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养生,扶阳为纲
阴阳平衡是健康的保证。但阴阳平衡绝不等于阴阳平等。《黄帝内经》认为:人体阴阳存在“阳主阴从”的关系。《黄帝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只有当阳气饱满且处在潜藏封固的状态下,才能阴平阳秘。也只有阳气致密,无所妄耗,方能固生命之本。说明阴阳的协调,关键在于阳气的旺盛和饱满。
《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就是说:阳气就象天上的太阳,作用很强大,是生命的根本,是协调阴阳、保证健康长寿、抗御病邪侵袭的关键。如果阳气不固密导致“失其所”了就会折寿,就会短命。治病和养生的真谛就是激发、顾护阳气。正是阳气的虚衰导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健康问题。
《医理真传》讲得更为具体:“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反之“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简言之:人体五脏六腑、经脉官窍、皮毛肌肉,但有一处阳气不到,就会得病。这是统摄所有疾病的主要病因。
人体正常生理是以阳为主导的阴阳二者相对平衡协调的结果,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以阳气为主的阴阳对立统一协调的正常关系遭到破坏所致。
人身阳气(命门真火)亦称真阳、元阳、元气、龙雷之火,由这些称谓便知它是人身中绝顶重要的东西。有它才有生命,无它便无生命可言。故古人认为:一切阴(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精血津液)皆是静止的,谓之“死阴”;唯独阳(命门真火)是灵动活泼的。阳气一绝,生命便告终结,剩下的只是一个躯壳而已(故人的寿命被称为阳寿)。这样绝顶重要的东西亦有绝顶重要的特性,就是宜潜藏而不宜飞越。所谓“阳不患多,贵在潜藏”。
人体中的真阳、命火为什么要潜藏?因为潜藏了才能温养生气,生命乃得长久。如果真阳得不到潜藏或派作其他用场,生气得不到温养,生命怎能不危机四伏?故做好真阳、命火的潜藏对生命绝顶重要。失于潜藏使真阳过度耗散甚至外越,不仅不能长寿,且会导致诸多危证的发生(危重病人临终前出现回光返照,就是真阳外越动摇生命根本的征兆)。在生活中熬夜、暴饮暴食、醉酒纵欲等错误的饮食起居,或者烦躁忧虑、大怒大喜等不良情绪都会耗损阳气,使阳气失于潜藏。
养生就是养阳气。万物生长靠太阳,阳气就是人体中的太阳。把人体中的太阳托起来,它就能光耀我们的五脏六腑,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健康。任何人,只要注意时时顾护阳气使阳气旺盛,就可百病不侵。无论你现在多大年纪,只要阳气充足,活到天年就不是梦想。
二、阳衰的表现与调养之法
由于传统中医知识没有在社会上普及,很多人搞不明白阳气虚弱后,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和表现。一般来讲,有以下症状就意味着人体阳气衰弱或受损:
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但脸色青白灰暗无光泽,不是非常红润,类似于亚健康状态;或面色黧黑(肾气不固以致外露之故,很危险)。
抵抗力下降,明显怕风、怕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容易感冒(阳气虚弱不能抵御外邪之故);或喜喝热茶、热汤,腰背部有被冷水浇的感觉(阳衰,以致背部督脉阳气不升)。
