闻,并告诉他,南京之所以是“绿都”,是因为这里的人们骨子里就有一份优秀的“尚绿”基因。


      IP属地:江苏3楼2017-01-16 20:56
      回复
        挺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1-21 2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