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 2010年03月21日 09:58:10 现代快报
传统武术的困惑
在南京的武馆中,推广和经营最为成功的当属跆拳道馆。不少高水平的跆拳道馆拥有自己的表演队,有时会在一些活动上进行表演和推广,能踢出540度后旋踢等高难度特技腿法,这对年轻人显然有很大的吸引。而教授传统武术的武馆则相对冷清,这让研习传统武术的人充满困惑。
陈根宝早年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武馆教学时,发现想学中国功夫的外国人有很多,他一天教学就可以挣2000块钱,但是中国人却很少,“老外这么喜欢,为什么国人没有这个意识?”看到传统武术不景气的现状,陈根宝表示忧虑,“千年传承的武术文化不能引起国人重视,若长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作为传统武术的传播者,我有义务改变这一现状。”
2009年3月份,陈根宝“冒险”把金龙武术馆开在山西路商圈。“抛开学术争议,我办馆的理念,是以孔子文武兼备的教学思想为主导,注重传统忠、孝、仁、义、礼、仪、诚、信等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先树人品、武德,然后再教健身防身之术。一年20万租金,并不如外界想的亏本。”金龙武术馆目前有学员40多人,这个数字与各家跆拳道馆相比,显得有些尴尬。
施江峰是练传统武术出身,但他选择了开跆拳道馆。他的第一家跆拳道馆开于2006年,目前,他已经开了9家分馆。“一是因为我本人对跆拳道的热爱,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市场方面的考虑。”施江峰说,跆拳道在市场推广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体系很好,便于操作,市场前景广阔。“开传统武馆,几乎没多少人来学,可能开不下去,这是现实。”但施江峰在教学中,也将传统功夫的理念贯彻到跆拳道教学中,有时会邀请传统武术名家前来表演,让学员了解传统武术。“我是两者相结合。”
不过,跆拳道馆也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各家跆拳道馆的教学体系都相似,训练到一定程度后,会进行考试,颁发色带,从白带、黄带、绿带一直到黑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武术界人士说,不少跆拳道馆都说自己颁发的黑带段位是国际认证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不少教练系着黑带几段的腰带。有的是真的,有的是花钱买来的。中国跆拳道的等级证书和韩国国技院跆拳道段位认证都可以上网查询。”
“武术圈子里是非多,我们一般不愿去谈论,稍有不慎,就会惹来麻烦。”一位武术爱好者说。
传统武术市场化太难
潘振刚教了30多个弟子,但没有开馆。“因为一旦开馆,就是做生意,就得考虑市场。”
“首先传统武术是一种文化,是需要精雕细琢的。”潘振刚说,一些外来功夫的教授则更像流水线作业。“学员交多少学费,就练到什么程度。交一个月,或者半年,也就学到相应的内容。这很便于商业化操作,但这种模式不适合传统武术。”学习传统武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师父教授时,首先得通过练习,发现每个人的特点,然后扬长避短,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传授。
在跆拳道等道馆里,教授模式一般相似:先进行准备活动,然后是体能训练,最后是技术训练。学员们排成队,集体统一进行。教练也会进行有针对性指导,但由于人数多,一般难以每个人都单独辅导。而传统武术的传授方法,更多的是一对一进行教学,手把手教。
“其次,开武馆就要收费,而传统武术很难有一个收费标准。”潘振刚举例说,比如学习一个套路,是按套路收费,还是按课时收费?
“如果按套路,有的人领悟快,可能几天就学会一套拳,有的可能得十天半月。”而如果按课时收费,领悟能力不同的人,花同样的时间,学到的内容可能差异很大。这个太难统一了。”
此外,传统武术由于其独特而复杂的体系,学习过程漫长而相对枯燥。“比如我教学生,一开始得让他们扎马步,不少人觉得枯燥乏味,他们看师兄们在一旁舞刀弄枪,心里很难静下来。”并且,传统武术尤其是内家拳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同时又涉及到经络、穴位等,而对于这些的争论一直没停过,“解剖学都发现不了经络,但它确实存在的。”不少人在学习传统武术之初,就心存疑虑,这样怎能学好?