食欲不好或大便稀薄、不成形,经常慢性腹泻,特别是熬夜后、吃寒性食物后、劳累或受寒后容易拉肚子(脾胃有赖于先天肾阳之温煦,方能蒸化水谷。阳衰,肾火不生脾土,以致脾不健运之故)。
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贫血或水肿等(大多为脾肾两虚)。或劳累后体力恢复困难,受伤后伤口愈合慢(阳气功能之一表现为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青少年及儿童一般阳气充足,所以体力恢复及伤口愈合很快)。
稍微运动剐心慌、气短,或容易出汗,夜间多尿(阳衰,阳失统摄之故)。
女性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或肤色灰暗;男性阳痿、早泄等。
腰部酸痛、周转不灵,精神萎靡不振,少气懒言等(脾肾两虚之故)。
以上是阴盛阳衰的表现,总根源就是阳气虚弱。时至今日,上述症状似乎不再专属久病体衰之人,正常人也或多或少具有以上部分症状。可以说:阳气虚弱是现代多数人的通病。凡阳气虚弱明显者,一定要注意调养身体。否则接下来就可能得大病。
阳气虚弱者,可根据自身具体虚损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来顾护培补人体阳气,在生活中遵循合乎养生之道的饮食起居,进行专业调养。这样人体就能逐渐正气来复、恢复平衡,增强体质重获健康。调养时不要过于着急,保持淡定、顺其自然的心态最利于人体阳气“生、长、收、藏”。事实证明:只要按法调养,就可逐渐养足身体阳气,百日内多数人可使身体发生本质改变。
养生就是养阳气。只有顾护阳气,才能百病不生。无论春夏秋冬均需时时顾护阳气、温养人体阳气来养生。遵守春夏养阳之理,于每年夏至节起酌情调养百日左右。其目的是借天力以助药力,有事半功倍之效。
阳衰者在调养期间要特别注意:冷饮及空调吹出的阴寒之气最损人的阳气。阳气虚弱者绝对不能吃冷饮、凉茶,夏天空调温度必须打在26度以上,各种水果、茶水最好也暂时禁吃(多数水果性凉或寒,茶叶则损气);晚上9点到凌晨5点是人体阳气归根来复的宝贵时间(尤其是晚1 1点至凌晨3点),这个时间段要安排休息(阳气虚弱者严禁熬夜)。
人体阳气易损难复,健康之人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三、现代人普遍阳衰的十大原因
空气及水污染:《黄帝内经》讲:人是天地所生,天以气养人之阳,地以食养人之阴。在被污染的空气中呼吸,阳气必然受损。有些人一天到晚精神起不来,到山区待上几天气色就好多了。山区空气质量好、阳气(称之为天阳)充足,能补人体之阳。直接饮用受污染的水,将增加人体肝脏解毒负担,耗损阳气(人体解毒的本质是阳气在做功)。城市用水多是自来水,采用漂白粉净水。漂白粉性寒,对人体阳气损伤明显,
嗜食生冷寒凉:现在是一个嗜食生冷寒凉食物的时代,有时想吃一些没被冰冻过的食物反而不易。生冷寒凉的东西都是损阳的,部分人经调养没有作用,就要考虑有没有这个因素在内。你在这里扶阳,他在那里损阳,你这里扶了四分,他那里掼了八分,这样调养是不会有效果的!顺带一提的是,脏腑无热者勿喝凉茶。凉茶选材多为苦寒泻火清热之品,有损脏腑阳气,尤其对脾阳损害明显。除凉茶外,啤酒是唯一寒性的流行酒。这些都是导致现代人普遍阳衰的因素之一。
嗜食肉类:《黄帝内经》讲:“气胜形者寿,形胜气者夭”。气为阳,有形之物为阴。延伸到饮食上:吃进的食物能运化开就是“气胜形”,就是营养,就能养生;运化不开就是“形胜气”,就是毒,就容易出问题。有些老年人跟着年轻人大鱼大肉地吃,吃进去的东西化不掉,不仅损伤脾胃,而且体内增加了很多垃圾。,脾胃受损,身上的痰湿化不掉,必然阻塞经络血脉,遏制阳气在人体中的正常运行,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体内痰湿热郁结,长期处于闷热潮湿气候中,没有阳光普照,哪能不生病?
