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吧 关注:240,046贴子:6,810,549

道教名山罗浮山为《西游记》之花果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名著《西游记》是国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一部神话小说,近年来以该小说为题材影视、动漫、游戏作品大量涌现,成为高影响力文化符号。小说主角孙悟空的诞生地花果山究竟在哪里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笔者对此课题进行了研究,按原著地理信息,珠三角东岸各大山均与花果山有很高的吻合度,初期笔者认为文献记载的岭南第一名山东莞市大岭山为花果山,发表了论文《黄岭、廉泉详考》,文中提出东莞大岭山与花果山高度吻合。2017年初,山东的南兆平先生在本人的研究基础上指出大岭山以北五十公里的罗浮山为花果山的原型;仔细思考及查阅史料,罗浮山的吻合度似乎大于东莞大岭山。《西游记》是释、儒、道之书,书中大量出现了道士及道教术语,道教名山罗浮山与之契合。现将考证图文奉上,供大家分析研判及勘误。


1楼2017-02-15 08:19回复
    许多学者研究《西游记》花果山的归属地从其作者吴承恩入手,实际上,吴承恩是胡适与鲁迅的个人观点,依据严重不足。民国以前各《西游记》版本的作者信息有“羊城冲怀朱鼎臣编辑”、“ 华阳洞天主人校”及杨致和,杨致和的人物、身世暂无信息,从朱鼎臣(明嘉靖或万历)曾撰写《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及参与编写《观音达摩罗汉全传》来看,广州人朱鼎臣为《西游记》原编者的可能性非常大,曾经到访罗浮山的吕洞宾、刘伯温等人为原创者的可能性也很大。 寻找大圣祖地花果山只能从原著之中去寻找线索。曾公开宣称为孙大圣故里的城市有江苏连云港、福建顺昌、山西娄烦、湖北随州等二十多处。连云港的云台山是董作宾在民国时期提出的观点,依据并不充分,后人在该市建有大型《西游记》旅游文化设施,连云港云台山与小说内容并不吻合。
    仔细阅读小说原著,我们可以发现在小说的前三回给出了花果山的具体地理特征与信息,加以汇总研究即可在中国的版图上找到大圣祖地花果山。


    6楼2017-02-16 07:59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2-16 09:18
      回复
        一直以来,朱鼎臣被称为广州人,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多题“羊城冲怀朱鼎臣编辑”。广州有羊城的别称是人所共知的。而临川也有羊城的别称,外人却先鲜为人知。
        明天顺五年刊《大明一统志》卷54《抚州府·山川》:“羊角山石:在府治谯楼前,俗传有人自西蜀青城山来……扣石云:青城山有书。石忽开,书入复合,人亦不知所往”。明崇祯七年刊《抚州府志》卷4 《地理志·山川纪》:“羊角山,府治位焉,左有石笋出土中如羊角。昔传有自蜀青城山来者,叩角致书而石开。后人神之,扁为‘羊角洞天’……东北低处为莲花废寺,有石横出如羊脚曰羊脚石,谚或以为羊城”。抚州“羊城”俗名,不见于明天顺中官志,崇祯志虽首录“俗谚”而讥其“事非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其名当为明天顺以前“后人神之”而嘉万开始流行。
        临川羊城流行于万历前后,陈际泰《偶社序》:“盱中之士毕集羊城,其中龙动之材,是为同人。”这里的羊城就是指临川。又如万历四十二年刻《精选故事黄眉》有题邓志谟辑、羊城丘毛伯校。这丘毛伯是指丘兆麟,所谓的羊城也是指临川。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宋明时期临川文化远比广州繁荣。所以明代和清初这个时间所出现的羊城应多指临川。
        有了这些还是不够的,在朱鼎臣的书中又有“古临冲怀朱鼎臣辑”,有人认为古临是指古临安,即杭州的意思。临安是从南宋开始,临川是从东汉开始。哪一个更古老呢?《诗经捷渡》四卷题明古临徐奋鹏撰《阴符经解》一卷题明古临章世纯撰。等等凡明末署古临的人没有一个是杭州人。所以把古临判断为杭州也是错误的。
        如果还有人怀疑的话,那你们去日本看看资料吧,有一本《徐氏铜人针灸全书》,此书原藏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共二册。第一册封面题作“徐氏针灸全书”(上、下),卷端书名下题有“豫章古临冲怀朱鼎臣编”、“闽建书林三槐王祐发行”字样,卷尾有“万历甲申年三槐王祐梓”木记。第二册封面作“铜人针灸全书”(上、下)。提示该书系明万历十二年(1584)建阳刻本。转自《名著功臣:朱鼎臣》一文


