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4月26日
漏签
0
天
50年代吧
关注:
11,010
贴子:
3,868,231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玩乐
1
2
下一页
尾页
19
回复贴,共
2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50年代吧
>0< 加载中...
花了100年时间,人人想去的东北变成了谁都想逃的地方(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聊元之火
意见领袖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东北经济萎靡不振,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或许是觉得东北还不够惨,东北人口也开始频频告急。2016年,辽宁省社科院发布报告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东北三省还有净流入36万人,到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东北人口已经净流出将近200万人。辽宁省保持净流入,但吉林和黑龙江省都是净流出。
送TA礼物
IP属地:黑龙江
1楼
2017-02-07 19:56
回复
聊元之火
意见领袖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IP属地:黑龙江
2楼
2017-02-07 19:56
回复
收起回复
熊猫办公
纳豆激酶的十大功效,领先的AI写作工具,原创文档内容生成,完整内容,3分钟直接获取。纳豆激酶的十大功效,支持智能问答/文案写作/整理大纲/笔记记录/脚本策划等各种需求,免费体验!
2025-04-26 17:49
广告
立即查看
聊元之火
意见领袖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东北流出的人口大多数并不是到海南养老的老年人,而是年轻人。例如2014年,黑龙江省社科院发布报告指出,2000年到2011年,黑龙江省户籍净迁出322.5万。15-44岁年轻劳动人口占迁出人口比例达到70%。2017年1月底,中办和国办只好联合印发意见,希望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东北工作。
2015年6月30日,长春,毕业季。许多大学毕业生不会留在东北。/视觉中国
今天东北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散失了对人的吸引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看不到希望。不过许多人不知道的是,100年前的东北却风光无比。那时候的东北是一块巨大的吸铁石,当代东北人的祖辈几十年如一日跋山涉水,共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罕见的移民壮举。
IP属地:黑龙江
3楼
2017-02-07 19:57
回复
收起回复
聊元之火
意见领袖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饥不择食
汉族人民向东北大规模移民开始于清朝,之前就算有,也可以忽略不计。清兵入关后,先是鼓励百姓出关去东北开垦土地,接着话锋一转,就是长达200年的feng禁。从康熙开始,朝挺就对东北采取消极移民政策,乾隆则变本加厉彻底feng禁东北。清廷目的很明确:保持满族的纯洁,防止汉化,以免威胁到自己桶治。
1871年,一位满族新娘。/Wikimedia
IP属地:黑龙江
4楼
2017-02-07 19:58
回复
收起回复
聊元之火
意见领袖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但第一波大规模移民恰恰发生在朝ting三令五申、严厉禁止移民时期。比如乾隆八年(1743年)天津府、河南府等地发生旱灾,朝挺不得不进行变通,放灾民出关。乾隆九年山东、河南、天津等地受灾,难民涌入东北觅食。到乾隆四十一年,东北地区的移民人数总计131万,这波移民运动也被称为“闯关东”。
有心无力的朝ting,挡不住穷困潦倒的关内民众。进入到19世纪,朝挺受到国内外三番五次的打击,财政上入不敷出,东北大片土地更是被俄国蚕食。眼看着大清国快要完蛋了,朝挺只好根本性地改变了过时的东北移民政策,于1860年起允许移民进入东北,并且宣布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包括放荒、免税、补助等优惠(当然,大清国最后还是完了)。
IP属地:黑龙江
5楼
2017-02-07 20:00
回复
收起回复
聊元之火
意见领袖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东北一开禁,华北地区的民众就见着了救命稻草。要知道,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多灾多难之国。道光三年(1823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的90年间,直鲁豫三省(今天河北、山东、河南省)受灾数竟然达到了7400多县次,直鲁两省67万多个村庄次。即使是到了民国,各式各样的灾难依然迫使华北人民出走东北。
