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读者写了一封超长的求助信,核心意思就是,她对这世间的情谊真假产生了怀疑,也不再信任付出就会有回报的逻辑,这都是骗人的。
触发原因是由于她最近参加的一个婚礼。
她大学里关系最好的闺蜜最近结婚了,她是伴娘。
在闺蜜盛大而奢华的婚礼上,她丝毫没有为闺蜜感到高兴,反而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冒出一个可怕的念头,她凭什么嫁得这么好?
她说,我农村家庭出身,家里穷,在家吃低保,在学校靠助学金,因为起点就比别人落下一大截,所以我在学校里比身边的任何人都努力一百倍,而闺蜜三天两头翘课,整天只花枝招展地打扮、旅游、社交,考试每次都要靠抄我的答案才能免于挂科。
毕业后5年,我苦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也不过只是做到了一个部门经理的职位,我发了狠一定要在大城市扎根,所以一直省吃俭用,衣服都是从淘宝淘来的,对自己最奢华的犒劳是去西单排队买个炸鸡排,尽管如此,手头的积蓄离首付依然差了十万八千里。
而她,只是嫁了一个北京人,就在这个城市安了家,不是说这种图男方条件的女人都不会有好下场的吗?
可是他老公很疼她啊,只是踩着高跟鞋敬了一圈酒,他老公就心疼坏了,扶着她坐下来赶紧给她揉脚,问她要不要换双鞋……
我只问了她一个问题,你闺蜜当真只是整天游手好闲什么正事儿都没有吗?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也不是,她很会穿,很会玩。她只是不喜欢专业课,但是经常全国各地的跑图书馆,还会从先锋书店和三联书店淘回来一些我们学校图书馆没有的宝贝,还经常拿着剪刀自己改衣服。
这个世界的生存规则就是这么残酷,出生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狗之间的差距都大。
但你千万不要以为,只要给你个跟有钱人结识的机会,就可以嫁豪门。
有钱人都不是傻子。能够让人产生嫁娶欲望的人,靠的一定不仅仅是一张脸。
嫁个有钱人,也得靠努力,而不是长得美美的就可以坐等狗屎运。
那些过得比我们好的人,一定有你未曾察觉的过人之处。
之前工作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外贸部的姑娘,92年的,家庭条件不好,能力也一般,但特有野心。
这姑娘,工资全外贸部最低,因为是实习助理,只吃最初级的死工资,没提成。
平常吃饭,她连个盒饭都不舍得买,都是头天晚上在家炒菜的时候加大菜量,分成两份,一份当天晚上吃完,一份装进饭盒带到公司。第二天中午大家吃饭的时候,她就去微波炉那儿热饭。
衣服每个季节标准三套,平均两年做一次更新,每套不出100块的标准。动物园服装集散地是她的主要扫货区。
住在半地下室,可以透进光来,但是不通风,还是合租。
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她的精打细算,她依然能攒下一点钱来,她花钱的去处只有两个:一是报最贵的英语培训班,钱不够就分期付款,通过班里的外籍同学关系去参加上流大趴;另外就是疯狂健身,疯狂马拉松。
她笑着向所有人毫不掩饰地公开自己的梦想,嫁富有的英国老公,生最酷的混血宝宝。
当时公司很多人对她都有诸多非议,说她异想天开妄想攀高枝,说她穷疯了。
她没有什么出色手段,也没有过人的撩汉大法,只是坚持循环往复,风雨无阻。
离职后的一年,她没有如愿嫁给富有的英国人,却嫁给了一个将她视若珍宝的中国男人,她新公司的上司,这个男人说她身上有很多姑娘都没有的阳光与热情。
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叉的花园》中表达了一个极酷的理念。
你每做出一个选择,就从一个时空进入到了另一个不可逆的时空,而在那个时空里,还会有更多选择在等你。而正是这些选择,让我们变成了不同的人。
嫁不嫁豪门,要不要江山,其实没有什么值得我们非议的。
理想面前,没有什么谁比谁高尚,只是每个人想要的东西不一样。
但棋盘之上,绝无废子,每一步都会是下一步的机遇和风口。
你的每一步,都在用不同的方式缔造着不同的你。

生活中的很多事,做起来十分枯燥,看上去琐碎又毫无意义,但这不能成为你两手一摊、看天吃饭的理由。
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常规回报周期。
不要以为你只要做了一定的努力,生活就应该沿着你想要的方向马上回报你。
你每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搞清楚是为了什么。
当别人做了一些你认为并不正确的事情却获取了成功时,当你的坚持敌不过别人的一个眼神时,先不要着急去掀翻自己的三观,你活着并精进,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你能摆脱自己的出身。
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有这样一段话。
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
很多人看上去勤勉又努力,却总忘记带上脑子。
嫉妒是人性,你无法回避,那就去正视,找出内因,摆正心态,否则你憋越久,就越容易把自己憋成一个整天怨气腾腾、粗放勤奋的废物。
“自己的失败固然难堪,朋友的成功更让你不安”,人人都会嫉妒,但不是人人都会控制嫉妒。
没人拦着你自寻烦恼。
面对与生俱来的资源分配不均,第一步你就要学会接纳。
既然我一出生就被别人甩下八条街,那么我还要撒丫子追赶的意义是什么?
