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逛帖吧,突然看到吧里热闹了起来,细看之下,原来是吧友@yc_jr 和@jeenny1109 之间关于引用的一些纠纷。
修过新闻学的人应该对错误引用的情况很熟悉了,哈哈。这其实是个很常见的问题,有时候专业人士都难免会犯这个错误。在这里我希望大家以客观的态度和学习的心态来看待这件事情。
首先,发一下jeenny的原文:
【首先,我身边确实有读过红楼梦的外国人,但是人数不算多,大多都只听过,没有读过,读西游记的人多过红楼梦,美国人觉得西游记像童话,很有亲切感;其次,他们读的都是高鹗的那个结局,也不知道红楼梦有断尾一说,也不知道红楼梦的后半部也许跟前面的原意有所不同;第三,他们读的翻译版本大多为David Hawkes翻译的那个版本,我听说他的翻译版本达到了英文母语的境界,所以说英语的人非常好理解,但是他的中国文化据说不深厚,并非汉学家,对儒释道三教的理解有很多错误,对中文原典的了解也有瑕疵。
这三点明白了,所以外国人读红楼梦基本就是这种情况:
对那个时代的中国还是不了解。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宝黛的爱情要这么含蓄,爱一个人这么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对其他人说也罢了,连爱恋的对象也不说。有时候我跟美国同学说到红楼梦,他们总是很担心黛玉知道不知道宝玉很爱她。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婚姻要别人来说三道四,不知道贾家这家人到底有什么工作,感觉没人做事又有钱又有势的,更不知道为什么女子不受教育却文采那么好……
读红楼梦的普通美国人(至少是我接触的,而且不是以修文学的那种)清一色的在宝钗和黛玉中喜欢黛玉,在袭人和晴雯中喜欢晴雯。可能喜欢宝钗和袭人的读者会不爱听,但是其实原因是很简单的。因为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还是非常不一样的。美国的文化更注重个人感受,他们普遍喜欢有个性的,思维不一样的人,而不是把个人埋葬在群体中的那种随大流的人,所以他们喜欢宝玉,黛玉,晴雯,也喜欢鸳鸯。而且,他们更注重个人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就是我的事情我做主,即使家人也别干涉我的生活。独立宣言中都说了每个人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他们觉得宝黛追求爱情简直就是正义的,任何干扰他们爱情的都是邪恶的。不要忘记他们看的都是调包计那个版本,说起调包计个个都有点义愤填膺。
美国人读红楼梦可能就跟中国人读莎士比亚一样吧,中间都隔着一道厚厚的历史,文化的墙,很难体会到其中真正的含义吧 (不过到底什么才是红楼梦的真正含义呢?)。】
修过新闻学的人应该对错误引用的情况很熟悉了,哈哈。这其实是个很常见的问题,有时候专业人士都难免会犯这个错误。在这里我希望大家以客观的态度和学习的心态来看待这件事情。
首先,发一下jeenny的原文:
【首先,我身边确实有读过红楼梦的外国人,但是人数不算多,大多都只听过,没有读过,读西游记的人多过红楼梦,美国人觉得西游记像童话,很有亲切感;其次,他们读的都是高鹗的那个结局,也不知道红楼梦有断尾一说,也不知道红楼梦的后半部也许跟前面的原意有所不同;第三,他们读的翻译版本大多为David Hawkes翻译的那个版本,我听说他的翻译版本达到了英文母语的境界,所以说英语的人非常好理解,但是他的中国文化据说不深厚,并非汉学家,对儒释道三教的理解有很多错误,对中文原典的了解也有瑕疵。
这三点明白了,所以外国人读红楼梦基本就是这种情况:
对那个时代的中国还是不了解。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宝黛的爱情要这么含蓄,爱一个人这么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对其他人说也罢了,连爱恋的对象也不说。有时候我跟美国同学说到红楼梦,他们总是很担心黛玉知道不知道宝玉很爱她。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婚姻要别人来说三道四,不知道贾家这家人到底有什么工作,感觉没人做事又有钱又有势的,更不知道为什么女子不受教育却文采那么好……
读红楼梦的普通美国人(至少是我接触的,而且不是以修文学的那种)清一色的在宝钗和黛玉中喜欢黛玉,在袭人和晴雯中喜欢晴雯。可能喜欢宝钗和袭人的读者会不爱听,但是其实原因是很简单的。因为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还是非常不一样的。美国的文化更注重个人感受,他们普遍喜欢有个性的,思维不一样的人,而不是把个人埋葬在群体中的那种随大流的人,所以他们喜欢宝玉,黛玉,晴雯,也喜欢鸳鸯。而且,他们更注重个人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就是我的事情我做主,即使家人也别干涉我的生活。独立宣言中都说了每个人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他们觉得宝黛追求爱情简直就是正义的,任何干扰他们爱情的都是邪恶的。不要忘记他们看的都是调包计那个版本,说起调包计个个都有点义愤填膺。
美国人读红楼梦可能就跟中国人读莎士比亚一样吧,中间都隔着一道厚厚的历史,文化的墙,很难体会到其中真正的含义吧 (不过到底什么才是红楼梦的真正含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