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含山文化丛书--古镇卷】
一、时代冲击
含山境内的古镇当年大都是临河而建,充分利用水上运输的便利。民国以 后,随着陆上交通的快速发展,公路、铁路的出现,这些完全依托水运的集镇 顿失优势。比如运漕,其实地理位置十分偏僻,由于地处黄金水道裕溪河中 段,上接巢湖、下达长江,水运优势明显。1936 年粤汉铁路全线开通,两广客 商不再到芜湖采购大米,芜湖米市急剧衰微,运漕也从此一蹶不振。铜闸、东 关、林头这些水边集镇也都是如此。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列强的洋货洪水般涌进中国市场, 使得民族工业难以发展壮大。运漕老人港有 3 家“五洋店”,经销各种洋货,每 天顾客盈门,生意红火,整个裕溪河流域商家都来此进货。英美日商甚至直接 在运漕、环峰等镇设立商号。而民族工商业普遍本小利微,难以抗衡,基本上 是家庭作坊式,很难扩大生产。集 镇几乎成了消费场所,一旦遇到灾 年或战乱,商家顿时生意清淡,面 临倒闭歇业,造成市面萧条。
二、烽火之害
元末各路反元农民军在此多次 交战。明末崇祯八年 (1635 年),张 献忠部农民军在火烧凤阳皇陵后 , 又从庐州窜入含城 ,将县署 、察院、谯楼 明伦堂、尊经阁一把火 烧得精光,还焚毁民房无数,含城 一片焦土。清代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农民军与清军在含山展开十年拉锯战,含山 境内许多集镇、寺庙都被太平军焚毁。
民国16年(1927 年) 北伐军与直鲁联军 在三汊河镇激战,溃兵洗劫了运漕多家商号,“道隆”钱庄损失惨重,被迫倒闭。抗战时日军飞机轰炸含城,国民党县政府借口便于疏散人口,下令将 380 多年历史的含山明城墙全部拆毁。在日机轰炸中,含城最繁华的明贤街、鼓楼 街一片焦土,含城此后一直没有恢复元气。整个抗战期间,含山各地被焚毁房 屋 6700 多间,全县经济损失达 250 万银元。
三、洪兽侵袭
在水利设施十分 落后的过去,洪水袭击始终是沿河古镇面 临 的 心 腹 大 患 。 仅 1931 年 和 1954 年 两场特大洪灾就对沿河古镇造成毁灭性打击。1931 年洪灾,巢湖之水,势若建 瓴,江潮倒灌,水势陡涨,含山破圩 100 多处,倒塌房屋 4 万多间。1954 年洪 灾,水位高达 12.96 米,超过 1931 年最高水位 0.91 米。大水袭击运漕镇,建于 明代的标志性建筑三台阁,以及西来庵、三元观、东岳庙、白骨塔、武庙和 4 座牌坊以及大批豪宅、商铺、祠堂悉数被洪水摧毁。
四、兴修水利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水利兴修,多次拓宽河道,虽为利民之举,但建 在河边的古镇也像砍瓜切菜一般被肢解得惨不忍睹。#1971 年裕溪河拓宽,三汊 河古镇几乎被拆得精光;1975 年整治得胜河时,张公集老街被扒去;1980 年扩 建东山水库时粑粑店老街被拆光;1986 年开挖牛屯河分洪道时,建于明洪武二 年,有着 600 多年历史的铜城堰闸津口桥被拆毁,铜闸老街也被切除一大半; 而运漕在裕溪河多次拓宽中,整条东河街以及东头盐仓、百子桥、曹靖夫豪 宅、古码头城楼等众多建筑全部被拆毁#。
