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禁吧 关注:120贴子:3,927

中国现当代发型权利大调查(知乎首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利益相关
本文出自一位中学时看惯了长发,到大学军训时却遭遇“短发令”,产生强烈困惑,开始研究中国发型权利状况,最终毅然踏上维护发型权利道路的路人甲。


1楼2017-06-14 14:57回复
    正文
    有人觉得我的研究题材实在太冷门,或者莫名其妙:头发嘛,死亡的细胞,跟指尖的死皮一个类型的玩意,研究这个或许倾向于生物学和美容美发之类的领域。没有错,就是这样一个不能更中性的东西,在中国历史上却被一路定性到现在,上演了一出出莫名其妙的剧本,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可以让任何文明叹为观止。虽然据研究,其他各民族也有关于发型自由的黑历史,但都无法与本国相匹敌。这个玩意虽然在当下中性化了许多,但仍然牵扯到各个领域,涉及到包括知乎上不可说之物在内的众多方面。本人研究这个题材的原因,一方面请见“利益相关”,一方面也包括在知乎允许的范围内作适当的拓展,探讨更加深层次的话题。
    当然,读者请注意,本文列举现象较多,而思辨较少,这可能某种程度上影响本文的深度。
    话休絮烦,进入正题。
    因为本文研究的是中国现当代的发型权利,特别重视当代学校内的发型权利,因此基本上对辛亥革命之前的历史仅点到为止。辛亥革命前的发型权利状况,基本上以“剃发易服”为分水岭,之前为蓄发绾髻,之后大家不说也知道。辛亥革命以后,是“剪辫易服”,仅限于男性,此后,大众发型逐渐向现代过渡,发型权利也有了一定的保障。此后,在中国出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社会“运动”,其实也算不上运动,只不过是向现代化过渡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其名曰“女子剪发运动”。虽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但笔者认为,其仍然对以后中国学校的发型权利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场运动产生的结果也被异化,造成了许多不该发生的现象。