抗生素的滥用:滥用抗生素问题中国现在很严重,不仅西医滥用,中医也滥用,老百姓自己也滥用。你问十个病人,喉咙痛了吃什么?眼睛红了吃什么?感冒了吃什么?回答保证都一样,抗生素!抗生素从中医性味去分析,大多是苦寒的,苦寒就容易攻伐阳气。现在很多人让西药折腾的差不多了,然后再来找中医调养,初期效果当然不理想。滥用抗生素对体质伤害太大。尤其是小孩,只要感冒发烧,一律都上抗生素。其实感冒发烧没什么大不了的,过去老人常说:小孩发烧一次,就长一次身体,就长一次智慧,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在做功,阳气在做功。感冒发烧,大都因为受寒,《内经》讲得很清楚,“寒者热之”,这个热是机体在做功,是正邪相搏,是驱邪外出,就是要热上加热。现在倒好,呼啦都上抗生素,一派寒凉。大家看看《伤寒论》,发烧了先问有汗没汗?有汗就用桂枝汤,没汗就上麻黄汤,都是温热的东西,都是在助热,一热寒散掉了,没有仗打了,自然就不热了.。按照中医思路和方法去调养,鼓励了阳气,鼓励了免疫力,它自己就会去做事。
空调的普及:几千年来,人们在没有空调的状态下生活的非常好。空调普及后,人为的阴寒之气就频频进人体内损耗、遏制人体阳气。特别在夏天,外边是一团火,回到家里或单位就像进了冰窟窿,这么一冷一热,每天经过多次,就会反复把寒气一层层压在体内。寒气伤人是最厉害的,会造成很多病。常见的空调病有:头痛、慢性鼻炎、腹泻、吃了东西吹空调就吐泻、高热不退、常年难愈的感冒、青年妇女的痛经和产后病。另外,婴儿在空调环境下长大容易得哮喘;身体虚弱的人,全身肌肉关节疼痛,且这种疼痛带有一种抽搐的性质,这就是中医总结的寒主收引。感受到寒邪以后,阳气一时抵抗不了寒邪打了败仗,它就收缩。
工作烦劳:现在礼会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不仅夜以继日地工作,而且心情很烦、心理压力很大。“阳气者,烦劳则张”,所谓张就是往外散,尤其是晚上阳气应该内收,应该回归本位。一烦劳阳气就不能归位,就会慢慢耗散。
房事过度的问题:过去这个问题很单纯,房事限于夫妻间,称为正淫。现在满地都是邪淫。做这个事太方便了就不是好事,因为普通人的把持力是有限的,把持不住就会损耗阳气!很多年轻人的身体就是这样被糟蹋的。对于性事,不一定做了才损耗阳气。脑子里只要一想,身上就起反应,阳气照样有所损耗,中医称之为“暗耗”。现在街上和电视、网络上,满眼看去皆是美色,都在挑逗人的欲望,人心不乱都不行!我们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要少看色情、恐怖片。色情片挑逗人的欲望,使阳气耗散,真精动摇;“肾主恐。恐伤肾。”恐怖片使人受惊吓,极伤肾气。
作息非时:古时讲究“天人合一”,物随阳而出入,人的生理和生命状态也是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叫做“因时之序”。这个序很重要,天地阴阳如此,我们也要跟着走,但我们现在很难做到。现在别说晚上9点睡觉了,就是10点、11点的都很少,12点、1点睡觉反而是现代很多人的正常睡眠时间。阳气当入不入’就不叫“因时之序”,而是“非时”:作息非时就不能让阳气归根来复,人为地损耗阳气。
心性修养差:《黄帝内经》讲:“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现代人竞争压力大,但心性修养普遍较差,负面的心理及情绪很容易在内心产生、缠绕,极损人身阳气。
自然格局的变迁:为何现代人十之八九都认为自己上火,一吃煎炒东西喉咙就痛、嘴上就起泡,其实是受自然格局影响。现在煤、石油、天然气被大量开发出来,然后在地上燃烧释放热能。这些能量体相当于人身的元阳,本应该潜藏在海底、土层中,可现在我们把它开采出来了。这样,地下的热越少,地上的热越多,出现上热下寒的格局,导致温室效应。
天人相应、天人一体,自然格局必定影响到人身上来,那就是现在人的阳气比之于古人更不易潜藏,很容易浮到上面来耗散。容易上火,一般来讲就代表着你阳气不足、阳气不固密、潜藏不住。
