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了这么久之后,黄小厨的深夜食堂终于开张了。
追随了小林叔这么些年,当得知深夜食堂要中国版的时候,还是喜忧参半的。
之前大家都在揣测老板的人选,多数都是以小林叔的感觉去自我选择,后来跟老妈说起,老妈的说法反倒让我另有一番思索。
我说起老板的人选在我的感觉差不多是杜雨露,张子健,王志文,陈道明这些老戏骨,当然更多一部分也是受了原版里小林叔的固有印象去想的形象相近的演员。后来得知是黄老师来挑大梁,难免有些怪怪的感觉。自己虽然也是黄老师的粉,但这个角色由黄老师来担当开始时确实还是觉得有点怪味里脊的味道,知道怪味里脊很好吃,但是说到底还是怪怪的味道。
然后老妈却说了这样的话——黄老师来演其实是不错的选择,为什么一定要跟原版的接近或是相似呢,本来就是虚构的故事和虚构的人物,日版只是先入为主的感觉,为什么不能是我们自己的深夜食堂呢。如果这样想,黄老师应该是合适的,是最好的演员之一,青年粉也够多,本身也通厨艺,而且中国的厨师本来瘦的就不多。
这样来说,我倒真的是释怀了许多。
然后说到内容和其他演员。
先说演员,之前有人说是在拼卡司拼颜值,开始几集来看还好,并不是一味去迎合当下的颜值糖水剧的结构,虽然颜值和卡斯也不算低,选角有些还是可以的,龙和寿从二线演员里来说,两个人还真的不能说不合适。当然有些地方还是可以吐槽一下的,在我的感觉,部分表演多少还是有些上海和台湾特有的“海派”和“台式”的话剧体。当然这和大部分演员是海派以及导演是台式的也不无关系。所以即便是黄老师也难免一身的小笼包和卤肉饭的味道,所以如果导演是汪俊甚至或是赵宝刚而不是“台式”的话,大概能好不少。
所以今晚与哥们儿们宵夜的自然谈起的时候也说起了所谓中国版目前却更多只是“上海菜”和“台湾菜”,但我们几个对目前的感觉来说,并不至于什么豆瓣的2.3分,我们从我们作为影视从业者和普通观众及食堂粉的角度来比较客观的给了我们的分数,总的来说我们的感觉是6分,也就是说还是及格的,但也就只是不多不少刚好及格而已。这种粉丝向小众剧,又是这样的题材也确实真心不好拍。
这就像有一位评论说的比较真心实意的话——尊重原版被说成是抄袭。要是有改动又会有人说不尊重原版,怎么都这么难伺候呢。(这话我当真觉得没毛病)
然后现在以粉丝观众的心情和导演摄影师的角度来说。
从拍摄制作上来说,还算是用心了的,起码比目前部分的分数不低但肥皂泡都飞不起来的肥皂剧要有营养些。但是由于两国的饮食和文化差异,以及电视剧制作方式的限制,拍成这样真的已经很不错了。又要符合国情,又要迎合观众口味,重口难调是真的很难的。但是从拍摄制作来说,确实真的是用了心的,起码摄影师没在糊弄。导演来说也算在用心却又无奈。真的很难尽善尽美,当然也有力不从心。黄老师本身作为主演和制作人当然还是会很有压力的。能做成这样当然不能说太好,但总不至于向汤锅里的蟑螂令人作呕,最多也就是个因各种限制而导致的火候不够。
一方面由于版权和限制,不能做过于大的改动。基本故事和架构还是原版的。但是也要尽量结合着我们的国情。比如“茶泡饭三姐妹”vs“方便面三姐妹”,有人会说谁会在大半夜吃夜宵点方便面,然后我们会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这个真的有,青岛有家夜宵真的有骨汤方便面卖,华丰煮好,用骨汤浇面,再用葱花咸菜末和肉碎做浇头,10元一碗,而且卖的还不错,我们三人今晚去宵夜还真就是点了两碗馄饨和一碗面。当然剧里确实也有让我舌头发麻的东西,比如“切成章鱼形状的红色香肠”vs“切成章鱼形状的台式小烤肠”之类的(我想说,这真的是……是神马四不像)好吧。起码形状和样式上相近……
吧里有朋友说到“中国文化太土,日版的宁静精致”说到当今中国文化没有高雅精致的部分。
这方面我想说一下,不是没有,只是你不知道。只拿青岛来说,夜宵有排挡有餐馆也有高级餐厅,当然也有不少清新雅致的小店凌晨也在营业。所以且不去说崇洋媚外什么的,但怎么说最好也还是不要无知者无畏。不知道并不代表没有。