1928年,兰州饥民在中山桥乞食状况。/Wikimedia
华北人民生存艰难,不止是因为灾难频发,还因为他们承受着超乎寻常的苛捐杂税。摇摇欲坠的大清国,华北地区的地租已经普遍高于东北地区2-4倍。到了民国更是有增无减,山东、河北、河南三省的农民轮流受到军阀盘剥。在河北,1927年的税捐就有:房捐、车捐、猪捐、狗捐、粪捐、军事附捐、煤捐、堤工捐、演剧公益捐、柴草秤公捐、盐税附加捐、兴亡附加捐……附加征税多达二十多种。
第二波关内移民东北的浪潮,从1860年开始到1895年甲午战争为止,为东北带来了数量可观的人口。不过这不算什么,近代最为壮观的移民潮发生于1902年之后,一直持续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在30年时间内,总共有1500-1700万人次关内移民先后进入东北,其中留下来的永久居民至少有800万-1000万人。移民是东北人口增长的最重要力量。
一路向北
IP属地:黑龙江
6楼
2017-02-07 20:03
回复
收起回复
聊元之火
意见领袖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在这波移民大军里,地理位置决定了移民的构成,靠近东北的省份首当其冲成为输出移民的大省。例如1927-1929年,东北三省移民平均85%都来自山东,河北次之,河南也贡献了个位数百分比。有意思的是,当时山东方面报纸也忧心忡忡地报道,“山东人每年减少二百余万”。
近代进入东北的移民山东人占绝对的主流,东北移民成分同时也十分多样。除了上文提到的河北、河南外,山西、湖北和浙江甚至是广东沿海的人民都愿意到东北一试身手,东北此时已然是中国接受外地移民最多、来源地域最广的地区,简直和21世纪萧瑟的东北判若两人。
1926年,中华民国行政区划图。/Wikimedia
IP属地:黑龙江
7楼
2017-02-07 20:11
回复
收起回复
聊元之火
意见领袖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历史上移民东北的路线无非是两条,一条是“泛海”,也就是走水路,山东人最爱用。一条是“闯关”,也就是走陆路,深受河北、河南、山西等省移民青睐。随着轮船通航和铁路的铺设,移民迅速在东北由南向北、由人口稠密地区到人口稀松地区扩散开来。
拿移民输出最多的山东为例。山东西部、北部和南部的移民,离海较远,他们就乘火车进入东北。没钱坐车的贫民,就肩挑步行,从柳条边的威远堡门、法库门、辽东边墙的各边口以及喜峰口、古北口等处进入东北。
满铁新京站汽车出发、到达时刻表,中国工业博物馆藏。/Wikimedia
山东南部的移民则从青岛乘船过海抵达大连,进入东北。要么就从烟台登船到达营口,踏上东北的土地。在1927年,大连上岸的山东人有七成,营口上岸的只有两成,京奉铁路来东北的仅为一成,这是因为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距离最近的地方只有90海里,船票也便宜,山东移民自然更愿意选择水路。
IP属地:黑龙江
8楼
2017-02-07 20:12
回复
收起回复
聊元之火
意见领袖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包括山东人在内的移民,进入东北后,不满足于在下车下船的地方定居,他们会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流动。以最北边的黑龙江省为例,移民若从陆路前往黑龙江,一般就是沿着俄国人留下的中东铁路南满支线以及京奉铁路北上,途径沈阳、长春到达哈尔滨,再以哈尔滨为据点四散而开。
南满洲铁道,亚细亚号列车。/Wikimedia
移民若从水路进入黑龙江,主要是搭乘青岛-大连、烟台-营口、天津-营口、烟台-海参崴四条航线。接着自大连、营口上岸后,多转乘日本人铺设、经营的南满铁路火车经过长春进入黑龙江。实际上,1920年到1922年,营口上岸的劳动力移民只有6%留在了营口,有65%都去了北满(近似理解为东北地区北部)。大连上岸的移民更是有75%都去了北满。
机会之地
很显然,灾荒和苛捐杂税根本不足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人民要前赴后继地辗转前往东北,而不是去别的地方。东北之所以成为人口吸铁石,还因为东北充满希望。清朝末年到九·一八事变之前,短短几十年间,东北从一个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一跃成为全中国发展最快、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
IP属地:黑龙江
9楼
2017-02-07 20:12
回复
收起回复
聊元之火
意见领袖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20世纪30年代初,哈尔滨市区一景。/AP
九·一八事变前夕,东北每100平方公里有0.82公里铁路,中国本土平均只有0.11公里。东北每10000人拥有1.50公里铁路,中国本土这一数字只有0.28公里。东北从1903年到1930年,中国本土贸易仅增加3倍多,东北则增加了30倍。在1903年,东北的贸易额只相当于中国本土贸易额的3.05%,1930年上升到了29.2%,关键是东北当时人口尚不到中国本土的8%。
