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倾城吧 关注:153贴子:7,735
  • 4回复贴,共1

·|凤舞倾城——「资料」清代河南的城镇化发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邓玉娜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100872)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对清代河南城镇密度、交易面积与半径、城镇规模等因素的考察,认为该省城镇化的发展一直保持了以中小城镇为主的格局。在地形、交通、人口分布、人地关系、风俗习惯等诸条件的重叠作用下,省内各区域之间城镇化发展不平衡,豫东最高,豫北、豫南次之,豫西最低。并且,认为成同时期的连年兵燹对城镇化发展有限止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城镇的发展,对于小城镇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关键词:清代河南城镇化


1楼2017-02-11 10:50回复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指随着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向城镇聚集;同时又在聚集过程中不断地将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周围扩散,并在区域产业结构不断演化的前提下,衍生出崭新的空间形态和地理景观。①本文所指“城镇”包括县城和乡村集镇。原因有二:一,各级城市相互重叠。豫省传统社会中,府、州治一般设於县城,如河南省治在祥符县,南阳府治在南阳县,使得府州城市与县城相互重叠。二,乡村中“集”与“镇”不易区别。“集”有集期,固定商铺较少或没有;“镇”则商铺相对较多,整日营业。有学者也从建造结构、设施、交易人员等方面比较了二者的不同之处。②但实际中二者的区分并非十分明显。而且清代河南方志中常将二者合称为“集镇”。如嘉庆《涉县志·建置·市镇》载“凡集镇皆分日市,本处人贸易日用之物”。这样的表述习惯普遍存在。如今已脱离史料记载的具体环境,从中辨别“集”与“镇”实属困难。于是此处仍沿用“集镇”的概念。


    2楼2017-02-11 10:55
    收起回复
        城镇密度和与之相关的交易面积、交易半径可反映城镇空间分布情况,也是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三者之间彼此呼应,互为联系。密度指每100平方公里土地上城镇的数量,交易面积指每个城镇的交易辐射范围,交易半径指这个范围中由外围地至城镇的平均距离。密度越高,交易面积越小,交易半径越短。反之亦然。从数据齐全的清中期(乾隆朝为主)的情况来看(表1),密度最高的是开封府,与之接近的是陈州府。两府城镇平均密度为2.7即每百平方公里平均约近3个城镇,平均交易面积是35.6平方公里,平均交易半径是3.5公里。其次是归德府、许州、光州三府,密度都在2.0上下,交易面积大约在50平方公里左右,交易半径平均是4公里。怀庆府、卫辉府、汝州城镇密度都为1.3,交易面积约为76平方公里,交易半径是4.9公里。河南府、彰德府、汝宁府城镇密度相近,平均每百平方公里一般有1个城镇,交易面积平均为103.8平方公里,交易半径平均为5.7公里。南阳府、陕州的城镇密度较低,平均每200平方公里有1个城镇,交易面积平均是169.7平方公里,交易半径平均在7.4公里。


      3楼2017-02-11 10: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