        IP属地:福建9楼2017-02-16 09:53
        收起回复
          许多学者研究《西游记》花果山的归属地从其作者吴承恩入手,实际上,吴承恩是胡适与鲁迅的个人观点,依据严重不足。民国以前各《西游记》版本的作者信息有“羊城冲怀朱鼎臣编辑”、“ 华阳洞天主人校”及杨致和,杨致和的人物、身世暂无信息,从朱鼎臣(明嘉靖或万历)曾撰写《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及参与编写《观音达摩罗汉全传》来看,广州人朱鼎臣为《西游记》原编者的可能性较大。禅宗三祖僧璨曾经在罗浮山内居住长达两年,据说六祖慧能曾经至罗浮山取柏树苗予少林寺,六祖弟子石头希迁于罗浮山受戒,罗浮山南楼寺的怀迪大师参与翻译《楞严经》、《大宝积经》,六祖慧能的一名弟子奉旨在罗浮山兴建华首寺,罗浮山内至今依然兴建有大量寺庙道观,香火鼎盛;从书内大量佛教思想及事迹、用语来看,《西游记》出自禅宗的可能性很大。曾经到访罗浮山的轩辕集、张三丰、吕洞宾、刘伯温、湛若水、陈楠、白玉蟾等人为原创者的可能性也较大。
          寻找大圣祖地花果山只能从原著之中去寻找线索。曾公开宣称为孙大圣故里的城市有江苏连云港、福建顺昌、山西娄烦、湖北随州等二十多处。连云港的云台山是董作宾在民国时期提出的观点,依据并不充分,毛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向胡 等人口述了该观点,后人在该市建有大型《西游记》旅游文化设施,连云港云台山与小说内容并不吻合。
          仔细阅读小说原著,我们可以发现在小说的前三回给出了花果山的具体地理特征与信息,加以汇总研究即可在中国的版图上找到大圣祖地花果山。
          1、小说第一回,对花果山的描述诗句里有“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植被四季长春是岭南的气候特征;孙悟空离开花果山去寻找老师学艺时,猴子们摘来了水果为他送行,水果里有龙眼、荔枝、林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岭南气息,并回想起苏东坡在罗浮山下所作的不朽诗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原文:“鲜龙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红;林檎碧实连枝献”。


          13楼2017-04-02 08:31
          回复

            1、小说第一回,对花果山的描述诗句里有“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植被四季长春是岭南的气候特征;孙悟空离开花果山去寻找老师学艺时,猴子们摘来了水果为他送行,水果里有龙眼、荔枝、林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岭南气息,并回想起苏东坡在罗浮山下所作的不朽诗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原文:“鲜龙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红;林檎碧实连枝献”。


