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劇至今,常在彈幕裡看到觀眾們不解:[為何曹操如此不愛曹丕?]
做為一個三國迷,在此說說個人的看法。
曹操的三個兒子分別繼承了他的權術心機、武勇善戰、文采風華。他看到曹丕,就像看到自己反面的鏡子,看到曹植,就像看到自己正面的鏡子。劇中沒演齊的是,他一度對長子寄予厚望,可惜曹昂戰死。他二度對幼子曹沖滿懷期許,但不幸曹沖夭折。於是他只能在這三面極端的鏡子中選。
曹彰修武不修文,考慮到馬上能平天下,卻不能治天下,首先出局。從現有的史料看來,曹操一度是真想讓曹植繼位的。電視劇軍師聯盟雖對歷史做了濃縮與改編,好讓劇情緊湊,但人物性格與歷史軌跡是符合的。
很多人不解,曹丕能文能武,能隱忍,有權謀,為什麼就像充話費送的一樣,這麼不得曹操喜歡。原因有三:
一、曹昂死後,曹丕身兼嫡長,得老臣支持。
是的!古代立儲不外乎三種選法,立嫡(正房太太生的長子)、立長(年紀最大但不是正房生的長子)、立賢(管他哪個娘生的,是老子的種,老子看順眼就行)。而在儒家的觀念裡,為了穩定一個家庭,根絕兄弟內鬥的可能性,用人倫來框住這家業繼承的順序,是很有必要的。先立嫡,正房無所出,便立長。大家也不用爭了,誰能繼承家業就看命,娘親好,生得早的,就歸你了。
所以,在丁氏養子,一直被曹操當接班人培養的曹昂不幸仆街後,丁氏一怒之下跟曹操離婚,卞氏成了正房,曹丕的身份也上升到嫡長子兼最長子!
故而在曹操陣營中,所有重儒家禮法的老臣眼裡,他,曹丕!才是唯一合禮法的正統繼承人。這股能量,很可怕。
二、曹丕跟世家走得太近,得世家支持。
電視劇將曹魏四友(曹丕的四個好基友)做了調整,變成了陳群、司馬懿、吳質、劉禎,實際上劉禎的角色,應該是一位叫朱鑠的。他們幾個不像劇中演的那麼路人,為了給司馬懿的主角光環充值,很多他們做的事情與貢獻,被攤到了司馬懿頭上。
扯遠了。
穎川陳家、河內司馬家,都是數一數二的世家,別看電視劇裡演得好像司馬家很憋屈,實際上他們家放在今天的社會,那就是一個地方財閥級的家族企業。在士族(有錢人)與寒門(窮人)的鬥爭中,曹操是一直試圖掙脫士族的箝制,多扶植一些寒門的勢力,於朝政中做平衡的。
可偏偏,他的嫡長子與士族們站得很近,遠比曹植站得近。這又是一股可怕的能量。
三、曹丕本人的個性與身體,讓曹操很擔心。
說完外在環境後,再說說曹丕本人的個性。人說知子莫若父,這話說得不完全準,但放在曹操身上,以他的智慧與閱歷,不可能看不出這個兒子,像他哪一點。他深知,曹丕若上位,自己這些子嗣,怕是會重演秦胡亥上位後的下場,十不存一。再加上曹丕本身患有肺癆(肺結核),身體狀況也不是太好的。
在了解上面三個原因後,你不難想像,以曹操猜疑的個性,怎麼會不對一個有名分、有一堆人給他站隊的嫡長子,加以提防。而且給曹丕站隊的人裡,還有一大半是本來他就想打壓的世家士族。這孩子還不像曹彰、曹植那樣偏科發展,文武兼備(雖不精),又遺傳了自己性格當中最惡劣的那部分。
你是曹操的話,你不會害怕這樣的兒子,哪天就挾著他背後的勢力,架空你,請你提早退休享清福嗎?
這孩子還跟自己殫精竭慮,防止其坐大的勢力如此親密,自己一死,朝堂上用來制衡的寒門勢力又還沒培養起來,那這個孩子坐上我的位置後,還怎麼玩平衡?會不會反過來成為世家的傀儡?
