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豫人吧 关注:764贴子:9,155

初夜权和六十岁活埋是真假?吃活人和两腿羊是不是一回事?野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初夜权和六十岁活埋是真假?吃活人和两腿羊是不是一回事?野史和正史那个更真实?


IP属地:安徽1楼2017-05-10 20:45回复
    转载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311fec4b1058ffb09e2cf41269ba5666.html
    什么年代60岁不死就活埋啊.是不是真的啊?洋吧浇水tpP2014-10-24
    x0d版本三:元朝汉人初夜权的传说\x0d首先,我想先指出一点,并没有任何正史证明蒙古在中国有实行初夜权制度,但蒙古在欧洲确实有这个制度.\x0d在我们村(豫北地区的一个小农村)的田地里,有时候会挖到一些质量相当不错的砖,每逢这时候,老人们总是非常惊恐的把它扔出去,他们把这转叫做“砖打墓”,意思就是用砖打造的墓穴,我问了初中的一位历史老师——这位老师也爱研究民间野史.这位老师说,历史书上说的清清楚楚,在元朝统治时期,蒙古人把全中国人分为四等(其实是三等,蒙古人当时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中国人),我们所处的北方是三等公民——就是历史书上说的那个“汉人”,这是历史书上讲的.后面的故事历史书上就没有了,蒙古人如何统治汉人呢,除了建立必要的军事力量和镇压工具(监狱),在最基层,每个村子派一个蒙古家庭统治整个村子的汉人,汉族人姑娘要结婚,必须和这家蒙古人的男人睡三天觉,用文绉绉的语言说,就是这位姑娘的处夜权是属于蒙古人的;汉族老人到了六十岁,必须送到野地里的一个墓穴里等死,这个墓穴也就是老人们说的“砖打墓”.由此看来,元朝时期是中国人最屈辱、最黑暗的一段时期,而不是象某些无耻的“爱国”历史专家所吹嘘的那样“强大无比,威震亚欧”!\x0d元朝末年,汉族人终于忍受不下去了,“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蒙古人全占了,所以汉族人恨透了蒙古人,最后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


