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族,吴晓东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西部苗族迁徙史诗反应的是苗族迁徙到彝族地区的时候与汉族的一系列战争,而不是反映蚩尤与黄帝的战争。史诗所反映的迁徙路线,也不是从黄河中下游迁徙到长江中下游流域,再西迁到目前的地方,或从长江中下游流域被窜到三危后,再从甘肃一带南下到目前的地理位置,而是反映了在彝族地区小范围内的,短距离的迁徙。
【关键词】:苗族迁徙、笃纳伊莫、浑水河、格蚩爷老
笔者这里所说的西部苗族迁徙史诗是指流传于滇东北、黔西北的一系列迁徙史诗。目前这类史诗主要收录于以下四本书:一、苗青主编的《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2)(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二、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编的《西部苗族古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三、田玉隆编注的《蚩尤研究资料选》(贵州民族出版社,1996年),四、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贵州分会翻印的《民间文学资料》第16集(1985年10月)。
西部苗族与迁徙有关的史诗存在两大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一、它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战争,是否是蚩尤时代的战争;二、它反映了苗族什么样的迁徙路线。目前,从文本的翻译整理以及一些相关的文章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史诗反映的是蚩尤时代的苗族战争。其反映的迁徙路线是苗族从黄河中下游迁徙到长江中下游流域,再西迁到目前的地方。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西部苗族是被窜到西北三危的那一部分苗族,他们从甘肃一带再南下到目前的地理位置。具体观点主要有:1、史诗中多次出现地名直米利(Nzhil Mik Lik),认为这可能是直隶,也就是现在的河北。[i] 2、史诗中有一位英雄,叫格蚩爷老(Gid Chib yeul Laol),被认为是蚩尤。[ii] 3、史诗原文中出现一条叫dlix vangx dlix ndlod、dlix fangd lid aob ndlod、dlix aob ndlod aob shik、aob ndlod jik或dlix aob ndlob的河,意思是浑浊的河,被认为是黄河[iii]。4、史诗原文中出现一条叫ndus naf yik mol或naf yik mo的河,译为“笃纳伊莫”和“纳伊莫”,被认为是长江的中下游河段[iv]。5、史诗中多处说苗族原来生活在大平原(或平坝)上,被认为是中原一带的平原。6、史诗中多次出现抢夺苗族土地的人物或部落沙召觉地望,被认为是与蚩尤作战的黄帝或他的部落。正如伍新福先生在《中国苗族通史》中写道:“据笔者实地考察,滇东北和黔西北苗族至今仍广泛流传着关于蚩尤的古歌、传说。据传,远古的时候……首领格蚩爷老(即蚩尤)带领大家开田种地……后来格炎望自老(有时又叫‘沙召觉地望’,均系汉人首领,有说是炎帝,有说是黄帝),想抢站甘扎地坝平原,于是双方发生战争……格蚩爷老的子孙被迫搬家,迁到‘斗南一莫’(即‘大江边’,有说即长江边)。”[v] 笔者对这些观点持不同的看法,认为西部苗族史诗所反映的战争并不是蚩尤与黄帝的战争,而是苗族迁徙到彝族地区的时候与汉族的一系列战争;其反映的迁徙也只是到了彝族地区后小范围内的,短距离的迁徙,当然,当时的彝族地区要比目前的范围大一些,可能东及四川东部地区。
这四部书籍对一些人名和地名的翻译所采用的汉字有所不同,甚至在同一本书中的不同篇章中也不一定统一。为尊重原文,本文在引文时不作改动。
一、“纳伊莫”是彝语
西部苗族迁徙史诗中所发生的战争、迁徙地点几乎都与笃纳伊莫江有关。例如《格耶爷老、格蚩爷老》描述了苗族首领格耶爷老、格蚩爷老在笃纳伊莫与格炎敖孜劳进行水战的场面,《则嘎老》讲述了苗族首领则嘎老率领苗民渡过笃纳伊莫,《嘎骚卯碧》讲述苗族首领嘎骚卯碧住在笃纳伊莫,并在那里指挥战斗,《格资爷老、格米爷老、爷觉毕考》也说三位苗族首领率领苗民来到了笃纳伊莫。为此,史诗中的笃纳伊莫江的地理位置,成了研究史诗的关键。那么,笃纳伊莫是哪一条河呢?