五、全民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运动不断,如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大办钢铁运动以及文 化大革命运动对古镇 、古建筑破坏十分严重 。 1956 年后国家推行 “一大二 公”,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取消私有制和自由贸易,这些头脑发热 的冒进政策对生产力破坏极大,农村集市失去了交易功能,变得冷清萧条。如 姚庙的魏集形成于清光绪年间,巢北黄山一带山货土产的交易中心;再安集 明末清初就十分兴盛,含北粮 油大都从此下河入江外销,这 些集镇都在政策压迫下,被迫 关闭,终止集贸。
1958 年的大 办钢铁运动,严重违背科学精 神,清溪镇将镇上 #天主教堂# 拆 毁,陶厂将 #陶氏祠堂# 拆除,木 料全部拉去做了炼铁燃料;陶 厂祁首精美绝伦的 #“百岁坊”# 被推倒。
文化大革命运动更是一场大革文化命的政治运 动 ,祠堂 、寺 庙、古物都成了“四旧 ”,必彻底毁坏才 显示革命性。运漕镇上的 #祠堂# 内木雕被铲 平、牌匾被砸碎,纪 念 #鲍珍姑的贞烈牌坊# 被推倒。 #褒山宋代双塔# 被造反派炸毁,铜闸仇圩明代功臣 #皖国公仇成墓#前的石人石 马被炸得粉碎, #县内大批古庙老庵# 被拆毁。
六、如此改造
最近一次,也是最具毁灭性的一次灾难是近 20 多年的旧城改造运动。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和人口双 膨胀 ,古镇狭小的空间已 经 不 能 满 足 发 展 的 需 要 。 古镇要发展空间 ,要扩容 ,问题在于我们不是把 有价值的古镇 、古街和某 些古建筑保留下来 ,而是把这些农耕文明时代留下 的智慧结晶当成包袱、当成破烂,迫不及待的毁 掉,以便腾出地皮建造钢 筋水泥的楼房 。 #含城的明贤街 、鼓楼街 、槐树湾被 彻底夷为平地 ,仅存的攀 桂街上少量的老宅也将在 棚户区改造中消失 ,整个含城将找不到一座清代的 建筑物。古镇运漕拆得更惨 ,大码头 、下大街一带 被扒平建小商品市场 ,全镇现存的老街老宅不及过 去十分之一 。仙踪古镇更 是找不到一间老房子了#。
一、时代冲击
含山境内的古镇当年大都是临河而建,充分利用水上运输的便利。民国以 后,随着陆上交通的快速发展,公路、铁路的出现,这些完全依托水运的集镇 顿失优势。比如运漕,其实地理位置十分偏僻,由于地处黄金水道裕溪河中 段,上接巢湖、下达长江,水运优势明显。1936 年粤汉铁路全线开通,两广客 商不再到芜湖采购大米,芜湖米市急剧衰微,运漕也从此一蹶不振。铜闸、东 关、林头这些水边集镇也都是如此。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列强的洋货洪水般涌进中国市场, 使得民族工业难以发展壮大。运漕老人港有 3 家“五洋店”,经销各种洋货,每 天顾客盈门,生意红火,整个裕溪河流域商家都来此进货。英美日商甚至直接 在运漕、环峰等镇设立商号。而民族工商业普遍本小利微,难以抗衡,基本上 是家庭作坊式,很难扩大生产。集 镇几乎成了消费场所,一旦遇到灾 年或战乱,商家顿时生意清淡,面 临倒闭歇业,造成市面萧条。
二、烽火之害
元末各路反元农民军在此多次 交战。明末崇祯八年 (1635 年),张 献忠部农民军在火烧凤阳皇陵后 , 又从庐州窜入含城 ,将县署 、察院、谯楼 明伦堂、尊经阁一把火 烧得精光,还焚毁民房无数,含城 一片焦土。清代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农民军与清军在含山展开十年拉锯战,含山 境内许多集镇、寺庙都被太平军焚毁。
民国16年(1927 年) 北伐军与直鲁联军 在三汊河镇激战,溃兵洗劫了运漕多家商号,“道隆”钱庄损失惨重,被迫倒闭。抗战时日军飞机轰炸含城,国民党县政府借口便于疏散人口,下令将 380 多年历史的含山明城墙全部拆毁。在日机轰炸中,含城最繁华的明贤街、鼓楼 街一片焦土,含城此后一直没有恢复元气。整个抗战期间,含山各地被焚毁房 屋 6700 多间,全县经济损失达 250 万银元。