    IP属地:安徽2楼2017-05-10 20:50
    收起回复
      八月十五吃月饼,为什么杀鞑子?
      关于“八月十五吃月饼杀鞑子”的传说
      各位网友八月十五中秋节也过得愉快吧,十几年一遇最圆最亮的月亮也赏啦,各种式样风味各异的月饼也尝了,毛毛没事儿给大家讲个平时很少说起,却在民间流传很广的“八月十五吃月饼杀鞑子”的传说,这也是我小时候,每年临近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间,从父辈们那里听来的。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因每年农历八月收成已定,秋播接近尾声,各家各户争相喜悦,都会食月饼求团圆,探亲访友也多以月饼相馈赠,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庆丰收祭月吃月饼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人们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本来是作为欢庆丰收,家人团圆的象征,只是到了元朝末年,中原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利用月饼传递起义消息,才付于新的涵意。
      元顺帝末年,元朝为了巩固反动统治,他们一面派兵血腥镇压刘福通丶朱元璋起义军,一面派家鞑子住进到各家各户进行控制,住在家的鞑子不但对人员进行控制,规定只准女人可以穿裤子出门,男人必须三个人共一条裤子,还将兵器没收,连切菜刀都得由他保存,三户共一菜刀,用时去领,用后即还。哪家有大闺女、小媳妇,都要出高价钱向他买门槛子,谁家不买门槛子,不管是闺女房还是洞房,他可以随意出入,想睡谁睡谁。好东西得尽着供他吃他用,稍不顺心,不是打就是骂,甚至处死你都无处伸冤。遇见三丶五人聚会说悄悄话,诬陷你想谋反,几家人连坐同案,连命都没有了。所以那时候,白天少出门,天黑就吹灯,免得祸从天降。
      这样子暴虐统治,一天两天,十天半月,或者可以熬过去了,成年累月如此,民族仇恨越来越深,对鞑子都恨之入骨,血气方刚的汉子,冒死跟着朱元璋造反。朱元璋欲联合各地反抗力量,又恐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法传递消息,向军师刘伯温讨计策,刘伯温满腹韬略,沉思了一阵说:“天下人都对家鞑子有刻骨仇恨,如果大家一齐动手,别说一家只有一个鞑子,就算再多,也能斩尽杀绝。”朱元璋皱着眉头说:“你说的很有道理,只是全国这么多人家,用什么秘密办法告诉他们,大家都一齐动手呢?万一走漏风声,就要万民遭劫呀?”刘伯温捻着胡须笑道:“大王不必忧心,山人自有良谋。”刘伯温命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各地起义军又将商店里,小摊上的月饼塞进字条,言明“请八月十五日晚上子时杀死你家的鞑子兵。”到了八月十五夜,各家都捧出月饼、瓜果祭月之后,子时一到,趁鞑子兵睡着了,用木棍丶农具一齐动手,将满腔怒火倾泻出来,别看平日嚣张跋扈的鞑子兵,就这样被消灭啦!
      明朝建立后,为了纪念月饼传递消息的功绩,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和包含[八月十五吃月饼杀鞑子]话题,也就传了下来。这个故事结合刘伯温《烧饼歌》的谶言,以蒙古影射满清,曾经预测满清灭亡,再加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汉民族革命的宣传,在清末至民初的反清排满浪潮中迅速传播。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从民族团结的大义出发,在主流媒体和正规出版物中不再提及此言论,仅止于传说故事。年纪大点的老人们都记得,文革期间,有人批判祭拜月神的月饼为封资修的东西,曾一度把月饼更名为“丰收饼”、“忠心饼”等,但广大老百姓并不认可,仍称之为月饼。
      这就是毛毛之所以时至今天才讲的关于中国人吃月饼的起源和杀鞑子的故事,而不忍在那个月光皎洁,家人团聚的美好的中秋之夜,说些杀戮与血腥,搅了各位的雅兴。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7-05-10 21:02
      回复
        1949年后,在新时代的文艺和社会政策影响下,继续沿用“杀鞑子”这种有伤民族感情的说法未免不合时宜,因此在各类出版物中,“杀鞑子”这个词慢慢消失,同时像“起义革命”、“恢复大汉江山”这样的说法也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反映民族平等、马列主义的理念和词汇,因此故事的主题也从汉人反对蒙古贵族统治的起义变成了民众反抗蒙古奴隶主阶级压迫的斗争。
        改革开放之后,政治“左倾”的阶级斗争理念得到清理,此后的出版物在涉及这一故事时的意识形态话语就减少许多,例如1992年出版的《中华民俗源流集成·节日岁时卷》如此写道:中秋节传到元朝末年。元朝统治者,对老百姓实行残暴统治,那时,每十家人只能共享一把菜刀,还派一个蒙古族人监视,以防人们起来造反。众百姓切齿痛恨极了,就利用过中秋节的机会,将造反时间、暗号写成字条,夹在月饼里,馈赠传递。大家知道了这回事,到八月十五晚上,爆竹一响,家家一齐动手,将那些元朝统治者杀了。不久,元朝被朱元璋率领明朝军队打败了,元朝也就垮台了。
        由此可见,从晚清到现在,“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会被不同的话语和方式叙述,而我们对于中秋节吃月饼的民俗起源认知也就在这个过程中被建构起来。不过好在如今大多数人还是能够分清传说与历史之间的差异,特别是有些蒙古族人也现身说法,在网上发表言论澄清事实——他们照样过中秋、吃月饼。蒙古族不过中秋节?吃月饼源于“八月十五杀鞑子”?谣言可休矣。


        IP属地:安徽5楼2017-05-10 21:25
        回复
          顶一下!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5-11 22:43
          回复
            五胡乱华食人 女子被当作两脚羊宰杀烹食
             两脚羊并不是指羊,而是一种比较血腥的场面。两脚羊就是指被当作食物吃的人,在古代的多处有记载,尤其是在战乱的古代,民不聊生,难以为计,人们只得将人烹之,食之。在中国历史上,只要是动乱和战争年代,人骨为柴、烹煮人肉的惨事,是时常发生的。
            http://www.akjunshi.com/n/20150520/90169_2.html
              宋人庄绰在《鸡肋编》里写道:“自靖康丙午岁(公元1126年),金狄乱华,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榛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登州范温率忠义之人,绍兴癸丑岁泛海到钱塘,有持至行在犹食者。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IP属地:安徽9楼2017-05-16 21:51
            回复
              五胡中的羯族是历史上有名的“食人恶魔”,史书记载羯族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叫做“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被驱赶的奴隶和牲畜,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

