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司白吧 关注:9,840贴子:120,527
  • 7回复贴,共1

【S】信仰与救赎——司白人物形象分析+观后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写给S,或者说是徐司白。因为是看完电视剧写的观后感,原著粉慎入。


1楼2017-02-19 18:23回复
    “这是个从一开始就结束的故事。这本书从头到尾是男女主角纯洁温暖的爱情,也是一个精神病态的爱情。”
    这是小说最后作者的话。她说的没错,这本书的重点并不是爱情的花落谁家,男女主的感情来得迅速炽热,中途也没有任何悬念。到最后,她只讲述了一个S,一个精神病态,一个高智商罪犯的故事。S这个人物之复杂、矛盾,令这个作品与众不同,故事由他而起,也由他的死亡而终。他的形象正是作者对于“救赎人心”这一命题的集中展现。他的悲剧也是错误的信仰而导致的必然结果。他的地位完全应该是男主人公。但这绝不是说要褒扬这个人物,事实上这是个典型的反面人物——但塑造典型的反派也可以起到引导大众的效果嘛。况且,这个反面人物又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反面”,他很复杂。他曾经有向往光明的努力,最终失败了,人们注视,同情,最终得以反省内心和社会:这便是悲剧的力量。
    我不主张将徐司白和S等量齐观,可他们的确是一个人。这极端的两面共同构成了这个人物,并且不露痕迹地相互影响。原本要照顾到这复杂性格的两面是一件非常考验创作功底的事情,但是丁墨用了失忆重生这个方式,人为地将它们割开,形成两种人格下的两个人后来写。事实证明这种尝试非常成功,但小说中欠缺了对S的描写,不失为遗憾。而于正的编剧确实有他的一套,从而填补了这个空白。细细照他的“描写”看下来,愈发觉得他塑造得成功、鲜活,又令人怵目惊心。
    很简单,小说里徐司白的出场是来给白锦曦送饭,周围同事八卦。后来到尸检所看尸体,中间零散穿插人物的背景性格描写,有些先天不足。后天塑造中,徐司白时而性格待人平易,温暖如春,时而冷漠木然,显现出精神病态独有的交际困难,显然作者在到底该不该把徐司白也写成精神病态上有过挣扎。而于正,仅是利用他为学生上课这一原创情节,正面侧面兼用,立刻把一个完整而立体的角色推到观众面前,又与原著完美契合:这样的徐司白,外形气质不说,学识渊博,专业精湛,对同行倨傲不屑,对旁人礼貌疏离,对苏眠温柔体贴,心属一人。值得注意的是,在他和苏眠吃饭时,他们还有很多亲密的肢体接触,他的面部表情也更加丰富起来,与小说中安静吃饭的描写不同。而且最后,白锦曦的独白做了非常好的概括:“他就是那种看不见,却在发光的存在。”是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却该死的有魅力、“在发光”。在之后的一系列剧情中,这个形象稳定中带有变化,却绝无矛盾之处,更重要的是:与S形成鲜明对比。因为徐司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正常人,有着正常的情绪波动和肢体语言,而S却是年轻的黑暗之王,心理已经扭曲。而这一点,原著作者并没有很明确地将他们区分开来。
    另一原创情节即辛佳要求徐司白送一程最直接体现了电视剧中此二者的天壤之别。首先,换做是S,对辛佳这种初次见面的陌生女人是根本不会理睬的,更别说什么载她一程了,而徐司白就不会拒绝。后来辛佳在车上刻意套近乎,问题可以说是非常的八卦隐秘,不知道的还以为辛佳要追徐司白呢。徐司白虽然心里不悦,但还是很耐心地、诚实地回答了所有问题,可见徐司白虽然看上去高冷其实挺单纯的,对人基本不设防(当然韩沉除外啦)。想想换作是S呢?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对爱情截然相反的理解。辛佳暗示徐司白要不顾一切地追求白锦曦,要让所爱的人知道自己的爱。而徐司白完全反对这点,并说出了一段非常浪漫的表白:要把爱一个人的过程变成结果,只要在乎爱的人是否开心就好,否则只能说明你更爱自己。这简直是对S当年种种行为的打脸。身为同样是以精神病态的身份去爱的辛佳也隐晦地指出这点,甚至以“他会为了得到,不惜以全世界为敌”来形容,徐司白坦然反问“那他最后怎么样了?”
    显然,从他们的爱情观可以一窥他们的世界观。S从小的教育令他只知道人性的黑暗一面,他连爱人都是自私的,虽然也“浪漫得要死”,但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像徐司白这样几乎是毫无所求地去奉献。他走到的是另一个极端。这种极度的反差恰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善恶的拷问。小说里有S的画像,还有一些零星的回忆,但展现的力度仍然不够,这也是作者最后的遗憾。而电视剧在还原原著的基础上,通过让S提前恢复记忆,把对S的这面描写放大并有了多层次体现。