有的人,生来就是一幅好牌,闭着眼出都会大获全胜,无忧可过一生。
但我们大多数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这个世界的资源分配法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确凿的现实:血统与运气面前,并不是人人平等。
我们中的大多数,手里的牌既不霸气,也不至于死路一条,一生努力,吃苦耐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能上进了一辈子,到头来依然是平凡中的大多数。
但是我们的出身,我们的家庭,从来不欠我们任何东西。
不要一提家庭就一脸的苦大仇深,一提朋友发迹了你就“有钱就了不起啊?还不是啥啥啥……”
先天条件不够好,就摆正心态,寻找方法去努力上进。
对我们来说,逾越起点最大的平等就是时间,在同一条时间轴下,去博智慧,拼思路。
一本叫做《把时间当做朋友》的书里,提出一个观点:不同的心智水平会让同样的时间资源在不同人那里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面对一本昂贵的奇书。有些人重金买来,花了一小时乱翻,这期间玩鸟逗猫心猿意马什么都没看进去,而你买不起,借了一本来看,这期间你运用自己的系统思考能力,迅速看结构,做出了帮助你解决问题的思维导图。
看上去买书很难,事实上看书更难。
每个人身上的装备不一样,同样需要对付的怪也不一样,大家都要面对截然不同的人生。
活着的最好的意义,就是通过思维盛宴,不断优于过去的自己。
卡夫卡说,生活中没有侥幸,生活将以铁一般的逻辑,粉碎任何人发自内心的背叛和疏离倾向。
唯有跟自己比,方能体会到什么是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触发原因是由于她最近参加的一个婚礼。
她大学里关系最好的闺蜜最近结婚了,她是伴娘。
在闺蜜盛大而奢华的婚礼上,她丝毫没有为闺蜜感到高兴,反而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冒出一个可怕的念头,她凭什么嫁得这么好?
她说,我农村家庭出身,家里穷,在家吃低保,在学校靠助学金,因为起点就比别人落下一大截,所以我在学校里比身边的任何人都努力一百倍,而闺蜜三天两头翘课,整天只花枝招展地打扮、旅游、社交,考试每次都要靠抄我的答案才能免于挂科。
毕业后5年,我苦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也不过只是做到了一个部门经理的职位,我发了狠一定要在大城市扎根,所以一直省吃俭用,衣服都是从淘宝淘来的,对自己最奢华的犒劳是去西单排队买个炸鸡排,尽管如此,手头的积蓄离首付依然差了十万八千里。
而她,只是嫁了一个北京人,就在这个城市安了家,不是说这种图男方条件的女人都不会有好下场的吗?