                到冉闵灭羯赵的时候,中原汉人大概只剩下400万,(西晋时大概2000万),冉闵解放邺都后一次解救被掠夺汉族少女就达20万。这些汉族女子是被羯族人当作“双脚羊”来饲养的家畜,随时随地被奸淫,也可能随时随地被宰杀烹食。


              IP属地:安徽10楼2017-05-16 21:53
              回复
                隋末的朱粲,更是一位着名的吃人魔王。当时襄阳、邓州一带大灾荒,白米万钱一斛还买不到,百姓相食成风。朱粲乘乱起兵,常捕捉民间幼儿蒸熟吃肉。他对军士说:;世上最美的食物,还能有超过人肉了,只要国中有人,我就不用担心没有军粮。
                于是下令,让部下分道捕获妇女和儿童,蒸熟分配给士兵当饭。每攻下一座城镇,朱粲就传命把弱小的男女分给各部,需要时就杀着吃。

                  后来朱粲降唐,高祖李渊派部将段确接受投降并劳军,宴席间,段确饭酒半醉时,对朱粲开玩笑说:听说你爱吃人肉,那到底是什么滋味啊?
                他们把这人肉乾叫做;两脚羊;,其中老而瘦的男子叫做;饶把火;(意思是说这种人肉老,需要多加把火),年轻的妇女叫;不羡羊;(意思是说这种人的味道佳美,超过羊肉),小孩叫做;和骨烂;(意思是说小孩子肉嫩,煮的时候连肉带骨一起烂熟)。乱离时人民遭受的苦难,由此可想而知。

                  元朝末年,天下动乱,乃兵四起,驻守淮右的官军缺粮,也捕人为食。他们认为小孩的肉为上等,女人的肉次之,男人又次之。
                吃人的办法有许多种。有的是把人放在一只大缸里,外面用火煨烤,直到把人烤熟;有的是把人放在一个铁架子上,下面用火烤,像烤羊肉串似的;有的是把人的手脚捆绑起来,用开水浇在身上,然后用竹扫帚刷掉人身体外层的苦皮,再割剥肌肉烹炒而食;有的是把活人装在大布袋里,放进大锅里煮;有的是把人砍成若干块,用盐腌上,随吃随取;有的是只截取男人的两条腿,或者只割下女人的两只乳房,其馀的部分扔掉。

                  种种酷毒做法,难以详述。他们把这种人肉叫做;想肉;,意思是说吃了之后美味无穷,还使人想念。元朝的暴政,仅此可见一斑。


                IP属地:安徽12楼2017-05-16 22:16
                回复
                  以上转载网址:http://www.akjunshi.com/n/20150520/90169_39.html 链接后自己看吧!我就不详细转载了!


                  IP属地:安徽13楼2017-05-16 22:18
                  收起回复
                    说戏话开玩笑是穿聪明?剃发易服和文字狱为什么正史一笔带过,初夜权和六十岁活埋是真假?吃活人和两脚羊是不是一回事?野史和民间传说都有,但官方历史查不到?