    2楼2017-06-14 14:58
    回复
      “女子剪发”,继男子剪辫以后,又把“解放”的对象指向了女性,当然它的发生是有国外影响的,因为在一战以后,西方女性大规模进入生产领域,女性解放也随之展开,改变传统的发型,或者说追求选择发型的自由,成了其中的一部分,此风传入中国以后,也在中国风行开来,以下内容为当时情况的一个缩影:
      陈竹影、李倩芸、秦德君三人都曾为新社团“直觉社”社员。她们剪发是因为参加学生组织“直觉社”的活动,需要经常去男高师去开会,为了行动方便常常女扮男装。
      对于女子剪发,这种在非常之时的非常之举所遭遇的非常之事,秦德君回忆说:
      “我们女同学也积极参加活动。但是人们每天天蒙蒙亮就要起床,点起油灯梳长辫子,又做早操,又上自习,再吃早饭,那太匆忙了。为了节省时间,我索性就把长辫子剪掉了。同班同寝室的杜芰裳,看见我剪掉长发以后清爽利落,十分羡慕,叫我帮她也剪掉了。没想到她的妈妈跑来又哭又闹,找我拼命。
      她撒泼打滚地要我一根一根把她女儿的头发接好。后来又把杜芰裳抓回去锁在屋里不许出门。
      抵制剪发的恶势力很大,借口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家长们吵的闹的,纷纷把女儿关起来,斗争很是激烈。可是剪长辫子的女学生仍然是一天多似一天,形成了女子剪发运动。
      有一回,我到学校附近理发店把头发理得整齐些,被认为“有伤风化”,市政当局居然把理发店封闭了,把为我理发的工友抓进了监牢。
      女子剪发,成为新鲜活泼细胞,在陈腐朽败的社会里是要付出代价的。
      不久,秦德君给北大校长蔡元培写信,请求进入初开女禁的北大。蔡元培回信说:“女子实业学校学生,恐怕未必合格。”这封信被成都四川省立女子实业学校当局扣留,并借机开除了秦德君。
      在无望之际,成都学生联合会介绍秦德君到重庆去找搞联省自治和妇女运动的著名人物吴玉章。
      1921年春天,桃花开了,成都四川省立女子实业学校的秦德君、李倩芸和益州女校的陈竹影三位“直觉社”的女社员,女扮男装在成都东门外望江楼边,坐小木船东下渝州重庆。
      四川《国民公报》登载了《三女士化装东下》的消息,描述她们蓄短发、梳“拿破仑”发式、着男装的情形,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重庆果然火热,吴玉章领导成立了“全川自治联合会”,全川100多个县都有代表参加。有1000多个座位的重庆总商会大礼堂,是“全川自治联合会”活动基地。每场演讲都是挤得满满的,门窗外也拥挤着伫立听讲的人。
      吴玉章非常热忱地欢迎三位成都女学生的到来,很快安排她们三位上台演讲,宣传妇女解放。
      秦德君、陈竹影、李倩芸在大会上作了关于女子剪发、妇女解放的演讲。她们的慷慨陈辞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重庆女子第二师范和巴县女中的许多女学生会后纷纷仿效剪发。重庆女子第二师范学生自治会还组织排演了《剪发辩难》的新剧。重庆女二师七位女生剪发后,还专门到照相馆合影留念。
      看女生们所剪的两种样式,即偏分式和中分式,就是前面四川警厅在《严禁妇女再剪发》告示中提到的“拿破仑”和“华盛顿”发式,这正是当年流行的男子发式。为什么女学生也清一色地剪成这两种发式呢?有没有符合女性特征审美的样式呢?
      据秦德君和钟复光回忆,初剪发时,都不知该梳什么发式好,连理发店的师傅也很感为难,因从来没有设计过妇女的短发,故只好按当时最流行的男发样式来剪理了。
      不久,陈竹影被她父亲骗回了成都。李倩芸也返回了成都。秦德君在吴玉章的100元现洋资助下,跟着前去北京办理少年中国会务的陈育生,奋然前行北方。
      剪发风气渐开
      由于报刊的宣传,新女性纷纷仿效,四川各地剪发妇女开始增多。一些封建遗老惊呼这样下去“国将不国”,将妇女剪发视为洪水猛兽。稍稍开明的社会贤达对于女子剪发也谩道:“中国要在五十年以后或在百年以后方可做到。”
      陈竹影女士回忆说:有一个警察厅的巡官叫汪顷波的,他在街上发现有剪短了头发的妇女行走,便诚惶诚恐地给成都警察厅上了一个呈文,大意是“女子剪发,形类优尼”,并且说有碍“风化”甚大。建议:“已剪者令其复蓄”,“未蓄长前不得在街上行走”,没有剪发的女子,叫父兄严加管束,若不遵守命令,则“罪及父兄”云云。
      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最后演化成为政府的告示,即1921年7月8日,北洋政府四川督军刘存厚的成都警厅发布的《严禁妇女再剪发》告示。
      一石击起千层浪。文化青年巴金等人所办的《半月》因女子剪发问题,曾连续两期刊载了袁诗尧、吴先忧的《女子剪发与警厅》、《禁止女子剪发的谬误》等文章,对警厅“告示”首先发难,句句在理地批驳了警厅的“告示”。
      《半月》因此成为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份遭到查封的文化刊物。其同仁又奋不顾身地继而办起了《警群》月刊。
      在这场女子剪发风波中,作为少年中国成都分会会刊《星期日》,为了女性问题也分别出版了《星期日•社会问题号》、《星期日•妇女问题号》,刊登“女子剪发问题”、“女子的革命运动”、“我对于女子和家庭的意见”等等鼓吹新女性文化的文章。
      不过这一场女子剪发的风波不久就平息了,“告示”并没有生效,成都新女性仍然是短发,仍然在街上走着。
      到1921年以后,剪发的女子不仅在成都、重庆日益增多,沪州、自贡、宜贡、宜宾、达县等地也能看到不少剪发的新女性了。