以上是导致现代人阳气损耗的十大因素。阳衰之人生育的下一代,出现先天不足的概率就较高。要说造成阳衰的第十一大因素是什么?那就是先天不足。
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气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所化。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不良的生活习惯对阳气的损耗
阴阳平衡是健康的保证。但阴阳平衡绝不等于阴阳平等。《黄帝内经》认为:人体阴阳存在“阳主阴从”的关系。《黄帝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只有当阳气饱满且处在潜藏封固的状态下,才能阴平阳秘。也只有阳气致密,无所妄耗,方能固生命之本。说明阴阳的协调,关键在于阳气的旺盛和饱满。
《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就是说:阳气就象天上的太阳,作用很强大,是生命的根本,是协调阴阳、保证健康长寿、抗御病邪侵袭的关键。如果阳气不固密导致“失其所”了就会折寿,就会短命。治病和养生的真谛就是激发、顾护阳气。正是阳气的虚衰导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健康问题。
《医理真传》讲得更为具体:“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反之“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简言之:人体五脏六腑、经脉官窍、皮毛肌肉,但有一处阳气不到,就会得病。这是统摄所有疾病的主要病因。
人体正常生理是以阳为主导的阴阳二者相对平衡协调的结果,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以阳气为主的阴阳对立统一协调的正常关系遭到破坏所致。
人身阳气(命门真火)亦称真阳、元阳、元气、龙雷之火,由这些称谓便知它是人身中绝顶重要的东西。有它才有生命,无它便无生命可言。故古人认为:一切阴(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精血津液)皆是静止的,谓之“死阴”;唯独阳(命门真火)是灵动活泼的。阳气一绝,生命便告终结,剩下的只是一个躯壳而已(故人的寿命被称为阳寿)。这样绝顶重要的东西亦有绝顶重要的特性,就是宜潜藏而不宜飞越。所谓“阳不患多,贵在潜藏”。
人体中的真阳、命火为什么要潜藏?因为潜藏了才能温养生气,生命乃得长久。如果真阳得不到潜藏或派作其他用场,生气得不到温养,生命怎能不危机四伏?故做好真阳、命火的潜藏对生命绝顶重要。失于潜藏使真阳过度耗散甚至外越,不仅不能长寿,且会导致诸多危证的发生(危重病人临终前出现回光返照,就是真阳外越动摇生命根本的征兆)。在生活中熬夜、暴饮暴食、醉酒纵欲等错误的饮食起居,或者烦躁忧虑、大怒大喜等不良情绪都会耗损阳气,使阳气失于潜藏。
养生就是养阳气。万物生长靠太阳,阳气就是人体中的太阳。把人体中的太阳托起来,它就能光耀我们的五脏六腑,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健康。任何人,只要注意时时顾护阳气使阳气旺盛,就可百病不侵。无论你现在多大年纪,只要阳气充足,活到天年就不是梦想。
二、阳衰的表现与调养之法
由于传统中医知识没有在社会上普及,很多人搞不明白阳气虚弱后,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和表现。一般来讲,有以下症状就意味着人体阳气衰弱或受损:
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但脸色青白灰暗无光泽,不是非常红润,类似于亚健康状态;或面色黧黑(肾气不固以致外露之故,很危险)。