                    IP属地:安徽15楼2017-05-25 11:14
                    回复
                      宋末時局圖


                      16楼2017-05-28 21:47
                      回复
                        害人殘害人是胡人坑人的心態!善於炒作愚弄忽悠 ,官府明禁暗助,利用藝人說唱,在民間撒布謠言,編造自古前朝都有的輿論,在信息閉塞的那個年代,民俗只需三四十年就能恐怖成真的,利用茶館、酒樓、書場、藝人商人,街頭巷議、道聽途說、以詐傳詐 、佛僧胡編、巫婆神漢、裝風弄鬼,假的說成真的、無能說成有的!那時候有文化人太少了!有覺悟思想的人幾乎沒有?只有當奴隸奴才、愚忠愚孝,隨大流順潮流追時尚裹小腳,美金蓮,女兒經,女德女容女言工,殘害女兒裝門風!弟子規、教奴才、少管閒事無是非!腦無僵化,自然明白!無需多說!醒悟你就清楚!無需搬書據典!更不需要專家教授解讀!穿華夏衣冠,端正漢心;堅持華夷之辨,就會明白陰陽天道!謝謝!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17-06-11 22:14
                        收起回复
                          有宋以来,中国文明程度远远高于当时世界上的任何国家。宋朝在当时蛮夷、异族的眼中是天国,是伟大的国度。尤其在日本人的眼里,宋人是最优秀的人、最高贵的人。
                          不仅如此,宋朝人每到亚洲各地必然受到当地人的热烈欢迎。宋朝人到高丽,“是宜高丽人迎绍之日,倾国耸观而欢呼嘉叹也!”宋朝人到印尼爪哇、苏门答剌二岛,“中国贾人至者,待以宾馆,饮食丰洁。”……
                          就性福指数而言,这是个最值得中国男人扬眉吐气的时代。因为,当时许多日本少妇来到宋代中国,遇到宋朝美男子便甘愿主动地热情地献身,目的是生下后代,来给日本改良人种。
                          据《清波杂志》记载:“倭国(日本)一舟飘泊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少女、贵妇悉被发,遇中州(中国)人至,择端丽者以荐寝,名‘度种’”。
                          除日本女人外,回鹘女人也愿意向宋人借种。洪皓在《松漠纪闻》记载:“回鹘自唐末浸微,本朝盛时,有入居秦川为熟户者。女未嫁者先与汉人通,有生数子年近三十始能配其种类。媒妁来议者,父母则曰,吾女尝与某人某人昵,以多为胜,风俗皆然。今亦有目微深而髯不虬者,盖与汉儿通而生也。”
                          这则历史是说在宋朝时回鹘的年轻女子未嫁前有与宋朝汉人先“同居”的传统。回鹘人以此为自豪,在嫁女儿时回鹘的父母们会自豪的宣扬说:“我女儿曾和哪个汉人同居生活过”并以与汉人同居人越多越为荣耀。这是回鹘的风俗。所以回鹘的后代有大量的混血儿,他们都是宋代汉人的后代。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日本人为何如此高看宋人?为何以把自己的美女献给宋朝男人为荣?这一切缘自宋朝当时的国际地位、宋朝的文明程度。宋朝无论是经济、文化、科技等等无不遥遥领先于世界。这是中外共识。
                          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曾指出:“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历史教授杨渭生先生也认为:“两宋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也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曾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更认定:“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宋朝的文明深深的影响了世界。
                          宋朝首都开封,比唐朝首都长安更加繁华,更加开放。“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万国舟车会,中天象魏雄。”这是当时《清明上河图》的真实写照。 在宋朝来中国的异族,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远远超过唐朝。唐朝的外国人大都来自亚洲西域、阿拉伯、朝鲜、日本。而到宋朝除了这些地方还扩大到非洲、欧洲等地。宋朝比唐朝是更加开放的,宋朝的商业活动、商业氛围无疑比起唐朝高几个档次。


