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定远汉服社吧 关注:10贴子:135
  • 0回复贴,共1

《中国传统服饰〈首服〉》之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面衣】
面衣是指大幅的覆面之巾。通常以绫罗为材料。面衣的形制有幂篱、盖头、搭面等。使用时除眼和口鼻部露出之外,其余均被蒙住,通常是出门远行的人所穿,以抵御寒冷。隋唐之前男女皆可使用,至唐朝时尤为兴盛。五代之后,多用于妇女。中唐以后,幂篱等面衣形制逐渐被更为简便的帷帽所代替,而盖头至宋元时期都十分流行。另外,女子出嫁时使用搭面,一直沿用至民国时期。
【幂篱】:一种遮盖头部之巾,通常以黑色纱罗做成。将一块布缝成筒状,上面以一块圆布盖顶,戴时上面覆盖头顶,下面垂于背部,在脸部开一椭圆形的孔,只露出面部。幂篱开始用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大约南北朝时传入中原,至唐初尤为盛行,成为妇女的出行之服,后来被更加方便的帷帽所取代。
【盖头】:盖头有三种:一种是指妇女头巾,盛行于宋元时期,形制和风帽类似,上面覆盖头顶,下面垂于后背,日常家居均可戴;一种是指面幕,宋代妇女出行时用以遮蔽脸面及上身,作用与“幂篱”和“帷帽”相似,一般以深色的纱罗做成四方形,使用时披搭在头上,遮住颜面;还有一种是旧时女子结婚时用来盖头的帛巾,也称盖头,一般多用红色,以示喜庆。
【透额罗】:透额罗是盛唐时期流传至元代的一种发饰。一般使用薄而透明的织物包裹发髻和额头,不但可以固定发型,而且具有御寒的功能。
【抹额】:指束在额上的巾,又称抹子、抹头,通常以不同的巾帛裁成条状,系在额间,宋代时曾作为武士的额饰。到了明清时期,成为男女普遍使用的额饰,又称齐眉、眉勒或遮眉勒。一般以布帛或兽皮制成,形状为条状,戴时绕额一周。其形制有多种:以金属制成的,称为“金勒子”;以丝绳或纱罗制成的称为“渔婆勒子”;以毛皮制成的称为“貂覆额”或“卧兔儿”;在勒子上镶嵌珍珠的称为“攒珠勒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6-07 20:4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