    2楼2017-02-19 18:24
    回复
      第一个层次是善于伪装欺瞒。电视剧中徐司白在故事中段便恢复了记忆,之后一直是在“扮演”徐司白。这个概念似乎非常奇怪,但是S确实是在扮演他自己。而且他的演技简直驴火纯青,对人心理的把握也是丝丝入扣,甚至骗过了苏眠。韩沉虽然凭借直觉和分析推理认为他不对劲,却也找不到证据。当观众们再回头看后半段剧情,想到S早已经回归,大概都会有毛骨悚然之感吧。
      第二个层次是自私且不择手段。经其父教育,在S心中,除了苏眠,大概真的没什么是不可舍弃和利用的东西,而即使是苏眠也不是绝对不可以去伤害的。他可以轻描淡写地指挥字母团制造大型犯罪,或是杀掉身为苏眠表妹的白锦曦,或是牺牲亲手挖掘的K。他计算,预判一切,但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罢了。
      第三个层次,他是精神病态,而且是高智商犯罪者。他会挖掘还是孩子的T和A,像当年父亲教自己一样教他们如何犯罪。他会为了培养K,随意地催眠杀人。他也会不时给字母团的众人灌输“杀戮即最高快乐”等思想。或许他不像丁墨其他小说里的犯罪者那样,对杀人的过程显示出满足,或是动辄施加虐待,甚至很少亲手犯罪,但他对生命的漠视却和这些人相同。想想面对着目睹白锦曦被杀后歇斯底里的苏眠,S脸上那漠然的表情吧。诚然,他作为徐司白的一面弱化了这些情节的冲击力,但它们不是不存在的。要全面理解这个人物,必然要知晓这点。这,也是他最终悲剧的必然原因。
      他也的确深爱着苏眠,可他对爱情的表达方式和理解都是有问题的。为了接近苏眠,策划杀人狩猎集会,公开挑衅整个城市,还实质上背弃了他所有视他为神明的下属们,只是为了制造一个重生相遇的假象,以为这样就能得到苏眠。其实爱情本和相遇的早迟、身世背景无关!如果说徐司白的爱不逾矩不靠近,没有任何攻击性,像是一杯温润的白开水,他的爱就是有毒的烈酒,而且不容任何拒绝和否定。这点从他被苏眠拒绝后在医院里买酒压抑内心的狂躁、被绑架后回家,回忆那些他恢复记忆后韩沉在他面前的种种秀恩爱后的发疯、在游轮上再次表白而被苏眠扇耳光后直接掐晕她,就可以一斑。韩沉不是醋坛,真正的醋坛是S。韩沉吃醋顶多骂骂人,S吃醋是要死人的。
      按理来说,这样的人的命运除了自我毁灭,不该有什么其他结局。而在S的身上,却出现了善良的种子。于是到了他犯罪生涯的顶峰后,对于S而言,“S”只是一个羁绊他的身份,他真正追求的,是“做他喜欢做的事”,是陪在苏眠身边守护她。于是他成了徐司白,没有了那些压抑的童年的徐司白,心理健康正常的徐司白,这之后,甚至连想让苏眠爱上自己这样自私的念头都没有了。他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是洞悉真相的法医——可这份努力到底是来得太迟了。于正应该是非常重视这个角色的,在电视剧里对这位黑暗之王的命运有多次草灰蛇线的伏笔与暗示。就像徐司白自己问的:“那他最后怎么样了?”这就已经预示了S的结局。还有在顶楼的那场戏,其实当时小S根本不用被蒙上什么眼罩。我想这个黑色的眼罩就象征着他从小受到的训练和看到的绝望的、疯狂的、浸满丑恶欲望的世界。而当苏父说出一番劝告后,小S扯掉了眼罩。是的,这是他生命中第一次看见了光明,看见了另一个不同的世界,他迷惑,好奇,矛盾。可是当苏父惨死后,他只是一如既往地漠视了又一个死在他眼前的生命,一如既往地捡起那个黑色的眼罩,一如既往地跟随父亲离开了。尽管他看到了光明,尽管他感知到了爱,最终也没能走出那片黑色的阴影。