                          18楼2017-06-17 00:24
                          收起回复
                            历史上活埋60岁老人的朝代。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211/10/213037_432071099.shtml
                            元朝,身为第四等人的奴隶,年老后其地位与丧失劳动能力的牲畜命运一样。
                            蒙古人进入中原时脱离蒙昧状态未久,必定保留一些原始群婚制残余。欧洲在中世纪时领主对属下农民也有初夜权,十月革命前,俄国领主对满清割给俄国领土上的蒙古人肯定还享有初夜权,具体参见一本关于蒙古如何脱离中国的书(绝非小说),书名忘记了,那时中国也有一个叫陈毅的外交官。
                            但我推测,蒙古人进入中原后,初夜权在中国各地的实行情况未必相同,可以想见,在北方他们可能更多地有,但随着逐渐接触汉文明及南宋汉人曾经的激烈反抗,在南方执行情况必定会减弱。
                            元朝汉人初夜权的传说
                            首先,我想先指出一点,并没有任何正史证明蒙古在中国有实行初夜权制度,但蒙古在欧洲确实有这个制度。
                            在我们村(豫北地区的一个小农村)的田地里,有时候会挖到一些质量相当不错的砖,每逢这时候,老人们总是非常惊恐的把它扔出去,他们把这转叫做“砖打墓”,意思就是用砖打造的墓穴,我问了初中的一位历史老师——这位老师也爱研究民间野史。这位老师说,历史书上说的清清楚楚,在元朝统治时期,蒙古人把全中国人分为四等(其实是三等,蒙古人当时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中国人),我们所处的北方是三等公民——就是历史书上说的那个“汉人”,这是历史书上讲的。后面的故事历史书上就没有了,蒙古人如何统治汉人呢,除了建立必要的军事力量和镇压工具(监狱),在最基层,每个村子派一个蒙古家庭统治整个村子的汉人,汉族人姑娘要结婚,必须和这家蒙古人的男人睡三天觉,用文绉绉的语言说,就是这位姑娘的处夜权是属于蒙古人的;汉族老人到了六十岁,必须送到野地里的一个墓穴里等死,这个墓穴也就是老人们说的“砖打墓”。由此看来,元朝时期是中国人最屈辱、最黑暗的一段时期,而不是象某些无耻的“爱国”历史专家所吹嘘的那样“强大无比,威震亚欧”!
                            为了防止汉族人造反,每五家汉族人才能有一把菜刀,而且这把菜刀是放在蒙古人家里的,只有蒙古人同意,汉族人才能生火开灶,所以汉族人习惯的把这家蒙古人男人叫“老灶爷”,女的叫“老灶奶”,还画了图贴在厨房,每到新年,这家蒙古人要到县城汇报整个村子的情况,为了让“老灶爷”“上天言好事”,到腊月二十三,每家每户都会把好吃的送到蒙古人家里,谓之“祭灶”。如果你有机会到农村看到“老灶爷”和“老灶奶”的图象,你会发现图中的人物穿着打扮都是蒙古装。
                            再说初夜权,由于屈辱的初夜权,所以当时的汉人结婚后都是把第一胎摔死,这就是摔死第一胎的来历,我们的祖先就是用这么无奈,但又坚决的方法来维持着血统的纯净。
                            去年我们村子重续家谱,我饶有兴趣的看了我们村的家谱,让我惊讶的是,家谱到了明初就嘎然而至了,我爷爷说,我们村子姓徐的都是在明朝初年从山东登州(现在的蓬莱)迁过来的一家人的后代,我又去找了那位历史老师,他说,这又和前面的历史有关系。
                            元朝末年,汉族人终于忍受不下去了,“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蒙古人全占了,所以汉族人恨透了蒙古人,红巾军起义的时候,有先期到达河南的红巾军人员秘密到每个村庄作宣传,定于当年中秋节一起造反迎接红巾军,于是每个村庄流传着”八月十五杀鞑靼“的秘语。到了八月十五那天,真的动手了,蒙古人一家家的被杀死了,连刚出生的还在都活活的摔死在地上——残忍程度不亚于蒙古军队!遗憾的是,红巾军没能按时到达河南,盘踞在县城和增援过来的蒙古军队对参加造反的村庄进行了疯狂的屠杀,“所剩者十之一二”!
                            明朝初建,朱元璋为了恢复中原地区的经济,要从未经战乱的地区向河南迁移人口,最主要的就是从山西、陕西地区向河南迁移,在那时候,没有银行,更没有存款,老百姓最重要的财产就是房子和土地,要他们离开,就像现在宣布剥夺某个人的全部财产性质是一样的,没人愿意走。于是官府就把需要迁移的人员用绳子绑上串起来,需要方便了,人们回向负责押运的管理叫道“把我的手解开”,到后来就直接喊“解手”,于是又发明了一个新名词——“解手”,在明代以前的书籍里你是看不到这个词的。人们拖家带口,依次从山西一个必经路口路过,这个路口有一个大槐树,于是年长的就告诉年幼的,“记住这个大槐树吧,回到这儿就快到家了!”,大槐树传说由此而来。
                            满清编篡二十四史时,曾对金以来的史料进行过大量修改,又通过文字狱毁灭了大量民间的原始书籍,如部分永乐大典、天工开物、武经总要等都失传了。又如污蔑明有十万太监(故宫总共才9999.5间房,去了皇室成员、宫女、办公室,根本不可能住下)、张献忠在四川杀人一亿(当时全中国才多少人口?),以及清帝对史料记录的随意性(皇帝是绝对不能看实录的,更不能改,因为史笔如铁。第一个看实录的皇帝是李世民,李世民弑兄夺嫡,逼父退位,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看了实录。但他毕竟不敢改,只是另找人大大的美化了他一番,因此二十五史里面独独唐史是两部,而且截然不同。第一个改的就是朱棣,朱棣靖难起家,名和言比李世民还不如,所以他改了实录,亲生母亲不要,把马皇后当了亲妈,但他后面的明朝皇帝没有改的,倒不是不想,是不敢,一大帮文官死死的盯着,随便说说也就算了,真要动了歪脑筋,给***血淋头绝不夸张。清朝就大大不同了,皇帝是主子,官员一律是奴才。看看《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一类的书,皇帝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就不要记档了,那个就从档里抽出来吧。”这个档是什么?实录)。使历史上涉及金、宋后的史料部分疑点很多。
                            历史上活埋60岁老人的朝代。


