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江山吧 关注:2,030贴子:239,635

回复:【转】光辉岁月,不说再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说《千亿个夜晚》的改编让香港流行乐坛将翻唱思维转变为创新思维、让改编歌曲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作空间;如果说《太阳星辰》的改编让德永英明从香港红到日本、让香港流行乐坛有了在非华语区捧红歌星的尝试,那么,《石头记》的诞生则让人们看到了自己的力量。这首歌曲在那个时代的歌坛仿佛是个异类,它的词典雅、曲脱俗,整体上蕴含着中国古典审美的意境,直至今天,超越它的作品恐怕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
但词曲优美,远远不是《石头记》给香港流行乐坛最大的惊喜。


IP属地:吉林111楼2017-05-25 08:20
回复
    香港确实是有些“鬼才”,保不齐哪天又有一首惊世骇俗的作品诞生,这并不奇怪,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石头记》这样的作品一定不会是绝唱,它真正的惊喜在于:它是香港本地乐队组合的作品。
    视频来自:优酷


    IP属地:吉林112楼2017-05-25 08:21
    回复
      1987年,香港粤语歌的“歌神”、乐队的鼻祖人物许冠杰推出了新的唱片,叫作《潮流兴夹Band》。许冠杰的作品总是善于捕捉社会文化现象,这首歌说的就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香港乐队组合的中兴浪潮。
      “夹Band”是许冠杰那个年代香港青年人玩乐队的一个概念。香港有个资深音乐制作人叫陈永镐,张国荣、张学友等巨星的演唱会他都做过制作总监,是香港乐坛做幕后的金牌人物,但他早年也是玩乐队出身。他回忆过当年“夹Band”的玩法: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人里有的人会吉他,有的人会贝斯,有的人爱玩鼓,这样就初步凑成了一支乐队。
      乐队当然要排练歌曲。一群不到20岁的小青年当然没什么创作能力,也没有人给他们写歌,所谓“练歌”纯粹就是买录音带听,学人家唱。比如这几个人商量好学猫王的哪一首歌,就分头回家听,吉他手专门听吉他,贝斯手专门听贝斯,许冠英曾回忆说,“夹Band”的主音歌手还要学在哪里运气,连唱片里的呼吸声都要琢磨,搞不好连原唱的毛病都学会了。
      听熟了之后,几个年轻人再聚起来合练,这就是“夹”。


      IP属地:吉林113楼2017-05-25 08:23
      回复
        “夹”在粤语里有“组成”“合作”的意思,引申一层便是“融洽”“融合”,比如两个人合不来,就是“唔夹”。“夹”这个字,有研究语言的人说,很有可能本来就是“合”字,因为粤语方言读音里有“文读”和“白读”的差别,久而久之,口语里就把“合”字换成了“夹”。
        从“夹”的字面意思上看,“夹Band”有“组成乐队”的概念,但通过陈永镐的讲述,其实主要还在于“合练”,是大家一起“融汇”成一首歌曲的意思。这也就能解释20世纪70年代的乐队风潮中为什么好多乐队成员极不稳定了,各自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上,大家在一起“夹”不起来,高手自然找高手玩,技术差的被淘汰掉,再去水平较低的乐队“夹”。许冠杰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他最早玩“夹Band”时当过贝斯手,可在组建“莲花乐队”的时候已经有了贝斯高手,他只好又弹吉他去了。
        当年玩“夹Band”的经历,很自然地培养出一批音乐人,因为这些小青年都没经过音乐训练,连乐谱都看不懂,完全是靠耳朵一段段旋律去听、靠手一个个和弦去试。泰迪·罗宾组建乐队的时候,拉入了吉他手郑东汉。泰迪·罗宾回忆说,郑东汉本是会看乐谱的,可他也根本不看,而是跟着大家听唱片,只不过他听和弦听得比别人更快更准。


