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Amy从丽的艺员训练班毕业后,1979年黎小田让她唱《侠盗风流》主题曲,然后李兆熊让她演《浮生六劫》中的程思华。1980年的《浮生六劫》是陈秀雯第一部当主要角色的电视剧,《浮生六劫》播出后陈秀雯意外地成为全剧最受欢迎的演员(而其它演员当时已经颇有名气),然后才在《骤雨中的阳光》当女一号而第一次走红。
客观地说,《浮生六劫》中思华这角色出场比较晚,对故事发展的实质性影响也不大,但作为一个善良的调解者,没怎么作孽,所以活到最后,到了后面戏份在女角中似乎是最多的。
在拍摄《浮生六劫》时,Amy才17到18岁,但在剧中却要扮演一个历经沧桑的女孩,年龄跨度从18岁到31岁,面对母亲与前夫复合而与生父分开、与靖康(万梓良)的感情被养父拆散、母亲病死、穗生(张国荣)请她照顾的沪生(马敏儿)和蔓芳(柳影虹)都为情自杀、未婚夫穗生被杀(似乎Amy与哥哥演情侣的剧最后都是阴阳相隔)等等生离死别,思华目送刚重认的养父瑞祥(岳华)遗体被运走的结局特写太凄美了。能杠得起这种角色真不容易。
同样讲述大时代下小人物遭遇,个人觉得《浮生六劫》在剧情上比后来Amy重返亚视的《再见艳阳天》更胜一筹,即使峰回路转也有一个主题(就如主题曲《浮生六劫》和《戏剧人生》)。《再见艳阳天》结构没有那么紧密,如结局贺生回来就太突然,没有具体交代怎么死里逃生;而《浮生六劫》则是浑然天成的,没有人能逃出命中的劫数,内心刻画也比较真实,结局中瑞祥一步步地走向落泊,想见女儿却又不敢见,戏剧人生终有日闭幕。
深入人心的插曲《戏剧人生》原计划由陈秀雯与张国荣合唱,虽然发行时由于他们唱得不够沧桑而改用叶振棠先生版本,但陈秀雯与张国荣的版本在剧中思华(陈秀雯)为未婚夫穗生(张国荣)送葬时放了,以下是MV: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0321456/
由于现在好像比较少人提到这种经典,所以这里推荐一下《浮生六劫》。
客观地说,《浮生六劫》中思华这角色出场比较晚,对故事发展的实质性影响也不大,但作为一个善良的调解者,没怎么作孽,所以活到最后,到了后面戏份在女角中似乎是最多的。
在拍摄《浮生六劫》时,Amy才17到18岁,但在剧中却要扮演一个历经沧桑的女孩,年龄跨度从18岁到31岁,面对母亲与前夫复合而与生父分开、与靖康(万梓良)的感情被养父拆散、母亲病死、穗生(张国荣)请她照顾的沪生(马敏儿)和蔓芳(柳影虹)都为情自杀、未婚夫穗生被杀(似乎Amy与哥哥演情侣的剧最后都是阴阳相隔)等等生离死别,思华目送刚重认的养父瑞祥(岳华)遗体被运走的结局特写太凄美了。能杠得起这种角色真不容易。
同样讲述大时代下小人物遭遇,个人觉得《浮生六劫》在剧情上比后来Amy重返亚视的《再见艳阳天》更胜一筹,即使峰回路转也有一个主题(就如主题曲《浮生六劫》和《戏剧人生》)。《再见艳阳天》结构没有那么紧密,如结局贺生回来就太突然,没有具体交代怎么死里逃生;而《浮生六劫》则是浑然天成的,没有人能逃出命中的劫数,内心刻画也比较真实,结局中瑞祥一步步地走向落泊,想见女儿却又不敢见,戏剧人生终有日闭幕。
深入人心的插曲《戏剧人生》原计划由陈秀雯与张国荣合唱,虽然发行时由于他们唱得不够沧桑而改用叶振棠先生版本,但陈秀雯与张国荣的版本在剧中思华(陈秀雯)为未婚夫穗生(张国荣)送葬时放了,以下是MV: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0321456/
由于现在好像比较少人提到这种经典,所以这里推荐一下《浮生六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