      3楼2017-02-19 18:25
      回复
        这是个争议颇多的人物,焦点无非是,他本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独具匠心地将爱赋予了一个精神病态,已经说明了这不是个全然的败类。就我个人而言,回归主题,他就是个找错了信仰的人,是罪恶的牺牲品。而我们又恰恰见证了他一旦拥有正确信仰的样子——他会是徐司白那样的人,会拥有很好的人生,即算苏眠一辈子只把他当朋友。而他并不能过那样的人生,想要赎罪都不能。这就是代价。他想要抽身离开,却早已无法回头。到了生命尽头,他愿意以死送心爱的人一个她所想要的人生,可能正是千帆阅尽,知道了他既不能再做S,也不能再做徐司白,这一刻的死去就是他最好的结局。
        真是难以续笔。这样一个周身萦绕着悲剧感和绝望感的人物,从极致的白走向极致的黑,就是一面镜子,照见人心的善良与罪恶的挣扎。或许我们对他的情感不能称之为“喜爱”,应该是“慈悲”。唯愿自此后,世间再无S。
        沉眠三生久,梦醒一时哀。


        4楼2017-02-19 18:25
        回复
          S和司白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对爱的理解啊。
          他们确实都有在暗处默默观望的经历,但是徐司白是用自己的方式在守护白锦曦,S只是在望着苏眠而已——他一开始不懂得自己是在爱她,懂得后马上就出国想要忘记她。而且这种观望,确实有种病态在里面。
          他们也确实都受过韩沉的不同程度的刺激,但是徐司白没有做出任何出格举动,宁可自己咽下所有苦涩。他最大的情绪爆发(还是在电视剧里)不过是和韩沉打了一架,而且那时候也是在公平竞争阶段,等到沉眠关系确立后,他一直在主动保持距离。可是S在受到刺激后选择了制造犯罪、设计让苏眠离开韩沉这种掠夺式的做法,根本没想到要照顾苏眠的情绪。他和字母团都觉得,没有直接绑来她已经是最大的心软了。
          如果是徐司白,能够甘心单身一辈子只是做苏眠的闺蜜,换做S绝对没有这份心胸。S只是足够聪明地意识到,带着犯罪烙印的自己没办法给苏眠她想要的人生,甚至连接近她都不能,于是选择让自己和她一同失忆,让自己成为一个纯白如雪的人来到她身边。至于那个自己竟然会温温吞吞、甚至放手成全,估计是S本人没料到的。
          但有一点你总结的非常精辟:“邪恶与温和同时出现在他身上”。这就是他作为S和司白的极致的两面。我们对他抱有一颗恻隐之心,不正是因为他本该是明月清风,奈何疾风骤雨嘛。
          @晨悄暖


          8楼2017-02-20 00:54
          收起回复
            @口红101
            首先S在修法医时的样子作者没有描写电视剧也没拍,或许只是个掩藏的很好的精神病态?这个暂且不提。原本这个故事可以是S只是让苏眠失忆而他扮演徐司白到她身边去,但是S没有这么做。这就把徐司白和S割裂了。因为徐司白的一套价值观与S本质不同,所以两个人即使习惯、学识、喜好相同,可他们的待人接物是全然两样的啊!(演员诠释得很好)徐司白的无私的爱情观是他从头到尾用实践表明的,根本不存在你所说的今天做到明天忘记之说。反而是当他恢复S的记忆之后,一开始想要继续做徐司白安稳待在苏眠身边,后来一受刺激立刻变卦……
            失忆梗在别处或许是狗血了点,但是在这部作品里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改替的。否则我们对这个人物也不会有这么多唏嘘感悟了,不是吗?


