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吧 关注:1,105贴子:15,273
  • 14回复贴,共1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说我的看法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4-22 22:55回复
    1. 最好的医生给病人看病很难打保证完全治好,就像你进补课班没补课老师可以保证你进清华北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4-22 22:55
    回复
      2.病人觉得自己辛辛苦苦排了4个小时队医生就给自己看了五分钟的病很过分。但这样算医生一天工作八小时就得看96个病人,谁比较累?何况这样医生人手还是不够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4-22 22:56
      回复
        3.医生开始给每个病人看30分钟的病,好了其它排不到的人开始骂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4-22 22:56
        回复
          4. 绝症治不好怪医生。世界上那么多名人得癌症死了,他们的医疗环境有多好不必说。那么凭什么所有绝症都要求让眼前得小小的医生治好?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4-22 22:57
          回复
            5.看病贵。的确有医生为了些灰色收入给病人多开药的,但不能以偏概全。就像如果你是个男教师那你所有女学生的家长都认为你就像猥亵儿童的某某校长老师一样猥琐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4-22 22:57
            回复
              6.医生态度差。这点医生需要改进,毕竟病人本来就脆弱一些;病人要理解,毕竟一天下来一直微笑着面对几十个病人是很累的不信你可以试试。但这并不能成为医生可以态度差的理由。可以冷淡简洁,不能有辱病人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4-22 23:00
              回复
                7.我一直认为医生给病人看病不应该像饭店里服务员和点单的客人,也不应该像施舍者给被施舍者东西。不如 你拿钱我给你看病 这种交易关系,平等而自由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4-22 23:00
                回复
                  8. 医生难,被理解难
                  病人难,病人家属难,看病也难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4-22 23:02
                  回复
                    本人财经类,读的东西和医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4-22 23:03
                    回复
                      从医务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患者
                      我们医院开始预约制度以前,病人要早早来排队才能挂上专家号甚至是普通号,大冬天凌晨三点甚至头一天晚上就蹲守在门诊大楼门口,真的很不容易,我刚上班的时候哪怕加班耽误吃饭时间都会多看几个病人,因为我中午回不了家。但是这个热情来了没几个月就被一盆冷水浇灭,星星之火数番燃起又熄灭,终于寒了心,从此一文不取的加班再也挨不过十分钟。
                      挂了号要排队,做检查要排队,这都不是重点。医院越来越大,许多科室许多地点我没去过的我也找不到,更何况一个来回我最快要走十分钟的路病人和家属摸着可能半个小时还找不见方向,有时候走到了下班了啥也做不了,干着急,找到了约不上方便的日期时间也是捉急。出门转眼就迷路,等到了又错过了预约时间,尴尬。需要住院的时候却被告知没有病床,无奈,也可能是万念俱灰。住进病房可能过了好几天也没搞清楚主治医生是谁,给开刀的开药的大夫技术是否精湛,病能不能去根都是疑问。半夜三更护士查房睡不好,扎针输液加上浑身难受难受。陪床家属没地方睡又不放心走。监护室门外堆满的地铺坐满了焦虑的家属。
