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法伯乐携手超律志主办了一场题为:适合年轻法律人的职业top5的线上分享活动。该活动由法伯乐常驻嘉宾少文老师主持,并有幸邀请到了超律志创始人张超、知名公众号运营者葛鹏起、iCourt产品经理薛丽娟三位大咖和我们一起聊聊他们的观点。此次线上分享活动有超过3000人次参与,讲座现场互动也非常的热烈,下面就一起回顾一下交流现场吧!
主要观点摘录
陈少文老师:
看到今天这个题目,想起我自己上大学的时候,拿着自己的简历,站在当时求职市场的最高层,没有投简历。因为当时现存可供选择的职业只有公检法,没有一个我喜欢的,稍微有点想象力的职业就是司法局的公证员。这是我的第一个印象。
第二点当我成为老师站在学生面前,新闻里看到最高法院公布决定全部判决书上网。当时我和学生们说了一句话,你们知道吗,就是因为今天,有多少人会辞职创业,迎来大数据时代。几年以后就会涌现出很多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果然,几年以后大量的围绕司法判决书、大数据的分析公司,大数据互联网项目雨后春笋般生长。可是几年前听到同一个消息,有的人就是当新闻一样直接刷了过去,有的人就真正拥抱了未来。
第三点,就是眼前我们也会经常刷出这样的新闻,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了我们面前,还是会出现和当年一样的情况,很多人会当新闻一样直接的刷过去了,但更多人也会继续辞职开始创业时代,迎来法律智能的新时代,开辟出很多的新工种。所以如果我们在学校里现在还在学习靠机器就能一键生成的那些工作,去学那些百度搜索就能搜到的法条,你觉得你的竞争优势会在在哪?所以很多人在说,机器人来了以后,很多非诉业务那些基础性工作会被机器全部替代。那我们现在年轻的法律人又该如何选择呢?
这是时代,五年是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代。五年以前,还没有微信,五年以前,朝鲜还不知道接班人是谁。同样,五年以后根本无法预知法律界会发生什么。所以,推荐两本书:《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和《遇见法律知识工程师》。建议大家对于法律职业的选择不要局限于公检法那些传统部门,这个时代已经开辟出了很多法律人就业的新的门类。
建议:了解行业找该行业精英,与和自己人生轨迹不一样的人咨询,生活安逸时要学会改变,不要总是询问同龄人。当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时候,多去尝试。思考自己到底最喜欢什么,不计代价去努力。

张超:
经过了解法学就业分类,第一个推荐的职业是:法律新媒体公司和法律新科技公司。互联网+时代的是趋势。这类公司的岗位要求是复合型人才,可以兼具多个领域的应用。这类人才在21世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点并且此人才需求处于买方市场,身价高,比较稀缺。但是如何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呢?善于思考,勤于观察,保持好奇心,始终你需要关注除法律以外的领域。第二推荐的职业是:律师。原因是律师是践行公平正义的的职业,不甘于平凡的一群人。这就需要扩大自己的优势,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逐渐发现自己的天赋,尝试知识输入到输出,从而获得外界的认可,转化成为自己的优势。这过程就需要学会刻意练习。第三个推荐的职业是:法官和检察官。第四个推荐的职业;高校的老师以及辅导员。第五个推荐的职业是:法务。建议家庭条件不太好,立志做律师的学生可以通过法务做到过渡。

葛鹏起:
职业第一梯队推荐是:律师、法官、检察官;第二梯队:法律新媒体和法律科技公司,大公司的法务,银行证券公司以及金融从业资格。对于职业选择的问题,建议大家不要关注职业,要关注自己。
职业考虑因素:第一点是自身的性格、自己的优势。第二点考虑的是地域因素,应当放在首位,推荐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第三点是家庭背景因素。现阶段求职者不好的就业现象:过于自信。所以要求求职者要准确定位自己。法院检察院优势有比较稳定,社会地位略高,收入水平乐观。劣势是初期收入较少,工作苦,发展受控。而律所的优势就是收入水平和个人能力想匹配,个人能力很重要。给年轻发展的机会,推荐年轻人尝试。其中重要优势是职业选择比较自由。劣势是前三年比较艰苦,危机感更加强烈。建议直接去实习,不考虑职业和性格,去实践,去了解,才能知道哪些适合你。
最后说三点,第一点: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第二点:多尝试不一样的人生;第三点:把互联网当作工具,和时间做朋友。