有学者认为笃纳伊莫是黄河。夏扬先生在《〈涿鹿之战〉和蚩尤解——试答关于〈涿鹿之战〉的读者疑问》中写道:“另一个地方是‘相隔多那益慕(黄河)只有十七里’,再一个地方是‘格蚩爷老住在多那益慕岸边,只隔一早晨的路就可以走到河边’,指的是黄河以北的一个大平原,要确定它是什么地方也有一定困难,也是一个大概。”[vi]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夏扬先生认为多那益慕(笃纳伊莫)是黄河。
有的学者认为笃纳伊莫指长江上游——金沙江。王廷芳先生在他翻译的《爷觉黎刀》中就直接将“笃纳伊莫”翻译为金沙江。[vii]
有的学者更宽泛一点,认为笃纳伊莫指金沙江或长江。李璧生、韩绍纲、王建国在翻译《格自爷老——爷觉比考歌》时就将“斗南一莫”注释为“指金沙江或长江”。[viii]
笔者在田野调查中了解到:笃纳伊莫这一词主要来自彝语,是彝语与苗族的组合。“纳伊”或“纳伊莫”是彝语,不是苗语,是彝族用彝语对金沙江/长江的称呼。“伊莫”是大河,“纳”是黑、青等意思。“笃”是苗语,是天、天边的意思。《西部苗族古歌》将笃纳伊莫解释为“两岸宽阔的大江”。在史诗中,大多数情况下直接把笃纳伊莫说成是一条河,有的地方也把笃纳伊莫说成平原(或平坝),有“笃纳伊莫是个大平原”的句子[ix],其实说的是笃纳伊莫两岸是很宽的平坝。在史诗中有时用“纳伊莫”,如在《嘎骚卯碧》中就只用“纳伊莫”[x],有时用“笃纳伊莫”。
笔者认为,笃纳伊莫既然是苗族借自彝语,那么,它应该是苗族来到彝族地区以后才借的,所指的河段,应该是有彝族分布的长江河段,包括金沙江。彝族早期,其势力范围曾东及目前的重庆一带,所以,西部苗族史诗中的笃纳伊莫,指的应该是从重庆一带以上的长江河段。这里值得提出来的是,我们所理解的三苗渡过长江往南迁徙,是指在重庆以下的河段,在目前湖南、湖北一带。
从一些史诗中我们也能确定笃纳伊莫在挨近彝族的地区,并不是泛指整个长江,或指湖南、湖北地区的长江河段。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西部苗族迁徙史诗反应的是苗族迁徙到彝族地区的时候与汉族的一系列战争,而不是反映蚩尤与黄帝的战争。史诗所反映的迁徙路线,也不是从黄河中下游迁徙到长江中下游流域,再西迁到目前的地方,或从长江中下游流域被窜到三危后,再从甘肃一带南下到目前的地理位置,而是反映了在彝族地区小范围内的,短距离的迁徙。
【关键词】:苗族迁徙、笃纳伊莫、浑水河、格蚩爷老
笔者这里所说的西部苗族迁徙史诗是指流传于滇东北、黔西北的一系列迁徙史诗。目前这类史诗主要收录于以下四本书:一、苗青主编的《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2)(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二、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编的《西部苗族古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三、田玉隆编注的《蚩尤研究资料选》(贵州民族出版社,1996年),四、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贵州分会翻印的《民间文学资料》第16集(1985年10月)。
西部苗族与迁徙有关的史诗存在两大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一、它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战争,是否是蚩尤时代的战争;二、它反映了苗族什么样的迁徙路线。目前,从文本的翻译整理以及一些相关的文章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史诗反映的是蚩尤时代的苗族战争。其反映的迁徙路线是苗族从黄河中下游迁徙到长江中下游流域,再西迁到目前的地方。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西部苗族是被窜到西北三危的那一部分苗族,他们从甘肃一带再南下到目前的地理位置。