“还有一个因素,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太快,每个人都很忙。而学习传统武术,必须得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潘振刚说,武术是需要耐着性子磨的,浮躁、急功近利是练习武术的大敌,但当今社会,又有几个人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练习传统武术的人很少,就算练,也难得坚持下来。因此,传统武术馆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馆主故事
一路打过来的馆主
32岁的南京威远武道馆馆主刘华栋一直传授“无限制格斗”,但他也是学传统武术出身的。刘华栋是山东济南人,6岁开始习武。高中毕业后,他去了著名的武术之乡河北沧州,拜师学习戳脚和心意把,后来又去山东体育学院学习散打。再后来才到南京林业大学继续学业,毕业后当了私人保镖。刘华栋的习武生涯完全是“一路打过来的”。在沧州,经常瞒着师父和其他武馆的人私下切磋。应聘当私人保镖,打败了6个竞争对手才入选。刘华栋以前的老板是做房地产的,在河南平顶山参加竞标时,被竞争对手派了几十个人拿着西瓜刀和钢管堵在酒店。
接下来的一幕像是香港黑帮电影:刘华栋拉着老板,从楼梯冲下去。先是一脚踢中最先冲上来的打手的头,对方仰面倒下,压倒四个人。然后护着老板冲到大街上,让老板上车逃走。刘华栋则夺了根钢管,在大街上边打边跑。“我都是潜身攻击对方胫骨,基本上是一棍放倒一个。”
刘华栋是南京威远武道馆馆主,6岁开始习武,当过私人保镖。因为传授的是“无限制格斗”,刘华栋一度为圈里人视为“另类”,他遭遇的踢馆也最多,有七八次,有的踢馆者甚至来自外地。“我开馆才两个星期,就有人上门踢馆。”上门的是6个小伙。“我正在授课,他们不打招呼就进来,在垫子上踢沙袋、踢脚靶。”刘华栋看出,其中2个显然是练家子。下课后,刘华栋问对方来意,对方表示要试试。刘华栋让学员提前回去,关上大门。“他们说,我们没练过,一起上怎么样?”讲好规则后,6个人围成半圈,准备进攻。刘华栋看对方人多,抢先进攻,对着最壮的一人先是前手佯攻,紧接着一记低位截踢,击中对方胫骨。然后又突然改袭旁边一人,重拳击倒对方。但后背立即挨了一脚正踹。这场较量的结果,是刘华栋以挨两记重摆拳、两记重鞭腿、手腕挫伤的代价,将对方全部击倒。
传统武术的困惑
在南京的武馆中,推广和经营最为成功的当属跆拳道馆。不少高水平的跆拳道馆拥有自己的表演队,有时会在一些活动上进行表演和推广,能踢出540度后旋踢等高难度特技腿法,这对年轻人显然有很大的吸引。而教授传统武术的武馆则相对冷清,这让研习传统武术的人充满困惑。
陈根宝早年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武馆教学时,发现想学中国功夫的外国人有很多,他一天教学就可以挣2000块钱,但是中国人却很少,“老外这么喜欢,为什么国人没有这个意识?”看到传统武术不景气的现状,陈根宝表示忧虑,“千年传承的武术文化不能引起国人重视,若长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作为传统武术的传播者,我有义务改变这一现状。”
2009年3月份,陈根宝“冒险”把金龙武术馆开在山西路商圈。“抛开学术争议,我办馆的理念,是以孔子文武兼备的教学思想为主导,注重传统忠、孝、仁、义、礼、仪、诚、信等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先树人品、武德,然后再教健身防身之术。一年20万租金,并不如外界想的亏本。”金龙武术馆目前有学员40多人,这个数字与各家跆拳道馆相比,显得有些尴尬。
施江峰是练传统武术出身,但他选择了开跆拳道馆。他的第一家跆拳道馆开于2006年,目前,他已经开了9家分馆。“一是因为我本人对跆拳道的热爱,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市场方面的考虑。”施江峰说,跆拳道在市场推广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体系很好,便于操作,市场前景广阔。“开传统武馆,几乎没多少人来学,可能开不下去,这是现实。”但施江峰在教学中,也将传统功夫的理念贯彻到跆拳道教学中,有时会邀请传统武术名家前来表演,让学员了解传统武术。“我是两者相结合。”
不过,跆拳道馆也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各家跆拳道馆的教学体系都相似,训练到一定程度后,会进行考试,颁发色带,从白带、黄带、绿带一直到黑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武术界人士说,不少跆拳道馆都说自己颁发的黑带段位是国际认证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不少教练系着黑带几段的腰带。有的是真的,有的是花钱买来的。中国跆拳道的等级证书和韩国国技院跆拳道段位认证都可以上网查询。”
“武术圈子里是非多,我们一般不愿去谈论,稍有不慎,就会惹来麻烦。”一位武术爱好者说。
传统武术市场化太难
潘振刚教了30多个弟子,但没有开馆。“因为一旦开馆,就是做生意,就得考虑市场。”
“首先传统武术是一种文化,是需要精雕细琢的。”潘振刚说,一些外来功夫的教授则更像流水线作业。“学员交多少学费,就练到什么程度。交一个月,或者半年,也就学到相应的内容。这很便于商业化操作,但这种模式不适合传统武术。”学习传统武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师父教授时,首先得通过练习,发现每个人的特点,然后扬长避短,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传授。
在跆拳道等道馆里,教授模式一般相似:先进行准备活动,然后是体能训练,最后是技术训练。学员们排成队,集体统一进行。教练也会进行有针对性指导,但由于人数多,一般难以每个人都单独辅导。而传统武术的传授方法,更多的是一对一进行教学,手把手教。
“其次,开武馆就要收费,而传统武术很难有一个收费标准。”潘振刚举例说,比如学习一个套路,是按套路收费,还是按课时收费?