            14楼2017-04-02 08:32
            收起回复
              2、《西游记》第一回对花果山的描述中有诗曰"势镇汪洋,威宁瑶海"、"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百川汇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前几句表明花果山为一座雄奇的高山,山的附近既有海也有江,为江河出海口;“百川汇处擎天柱”表明花果山附近有大量的河道,袁世凯在指派他人考证其与东莞人袁崇焕有亲缘关系时曾提及袁崇焕的家乡在擎天一柱附近,袁崇焕的家乡在罗浮山脚下的今东莞市石碣镇。罗浮山高大陡峭,雄踞珠三角,珠江口有大量的河道,罗浮山的这些特征与诗句吻合,这几句诗句可以排除山西娄烦等所有内陆省份城市。
              小说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中对花果山的描述有“朝出云封山顶,暮观日挂林间。流水潺潺鸣玉珮,涧泉滴滴奏瑶琴。山前有崖峰峭壁,山后有花木穠华。”。“山前有崖峰峭壁,山后有花木穠华”这一句与罗浮山自然风貌吻合,罗浮山山前为大的悬崖峭壁,山后则是茂密的原始森林。


              15楼2017-04-02 08:32
              收起回复
                我要水经验,十五个字,怎么凑啊,怎么办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7-04-12 07:38
                回复
                  3、按照书中内容,花果山在东洋大海边,为一座滨海的大山。第一回言:“东海之处耸崇巅”。在《西游记》里,东海是东洋大海的简称,书内的文字表述是东洋大海,书内并同时出现了西洋大海、南洋大海并分别在各回中简写为西海、南海。如第三回“分开水路,径入东洋海底。”第十四回“却说那悟空别了师父,一筋斗云,径转东洋大海。”,第二十六回“ 好猴王,急纵筋斗云,别了五庄观,径上东洋大海。”,第二十七回“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第二十八回“却说那大圣虽被唐僧逐赶,然犹思念,感叹不已,早望见东洋大海 那行者将身一纵,跳过了东洋大海,早至花果山。”。第一回“忽行至西洋大海”,“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第五十七回“好大圣,拨回筋斗,那消一个时辰,早至南洋大海”,“沙僧一驾云离了东海,行经一昼夜,到了南海。”。而且各海是连通在一起的,第五十七回“水通西北海,浪合正东洋。四海相连同地脉,仙方洲岛各仙宫。”;一般认为东海是现在华东对开海面,如果这样的话,则西洋大海(西海)并不存在。学界定义青海湖为西洋大海(西海)是很荒谬的。翻阅古籍可以看到东洋大海是以雷州半岛-文莱为分界线,分界线以东洋面为东洋大海,以西为西洋大海;相关的古籍如《南海志》、《岛夷志略》、《东西洋考》、《星槎胜览》、《殊域周谘录》等;明代的《东西洋考》中,西洋列国为今之广西、越南、柬埔寨等地,东洋列国为澎湖、菲律宾等岛国,广东是当时的国家版图,所以未被其列为列国;并很明确地记载东、西洋以文莱为分界点,于是各列国及华南地区所包涵的洋面即为东洋与西洋,雷州半岛至文莱则为两个海域的分界线。罗浮山的传说中,罗浮山中的浮山由东海漂浮而来,清代羊城八景之一为东海鱼珠,该景指的是珠江口上的一块礁石,可看出古籍中的东海指的是广东省的海域。发现东海(东洋大海)指的是广东省的海域是研究该课题的突破口与关键点。


                  19楼2017-04-13 14:01
                  回复


                    21楼2017-04-16 09:52
                    回复
                      4、研究孙悟空的行踪可以看出花果山西北向过海数十公里外是陆地,有一天,孙悟空划着木筏西北向离岛登岸去寻找老师学艺。第一回:“...取个竹竿作篙...也是他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孙悟空使用竹篙,说明花果山岛与陆地之间的海是竹篙可见底的浅滩,古代的海平面发生过多次海侵与海退,珠三角沿岸有大量的贝丘遗址,证明古时候的珠三角地区是大面积的海洋浅滩,后来,沧海桑田,海平面略为下降,浅滩变成了稻海蕉林;罗浮山的传说中,罗浮山中的浮山在上古时期由东海漂浮而来,说明在民间传说中,罗浮山是在海中的。罗浮山的地理特征能够与这条依据吻合,这里也不排除原创者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


                      22楼2017-04-16 09: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