翻拍本身就是个很讨喜又很讨厌的东西。先入为主真的是无可奈何的事。一方面有原版粉丝群的前期支持,另一方面就算是比原版做更多的努力也很难做到印象分不被下意识拉低,更何况本来就很难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多时候是想蓝甚至想青,却不知不觉用力不足又或是用力过猛莫名其妙的就变成绿或是紫了。这一点就算伟大的好莱坞也难免力不从心。原版黑泽明的《七武士》我看了十几遍依旧意犹未尽,好莱坞也翻拍改编成《七蛟龙》,故事架构基本没变,投资比原版大的不知道多少,制作也比原版精良。但武士变成的牛仔,那整个就变成另一个东西了。虽然都同样是英雄保护村民,但两个电影的英雄主义又是两个不同观念和概念上的英雄主义。《七武士》我可以看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七蛟龙》我不得不承认也是个好电影,但是两三遍足以。这也是“日深”与“国深”的问题之一,国情与价值观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妥协的问题,这个问题放在哪个国家都一样,不光是国剧独有的症状。
可能很多朋友没有看过《七武士》和《七蛟龙》。
那好吧。再说个比较容易理解的。
总有人会觉得日版什么的比国版的什么都好。我想说你是真没看过日本的烂片。
有些日片真的不只是侮辱眼睛,简直是侮辱智商。
我们的《西游记》vs日版翻拍的《西游记》。看过之后再来说《国深》。我想说相比之下《国深》真的比《日西》好的不只是一个银河系。要知道《日西》真的能让八成国人想活剥了那只猴子和生吞了那坨猪人。日本的有些或可以说很多烂片也真的是烂到爱谁谁了。而《国深》顶多是个看着牙疼。
所以最好还是不要拿一部分喜欢的和自我印象好的日剧来与经费有限又有必须约束力而制作出来的国剧而且是翻拍剧来相比较。其实起点就根本都不在一条线上。
要了解和理解一下国情,能让你拍这么个题材你就烧高香了吧,让你改你就老老实实的改就好了。版权是版权,国情就是国情。所以还敢要什么自行车?能让你腿儿着溜达着没让你跪着趴着已经是在进步了好吧。所以我建议还是把《深夜食堂》与《深夜食堂》分开来看,虽然是粉丝向的剧,但是最好还是当成完全不相干的剧来看就不会那么尴尬了。好歹《国深》最多只是让某些人犯几分钟的牙疼,这牙疼也疼过了后抛开原版来平心静气再尝一下味道其实也没那么差,其实就是煲汤和汆汤的区别而已,虽然火候不够味道欠佳,但也不能说是难吃到死。要知道黄老师虽然没有经历去好好的煲一碗汤,却起码也给了你汆了一碗汤喝。总比大部分的用温开水给你冲一包方便汤料的多了那么一点的诚意。
很多朋友说,中国的深夜食堂应该是撸串麻小麻辣烫等等此类。那么别处我不能武断,但青岛来说的话,就算是凌晨两三点,只要还在开门的有炒菜的排挡馆子大部分家常菜只要你想吃,真的都会有。而且深夜食堂原本就是作者虚构的理想化艺术化的深夜餐厅,这点在作者本身也承认了,只是结合了日本的深夜小吃店的理想综合体。
再说一下大家都会吐槽的植入,这东西在现在国剧的制作来说真的不必大惊小怪了,谁不是早已见怪不怪了,真的没必要上纲上线。而且这种小成本制作又是小众片没有广告你让人拿什么来拍。人家卖的怎么说也是统一,没卖江中牌和高露洁已经就算是上帝佛祖菩萨保佑了。当然关于统一我是没有太大的意见,但关于碗面的意见也还是有一些,不是谁半夜会到餐馆吃方便面的问题,而是哪个饭店会这么不计成本的爱谁谁任性到用碗面而不用袋面的问题。
就我的感觉,真的抛开“先入为主”来说,确实真的也算是用了心了,虽然也是难免的力不从心,槽点多多,但也不至于骂街,好歹也是部还可以的情景剧,比起众多三角方块叉的无厘头情景剧来说起码是在正经的去尝试。好歹黄老师在阔别多年“文艺体”后,在险些完全彻底的走到谐星的边缘地带的时候,又回来尽力而为的为我们再次悄悄的扮起了深沉。
《我家厨房》,《深爱食堂》等等之前虽然也免不了被吐槽,但也没至于被吐槽成这样。
其实什么也不能怪,要怪只能怪为什么叫《深夜食堂》。