具体观点主要有:1、史诗中多次出现地名直米利(Nzhil Mik Lik),认为这可能是直隶,也就是现在的河北。[i] 2、史诗中有一位英雄,叫格蚩爷老(Gid Chib yeul Laol),被认为是蚩尤。[ii] 3、史诗原文中出现一条叫dlix vangx dlix ndlod、dlix fangd lid aob ndlod、dlix aob ndlod aob shik、aob ndlod jik或dlix aob ndlob的河,意思是浑浊的河,被认为是黄河[iii]。4、史诗原文中出现一条叫ndus naf yik mol或naf yik mo的河,译为“笃纳伊莫”和“纳伊莫”,被认为是长江的中下游河段[iv]。5、史诗中多处说苗族原来生活在大平原(或平坝)上,被认为是中原一带的平原。6、史诗中多次出现抢夺苗族土地的人物或部落沙召觉地望,被认为是与蚩尤作战的黄帝或他的部落。正如伍新福先生在《中国苗族通史》中写道:“据笔者实地考察,滇东北和黔西北苗族至今仍广泛流传着关于蚩尤的古歌、传说。据传,远古的时候……首领格蚩爷老(即蚩尤)带领大家开田种地……后来格炎望自老(有时又叫‘沙召觉地望’,均系汉人首领,有说是炎帝,有说是黄帝),想抢站甘扎地坝平原,于是双方发生战争……格蚩爷老的子孙被迫搬家,迁到‘斗南一莫’(即‘大江边’,有说即长江边)。”[v] 笔者对这些观点持不同的看法,认为西部苗族史诗所反映的战争并不是蚩尤与黄帝的战争,而是苗族迁徙到彝族地区的时候与汉族的一系列战争;其反映的迁徙也只是到了彝族地区后小范围内的,短距离的迁徙,当然,当时的彝族地区要比目前的范围大一些,可能东及四川东部地区。
这四部书籍对一些人名和地名的翻译所采用的汉字有所不同,甚至在同一本书中的不同篇章中也不一定统一。为尊重原文,本文在引文时不作改动。
一、“纳伊莫”是彝语
西部苗族迁徙史诗中所发生的战争、迁徙地点几乎都与笃纳伊莫江有关。例如《格耶爷老、格蚩爷老》描述了苗族首领格耶爷老、格蚩爷老在笃纳伊莫与格炎敖孜劳进行水战的场面,《则嘎老》讲述了苗族首领则嘎老率领苗民渡过笃纳伊莫,《嘎骚卯碧》讲述苗族首领嘎骚卯碧住在笃纳伊莫,并在那里指挥战斗,《格资爷老、格米爷老、爷觉毕考》也说三位苗族首领率领苗民来到了笃纳伊莫。为此,史诗中的笃纳伊莫江的地理位置,成了研究史诗的关键。那么,笃纳伊莫是哪一条河呢?
有学者认为笃纳伊莫是黄河。夏扬先生在《〈涿鹿之战〉和蚩尤解——试答关于〈涿鹿之战〉的读者疑问》中写道:“另一个地方是‘相隔多那益慕(黄河)只有十七里’,再一个地方是‘格蚩爷老住在多那益慕岸边,只隔一早晨的路就可以走到河边’,指的是黄河以北的一个大平原,要确定它是什么地方也有一定困难,也是一个大概。”[vi]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夏扬先生认为多那益慕(笃纳伊莫)是黄河。
有的学者认为笃纳伊莫指长江上游——金沙江。王廷芳先生在他翻译的《爷觉黎刀》中就直接将“笃纳伊莫”翻译为金沙江。[vii]
有的学者更宽泛一点,认为笃纳伊莫指金沙江或长江。李璧生、韩绍纲、王建国在翻译《格自爷老——爷觉比考歌》时就将“斗南一莫”注释为“指金沙江或长江”。[viii]
笔者在田野调查中了解到:笃纳伊莫这一词主要来自彝语,是彝语与苗族的组合。“纳伊”或“纳伊莫”是彝语,不是苗语,是彝族用彝语对金沙江/长江的称呼。“伊莫”是大河,“纳”是黑、青等意思。“笃”是苗语,是天、天边的意思。《西部苗族古歌》将笃纳伊莫解释为“两岸宽阔的大江”。在史诗中,大多数情况下直接把笃纳伊莫说成是一条河,有的地方也把笃纳伊莫说成平原(或平坝),有“笃纳伊莫是个大平原”的句子[ix],其实说的是笃纳伊莫两岸是很宽的平坝。在史诗中有时用“纳伊莫”,如在《嘎骚卯碧》中就只用“纳伊莫”[x],有时用“笃纳伊莫”。
笔者认为,笃纳伊莫既然是苗族借自彝语,那么,它应该是苗族来到彝族地区以后才借的,所指的河段,应该是有彝族分布的长江河段,包括金沙江。彝族早期,其势力范围曾东及目前的重庆一带,所以,西部苗族史诗中的笃纳伊莫,指的应该是从重庆一带以上的长江河段。这里值得提出来的是,我们所理解的三苗渡过长江往南迁徙,是指在重庆以下的河段,在目前湖南、湖北一带。
从一些史诗中我们也能确定笃纳伊莫在挨近彝族的地区,并不是泛指整个长江,或指湖南、湖北地区的长江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