更何況這個兒子接過棒子,自己的其他的兒子可能就要完蛋,而且他身體還不健康,有隱疾,說不定接過棒子後還活不長。
事實上,曹丕上位後大殺特殺,雖沒幹掉自己的親弟弟,但曹氏血脈除他這支,幾近凋零,這也是為什麼當司馬家開始以權臣身份壓迫曹家時,曹家無人的原因之一。
曹操不喜歡曹丕、堤防曹丕、打壓曹丕,就是在這種種背景與考量下所做的決定。只可惜,曹丕的競爭對手實在太不爭氣,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紕漏,最終使得曹操放棄了他偏愛的曹植,在一堆爛蘋果中挑一個不是那麼爛的接班。
但跟漢武、乾隆一樣,曹丕一接手後就將老爸的政策完全翻盤,重才不重德的招賢令成了一紙廢文,九品官人制一出,中國的無產階級又經歷了數百年的打壓,直到隋朝開了科舉,才終於讓寒門稍微有機會吐那麼一口氣。
這…,又是後話了。
做為一個三國迷,在此說說個人的看法。
曹操的三個兒子分別繼承了他的權術心機、武勇善戰、文采風華。他看到曹丕,就像看到自己反面的鏡子,看到曹植,就像看到自己正面的鏡子。劇中沒演齊的是,他一度對長子寄予厚望,可惜曹昂戰死。他二度對幼子曹沖滿懷期許,但不幸曹沖夭折。於是他只能在這三面極端的鏡子中選。
曹彰修武不修文,考慮到馬上能平天下,卻不能治天下,首先出局。從現有的史料看來,曹操一度是真想讓曹植繼位的。電視劇軍師聯盟雖對歷史做了濃縮與改編,好讓劇情緊湊,但人物性格與歷史軌跡是符合的。
很多人不解,曹丕能文能武,能隱忍,有權謀,為什麼就像充話費送的一樣,這麼不得曹操喜歡。原因有三:
一、曹昂死後,曹丕身兼嫡長,得老臣支持。
是的!古代立儲不外乎三種選法,立嫡(正房太太生的長子)、立長(年紀最大但不是正房生的長子)、立賢(管他哪個娘生的,是老子的種,老子看順眼就行)。而在儒家的觀念裡,為了穩定一個家庭,根絕兄弟內鬥的可能性,用人倫來框住這家業繼承的順序,是很有必要的。先立嫡,正房無所出,便立長。大家也不用爭了,誰能繼承家業就看命,娘親好,生得早的,就歸你了。
所以,在丁氏養子,一直被曹操當接班人培養的曹昂不幸仆街後,丁氏一怒之下跟曹操離婚,卞氏成了正房,曹丕的身份也上升到嫡長子兼最長子!
故而在曹操陣營中,所有重儒家禮法的老臣眼裡,他,曹丕!才是唯一合禮法的正統繼承人。這股能量,很可怕。
二、曹丕跟世家走得太近,得世家支持。
電視劇將曹魏四友(曹丕的四個好基友)做了調整,變成了陳群、司馬懿、吳質、劉禎,實際上劉禎的角色,應該是一位叫朱鑠的。他們幾個不像劇中演的那麼路人,為了給司馬懿的主角光環充值,很多他們做的事情與貢獻,被攤到了司馬懿頭上。
扯遠了。
穎川陳家、河內司馬家,都是數一數二的世家,別看電視劇裡演得好像司馬家很憋屈,實際上他們家放在今天的社會,那就是一個地方財閥級的家族企業。在士族(有錢人)與寒門(窮人)的鬥爭中,曹操是一直試圖掙脫士族的箝制,多扶植一些寒門的勢力,於朝政中做平衡的。
可偏偏,他的嫡長子與士族們站得很近,遠比曹植站得近。這又是一股可怕的能量。
三、曹丕本人的個性與身體,讓曹操很擔心。
說完外在環境後,再說說曹丕本人的個性。人說知子莫若父,這話說得不完全準,但放在曹操身上,以他的智慧與閱歷,不可能看不出這個兒子,像他哪一點。他深知,曹丕若上位,自己這些子嗣,怕是會重演秦胡亥上位後的下場,十不存一。再加上曹丕本身患有肺癆(肺結核),身體狀況也不是太好的。
在了解上面三個原因後,你不難想像,以曹操猜疑的個性,怎麼會不對一個有名分、有一堆人給他站隊的嫡長子,加以提防。而且給曹丕站隊的人裡,還有一大半是本來他就想打壓的世家士族。這孩子還不像曹彰、曹植那樣偏科發展,文武兼備(雖不精),又遺傳了自己性格當中最惡劣的那部分。
你是曹操的話,你不會害怕這樣的兒子,哪天就挾著他背後的勢力,架空你,請你提早退休享清福嗎?
這孩子還跟自己殫精竭慮,防止其坐大的勢力如此親密,自己一死,朝堂上用來制衡的寒門勢力又還沒培養起來,那這個孩子坐上我的位置後,還怎麼玩平衡?會不會反過來成為世家的傀儡?
更何況這個兒子接過棒子,自己的其他的兒子可能就要完蛋,而且他身體還不健康,有隱疾,說不定接過棒子後還活不長。
事實上,曹丕上位後大殺特殺,雖沒幹掉自己的親弟弟,但曹氏血脈除他這支,幾近凋零,這也是為什麼當司馬家開始以權臣身份壓迫曹家時,曹家無人的原因之一。
曹操不喜歡曹丕、堤防曹丕、打壓曹丕,就是在這種種背景與考量下所做的決定。只可惜,曹丕的競爭對手實在太不爭氣,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紕漏,最終使得曹操放棄了他偏愛的曹植,在一堆爛蘋果中挑一個不是那麼爛的接班。
但跟漢武、乾隆一樣,曹丕一接手後就將老爸的政策完全翻盤,重才不重德的招賢令成了一紙廢文,九品官人制一出,中國的無產階級又經歷了數百年的打壓,直到隋朝開了科舉,才終於讓寒門稍微有機會吐那麼一口氣。
這…,又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