得益于国内外资本的大量流入,东北不必费尽心思打出移民广告,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召唤其他地区人民的到来。铁路沿线车站,装卸、搬运、打包等行业空前发达,站台内外各式商号林立,货场上外运农场品堆积如山,各大车站招募大量工人和服务人员。
城市建筑业和建材工业顺势崛起,1910年,南满地区的日资建筑公司就有40余家。而1919年,日本人势力范围的满铁附属地的砖瓦厂雇佣劳动就达到175万人次。另外,日用品、食品等消费品工业兴起,满铁附属地工厂规模远超民族工业,仅仅只是酒业一项,一年就雇佣劳动力24万人次之多。再就是新式农场建立,东北西部和北部建立了几十个近代化农场,每个农场普遍垦殖面积在1万公顷以上,急需劳动力。
IP属地:黑龙江
10楼
2017-02-07 20:13
回复
收起回复
聊元之火
意见领袖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20世纪30年代初,哈尔滨工业区一景。/AP
抵达东北的关内移民,从事的职业多种多样。1928年在大连登陆的中国人,从事农业的有23.6%,矿山业、工业、商业、交通业、公务自由业、家事使用人分别占到0.9%-3.5%不等,剩下的64.2%都被统计入“其他自由业”一项中。这里的自由业者是指无固定职业,在特定时间出卖苦力的雇佣者。
移民在东北工作机会多,工资也比关内高。1921年,从事农业劳动的工人,日工资山东为0.13元,山西为0.14元,而吉林为0.36元,奉天(辽宁)为0.42元。如果在东北从事其他职业,还能享受到惊人的工资涨幅,例如民国三年(1914年),东北的印刷工日工资仅为0.40元。到了民国四年,工资就涨到了1.75元。
东北劳动者薪酬表。/付平
东北稳定优越的环境还促使越来越多人留了下来。早期移民可能只想待上两年就走,最长最长不会超过10年。但1921年之后,在东北永久定居的移民急剧增加。1925年时留下来的移民就有49.73%,1927年永久定居率甚至达到了67.49%。早期移民青壮年男性居多,使得东北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后来移民开始拖家带口而来,女性比例才开始上升。
IP属地:黑龙江
11楼
2017-02-07 20:14
回复
收起回复
聊元之火
意见领袖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是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闪耀的新星,中国人用脚为自己和子孙的未来投出了一票。今天我们越是回首东北辉煌的过去,越会对东北的现状感到扼腕叹息。现在这些移民后代逃离东北,某种意义上也是在重复勇敢祖辈的经历——哪里有希望,哪里能活下去,他们就义无反顾地到哪里去。
参考文献:
曲晓范, 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日本满史会, 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下),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程成, 20世纪上半叶东北农民生活状况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
杜春杰, 黑龙江省移民史研究(1644-1945), 吉林师范大学, 2015.
范立君, 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 浙江大学, 2005.
马晓驰,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山东移民问题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 2009.
付平, 民国时期东北移民成因的历史考察, 西华大学, 2015.
孙合秀, 晚清民国时期山东移民东北问题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IP属地:黑龙江
12楼
2017-02-07 20:15
回复
收起回复
沟使白肚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6楼
2017-02-07 21:58
回复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J1PyUC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农业的衰败,工业的不景气,三农问题……
17楼
2017-02-07 22:17
回复(1)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印巴关系迅速恶化已爆发交火
2791110
2
谈了两年的女朋友把我绿了
1967418
3
发钱鼓励结婚这招能行吗
1680896
4
中国稀土管制让美国慌了
1451520
5
六小龄童大战黑神话悟空
1258686
6
特朗普说乌克兰永不入北约
1096775
7
那个周三,她的课桌永远空了
915864
8
Puff爆聊天记录怒斥DYS
663872
9
警方调查江理留学生群殴中国学生
469106
10
五一档哪部电影有爆款之相
384111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