                            IP属地:安徽19楼2017-06-24 22:59
                            回复
                              给持有汉族人带来靖康之耻的女貞族金国,灭亡时到底有多惨?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金军占领北宋都城汴京。四月初一,宋徽宗、宋钦宗连同后宫的皇子、公主等北宋皇族以及北宋诸大臣,一并被扭送至金国。在被破之前,北宋还上演了一出闹剧,派出自称会法术的郭京(非郭靖)抵挡金兵,结局是可想而知的。郭京迅速被打败,后来逃走,还有一种说法是被人所杀。

                              徽宗、钦宗二帝皇后嫔妃们被驱逐到北部,当时正是农历四月,天气还有些寒冷。这些人穿的衣裳淡薄,经常在夜间冻得睡不着觉。宋钦宗出发的时光,被金人强迫戴着破毡帽,穿上青布衣服,骑着一头大黑马。他哪受过这等委屈?仰脸往天上大喊几声,随即就被金兵喝止。
                              宋徽宗在中途饿得实际受不了,还尝了尝桑葚,感觉味道还挺不错的!
                              被俘虏的一干人等到达目的地,他们被逼迫举行“牵羊礼”。包括宋徽宗、宋钦宗、宗室、驸马、公主等人在内的人都要脱光上体,坦胸露乳,披上血淋淋的羊皮,一步一叩首地给完颜阿骨打祭拜。仪式竣工,26岁的朱皇后当夜自尽,此前她就备受金兵的调戏。

                              宋徽宗被金人封为“昏德公”,钦宗则封为“重昏侯”。他们俩先被拘禁在五国城,在此期间,宋徽宗还表演了上吊的闹剧,可惜没死成,被儿子给救了。后来,金人又把他们押送到均州,到了地方,宋徽宗已快不行了,不久就死在了土炕上。宋徽宗的僵尸被做成灯油,宋钦宗继续着煎熬,最后据说是被乱马铁蹄蹂躏而死。

                              靖康之变不仅导致皇族被麻醉,普通老百姓更加不能避免。金兵攻陷汴京前后,烧杀抢掠,奸淫妇女。这实际上是北宋乃至汉民族莫大的污辱!

                              100多年后,靖康之耻终于等到洗雪的时。公元1234年正月,宋蒙联军攻占了金国的蔡州城,金哀宗完颜守绪传位后上吊身亡,金末帝完颜承麟亦在乱军中被杀,金国灭亡。
                              后来,南宋拿着完颜守绪的僵尸在临安祭祖,靖康的污辱终于可以洗。金国人的惨痛境遇依然没结束,不过这次拿起屠刀的却不是汉人,而是蒙古人!
                              蒙古士兵押送着金朝皇族再一次出发了,就像一百年前同一,他们像徽钦二帝一样开始游历观光,目的地变成了蒙古的都和林(今蒙古哈尔和林)。金朝宗室的儿女一起被装上十数辆大车,后面还跟着一大群步行的人,他们大多是医官、卜士、工匠、绣女等。

                              蒙古的将帅速不台则开始导演一出好戏:他命人将金朝宗室的丈夫从车中揪出来,验明正身,然后像宰杀鸡鸭一样把他们集体屠杀,一个不剩。
                              紧接着,蒙古人像野狗一样嗷嗷叫着,冲向毛的金国后妃们所乘的车,将他们的衣衫剥光,开始了不规则的兽行。史书这样记载,“在道艰楚万状,尤甚于徽(宗)、钦(宗)之时”。
                              这是否是一报还一报呢?欢迎留言,发表你的高见!


                              IP属地:安徽20楼2017-07-13 17: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