        IP属地:吉林114楼2017-05-25 08:24
        回复
          这一批人就是靠“耳功”磨炼出来的,如果这算音乐人的基本功的话,他们比日后的歌手更扎实、走得更远,实在不是运气那么简单的事。
          到了1985~1987年,在香港流行乐坛新人辈出的大环境中,乐队又复兴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我们认识了Beyond,认识了达明一派。
          或许,“90后”的新一代歌迷都没听过这些乐队的歌曲,又或许,听了却没感觉,这都没关系。不过,下面这几个人还是很值得认识一下的。


          IP属地:吉林115楼2017-05-25 08:25
          回复
            在《我是歌手》节目中,有一个总是给歌手们出谋划策的编曲老师梁翘柏,他就是“潮流兴夹Band”时代的一员。他在电视上露脸的机会很多,可有几个人湖南卫视并没有给太多镜头,这是相当大的遗憾——现场乐队中,出现过两把吉他和一把贝斯。
            第一把吉他的演奏者叫黄仲贤,他很小就喜爱音乐,经常逃学去Beyond的录音室,给人家调校乐器。据说有次Beyond的吉他手缺席,他就抱着吉他顶班了。从此,他就成了Beyond的“编外成员”,被Beyond迷们称为“御用吉他手”。
            第二把吉他的演奏者叫江建民,哪怕学过一个月吉他的爱好者,也不应该不知道这个名字。他是台湾人,按理说不应该出现在关于香港流行乐坛的讲述里,但他和“香港十大劲歌金曲”确实有关系,1994年的“最佳编曲奖”获得者就是他。
            再说那把贝斯,演奏者叫单立文。很多人认识单立文,是从电影、电视剧开始的。他确实是个演员,拍过不少古装情色片,难就难在这种烂片他也认真去演,竟然把西门庆演得活灵活现,直到黄家驹去世时他在葬礼上抬棺,人们才想起他是乐坛上曾经叱咤风云的一号人物。


            IP属地:吉林116楼2017-05-25 08:31
            回复
              顺便八卦另一个人,葬礼上以黄家驹“未亡人”身份出现的女人叫林楚麒,她是1985年第四届“新秀歌唱比赛”中的第三名,冠、亚军分别是杜德伟和苏永康,Beyond《曾经拥有》的词就是她写的。

              视频来自:优酷


              IP属地:吉林117楼2017-05-25 08:35
              回复
                在1983年,单立文和朋友们组成了“Chyna”乐队,这是个重金属乐队,乐队成员几经变化,前前后后的成员加起来就组成了一个豪华阵容:鼓手Donald Ashley,有“亚洲鼓王”的美誉,他的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马来西亚人,但他在香港长大,自认是中国人,所以他还有个不太常用的中文名叫唐龙,后来他做了幕后,关淑怡那首震惊乐坛的《忘记他》就是他做的编曲;键盘手是袁卓凡,他日后是电影配乐大师,《东方不败》《白发魔女传》和《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的电影音乐就是他的作品;“Chyna”乐队中著名的成员还有吉他手苏德华、键盘手黄良升,还有一个吉他手叫吴士明。
                以上说的是“Chyna”多次变化后的人员,在变化前,这些人其实都有自己的乐队,比如黄良升、苏德华和单立文以前和夏韶声在一个乐队,这支乐队叫“Visa Band”;而“鼓王”Donald Ashley和吴士明则在另一个乐队“Ram Band”,这是个相当老的乐队,但它的主音去世了,所以乐队解散。之后“Visa Band”的鼓手也出了问题,“鼓王”Don-ald Ashley左右没事做,就去帮忙。两个“残缺不全”的乐队就此相识,组成了新的乐队“Chyna”。据说名字是“鼓王”起的,意思是“中国也有摇滚乐”。但老牌乐队“Ram Band”并没有消失,2012年,这支乐队短暂地重组复出过,它的新主唱是个女歌手:《中国好声音》的金池。