                      这些我们都能理解。但是谁都不希望这些无名火发到自己身上,特别是在我们已经快要累趴下的时候,我们也很无助。这些都是真人真事:那个语气不好的检查大夫,可能家里孩子正好发着高烧,老公公婆父母却都不在,就等她回去带孩子看病输液。那个借口接水小便出去了三分钟的医生可能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又犯了。那个实习的小护士针没扎好却没挨训是因为找她扎针的是她的老师。那个手术台上汗流浃背已经十几个小时没有停下来的老专家,父亲刚刚过世。那个大年初二值夜班的医生,已经连续好几个春节没有回家过年了。那个凌晨三点还在跑前跑后给人看病的大夫,晚饭还没顾上吃,额头的退烧贴已经干透。那个坐在公交特殊座位上没有让座的女孩刚刚下夜班,心率快得像要跳出来。那个一点半才加完班的大夫,刚刚安顿好门口已经等待着的病患,躺在杂物堆上小憩一会儿,两点继续工作。那个大夫直到第二天晚上七点才下夜班,刚刚回家冲了个凉,又被叫回医院做急诊手术。
                      ……
                      听起来像感动中国,但这不过是无数医务人员的日常。
                      他们可能不会对你说他已经多么的疲劳,也不会告诉你他的隐疾,只是沉默更多,这沉默使他们看起来冷漠,但是请这个社会能够温柔对待他们,不要一再地浇灭他们心里原本存在的炽热的火焰。


                      11楼2017-04-27 14:37
                      回复
                        从医务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患者
                        我们医院开始预约制度以前,病人要早早来排队才能挂上专家号甚至是普通号,大冬天凌晨三点甚至头一天晚上就蹲守在门诊大楼门口,真的很不容易,我刚上班的时候哪怕加班耽误吃饭时间都会多看几个病人,因为我中午回不了家。但是这个热情来了没几个月就被一盆冷水浇灭,星星之火数番燃起又熄灭,终于寒了心,从此一文不取的加班再也挨不过十分钟。
                        挂了号要排队,做检查要排队,这都不是重点。医院越来越大,许多科室许多地点我没去过的我也找不到,更何况一个来回我最快要走十分钟的路病人和家属摸着可能半个小时还找不见方向,有时候走到了下班了啥也做不了,干着急,找到了约不上方便的日期时间也是捉急。出门转眼就迷路,等到了又错过了预约时间,尴尬。需要住院的时候却被告知没有病床,无奈,也可能是万念俱灰。住进病房可能过了好几天也没搞清楚主治医生是谁,给开刀的开药的大夫技术是否精湛,病能不能去根都是疑问。半夜三更护士查房睡不好,扎针输液加上浑身难受难受。陪床家属没地方睡又不放心走。监护室门外堆满的地铺坐满了焦虑的家属。
                        这些我们都能理解。但是谁都不希望这些无名火发到自己身上,特别是在我们已经快要累趴下的时候,我们也很无助。这些都是真人真事:那个语气不好的检查大夫,可能家里孩子正好发着高烧,老公公婆父母却都不在,就等她回去带孩子看病输液。那个借口接水小便出去了三分钟的医生可能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又犯了。那个实习的小护士针没扎好却没挨训是因为找她扎针的是她的老师。那个手术台上汗流浃背已经十几个小时没有停下来的老专家,父亲刚刚过世。那个大年初二值夜班的医生,已经连续好几个春节没有回家过年了。那个凌晨三点还在跑前跑后给人看病的大夫,晚饭还没顾上吃,额头的退烧贴已经干透。那个坐在公交特殊座位上没有让座的女孩刚刚下夜班,心率快得像要跳出来。那个一点半才加完班的大夫,刚刚安顿好门口已经等待着的病患,躺在杂物堆上小憩一会儿,两点继续工作。那个大夫直到第二天晚上七点才下夜班,刚刚回家冲了个凉,又被叫回医院做急诊手术。
                        ……
                        听起来像感动中国,但这不过是无数医务人员的日常。
                        他们可能不会对你说他已经多么的疲劳,也不会告诉你他的隐疾,只是沉默更多,这沉默使他们看起来冷漠,但是请这个社会能够温柔对待他们,不要一再地浇灭他们心里原本存在的炽热的火焰。


                        12楼2017-04-27 14:37
                        回复
                          从医务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患者
