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吧 关注:6,684贴子:21,084
  • 0回复贴,共1

笔架沾窗雨 书签映隙曛----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对书签的描绘,让人浮想联翩,惊叹小小书签之美妙。读书之时书签方便标记阅读之处,更是每个爱书之人的钟情之物
书签最早称为“牙签”,在古代,书封上都有一个封签,即封皮的书名条,或用宣纸,或用缣帛,多以端正的楷字书写。而夹在书内的轻薄字条,则叫做浮签。
书皮上的封签、书内的浮签,都是为了方便检索书名和段落。它们一般都是用竹子做的,在上面雕花刻兰作为装饰,而有钱人家则用上等的红木或象牙来做书签,“牙签”也因此成了书签的祖先。
古代文人墨客用的古制铜书签
韩愈诗《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中便讲到,“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悬牙签,新若手未触。”邺侯是唐代四朝宰相李泌,他嗜好收藏,家藏图书之巨,冠甲当世。以至后人以“邺架”形容藏书之多。
李泌以红、绿、白等着了色的牙签为经、史等不同类别的图书分类,更是成了一段佳话。
在唐代,已有书签或牙签之名。在杜甫的《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中,书签已是常规的文房用品之一。

宋代文人普遍追求风雅,实用和欣赏并重的生活美学,使得文人在书签上题诗作画渐渐成为一种风气,其形式也基本稳定下来,并伴随着一代代读书人的成长。
到清朝末期,书签上多题有闲情逸致或者修生养性的诗句以自娱,在材质上,铜、银、红木等雕花书签更是提升了书签的艺术感。而近代以来,精平装书开始盛行并取代了线装书的地位,书签基本确定为小薄片的样式,但材质和花纹,却是琳琅满目。绢丝布面的、景泰蓝的、剪纸的,上有绘画、雕花、语录等,花样百出。
书签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窥见千年的文化,也可以反映审美的流变和人生百态。美国作家、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是位书签的大藏家,他曾说过:“有书无签就像穿裤子没系腰带一样,哪儿掉的就要记得从哪儿提起来。”
我们常常是以照片来记录时光的变迁,用日记来记录事件与心情……
而对于读书来说,可供回忆起当时阅读的心绪时,就好像只有书签了。如果能找到那枚你“命中注定”的书签,坚信会你对阅读的心意更添意趣。
书签对于真正爱书的人来说,是阅读时必不可少的伴侣,书签与书相辅相成,相依相伴。就如美丽的女人拥有一枚枚漂亮的发夹一样,把各式各样的书签夹在书中,不仅仅是为了阅读方便,更是体现了一种艺术的风景。
现代人随着网上阅读习惯,以及阅读器、ipad等电子终端阅读形式日渐普及,手捧书卷,或雨夜或月夜沉浸于书香的诗意和岁月也慢慢沦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书签固然也就成了爱书人收藏、怀旧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枚小小的书签承载着一段历史的文化,记入了爱书人的一种阅读情感与思念。而她不仅仅可以把厚厚的一本书真真切切地定位在页,更会让你在阅读时的心情像午后阳光那样美丽。收藏书签,就是收藏一段历史文化,也是收藏一份读书人的爱书情怀

也许,书签会随着时代的升级而淡出,但是阅读的地位永远不会降低,一代文人传承着一段历史。大家园红木将致力于续展中国传统美好的阅读文化而再次投入资金研究并设计出符合当代人阅读兴致,且具备古典文化及收藏价值的一系列产品,供于大家回味与典藏。


IP属地:福建1楼2017-04-30 23:3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