——星云2017.6.21文
追随了小林叔这么些年,当得知深夜食堂要中国版的时候,还是喜忧参半的。
之前大家都在揣测老板的人选,多数都是以小林叔的感觉去自我选择,后来跟老妈说起,老妈的说法反倒让我另有一番思索。
我说起老板的人选在我的感觉差不多是杜雨露,张子健,王志文,陈道明这些老戏骨,当然更多一部分也是受了原版里小林叔的固有印象去想的形象相近的演员。后来得知是黄老师来挑大梁,难免有些怪怪的感觉。自己虽然也是黄老师的粉,但这个角色由黄老师来担当开始时确实还是觉得有点怪味里脊的味道,知道怪味里脊很好吃,但是说到底还是怪怪的味道。
然后老妈却说了这样的话——黄老师来演其实是不错的选择,为什么一定要跟原版的接近或是相似呢,本来就是虚构的故事和虚构的人物,日版只是先入为主的感觉,为什么不能是我们自己的深夜食堂呢。如果这样想,黄老师应该是合适的,是最好的演员之一,青年粉也够多,本身也通厨艺,而且中国的厨师本来瘦的就不多。
这样来说,我倒真的是释怀了许多。
然后说到内容和其他演员。
先说演员,之前有人说是在拼卡司拼颜值,开始几集来看还好,并不是一味去迎合当下的颜值糖水剧的结构,虽然颜值和卡斯也不算低,选角有些还是可以的,龙和寿从二线演员里来说,两个人还真的不能说不合适。当然有些地方还是可以吐槽一下的,在我的感觉,部分表演多少还是有些上海和台湾特有的“海派”和“台式”的话剧体。当然这和大部分演员是海派以及导演是台式的也不无关系。所以即便是黄老师也难免一身的小笼包和卤肉饭的味道,所以如果导演是汪俊甚至或是赵宝刚而不是“台式”的话,大概能好不少。
所以今晚与哥们儿们宵夜的自然谈起的时候也说起了所谓中国版目前却更多只是“上海菜”和“台湾菜”,但我们几个对目前的感觉来说,并不至于什么豆瓣的2.3分,我们从我们作为影视从业者和普通观众及食堂粉的角度来比较客观的给了我们的分数,总的来说我们的感觉是6分,也就是说还是及格的,但也就只是不多不少刚好及格而已。这种粉丝向小众剧,又是这样的题材也确实真心不好拍。
这就像有一位评论说的比较真心实意的话——尊重原版被说成是抄袭。要是有改动又会有人说不尊重原版,怎么都这么难伺候呢。(这话我当真觉得没毛病)
然后现在以粉丝观众的心情和导演摄影师的角度来说。
从拍摄制作上来说,还算是用心了的,起码比目前部分的分数不低但肥皂泡都飞不起来的肥皂剧要有营养些。但是由于两国的饮食和文化差异,以及电视剧制作方式的限制,拍成这样真的已经很不错了。又要符合国情,又要迎合观众口味,重口难调是真的很难的。但是从拍摄制作来说,确实真的是用了心的,起码摄影师没在糊弄。导演来说也算在用心却又无奈。真的很难尽善尽美,当然也有力不从心。黄老师本身作为主演和制作人当然还是会很有压力的。能做成这样当然不能说太好,但总不至于向汤锅里的蟑螂令人作呕,最多也就是个因各种限制而导致的火候不够。
一方面由于版权和限制,不能做过于大的改动。基本故事和架构还是原版的。但是也要尽量结合着我们的国情。比如“茶泡饭三姐妹”vs“方便面三姐妹”,有人会说谁会在大半夜吃夜宵点方便面,然后我们会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这个真的有,青岛有家夜宵真的有骨汤方便面卖,华丰煮好,用骨汤浇面,再用葱花咸菜末和肉碎做浇头,10元一碗,而且卖的还不错,我们三人今晚去宵夜还真就是点了两碗馄饨和一碗面。当然剧里确实也有让我舌头发麻的东西,比如“切成章鱼形状的红色香肠”vs“切成章鱼形状的台式小烤肠”之类的(我想说,这真的是……是神马四不像)好吧。起码形状和样式上相近……
吧里有朋友说到“中国文化太土,日版的宁静精致”说到当今中国文化没有高雅精致的部分。
这方面我想说一下,不是没有,只是你不知道。只拿青岛来说,夜宵有排挡有餐馆也有高级餐厅,当然也有不少清新雅致的小店凌晨也在营业。所以且不去说崇洋媚外什么的,但怎么说最好也还是不要无知者无畏。不知道并不代表没有。