三、洪兽侵袭
在水利设施十分 落后的过去,洪水袭击始终是沿河古镇面 临 的 心 腹 大 患 。 仅 1931 年 和 1954 年 两场特大洪灾就对沿河古镇造成毁灭性打击。1931 年洪灾,巢湖之水,势若建 瓴,江潮倒灌,水势陡涨,含山破圩 100 多处,倒塌房屋 4 万多间。1954 年洪 灾,水位高达 12.96 米,超过 1931 年最高水位 0.91 米。大水袭击运漕镇,建于 明代的标志性建筑三台阁,以及西来庵、三元观、东岳庙、白骨塔、武庙和 4 座牌坊以及大批豪宅、商铺、祠堂悉数被洪水摧毁。
四、兴修水利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水利兴修,多次拓宽河道,虽为利民之举,但建 在河边的古镇也像砍瓜切菜一般被肢解得惨不忍睹。#1971 年裕溪河拓宽,三汊 河古镇几乎被拆得精光;1975 年整治得胜河时,张公集老街被扒去;1980 年扩 建东山水库时粑粑店老街被拆光;1986 年开挖牛屯河分洪道时,建于明洪武二 年,有着 600 多年历史的铜城堰闸津口桥被拆毁,铜闸老街也被切除一大半; 而运漕在裕溪河多次拓宽中,整条东河街以及东头盐仓、百子桥、曹靖夫豪 宅、古码头城楼等众多建筑全部被拆毁#。
五、全民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运动不断,如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大办钢铁运动以及文 化大革命运动对古镇 、古建筑破坏十分严重 。 1956 年后国家推行 “一大二 公”,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取消私有制和自由贸易,这些头脑发热 的冒进政策对生产力破坏极大,农村集市失去了交易功能,变得冷清萧条。如 姚庙的魏集形成于清光绪年间,巢北黄山一带山货土产的交易中心;再安集 明末清初就十分兴盛,含北粮 油大都从此下河入江外销,这 些集镇都在政策压迫下,被迫 关闭,终止集贸。
1958 年的大 办钢铁运动,严重违背科学精 神,清溪镇将镇上 #天主教堂# 拆 毁,陶厂将 #陶氏祠堂# 拆除,木 料全部拉去做了炼铁燃料;陶 厂祁首精美绝伦的 #“百岁坊”# 被推倒。
文化大革命运动更是一场大革文化命的政治运 动 ,祠堂 、寺 庙、古物都成了“四旧 ”,必彻底毁坏才 显示革命性。运漕镇上的 #祠堂# 内木雕被铲 平、牌匾被砸碎,纪 念 #鲍珍姑的贞烈牌坊# 被推倒。 #褒山宋代双塔# 被造反派炸毁,铜闸仇圩明代功臣 #皖国公仇成墓#前的石人石 马被炸得粉碎, #县内大批古庙老庵# 被拆毁。
六、如此改造
最近一次,也是最具毁灭性的一次灾难是近 20 多年的旧城改造运动。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和人口双 膨胀 ,古镇狭小的空间已 经 不 能 满 足 发 展 的 需 要 。 古镇要发展空间 ,要扩容 ,问题在于我们不是把 有价值的古镇 、古街和某 些古建筑保留下来 ,而是把这些农耕文明时代留下 的智慧结晶当成包袱、当成破烂,迫不及待的毁 掉,以便腾出地皮建造钢 筋水泥的楼房 。 #含城的明贤街 、鼓楼街 、槐树湾被 彻底夷为平地 ,仅存的攀 桂街上少量的老宅也将在 棚户区改造中消失 ,整个含城将找不到一座清代的 建筑物。古镇运漕拆得更惨 ,大码头 、下大街一带 被扒平建小商品市场 ,全镇现存的老街老宅不及过 去十分之一 。仙踪古镇更 是找不到一间老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