                IP属地:吉林118楼2017-05-25 08:37
                回复
                  新的乐队“Chyna”出了一张唱片之后,人员变动很大,此后也是分分合合的,像袁卓凡就是后加入的。
                  从“Chyna”出走的黄良升、单立文和苏德华,在1987年组成了一支新的乐队:“Blue Jeans”乐队。“Blue Jeans”这个名字是黄良升起的,寓意他们的作品可以像牛仔裤一样普罗大众、经久不衰,但1988年他们推出的第一张专辑叫《蓝战士》,由此乐队的中文名也就改成了“蓝战士”。1990年“蓝战士”推出第三张专辑后,三个乐队成员开始各自发展,专注于幕后工作,到2004年又重组过一阵子,但这次单立文并没有加入。
                  视频来自:优酷


                  IP属地:吉林119楼2017-05-25 08:39
                  回复
                    至于梁翘柏,那位《我是歌手》中的音乐总监、编曲老师和现场吉他手,他早在1984年便组成了一支叫“Life Exhibition”的乐队。这支乐队和其他乐队一样,人员也有一定的变化,到了刘志远加入后,最终形成了五人组合的架构,乐队的名字也最终改为中文名,叫“浮世绘”。
                    1986年,“浮世绘”发表了两首中文摇滚作品后,梁翘柏全家移民美国,乐队也就散了。刘志远加入了Beyond,1988年,他和黄家强闹了点儿矛盾,借口出国读书,离开了Beyond,可转眼又说求学未果,1989年回了香港,又把梁翘柏从纽约拉回来重组了“浮世绘”——其实,梁翘柏在“LifeExhibition”乐队之前就和黄家强合作过,此后还给Beyond的演唱会做过和音,说来说去,乐队再怎么人员变动,再怎么有矛盾,大家都还是长年在一个圈里玩的老相识。


                    IP属地:吉林120楼2017-05-25 08:40
                    回复
                      重组的“浮世绘”没坚持多久,便彻底解散了,梁翘柏转入幕后。他给很多歌手创作过歌曲,但他为乐坛做出的更大的贡献是做监制。早在“LifeExhibition”时代,梁翘柏就是一个非常“有主意”的人,当时地下乐队都在唱英文歌,所有人都觉得用中文唱摇滚简直是个灾难,但梁翘柏偏偏用中文和很多前卫的音乐理念创作歌曲。转到幕后,梁翘柏依然保持先锋,给王菲和卢巧音等歌手制作的另类音乐足可以看出他的才气,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给那么多成名歌手当军师。
                      如果不是梁翘柏出现在内地的音乐节目上,我们很难能想起“浮世绘”这支乐队,它存在的时间比较短固然是一个原因,但作品少、名气不足也是重要因素。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将近一百支类似的乐队,就算是资深的歌迷,也会对他们的名字感到非常陌生,我们简单介绍其中几个:


                      IP属地:吉林121楼2017-05-25 08:41
                      回复
                        皇妃乐队,这支乐队非常大胆,他们的作品都是关于“性”的,1985年5月推出了一张专辑,据说全部歌曲无一例外地惨遭电台封杀,这恐怕也创造了一个另类历史。乐队的主唱兼键盘手安格斯后来转入幕后,就是他发掘了陈慧娴和黎瑞恩,陈慧娴的第一首歌《逝去的诺言》就是他包办词曲的作品。
                        小岛乐队,这支乐队也是1985年成立的,是掀起“潮流兴夹Band”时代的主要力量,它最初的成员是黎允文、区新明和黄守发。三人很快散伙,1986年,区新明和崔炎德另组了一支叫“凡风”的组合,成绩还不错,但区新明后来移民,崔炎德便去唱片公司转为幕后,薛凯琪、周国贤等人的唱片就是他监制的。
                        区新明离开“小岛乐队”后,黎允文也没闲着,和邓惠欣、何日君重组了“小岛”。邓惠欣以前是个校园民歌歌手,但现在从事教育事业,不过偶尔也参加音乐活动,比如“别了家驹十五载演唱会”的时候,他还和黄家强合作过。此后,“小岛”乐队还加入了孙伟明和岑德卫。这两个人现在都在做幕后,前者在谢霆锋和陈奕迅的演唱会中还能见到,后者其实就是“浮世绘”乐队后期的成员,2005年第五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中,他凭借莫文蔚的《AM PM》专辑获得了最佳录音奖。
                        至于黎允文,现在也在幕后,主要做电影配乐,《鸿门宴》《四大名捕》《岁月神偷》等很多电影的原创音乐都是他的作品,还有一部烂片《三国志之见龙卸甲》,故事根本没法看,但他的电影配乐确实做得相当有水准。
                        风云乐队,这支乐队以前是个二人组,成员是郑敬基和陈少伟,后来郑敬基离开,陈少伟找来蒋志光和王利名重组。可能有人会问,郑敬基和蒋志光不是演员吗?没错,他们和单立文一样,其实是歌手出身,尤其蒋志光,他就是和罗大佑唱《皇后大道东》的那位歌手,他自己创作的作品《相逢何必曾相识》已是香港流行音乐的金曲,而这首歌的编曲和监制就是他在“风云”时期的老搭档王利名。
                        还有支乐队叫“OUTLET”,这是支走爵士风格的乐队,在1990年出版过一张专辑,之后就消失了。介绍它,主要因为它的三个成员中,有一位叫包以正,是香港乃至整个亚洲的爵士吉他大师,还有一位叫江港生,是日后香港流行乐坛的金牌监制。


                        IP属地:吉林122楼2017-05-25 08:43
                        回复
                          那个年代,除了乐队,还出现了组合。大概目前娱乐媒体上还能回忆起来的,比较商业化的,要属“开心少女组”。这个组合是1985年出道的,现在还有人记得,估计要归功于早期成员中的罗美薇,她是张学友的太太。
                          “开心少女组”前前后后有好多成员,前面提到过一位十几岁就考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钢琴演奏八级、1984年香港第一位出版电子混音专辑的歌手陈秀雯,她的妹妹叫陈嘉玲,就是“开心少女组”的成员之一。此外,成员还有和张国荣合唱《兜风心情》的柏安妮、唱过粤语经典金曲《也许当时年纪小》和《连锁反应》的林姗姗。
                          林姗姗曾是郑伊健的经理人,但媒体比较八卦的是她的亲戚关系,她的舅舅是狄龙,她还有个弟弟就是“软硬天师”中的“硬天师”林海峰,弟媳是歌星彭羚。


                          IP属地:吉林123楼2017-05-25 08:48
                          回复
                            但若说到八卦家庭,“开心少女组”中更值得八卦的,其实是出身于电影世家的黎姿。
                            和黎姿一样,“开心少女组”中的大部分人后来都进入影视圈了,比较出名的还有李丽珍——若不是歌手出身,谁能想到李丽珍的两任老公都是音乐圈的人?


                            IP属地:吉林124楼2017-05-25 08:50
                            回复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香港出现了很多乐队和组合,除了以上几个依稀能找到成员的资料,大部分都很快解散,有的甚至是自费出版了作品后就销声匿迹了。在香港流行音乐历史上,走得比较成功的只有以下这几支:Raidas、太极乐队、达明一派和Beyond。
                              “Raidas”这支乐队,恐怕很多人听也没听过,但它的地位很重要。这一次“潮流兴夹Band”风潮其实走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孕育发展期,大部分都在地下,没什么名气,也没什么作品,分分合合也不稳定,就像前面介绍的那些乐队一样,大多数只留下了名字和不多的作品;第二阶段是浮出水面,有几支乐队在乐坛站住了脚,开创了一段光辉岁月。两个阶段的分界线,就是“Raidas”。


                              IP属地:吉林125楼2017-05-25 08: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