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背景
中山市东升镇是“中国脆肉鲩之乡”,有着三十多年的养殖历史,且中山脆肉鲩在2008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4年,在华中、华东草鱼价格持续低迷,草鱼养殖面临亏本的窘境下,脆肉鲩养殖却另辟蹊径,迎来了价格最高、效益最好的一年,并且在发展差异化产品养殖的道路上一枝独秀。

养殖条件
池塘条件
脆肉鲩养殖池塘一般在10~20亩不等,呈东西长、南北宽排列,由于处于珠江三角洲堆积平原下游,鱼塘底质壤土居多,土质肥沃,水源和换水条件优越,水深多数在2.5~3.0米。多数鱼塘都只有1台投料机,鱼塘增氧机密度(叶轮式增氧机)多数按3亩/台设计。每张鱼塘会配备一台水车式增氧机,使水体运转并保持水体活、爽,有利于促进脆肉鲩摄食。
养殖面积
近几年,中山脆肉鲩养殖面积逐年递增。2013年,中山脆肉鲩养殖面积大约2.4~2.5万亩,2014年的中山脆肉鲩养殖面积和2013年持平。受2014年脆肉鲩行情好的刺激,加上对虾养殖成功率低下而使部分养殖户转养脆肉鲩,2015年脆肉鲩养殖面积同比2014年增加20%左右。东升镇是脆肉鲩的养殖中枢,近两年有向周边镇扩张养殖的趋势。

养殖模式
苗种
养殖户一般会选择在2~4月期间投放中山传统大鲩,如民众、港口等区域的大鲩苗种,最普遍的放养规格是4~6斤/尾,放养规格的大小因人而异,主要受鱼种价格、市场供应和脆肉鲩行情的影响而波动。苗种以本地苗为主,一小部分养殖户会选择近两年兴起的海大苗。养殖户比较青睐于长身、没有肚囊的鱼种,长身的鱼有后期追肥可以压称的优势。
脆肉鲩饲料对产品稳定性要求更高
一种饲料产品在任何一个市场的建立和推广核心是产品的内在质量。由于脆肉鲩养殖周期长,很难对饲料的阶段性效果进行评估,更多的依赖饲料外在指标,例如饲料颜色、气味、粉碎细度、喷油度、含粉率等指标,所以产品的稳定性在脆肉鲩市场是一个长期衡量、监督的指标。

脆肉鲩饲料市场推广既要创新也要坚守
脆肉鲩料和大鲩料相似,其口碑在一个市场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养殖户一般不会在养殖中途轻易转料、换料,市场更多的是叠加、累积出来的效应,所以一般一个新的产品从进入市场,在市场推广,到被市场接受,再到品牌的建立,是需要比较长的周期的,短则2~3年,长则7~8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样对饲料厂家的产品品质和市场推广都是双重的考验。
“盈翠牌”脆肉鲩,经历了一步一步的改进,至今已是东升规模庞大的优质养殖户


中山市东升镇是“中国脆肉鲩之乡”,有着三十多年的养殖历史,且中山脆肉鲩在2008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4年,在华中、华东草鱼价格持续低迷,草鱼养殖面临亏本的窘境下,脆肉鲩养殖却另辟蹊径,迎来了价格最高、效益最好的一年,并且在发展差异化产品养殖的道路上一枝独秀。

养殖条件
池塘条件
脆肉鲩养殖池塘一般在10~20亩不等,呈东西长、南北宽排列,由于处于珠江三角洲堆积平原下游,鱼塘底质壤土居多,土质肥沃,水源和换水条件优越,水深多数在2.5~3.0米。多数鱼塘都只有1台投料机,鱼塘增氧机密度(叶轮式增氧机)多数按3亩/台设计。每张鱼塘会配备一台水车式增氧机,使水体运转并保持水体活、爽,有利于促进脆肉鲩摄食。
养殖面积
近几年,中山脆肉鲩养殖面积逐年递增。2013年,中山脆肉鲩养殖面积大约2.4~2.5万亩,2014年的中山脆肉鲩养殖面积和2013年持平。受2014年脆肉鲩行情好的刺激,加上对虾养殖成功率低下而使部分养殖户转养脆肉鲩,2015年脆肉鲩养殖面积同比2014年增加20%左右。东升镇是脆肉鲩的养殖中枢,近两年有向周边镇扩张养殖的趋势。

养殖模式
苗种
养殖户一般会选择在2~4月期间投放中山传统大鲩,如民众、港口等区域的大鲩苗种,最普遍的放养规格是4~6斤/尾,放养规格的大小因人而异,主要受鱼种价格、市场供应和脆肉鲩行情的影响而波动。苗种以本地苗为主,一小部分养殖户会选择近两年兴起的海大苗。养殖户比较青睐于长身、没有肚囊的鱼种,长身的鱼有后期追肥可以压称的优势。
脆肉鲩饲料对产品稳定性要求更高
一种饲料产品在任何一个市场的建立和推广核心是产品的内在质量。由于脆肉鲩养殖周期长,很难对饲料的阶段性效果进行评估,更多的依赖饲料外在指标,例如饲料颜色、气味、粉碎细度、喷油度、含粉率等指标,所以产品的稳定性在脆肉鲩市场是一个长期衡量、监督的指标。

脆肉鲩饲料市场推广既要创新也要坚守
脆肉鲩料和大鲩料相似,其口碑在一个市场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养殖户一般不会在养殖中途轻易转料、换料,市场更多的是叠加、累积出来的效应,所以一般一个新的产品从进入市场,在市场推广,到被市场接受,再到品牌的建立,是需要比较长的周期的,短则2~3年,长则7~8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样对饲料厂家的产品品质和市场推广都是双重的考验。
“盈翠牌”脆肉鲩,经历了一步一步的改进,至今已是东升规模庞大的优质养殖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