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以上两个尽管郁郁寡欢,好歹寿终正寝的人来说,下面要说的三个人,就真是一个比一个惨。
爱新觉罗•良弼,“少孤,事母孝”, “留学日本陆军学校,毕业归,入练兵处。历陆军部军学司监督副使,补司长”。作为军事科班出身的皇亲,他以知兵著称,“改军制,练新军,立军学,良弼皆主其谋。尤留意人才,自将帅以至军士,莫不延纳”。如果告诉你1912年1月他遇刺重伤,不治身亡之时才35岁,便知这个青年军官,实乃大清的栋梁之材。著名学者张鸣在《摇晃的辛亥》中,对良弼极为称道。然越是朝廷倚重的,就越是革命党的敌人。同盟会刺客彭家珍一枚炸弹,使得良弼没命再为朝廷效力。死前他说,炸我的是英雄,我死,清亦死。果然未久,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于库里•恩铭,庆亲王奕劻的女婿。颇爱新政,却也待人凶狠。《走向共和》里,岳父老子被御史弹劾,他带着一张两百万的银票与几张照片来到对头家里。先把罪证呈上,然后将照片摆在他面前,说,这里面什么点天灯啊、站笼的刑罚,我是最在行了,如果谁想把我岳父整下去,我定然整得他家破人亡!吓人对方面无人色,屁滚尿流。恩铭任安徽巡抚期间办了很多学堂,其中办得最为失败的,是安庆巡警学堂。失败在哪里?原来,他保荐的学校监督徐锡麟的子弹正等着他呢!徐锡麟是光复会的,虽然受恩于恩铭,但他舍私为公,弃个人恩惠而求国之大义。恩铭在毕业典礼上被击数枪,命丧黄泉。死在最信任的人手里,那叫一个惨啊!
端方,姓托忒克,正白旗人。受过光绪皇帝的接见,在湖南巡抚任上,“颛志兴学,资遣出洋学生甚众”。亦是出洋五大臣之一,回国后力主君宪。光绪三十二年,任两江总督,“设学堂,办警察,造兵舰,练陆军,定长江巡缉章程,声闻益著”,名气越来越大。后因在慈禧太后葬礼上照相唐突了隆裕皇太后,加上之前得罪的太监小德张兴风作浪,他被免官。如果永不叙用,他还能得善终。偏偏清廷无人可用,对他重新起复。因四川民怨沸腾,前往弹压,“至资州,所部鄂军皆变,军官刘怡凤率众入室,语不逊,端方以不屈遇害”。《清史稿》中不屈遇害四字,是对端方的高度评价。但革命党人显然觉得不解恨,将其与同时被害的弟弟的首级送往汉口,游街示众——比起恩铭来,更为惨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