可是他老公很疼她啊,只是踩着高跟鞋敬了一圈酒,他老公就心疼坏了,扶着她坐下来赶紧给她揉脚,问她要不要换双鞋……
我只问了她一个问题,你闺蜜当真只是整天游手好闲什么正事儿都没有吗?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也不是,她很会穿,很会玩。她只是不喜欢专业课,但是经常全国各地的跑图书馆,还会从先锋书店和三联书店淘回来一些我们学校图书馆没有的宝贝,还经常拿着剪刀自己改衣服。
这个世界的生存规则就是这么残酷,出生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狗之间的差距都大。
但你千万不要以为,只要给你个跟有钱人结识的机会,就可以嫁豪门。
有钱人都不是傻子。能够让人产生嫁娶欲望的人,靠的一定不仅仅是一张脸。
嫁个有钱人,也得靠努力,而不是长得美美的就可以坐等狗屎运。
那些过得比我们好的人,一定有你未曾察觉的过人之处。
之前工作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外贸部的姑娘,92年的,家庭条件不好,能力也一般,但特有野心。
这姑娘,工资全外贸部最低,因为是实习助理,只吃最初级的死工资,没提成。
平常吃饭,她连个盒饭都不舍得买,都是头天晚上在家炒菜的时候加大菜量,分成两份,一份当天晚上吃完,一份装进饭盒带到公司。第二天中午大家吃饭的时候,她就去微波炉那儿热饭。
衣服每个季节标准三套,平均两年做一次更新,每套不出100块的标准。动物园服装集散地是她的主要扫货区。
住在半地下室,可以透进光来,但是不通风,还是合租。
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她的精打细算,她依然能攒下一点钱来,她花钱的去处只有两个:一是报最贵的英语培训班,钱不够就分期付款,通过班里的外籍同学关系去参加上流大趴;另外就是疯狂健身,疯狂马拉松。
她笑着向所有人毫不掩饰地公开自己的梦想,嫁富有的英国老公,生最酷的混血宝宝。
当时公司很多人对她都有诸多非议,说她异想天开妄想攀高枝,说她穷疯了。
她没有什么出色手段,也没有过人的撩汉大法,只是坚持循环往复,风雨无阻。
离职后的一年,她没有如愿嫁给富有的英国人,却嫁给了一个将她视若珍宝的中国男人,她新公司的上司,这个男人说她身上有很多姑娘都没有的阳光与热情。
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叉的花园》中表达了一个极酷的理念。
你每做出一个选择,就从一个时空进入到了另一个不可逆的时空,而在那个时空里,还会有更多选择在等你。而正是这些选择,让我们变成了不同的人。
嫁不嫁豪门,要不要江山,其实没有什么值得我们非议的。
理想面前,没有什么谁比谁高尚,只是每个人想要的东西不一样。
但棋盘之上,绝无废子,每一步都会是下一步的机遇和风口。
你的每一步,都在用不同的方式缔造着不同的你。

生活中的很多事,做起来十分枯燥,看上去琐碎又毫无意义,但这不能成为你两手一摊、看天吃饭的理由。
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常规回报周期。
不要以为你只要做了一定的努力,生活就应该沿着你想要的方向马上回报你。
你每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搞清楚是为了什么。
当别人做了一些你认为并不正确的事情却获取了成功时,当你的坚持敌不过别人的一个眼神时,先不要着急去掀翻自己的三观,你活着并精进,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你能摆脱自己的出身。
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有这样一段话。
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
很多人看上去勤勉又努力,却总忘记带上脑子。
嫉妒是人性,你无法回避,那就去正视,找出内因,摆正心态,否则你憋越久,就越容易把自己憋成一个整天怨气腾腾、粗放勤奋的废物。
“自己的失败固然难堪,朋友的成功更让你不安”,人人都会嫉妒,但不是人人都会控制嫉妒。
没人拦着你自寻烦恼。
面对与生俱来的资源分配不均,第一步你就要学会接纳。
既然我一出生就被别人甩下八条街,那么我还要撒丫子追赶的意义是什么?
有的人,生来就是一幅好牌,闭着眼出都会大获全胜,无忧可过一生。
但我们大多数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这个世界的资源分配法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确凿的现实:血统与运气面前,并不是人人平等。
我们中的大多数,手里的牌既不霸气,也不至于死路一条,一生努力,吃苦耐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能上进了一辈子,到头来依然是平凡中的大多数。
但是我们的出身,我们的家庭,从来不欠我们任何东西。
不要一提家庭就一脸的苦大仇深,一提朋友发迹了你就“有钱就了不起啊?还不是啥啥啥……”
先天条件不够好,就摆正心态,寻找方法去努力上进。
对我们来说,逾越起点最大的平等就是时间,在同一条时间轴下,去博智慧,拼思路。
一本叫做《把时间当做朋友》的书里,提出一个观点:不同的心智水平会让同样的时间资源在不同人那里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面对一本昂贵的奇书。有些人重金买来,花了一小时乱翻,这期间玩鸟逗猫心猿意马什么都没看进去,而你买不起,借了一本来看,这期间你运用自己的系统思考能力,迅速看结构,做出了帮助你解决问题的思维导图。
看上去买书很难,事实上看书更难。
每个人身上的装备不一样,同样需要对付的怪也不一样,大家都要面对截然不同的人生。
活着的最好的意义,就是通过思维盛宴,不断优于过去的自己。
卡夫卡说,生活中没有侥幸,生活将以铁一般的逻辑,粉碎任何人发自内心的背叛和疏离倾向。
唯有跟自己比,方能体会到什么是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