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来源:清大学习吧幼儿科学
科学教育不应局限在让幼儿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乐于探索的意识和创造力。在实践中,科学思维方式决定孩子未来学习的高度,科学启蒙必不可少!孩子需要的,是一次启迪智慧人生,赢在起跑线上的机会!
一、适宜的环境
教师应创设一个尊重和支持的环境,让幼儿乐意与操作材料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知识经验。例如,有一次,有一个幼儿带了几个核桃到幼儿园来吃,可他打不开,这时,另一个幼儿拿来了镊子又是夹又是敲的,虽然这种办法并不可行,但我们没有去干预,而是以接纳、尊重的态度鼓励他继续尝试。虽然这个孩子最终没能打开核桃,但他却获得了“核桃圆溜溜的夹不住”“镊子好像没力气”等感性经验。
1 、根据活动需要,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操作与观察的材料。例如,在“如何让杯中的纸放进水里不会湿”的活动中,为了使幼儿观察底部塞有纸团的杯子倒放在水里是会产生什么结果,我们提供了透明的杯子以及透明的容器,使幼儿清楚地看到了这一奇怪现象:明明杯子完全放进了水里,但杯中的纸团却一点也没有湿,从而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蕴含教育的材料,例如,在“沉与浮”的活动中,孩子们猜想轻的物体会浮,重的物体会沉。于是,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白果、硬币、回形针、花菜、萝卜、大木块等材料,最后的实验结果与他们的设想大相径庭。又重又大的木头、花菜浮在水面上,而又轻又小的回形针却沉在水里。通过反复操作,他们逐渐认识到“物体的轻重不能决定物体的沉浮”。
二、 动手做——学会探索
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幼儿充分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发展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关注知识本身的价值,更要让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能力。
1、亲历探索过程,学习用科学的步骤解决问题
科学活动的过程一般为提出假设——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四个环节。例如,在“怎样让泡沫板沉下去”的活动中,幼儿首先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假设:“把石头压在上面”“用重的磁铁压住它”,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结果幼儿发现石头会滚动,压不住。在此基础上,幼儿又提出新的假设,即“用胶带把石头绑在泡沫板上”并进行实验,结果泡沫板还是会浮起来。分析原因后,幼儿再次作出假设:“再加几块石头,”结果实验成功了。接着,幼儿对于实验中所观察到的事实(包括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记录,并得出结论:放上很重的石头可以让泡沫板沉到水里。最后,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所经历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做事的条理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幼儿学会用科学的步骤来探究和解决问题。
2、在不断探索中,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基础。老师应引导幼儿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如比较、测量、重复实验等,来解决探索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活动“怎样让纸跑得更远”中,幼儿需要比较、测量每次实验中纸“跑”出的距离。有些幼儿认为“把纸折成飞机可以飞得远”,但实际上纸飞机有时会改变方向,甚至会朝相反的方向飞。这时,就需要用重复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学会科学的方法,不仅可以使探索活动更加科学有效,而且有利于幼儿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记录和交流——总结探索过程
在科学活动中,记录信息、表达交流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幼儿把实验中的现象或探索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向同伴汇报自己的探索过程,并就某些问题展开交流讨论,这对于幼儿总结自己及他人的经验。
1 、自我总结,有助于幼儿加深理解和认识
幼儿的活动记录可以说是一份粗浅的科学报告。幼儿在“撰写”“科学报告”时,需要不断回忆探索过程,这是幼儿对自己操作的总结,它能够促使幼儿进一步思考。例如,在“让泡沫板沉下去”的实验中,一个幼儿先画了一个小长方形,上面有两个圆;又画了一个大长方形,上面有许多圆。他解释说:“小泡沫板,放两块石头就可以;大泡沫板,要放好多块。”最后他通过记录把操作经验整理成了一个结论:要使两块大小不同的泡沫板沉到水里,所放的石头数目(重量)应该不同。
2 、集体交流,有助于幼儿学会合作学习
集体交流能够生动地再现每个幼儿的探索过程,使幼儿从同伴的活动中受到启发,学到有益的经验和方法。例如,在“怎样打开核桃”的活动中,某个幼儿设想用锯子可以打开核桃,便在设想一栏打了钩,但实际操作未获成功,便在操作一栏里画了叉。另外一个幼儿则在两栏中都打了钩。教师就有意识地请这两个幼儿汇报自己的操作过程,引导大家思考:“使用同一种工具,为什么有人打开了核桃,有人却失败了?”幼儿在讨论中发现,两人虽然使用同一种工具,但由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这样的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反思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同伴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从而促进幼儿相互学习,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总之,科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创造力精神。
来源:清大学习吧幼儿科学
科学教育不应局限在让幼儿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乐于探索的意识和创造力。在实践中,科学思维方式决定孩子未来学习的高度,科学启蒙必不可少!孩子需要的,是一次启迪智慧人生,赢在起跑线上的机会!