抵抗力下降,明显怕风、怕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容易感冒(阳气虚弱不能抵御外邪之故);或喜喝热茶、热汤,腰背部有被冷水浇的感觉(阳衰,以致背部督脉阳气不升)。
食欲不好或大便稀薄、不成形,经常慢性腹泻,特别是熬夜后、吃寒性食物后、劳累或受寒后容易拉肚子(脾胃有赖于先天肾阳之温煦,方能蒸化水谷。阳衰,肾火不生脾土,以致脾不健运之故)。
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贫血或水肿等(大多为脾肾两虚)。或劳累后体力恢复困难,受伤后伤口愈合慢(阳气功能之一表现为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青少年及儿童一般阳气充足,所以体力恢复及伤口愈合很快)。
稍微运动剐心慌、气短,或容易出汗,夜间多尿(阳衰,阳失统摄之故)。
女性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或肤色灰暗;男性阳痿、早泄等。
腰部酸痛、周转不灵,精神萎靡不振,少气懒言等(脾肾两虚之故)。
以上是阴盛阳衰的表现,总根源就是阳气虚弱。时至今日,上述症状似乎不再专属久病体衰之人,正常人也或多或少具有以上部分症状。可以说:阳气虚弱是现代多数人的通病。凡阳气虚弱明显者,一定要注意调养身体。否则接下来就可能得大病。
阳气虚弱者,可根据自身具体虚损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来顾护培补人体阳气,在生活中遵循合乎养生之道的饮食起居,进行专业调养。这样人体就能逐渐正气来复、恢复平衡,增强体质重获健康。调养时不要过于着急,保持淡定、顺其自然的心态最利于人体阳气“生、长、收、藏”。事实证明:只要按法调养,就可逐渐养足身体阳气,百日内多数人可使身体发生本质改变。
养生就是养阳气。只有顾护阳气,才能百病不生。无论春夏秋冬均需时时顾护阳气、温养人体阳气来养生。遵守春夏养阳之理,于每年夏至节起酌情调养百日左右。其目的是借天力以助药力,有事半功倍之效。
阳衰者在调养期间要特别注意:冷饮及空调吹出的阴寒之气最损人的阳气。阳气虚弱者绝对不能吃冷饮、凉茶,夏天空调温度必须打在26度以上,各种水果、茶水最好也暂时禁吃(多数水果性凉或寒,茶叶则损气);晚上9点到凌晨5点是人体阳气归根来复的宝贵时间(尤其是晚1 1点至凌晨3点),这个时间段要安排休息(阳气虚弱者严禁熬夜)。
人体阳气易损难复,健康之人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三、现代人普遍阳衰的十大原因
空气及水污染:《黄帝内经》讲:人是天地所生,天以气养人之阳,地以食养人之阴。在被污染的空气中呼吸,阳气必然受损。有些人一天到晚精神起不来,到山区待上几天气色就好多了。山区空气质量好、阳气(称之为天阳)充足,能补人体之阳。直接饮用受污染的水,将增加人体肝脏解毒负担,耗损阳气(人体解毒的本质是阳气在做功)。城市用水多是自来水,采用漂白粉净水。漂白粉性寒,对人体阳气损伤明显,
嗜食生冷寒凉:现在是一个嗜食生冷寒凉食物的时代,有时想吃一些没被冰冻过的食物反而不易。生冷寒凉的东西都是损阳的,部分人经调养没有作用,就要考虑有没有这个因素在内。你在这里扶阳,他在那里损阳,你这里扶了四分,他那里掼了八分,这样调养是不会有效果的!顺带一提的是,脏腑无热者勿喝凉茶。凉茶选材多为苦寒泻火清热之品,有损脏腑阳气,尤其对脾阳损害明显。除凉茶外,啤酒是唯一寒性的流行酒。这些都是导致现代人普遍阳衰的因素之一。
嗜食肉类:《黄帝内经》讲:“气胜形者寿,形胜气者夭”。气为阳,有形之物为阴。延伸到饮食上:吃进的食物能运化开就是“气胜形”,就是营养,就能养生;运化不开就是“形胜气”,就是毒,就容易出问题。有些老年人跟着年轻人大鱼大肉地吃,吃进去的东西化不掉,不仅损伤脾胃,而且体内增加了很多垃圾。,脾胃受损,身上的痰湿化不掉,必然阻塞经络血脉,遏制阳气在人体中的正常运行,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体内痰湿热郁结,长期处于闷热潮湿气候中,没有阳光普照,哪能不生病?
