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结一下
1.“合法”购买,安装市面上和朝廷的法定价格购买,这个比较厚道,而然整个封建时代除了秦(这个还有争议),都是人治王朝,真正的“法”不存在
2.强行贱买,以最低贱的价格强行向农民收购土地,一般地主的出价比法定价位和市面价位低得多,而且古代农村自治,所以……
3.强行吞并,以各种理由要求农民无偿送出土地,比如地主故意向自耕农借出高利贷,农民无法偿还,只能将土地抵押,这种方法最为常见
4.占有无主荒地,一般地主所在的地区,如果有可耕的无主荒地,地主会先农民一步占有,就算自耕农最先占有,也会想尽办法吞并,平原山区,丘陵,甚至江滩都是地主扩张的目标
5.占有“公田”,古代农田有“公私”之分,公田一般法给无地农民,但最后要归公,但时间长了,公田也就“归私”了,最终也就沦落到了地主手中
6.“封侯食邑”,通过立功和宗法获得土地成为大的地主,这地主一般都是皇亲国戚,功臣名将,都是地位最高的地主,是王朝的统治阶级,王朝意志的最高体现
……
地主获得土地的方式还有很多,这是我目前知道的,古代的官方作品一般不涉及地主与农民的冲突和关系,以及生活方式和土地兼并,只是偶尔表现一下,也只是把起义的农民谬称为“流寇”“刁民”
一般民间的作品和现代的作品体现和论述得比较清晰真实,还有一些实物,比如明清时期的地契,也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