“如果按套路,有的人领悟快,可能几天就学会一套拳,有的可能得十天半月。”而如果按课时收费,领悟能力不同的人,花同样的时间,学到的内容可能差异很大。这个太难统一了。”
此外,传统武术由于其独特而复杂的体系,学习过程漫长而相对枯燥。“比如我教学生,一开始得让他们扎马步,不少人觉得枯燥乏味,他们看师兄们在一旁舞刀弄枪,心里很难静下来。”并且,传统武术尤其是内家拳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同时又涉及到经络、穴位等,而对于这些的争论一直没停过,“解剖学都发现不了经络,但它确实存在的。”不少人在学习传统武术之初,就心存疑虑,这样怎能学好?
“还有一个因素,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太快,每个人都很忙。而学习传统武术,必须得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潘振刚说,武术是需要耐着性子磨的,浮躁、急功近利是练习武术的大敌,但当今社会,又有几个人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练习传统武术的人很少,就算练,也难得坚持下来。因此,传统武术馆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馆主故事
一路打过来的馆主
32岁的南京威远武道馆馆主刘华栋一直传授“无限制格斗”,但他也是学传统武术出身的。刘华栋是山东济南人,6岁开始习武。高中毕业后,他去了著名的武术之乡河北沧州,拜师学习戳脚和心意把,后来又去山东体育学院学习散打。再后来才到南京林业大学继续学业,毕业后当了私人保镖。刘华栋的习武生涯完全是“一路打过来的”。在沧州,经常瞒着师父和其他武馆的人私下切磋。应聘当私人保镖,打败了6个竞争对手才入选。刘华栋以前的老板是做房地产的,在河南平顶山参加竞标时,被竞争对手派了几十个人拿着西瓜刀和钢管堵在酒店。
接下来的一幕像是香港黑帮电影:刘华栋拉着老板,从楼梯冲下去。先是一脚踢中最先冲上来的打手的头,对方仰面倒下,压倒四个人。然后护着老板冲到大街上,让老板上车逃走。刘华栋则夺了根钢管,在大街上边打边跑。“我都是潜身攻击对方胫骨,基本上是一棍放倒一个。”
刘华栋是南京威远武道馆馆主,6岁开始习武,当过私人保镖。因为传授的是“无限制格斗”,刘华栋一度为圈里人视为“另类”,他遭遇的踢馆也最多,有七八次,有的踢馆者甚至来自外地。“我开馆才两个星期,就有人上门踢馆。”上门的是6个小伙。“我正在授课,他们不打招呼就进来,在垫子上踢沙袋、踢脚靶。”刘华栋看出,其中2个显然是练家子。下课后,刘华栋问对方来意,对方表示要试试。刘华栋让学员提前回去,关上大门。“他们说,我们没练过,一起上怎么样?”讲好规则后,6个人围成半圈,准备进攻。刘华栋看对方人多,抢先进攻,对着最壮的一人先是前手佯攻,紧接着一记低位截踢,击中对方胫骨。然后又突然改袭旁边一人,重拳击倒对方。但后背立即挨了一脚正踹。这场较量的结果,是刘华栋以挨两记重摆拳、两记重鞭腿、手腕挫伤的代价,将对方全部击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