翻拍本身就是个很讨喜又很讨厌的东西。先入为主真的是无可奈何的事。一方面有原版粉丝群的前期支持,另一方面就算是比原版做更多的努力也很难做到印象分不被下意识拉低,更何况本来就很难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多时候是想蓝甚至想青,却不知不觉用力不足又或是用力过猛莫名其妙的就变成绿或是紫了。这一点就算伟大的好莱坞也难免力不从心。原版黑泽明的《七武士》我看了十几遍依旧意犹未尽,好莱坞也翻拍改编成《七蛟龙》,故事架构基本没变,投资比原版大的不知道多少,制作也比原版精良。但武士变成的牛仔,那整个就变成另一个东西了。虽然都同样是英雄保护村民,但两个电影的英雄主义又是两个不同观念和概念上的英雄主义。《七武士》我可以看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七蛟龙》我不得不承认也是个好电影,但是两三遍足以。这也是“日深”与“国深”的问题之一,国情与价值观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妥协的问题,这个问题放在哪个国家都一样,不光是国剧独有的症状。
可能很多朋友没有看过《七武士》和《七蛟龙》。
那好吧。再说个比较容易理解的。
总有人会觉得日版什么的比国版的什么都好。我想说你是真没看过日本的烂片。
有些日片真的不只是侮辱眼睛,简直是侮辱智商。
我们的《西游记》vs日版翻拍的《西游记》。看过之后再来说《国深》。我想说相比之下《国深》真的比《日西》好的不只是一个银河系。要知道《日西》真的能让八成国人想活剥了那只猴子和生吞了那坨猪人。日本的有些或可以说很多烂片也真的是烂到爱谁谁了。而《国深》顶多是个看着牙疼。
所以最好还是不要拿一部分喜欢的和自我印象好的日剧来与经费有限又有必须约束力而制作出来的国剧而且是翻拍剧来相比较。其实起点就根本都不在一条线上。
要了解和理解一下国情,能让你拍这么个题材你就烧高香了吧,让你改你就老老实实的改就好了。版权是版权,国情就是国情。所以还敢要什么自行车?能让你腿儿着溜达着没让你跪着趴着已经是在进步了好吧。所以我建议还是把《深夜食堂》与《深夜食堂》分开来看,虽然是粉丝向的剧,但是最好还是当成完全不相干的剧来看就不会那么尴尬了。好歹《国深》最多只是让某些人犯几分钟的牙疼,这牙疼也疼过了后抛开原版来平心静气再尝一下味道其实也没那么差,其实就是煲汤和汆汤的区别而已,虽然火候不够味道欠佳,但也不能说是难吃到死。要知道黄老师虽然没有经历去好好的煲一碗汤,却起码也给了你汆了一碗汤喝。总比大部分的用温开水给你冲一包方便汤料的多了那么一点的诚意。
很多朋友说,中国的深夜食堂应该是撸串麻小麻辣烫等等此类。那么别处我不能武断,但青岛来说的话,就算是凌晨两三点,只要还在开门的有炒菜的排挡馆子大部分家常菜只要你想吃,真的都会有。而且深夜食堂原本就是作者虚构的理想化艺术化的深夜餐厅,这点在作者本身也承认了,只是结合了日本的深夜小吃店的理想综合体。
再说一下大家都会吐槽的植入,这东西在现在国剧的制作来说真的不必大惊小怪了,谁不是早已见怪不怪了,真的没必要上纲上线。而且这种小成本制作又是小众片没有广告你让人拿什么来拍。人家卖的怎么说也是统一,没卖江中牌和高露洁已经就算是上帝佛祖菩萨保佑了。当然关于统一我是没有太大的意见,但关于碗面的意见也还是有一些,不是谁半夜会到餐馆吃方便面的问题,而是哪个饭店会这么不计成本的爱谁谁任性到用碗面而不用袋面的问题。
就我的感觉,真的抛开“先入为主”来说,确实真的也算是用了心了,虽然也是难免的力不从心,槽点多多,但也不至于骂街,好歹也是部还可以的情景剧,比起众多三角方块叉的无厘头情景剧来说起码是在正经的去尝试。好歹黄老师在阔别多年“文艺体”后,在险些完全彻底的走到谐星的边缘地带的时候,又回来尽力而为的为我们再次悄悄的扮起了深沉。
《我家厨房》,《深爱食堂》等等之前虽然也免不了被吐槽,但也没至于被吐槽成这样。
其实什么也不能怪,要怪只能怪为什么叫《深夜食堂》。
——星云2017.6.21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