抗生素的滥用:滥用抗生素问题中国现在很严重,不仅西医滥用,中医也滥用,老百姓自己也滥用。你问十个病人,喉咙痛了吃什么?眼睛红了吃什么?感冒了吃什么?回答保证都一样,抗生素!抗生素从中医性味去分析,大多是苦寒的,苦寒就容易攻伐阳气。现在很多人让西药折腾的差不多了,然后再来找中医调养,初期效果当然不理想。滥用抗生素对体质伤害太大。尤其是小孩,只要感冒发烧,一律都上抗生素。其实感冒发烧没什么大不了的,过去老人常说:小孩发烧一次,就长一次身体,就长一次智慧,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在做功,阳气在做功。感冒发烧,大都因为受寒,《内经》讲得很清楚,“寒者热之”,这个热是机体在做功,是正邪相搏,是驱邪外出,就是要热上加热。现在倒好,呼啦都上抗生素,一派寒凉。大家看看《伤寒论》,发烧了先问有汗没汗?有汗就用桂枝汤,没汗就上麻黄汤,都是温热的东西,都是在助热,一热寒散掉了,没有仗打了,自然就不热了.。按照中医思路和方法去调养,鼓励了阳气,鼓励了免疫力,它自己就会去做事。
空调的普及:几千年来,人们在没有空调的状态下生活的非常好。空调普及后,人为的阴寒之气就频频进人体内损耗、遏制人体阳气。特别在夏天,外边是一团火,回到家里或单位就像进了冰窟窿,这么一冷一热,每天经过多次,就会反复把寒气一层层压在体内。寒气伤人是最厉害的,会造成很多病。常见的空调病有:头痛、慢性鼻炎、腹泻、吃了东西吹空调就吐泻、高热不退、常年难愈的感冒、青年妇女的痛经和产后病。另外,婴儿在空调环境下长大容易得哮喘;身体虚弱的人,全身肌肉关节疼痛,且这种疼痛带有一种抽搐的性质,这就是中医总结的寒主收引。感受到寒邪以后,阳气一时抵抗不了寒邪打了败仗,它就收缩。
工作烦劳:现在礼会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不仅夜以继日地工作,而且心情很烦、心理压力很大。“阳气者,烦劳则张”,所谓张就是往外散,尤其是晚上阳气应该内收,应该回归本位。一烦劳阳气就不能归位,就会慢慢耗散。
房事过度的问题:过去这个问题很单纯,房事限于夫妻间,称为正淫。现在满地都是邪淫。做这个事太方便了就不是好事,因为普通人的把持力是有限的,把持不住就会损耗阳气!很多年轻人的身体就是这样被糟蹋的。对于性事,不一定做了才损耗阳气。脑子里只要一想,身上就起反应,阳气照样有所损耗,中医称之为“暗耗”。现在街上和电视、网络上,满眼看去皆是美色,都在挑逗人的欲望,人心不乱都不行!我们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要少看色情、恐怖片。色情片挑逗人的欲望,使阳气耗散,真精动摇;“肾主恐。恐伤肾。”恐怖片使人受惊吓,极伤肾气。
作息非时:古时讲究“天人合一”,物随阳而出入,人的生理和生命状态也是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叫做“因时之序”。这个序很重要,天地阴阳如此,我们也要跟着走,但我们现在很难做到。现在别说晚上9点睡觉了,就是10点、11点的都很少,12点、1点睡觉反而是现代很多人的正常睡眠时间。阳气当入不入’就不叫“因时之序”,而是“非时”:作息非时就不能让阳气归根来复,人为地损耗阳气。
心性修养差:《黄帝内经》讲:“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现代人竞争压力大,但心性修养普遍较差,负面的心理及情绪很容易在内心产生、缠绕,极损人身阳气。
自然格局的变迁:为何现代人十之八九都认为自己上火,一吃煎炒东西喉咙就痛、嘴上就起泡,其实是受自然格局影响。现在煤、石油、天然气被大量开发出来,然后在地上燃烧释放热能。这些能量体相当于人身的元阳,本应该潜藏在海底、土层中,可现在我们把它开采出来了。这样,地下的热越少,地上的热越多,出现上热下寒的格局,导致温室效应。
天人相应、天人一体,自然格局必定影响到人身上来,那就是现在人的阳气比之于古人更不易潜藏,很容易浮到上面来耗散。容易上火,一般来讲就代表着你阳气不足、阳气不固密、潜藏不住。
以上是导致现代人阳气损耗的十大因素。阳衰之人生育的下一代,出现先天不足的概率就较高。要说造成阳衰的第十一大因素是什么?那就是先天不足。
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气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所化。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不良的生活习惯对阳气的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