            15楼2017-02-22 00:58
            收起回复
              @口红101
              特意查了原著,法医是他为了进入警务系统而必须学的,以及压抑内心病态的一种途径。专业强大概只是因为他聪明,无关兴趣或志向。
              作者是没有设定S会美术这个技能的,相反是说他在数学和哲学上很有见地。这个爱好应该是电视剧原创的,而且出现的两幅S的作品主题都是苏眠。对比L、M的油画作品,可以看出S的审美是趋向于写实派的,是为了表达对光明世界的向往、对爱的追求而创作的。我说过S的身上有善良的种子,他的画也可以体现这点。所以美术这个爱好应该是十三岁以后培养的。
              感谢这几天一直和我讨论。


              19楼2017-02-23 21:51
              收起回复
                可爱又迷人的反派,原本是句玩笑话,现在用来形容字母团的各位,相信没人会反对。没有他们,就没有《美人为馅》的成功。而他们的特殊之处,就是他们是一群有“爱”的精神病态啊。
                T是游侠,他的身上体现的是恩义之情。他的身上尽是侠客的特征:视恩情为生命,视丑恶为宿敌。他是字母团里唯一一个需要给杀人找理由的人。换言之,他是个有道德感的杀手,也是个称不上精神病态的独行侠。(他变态是在S解散团队后精神失衡、渐渐发生的)他是作者的反思、甚至是发声人。是什么,让这些丑恶无法被揭露?又是什么,让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侠客来主持正义了?人心,究竟怎么做,才能重新恢复干净呢?当然,他的悲剧也告诉了我们,以暴制暴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E、L,他们身上体现的是爱人之情。他们是伙伴,搭档,相互依偎,却不能慰藉彼此。偏执,病态,他们不会用正确的方法来表达爱意。E耗尽一切,不过是换来临死前韩沉的怜悯罢了。L,在射杀E的时候,又在想什么呢?
                K,这个人不讨我喜欢,但他身上也终究有一点值得可怜,那就是父子亲情。他的所有心魔,就像T所揭露的那样,是他一辈子不会得到父亲的认可。他虽狠心把父亲推下楼,不可谓不丧心病狂,却至死也难忘那种负罪感。
                A是孩子,他一直对苏眠有精神上的姐弟依恋。以小丑的形象愚弄世人的他,其实很容易就被感动了,只是已经忘记了怎么去回应这种感动。他最终没有选择杀韩沉,也许是生命结束前,心底那被唤起的一抹光亮使然吧。
                R是黑客,也的确心狠手辣。可他居然和S有友人之情。最后是他来代替S说出当年往事,中间还有许多细腻的内心活动,可见这些隐秘当初S有和他分享过。S回归时,他冲上去给了S一个拥抱。甚至最后K说出了S准备抛弃他们做普通人、并且得到S的默认后,他仍然坚定地站在S身边,这不单单是忠诚能做到的,更像是兄弟义气。
                可惜,可叹,即使如此,这份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爱,并不能抹去他们犯下的罪行。任何感情的行使都不能以伤害他人为代价,这就是他们所不懂得的。
                只是试问诸君,面对这样一群作恶多端,却并非无药可救的人,面对这样一群心理扭曲,却都曾受到家庭伤害的人,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标准去看待他们呢?作者丢出这样的问题,其实也是对这些家庭不幸的人们的同情和对身为父母的观众们的劝告吧。多几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世间就少一些莫可名状的悲哀。
                一点对字母团的分析。@晨悄暖


                22楼2017-02-25 00: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