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史
平康三十六年,懿妃与先帝商讨后将太子少师家独女容氏许配于四皇子齐王为正妻,满朝轰动。
平康三十七年,齐王一曲玉萧讨得太后欢心,再赐母家嫡孙女宋氏予齐王侧妃,奈何其心有所属苦苦不愿出嫁,圣旨已出,只得让其庶妹为其侧妃。
六月,先帝因病故于太和殿,传位于齐王。
七月初,先帝二皇子怀王举兵反叛,将齐王母子逼出京城,流放塞外,自立为宣武帝,改国号为绍安。
绍安元年,尊已故生母昭夫人为孝仁太后,其养母戚贵妃为慈宁皇太后,其正妃高氏为皇后,侧妃宁氏为庄贵妃,侍妾许氏为穆昭容。
九月,齐王联络一众旧部偷渡京城,军队直指紫禁城,无奈之下宣武帝只得降于齐王,被幽禁于原怀王府。
十月,齐王自立为王,改国号建元,自号承武帝。尊其生母懿妃为庄懿皇太后,其正妃容氏为德妃,掌后宫权,侧妃宋氏为庄修仪,左丞相护驾有功,册封其嫡女戚氏为夫人,其余官员各赏赐不等。
建元元年,承武帝欲立前朝庄贵妃宁氏为后,遭满堂反对,最终帝被迫搁置此事。
建元二年,承武帝将宁氏封为女医,领公主俸禄,同年四月纳为昭仪,赐号瑾。同年南巡期间带回一妙龄女子顾氏,封为宜贵人。此后曾多次宠幸顾氏,半月之内即擢升为宜嫔。
建元三年,采纳容德妃建议,大兴选秀,广纳御妻。
册封嫔妃共四人,戚夫人堂妹李氏,封明姬;从五品翰林院侍读独女秦氏,封莞贵人;正四品中书省知府嫡女林氏,封贵人;从三品光禄寺卿养女江氏,封才人。
七月,夫人戚氏有孕。
建元四年,戚夫人诞下皇长子,帝大喜,赐号"丽",其宫女侍卫各得珠宝首饰若干。为庆贺丽夫人母子平安,承武帝大兴酒宴,并晋庄修仪为妃,明姬为良媛,莞贵人为小仪,江才人为小媛,林贵人为良媛。
十月,江小媛有孕,帝大喜,因其身体状况不佳,为抚慰心绪,即刻升其为嫔。
建元五年,敏霄长公主奉命前去蒙古和亲,以修两国之好。
二月,明良媛有孕。
三月,莞小仪被诊出怀有凤胎。
建元六年,明良媛与莞小仪皆平安诞下公主,帝感双喜临门,再次大封六宫。
晋升明良媛为容华,莞小媛为婕妤,宜嫔为贵姬,林良媛为嫔。
恰逢家宴,帝醉酒后无意临幸其御前宫女虞氏,次日自觉愧疚,即封为常在,另赏赐珠宝若干。
十二月,虞常在有孕,遭丽夫人嫉妒,于一日口角中被丽夫人划伤面颊,帝子闻后无奈,将丽夫人禁足一周,并罚其俸禄一月以示惩戒。
建元七年,容德妃不幸染上时疫,莞婕妤协理太医院治疗时疫立下大功,德妃康复后赏赐其一株白玉珊瑚,帝升其为贵嫔。
八月,虞常在受惊早产,所幸平安无事,产后被升为贵人。
建元八年元月,长公主回国探亲,帝子举办新春家宴。
二月,再次大兴选秀,着古丽国嫡公主孟氏为婕妤,其陪嫁女官宋氏入住储秀宫。同时册封从二品镇军大将军独女高氏为良媛,正四品国子监祭酒嫡女萧氏为更衣,正二太子少保庶女薛氏为才人,赐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