薛丽娟:
自己职业选择第一位是法律科技和法律新媒体工作者;第二位是法律专业化的工作,比如律师、法律产品、法律品牌营销等;第三位是证券金融公司,其对法律渴求度高;第四位的是法律翻译;最后是法官检察官等职位。
首先了解自己的特长爱好。对自己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发现自己真正适合什么工作。实践出真知,去实践。
再次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可以独当一面,以一当十。逐渐会发现领导力、创造力、思考力、资源能力永远不会被淘汰。工作初期成长很重要,要提高自身为人处事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发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才可以发挥自己的长板。
最后介绍一些投简历的技巧:首先认真研读招聘文案,工作选择是否正确的关键是需要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该工作。再次是简历突出自己与该岗位适合的能力。最后是要超出他人的期待,可以写一份自荐信,让你与他人与众不同。邮件名、正文书写等细节也很重要。
主要观点摘录
陈少文老师:
看到今天这个题目,想起我自己上大学的时候,拿着自己的简历,站在当时求职市场的最高层,没有投简历。因为当时现存可供选择的职业只有公检法,没有一个我喜欢的,稍微有点想象力的职业就是司法局的公证员。这是我的第一个印象。
第二点当我成为老师站在学生面前,新闻里看到最高法院公布决定全部判决书上网。当时我和学生们说了一句话,你们知道吗,就是因为今天,有多少人会辞职创业,迎来大数据时代。几年以后就会涌现出很多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果然,几年以后大量的围绕司法判决书、大数据的分析公司,大数据互联网项目雨后春笋般生长。可是几年前听到同一个消息,有的人就是当新闻一样直接刷了过去,有的人就真正拥抱了未来。
第三点,就是眼前我们也会经常刷出这样的新闻,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了我们面前,还是会出现和当年一样的情况,很多人会当新闻一样直接的刷过去了,但更多人也会继续辞职开始创业时代,迎来法律智能的新时代,开辟出很多的新工种。所以如果我们在学校里现在还在学习靠机器就能一键生成的那些工作,去学那些百度搜索就能搜到的法条,你觉得你的竞争优势会在在哪?所以很多人在说,机器人来了以后,很多非诉业务那些基础性工作会被机器全部替代。那我们现在年轻的法律人又该如何选择呢?
这是时代,五年是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代。五年以前,还没有微信,五年以前,朝鲜还不知道接班人是谁。同样,五年以后根本无法预知法律界会发生什么。所以,推荐两本书:《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和《遇见法律知识工程师》。建议大家对于法律职业的选择不要局限于公检法那些传统部门,这个时代已经开辟出了很多法律人就业的新的门类。
建议:了解行业找该行业精英,与和自己人生轨迹不一样的人咨询,生活安逸时要学会改变,不要总是询问同龄人。当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时候,多去尝试。思考自己到底最喜欢什么,不计代价去努力。

张超:
经过了解法学就业分类,第一个推荐的职业是:法律新媒体公司和法律新科技公司。互联网+时代的是趋势。这类公司的岗位要求是复合型人才,可以兼具多个领域的应用。这类人才在21世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点并且此人才需求处于买方市场,身价高,比较稀缺。但是如何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呢?善于思考,勤于观察,保持好奇心,始终你需要关注除法律以外的领域。第二推荐的职业是:律师。原因是律师是践行公平正义的的职业,不甘于平凡的一群人。这就需要扩大自己的优势,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逐渐发现自己的天赋,尝试知识输入到输出,从而获得外界的认可,转化成为自己的优势。这过程就需要学会刻意练习。第三个推荐的职业是:法官和检察官。第四个推荐的职业;高校的老师以及辅导员。第五个推荐的职业是:法务。建议家庭条件不太好,立志做律师的学生可以通过法务做到过渡。

葛鹏起:
职业第一梯队推荐是:律师、法官、检察官;第二梯队:法律新媒体和法律科技公司,大公司的法务,银行证券公司以及金融从业资格。对于职业选择的问题,建议大家不要关注职业,要关注自己。
职业考虑因素:第一点是自身的性格、自己的优势。第二点考虑的是地域因素,应当放在首位,推荐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第三点是家庭背景因素。现阶段求职者不好的就业现象:过于自信。所以要求求职者要准确定位自己。法院检察院优势有比较稳定,社会地位略高,收入水平乐观。劣势是初期收入较少,工作苦,发展受控。而律所的优势就是收入水平和个人能力想匹配,个人能力很重要。给年轻发展的机会,推荐年轻人尝试。其中重要优势是职业选择比较自由。劣势是前三年比较艰苦,危机感更加强烈。建议直接去实习,不考虑职业和性格,去实践,去了解,才能知道哪些适合你。
最后说三点,第一点: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第二点:多尝试不一样的人生;第三点:把互联网当作工具,和时间做朋友。

薛丽娟:
自己职业选择第一位是法律科技和法律新媒体工作者;第二位是法律专业化的工作,比如律师、法律产品、法律品牌营销等;第三位是证券金融公司,其对法律渴求度高;第四位的是法律翻译;最后是法官检察官等职位。
首先了解自己的特长爱好。对自己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发现自己真正适合什么工作。实践出真知,去实践。
再次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可以独当一面,以一当十。逐渐会发现领导力、创造力、思考力、资源能力永远不会被淘汰。工作初期成长很重要,要提高自身为人处事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发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才可以发挥自己的长板。
最后介绍一些投简历的技巧:首先认真研读招聘文案,工作选择是否正确的关键是需要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该工作。再次是简历突出自己与该岗位适合的能力。最后是要超出他人的期待,可以写一份自荐信,让你与他人与众不同。邮件名、正文书写等细节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