一、适宜的环境
教师应创设一个尊重和支持的环境,让幼儿乐意与操作材料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知识经验。例如,有一次,有一个幼儿带了几个核桃到幼儿园来吃,可他打不开,这时,另一个幼儿拿来了镊子又是夹又是敲的,虽然这种办法并不可行,但我们没有去干预,而是以接纳、尊重的态度鼓励他继续尝试。虽然这个孩子最终没能打开核桃,但他却获得了“核桃圆溜溜的夹不住”“镊子好像没力气”等感性经验。
1 、根据活动需要,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操作与观察的材料。例如,在“如何让杯中的纸放进水里不会湿”的活动中,为了使幼儿观察底部塞有纸团的杯子倒放在水里是会产生什么结果,我们提供了透明的杯子以及透明的容器,使幼儿清楚地看到了这一奇怪现象:明明杯子完全放进了水里,但杯中的纸团却一点也没有湿,从而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蕴含教育的材料,例如,在“沉与浮”的活动中,孩子们猜想轻的物体会浮,重的物体会沉。于是,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白果、硬币、回形针、花菜、萝卜、大木块等材料,最后的实验结果与他们的设想大相径庭。又重又大的木头、花菜浮在水面上,而又轻又小的回形针却沉在水里。通过反复操作,他们逐渐认识到“物体的轻重不能决定物体的沉浮”。
二、 动手做——学会探索
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幼儿充分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发展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关注知识本身的价值,更要让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能力。
1、亲历探索过程,学习用科学的步骤解决问题
科学活动的过程一般为提出假设——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四个环节。例如,在“怎样让泡沫板沉下去”的活动中,幼儿首先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假设:“把石头压在上面”“用重的磁铁压住它”,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结果幼儿发现石头会滚动,压不住。在此基础上,幼儿又提出新的假设,即“用胶带把石头绑在泡沫板上”并进行实验,结果泡沫板还是会浮起来。分析原因后,幼儿再次作出假设:“再加几块石头,”结果实验成功了。接着,幼儿对于实验中所观察到的事实(包括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记录,并得出结论:放上很重的石头可以让泡沫板沉到水里。最后,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所经历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做事的条理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幼儿学会用科学的步骤来探究和解决问题。
2、在不断探索中,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基础。老师应引导幼儿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如比较、测量、重复实验等,来解决探索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活动“怎样让纸跑得更远”中,幼儿需要比较、测量每次实验中纸“跑”出的距离。有些幼儿认为“把纸折成飞机可以飞得远”,但实际上纸飞机有时会改变方向,甚至会朝相反的方向飞。这时,就需要用重复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学会科学的方法,不仅可以使探索活动更加科学有效,而且有利于幼儿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记录和交流——总结探索过程
在科学活动中,记录信息、表达交流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幼儿把实验中的现象或探索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向同伴汇报自己的探索过程,并就某些问题展开交流讨论,这对于幼儿总结自己及他人的经验。
1 、自我总结,有助于幼儿加深理解和认识
幼儿的活动记录可以说是一份粗浅的科学报告。幼儿在“撰写”“科学报告”时,需要不断回忆探索过程,这是幼儿对自己操作的总结,它能够促使幼儿进一步思考。例如,在“让泡沫板沉下去”的实验中,一个幼儿先画了一个小长方形,上面有两个圆;又画了一个大长方形,上面有许多圆。他解释说:“小泡沫板,放两块石头就可以;大泡沫板,要放好多块。”最后他通过记录把操作经验整理成了一个结论:要使两块大小不同的泡沫板沉到水里,所放的石头数目(重量)应该不同。
2 、集体交流,有助于幼儿学会合作学习
集体交流能够生动地再现每个幼儿的探索过程,使幼儿从同伴的活动中受到启发,学到有益的经验和方法。例如,在“怎样打开核桃”的活动中,某个幼儿设想用锯子可以打开核桃,便在设想一栏打了钩,但实际操作未获成功,便在操作一栏里画了叉。另外一个幼儿则在两栏中都打了钩。教师就有意识地请这两个幼儿汇报自己的操作过程,引导大家思考:“使用同一种工具,为什么有人打开了核桃,有人却失败了?”幼儿在讨论中发现,两人虽然使用同一种工具,但由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这样的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反思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同伴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从而促进幼儿相互学习,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总之,科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创造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