                          我们医院开始预约制度以前,病人要早早来排队才能挂上专家号甚至是普通号,大冬天凌晨三点甚至头一天晚上就蹲守在门诊大楼门口,真的很不容易,我刚上班的时候哪怕加班耽误吃饭时间都会多看几个病人,因为我中午回不了家。但是这个热情来了没几个月就被一盆冷水浇灭,星星之火数番燃起又熄灭,终于寒了心,从此一文不取的加班再也挨不过十分钟。
                          挂了号要排队,做检查要排队,这都不是重点。医院越来越大,许多科室许多地点我没去过的我也找不到,更何况一个来回我最快要走十分钟的路病人和家属摸着可能半个小时还找不见方向,有时候走到了下班了啥也做不了,干着急,找到了约不上方便的日期时间也是捉急。出门转眼就迷路,等到了又错过了预约时间,尴尬。需要住院的时候却被告知没有病床,无奈,也可能是万念俱灰。住进病房可能过了好几天也没搞清楚主治医生是谁,给开刀的开药的大夫技术是否精湛,病能不能去根都是疑问。半夜三更护士查房睡不好,扎针输液加上浑身难受难受。陪床家属没地方睡又不放心走。监护室门外堆满的地铺坐满了焦虑的家属。
                          这些我们都能理解。但是谁都不希望这些无名火发到自己身上,特别是在我们已经快要累趴下的时候,我们也很无助。这些都是真人真事:那个语气不好的检查大夫,可能家里孩子正好发着高烧,老公公婆父母却都不在,就等她回去带孩子看病输液。那个借口接水小便出去了三分钟的医生可能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又犯了。那个实习的小护士针没扎好却没挨训是因为找她扎针的是她的老师。那个手术台上汗流浃背已经十几个小时没有停下来的老专家,父亲刚刚过世。那个大年初二值夜班的医生,已经连续好几个春节没有回家过年了。那个凌晨三点还在跑前跑后给人看病的大夫,晚饭还没顾上吃,额头的退烧贴已经干透。那个坐在公交特殊座位上没有让座的女孩刚刚下夜班,心率快得像要跳出来。那个一点半才加完班的大夫,刚刚安顿好门口已经等待着的病患,躺在杂物堆上小憩一会儿,两点继续工作。那个大夫直到第二天晚上七点才下夜班,刚刚回家冲了个凉,又被叫回医院做急诊手术。
                          ……
                          听起来像感动中国,但这不过是无数医务人员的日常。
                          他们可能不会对你说他已经多么的疲劳,也不会告诉你他的隐疾,只是沉默更多,这沉默使他们看起来冷漠,但是请这个社会能够温柔对待他们,不要一再地浇灭他们心里原本存在的炽热的火焰。


                          13楼2017-04-27 14:37
                          回复
                            求转发,为正义发声,还百姓公义!
                            深圳光明中心某医院,医疗失误导致后期护理困难,患者目前情况九死一生,却因为维权还要等待遥遥无期的医疗鉴定?耽误后续治疗…
                            电视新闻媒体到底怎么了?都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为正义发声?
                            却没有一个媒体站出来调查真相?
                            这个世界上还有公道吗?光明新区还光明吗?
                            难道非要死人塌楼,才有媒体关注吗?
                            为什么新闻上说的那些医闹频频发生?有没有人想过那些医生到底做了什么?是什么导致患者家属做出冲动极端的事情?难道都是患者家属的问题吗?
                            医院有没有做过反思?
                            政府就这么腐败吗?
                            难道良心,公义都喂狗了吗?
                            希望广大朋友为正义发声,让更多的患者及家属在维权的道路上,勇敢的走下去。抵制医院黑幕(一个医生失误,一群医生掩盖事实,还患者及家属一个公义)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7-05-10 01:35
                            回复
                              一闹的发生真的只是患者的不可理喻吗?医生反思过了吗?真的没错吗?