      3楼2017-06-14 14:59
      回复
        这本身是一场自发的社会风气变迁运动,无关乎政治,然而,从反对剪短发到支持剪短发,“剪发运动”逐渐染上了政治色彩,特别是到“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剪短发取代蓄长发成了政治正确的标准,例如,常凯申大搞“新生活运动”之时,就对女性发型做出了规定,例如:
        《取缔妇女奇装异服办法》
        1.总则:为取缔妇女有伤风化及不合卫生之奇装异服起见,特订定本办法。2.衣着方面:旗袍最长须离脚背一寸;衣领最高须离颚骨一寸半;袖长最短须齐肘关节;左右开叉旗袍,不得过膝盖以上三寸,短衣须不见裤腰;凡着短衣者,均须着裙,不着裙者,衣服须过臀部三寸;腰身不得绷紧贴体,须稍宽松;裤长最短须过膝四寸,不得露腿赤足,但从事劳动工作时,不在此限;裙子最短须过膝四寸。3.装束方面:头发须向脑后贴垂,发长不得垂过衣领口以下,长发梳髻者听;禁止缠足束乳;禁着毛线类织成无扣之短衣。。。


        4楼2017-06-14 15:00
        回复
          显然,此时头发长短与否已经成为政治正确的标准,由此开始,一直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历史。
          接下来论及中共及解放以后的发型权利问题。早在抗战时期,抗大就已经要求其学生剃光头,这和当时国民党军队的规定相仿;解放以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般学校和军队对其成员发型限制不多,但“文革”开始以后,出现了以“破四旧”为名强行剪长发的情况,例如:
          红卫兵的“破四旧”居然是从剪辫子、剁高跟鞋开始的。我班一个同学记得,一天教室黑板上有个“最后通牒”,勒令两位同学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剪掉长辫子,否则后果自负。最后通牒和勒令几个字用在同学头上,震撼了她,让她终生难忘。当她再次看到那两位同学,她们已经剪掉了长辫子。


          5楼2017-06-14 15:00
          回复
            总体来讲,发禁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北到哈尔滨,西到乌鲁木齐,南到海口,呈现“部分集中,总体分散”分布的格局,相对而言,发达地区、大城市是发禁的高发地区。同时,又分为华北和华南两个重灾区。具体而言,华南地区学校一般要求“发不过肩”,也有少数要求“男仔头”的,其中,珠三角和福州为两个重点区域,福州一度所有学校都有“发禁”,而广州大多数学校也曾有强制短发的校规,其他各城市也有不同比例的“发禁学校”,如福建南平、三明、龙岩、宁德四城市的“一中”全部要求女生短发,珠三角中,深圳发禁相对较少;可以说,广东福建两省的发禁做到了“地级市全覆盖”。在华南地区,广西发禁相对较少,仅分布在桂林和毗邻广东的玉林等地,潮汕地区发禁也较少。而华北地区很多学校则是要求“假小子头”,即露耳短发,有的后面还要推上去,形同男生,例如石家庄四十中、南宫中学、秦皇岛一中、沧州五中等等。山东、河北几乎也是“全覆盖”,济南历城区甚至所有学校都要求女生剪短发。京津两地发禁虽较少,但仍然存在。
            相对而言,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发禁较少发生的区域,如笔者所在的安徽,基本上是没有“女生剪短发”校规的学校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浙江东南部也是发禁的重灾区,以台州为中心,向其他各市辐射。西部地区,四川盆地、陕西是两个存在发禁的地区。川省教育部门甚至还曾经发布过文件,提倡女生剪短发。
            至于大学,除了各警官学院、军校,都允许留长发。但值得注意的是,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江西财经大学、长春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学校都曾在军训时要求女生剪短发(华师、海大、西工大已废除此条例)。
            就其他领域而言,“发禁”并不多见,有极少数企业要求女员工剪短发,部分监狱也曾有此类规定。


            7楼2017-06-14 15:02
            回复


              8楼2017-06-14 15:03
              回复
                总结
                从上述内容来看,中国发型权利最容易受到侵害的应当是学生。从当前形势来看,发禁的扩张受到了一定限制,但仍在发生,估计有三分之一的学校仍然在实行最严苛的发型限制——“女生短发”。这一现象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种:
                长期以来的”是非意识”在发型上的表现;
                管理者自身群体的传统审美观念;
                全社会对中学生权利的忽视;
                历史遗留的传承;
                整个社会审美教育的缺乏;
                其他知乎无法讨论的内容。


                9楼2017-06-14 15:04
                回复
                  写了这么多,自己关注这个问题也有六年多了,算得上是一个小小的总结罢了。


                  10楼2017-06-14 15: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