                              当患者家属维权的时候,医院不予治理,社会不关注媒体不采访,不调查清楚事件还,病人家属一个公道的时候,有时候极端就去唯一的解决方法。
                              当然,谁都想尽量避免这种极端的行为,所以,求,关注尽量避免医闹。
                              (光明新区某医院医生不负责任导致患者命悬一线后成造口人)事情发生在去年2016—5.20——患者张某胜在光明新区某中心医院行(降结肠根治术)术后的第三天,当天的早上8点30分作右主任和医生巡房时并未提及今天要拔除我父亲身上鼻胃管,大约上午10点左右主管医生詹某进来就拔除胃管和尿管并未对家属说明情况只是告知家属这段时间禁止饮食,大约在当天下午四点左右通知家属可以让患者喝营养液(全安素)或者汤水为主补充一下营养。大约下午4点30分左右科室主任巡房时查看了患者肛门处的引流袋说:“都三天了怎么还没排气”?见患者并无异常说还需要观察一下!就在术后第4天的下午6点患者腹胀疼痛难忍叫来了医生,主任医师检查后马上插回鼻胃管,引流出黄色液体约500毫升!插入肛管引流出约300毫升墨绿色液体!患者腹胀未缓解于当晚送入ICU重症监护室抢救并下达病危通知书让家属做好心里准备!术后第5天下午科室主任丁某告知家属,患者肠道吻合瘘已经出现严重休克性感染急需二次手术!手术名称(腹部探查、行造瘘术)手术顺利患者带有鼻胃管等引流管转入ICU重症监护室观察,科室主任丁某对患者家属说到患者这三天极为重要!只要挺过这三天患者就会一天比一天好!在2016年5月26的晚上8点(由于工作原因)家属带着心中的疑问找到科室的主任丁某了解第一次手术后的第三天拔胃管的事情!科室主任丁某说了拔胃管这么重要的事是经过他和科室里的主管医生詹某和主治医生廖某他们三个人详细谈论过后才决定让主管医生詹某去拔的!家属立马去找当时拔管的医生詹某了解当时拔管的情况,由于当晚主管医生詹某已下班只能打电话了解当时拔管情况,拨通了三次电话主管医生詹某以患者隐私为由不便透露而挂机!患者家属找科室主任丁某说明情况后由科室主任丁某的手机拨打了主管医生的电话沟通后让家属接听,家属就问还记得当时患者张某胜当时拔管吗?主管医生詹某说是主治医生廖某让他去拔除胃管和尿管的!其它不知情!患者家属在办公室找到了主治医生廖某后当面问:“是不是你让主管医生詹某去拔除张某胜的胃管和尿管的”!主治医生肯定的回答:“尿管是他让主管医生詹某去拔的至于拔胃管事情他不清楚还说有可能是护士拔的”!患者家属认为这是非计划拔管出的医疗事故于2016年5月27号上午与医院协商做医疗鉴定报告申请,当时申请单交给了医院!在2016年5月30号患者病情稳定当天下午4点左右转入普通病房(即是二次手术后的第8天)当时患者带有鼻胃管和其它引流管!第二次胃管拔除时间在2016年6月5号(第二次鼻胃管留置14天),由此证明当时在肠道未排气的情况下过早拔除鼻胃管使腹部涨起肠道不能及时的减压才导致吻合发生渗漏造成患者严重感染致使二次手术的发生)2016年7月13日科室主任丁某根据患者张某胜当时身体情况不适合造口还纳术以回家修养一个月后根据情况再做造口还纳术为由让患者带造口回家!在此一个月期间由于造口是回腸造瘘(小肠)不定时的粪便从造口处排出造口底盘粘贴不好就会导致粪便流的到处都是,满屋子都是粪便的臭味!让患者和家属饱受折磨!2016年8月25号回到此医院做造口还纳的术前检查,科室主任丁某又以病情不稳定待身体情况再好一点时再做造口还纳让患者3个月后回来复诊,患者家属考虑到患者身体为主无奈的带患者回家!就这样经过了三个月的造口折磨!2016年10月31号又来到此医院做造口术前检查,在肠镜结果看到肠道吻合出有肉芽增生炎性肿块为由让患者继续回家修养3个月后再来根据情况在做造口还纳术!就这样患者家属是带着希望才坚持下来的!2017年3月6号家属带着患者来到医院做检查,经过一个月的检查,检查出患者腹主动脉闭塞风险太大科室主任丁某和医生讨论后拒绝手术让患者维持回腸末端双口造瘘现状!(终身造瘘)让患者和患者家属陷入绝望,患者家属打算走第三方途径向深圳医学会提交申请,鉴定申请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受理让患者家属难以接受,觉得这事求助无门十分无奈,希望看到的人可以转发一下让更多的人知道更希望能有媒体关注此事!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7-05-10 12: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