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吧 关注:31,829贴子:472,994

大清将领的碑志家传也是相当**~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8-16 15:47回复
    近日得睹1841年定海之战中战殁的清军三总兵其中两位的碑志家传。有兴致又对比了一下清史稿相关列传,以及这场会战的今人研究。真是又小震了我一下~
    现将这些材料放上来供大家一览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8-16 16:01
    回复
      清军战殁的三总兵为王锡朋、郑国鸿、葛云飞。我只查到了葛云飞墓志铭与王锡朋家传。以下先上葛云飞墓志铭: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8-16 16:13
      回复
        王锡朋家传: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8-16 16:19
        回复
          清史稿诸列传
          ·
          裕谦(清军统帅)传:
          【裕谦率江宁驻防及徐州镇兵千驰至镇海督战,令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率兵五千守定海,手缄密谕,付临阵启视,退者立斩。八月,敌舰二十九艘、兵三万来攻,分三路并进,血战六昼夜,三镇并死之,定海陷。】
          ·
          葛云飞传:
          【既而裕谦代伊里布,改议战守,云飞以定海三面皆山,前临海无蔽,请於道头筑土城,竹山、晓峰岭增炮台,而道头南五奎山、吉祥门、毛港悉置防为犄角。裕谦以费钜未尽许,则请借三年廉俸兴筑,益忤裕谦。寻至定海,见云飞青布帕首、短衣草履,奔走烈日中;又闻其巡洋捕盗伤臂,夺盗刃刺之,始服其忠勇。迨英兵复来犯,炮击敌舰於竹山门、东港浦,迭卻之,加提督衔。於是云飞屯道头土城,锡朋、国鸿分防晓峰、竹山。云飞独当敌冲,敌连樯进突,登五奎山,炮击红衣夷目,乃退。次日,敌蔽山后发炮仰击,亦隔山应之。夜,敌乘雾至,直逼土城,炮中载药敌船,轰歼甚众。越日,乃肉搏来夺晓峰岭,分攻竹山门,锡朋、国鸿皆战殁,县城遂陷。敌萃攻土城,云飞知不可为,出敕印付营弁,率亲兵二百,持刀步入敌中,转斗二里许,格杀无算。至竹山麓,头面右手被斫,犹血战,身受四十馀创,炮洞胸背,植立崖石而死。定海义勇徐保夜负其尸,浮舟渡海。是役,连战六昼夜,毙敌千馀,卒以众寡不敌,三镇同殉。......母亦知大义,丧归,一恸而止,曰:“吾有子矣!”】
          ·
          王锡朋传:
          【寻偕葛云飞等守定海。敌至,锡朋初守竹山门,为诸军应援,数获胜。及敌乘雾登晓峰岭,以无巨炮不能御,率兵奋击,并分援竹山,所部裨弁朱汇源、吕林环、刘桂五、夏敏忠、张魁甲先后阵殁,众且尽,锡朋手刃数人,遂遇害。久之始得其尸,面如生。】
          ·
          郑国鸿传:
          【定海既还,移兵分守要隘。敌舰初犯竹山门,国鸿发巨炮断其桅,遂以竹山为分汛地。战连日,久雨,往来泥淖。及敌分三路同时来扑,国鸿奋击,枪炮皆热不可用,短兵拒战,而土寇导敌夺晓峰岭,险要尽失,国鸿单骑冲阵,被数十创而殒。】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8-16 16:49
          回复
            补个王锡朋神道碑: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08-17 16:59
            回复
              以上清将葛云飞、王锡朋的碑志家传,写得真是激动人心,使人为三总兵的惜败而扼腕叹息。然而,所有这些战场描写,基本全部出自文人的想象和杜撰。除了以寡敌众、杀敌无数这些大路化的描写之外,尤为有趣的情节有:
              ·
              1,“夷酋安突得执大绿旗麾兵进”,为葛云飞亲手斩杀。
              英军竟然打绿旗~大约是作者只见过大清绿营兵的关系?想象时受到了局限?不过安突得确有其人,是一年前在定海测绘地图时被抓的英军上尉。大约此人广为人知(清人以为此人是个什么大人物,第一次定海之战后还想用他从英军手里换回定海城),所以作者就安排了其被葛云飞手刃!(其实进攻葛云飞所守道头土城的英军第十八团无人阵亡,两名阵亡都在攻击晓峰岭的第五十五团。)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8-18 15:29
              回复
                2,葛云飞在火药桶外面写“军饷”两字,诱使英国佬去抢,结果烧死数百人。
                这个很是熟悉了,典型神剧情节,不知道这个算不算同类情节的鼻祖。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7-08-18 15:32
                收起回复
                  3,英军躲在“hj万余”后面放冷箭。
                  这个滑稽细节自然也是作者闭门造车搞出来的,英军早已不使用弓箭。至于“hj万余”,当时清人盛传英夷只不过靠船坚炮利,陆战不行!在陆上靠hj才能打败清军。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弄出了英军鬼鬼祟祟躲在一万多hj身后放冷箭的情节。实则根本就没有什么Hj军........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08-18 15:37
                  收起回复
                    4,王锡朋家传与神道碑皆称王守土城,并出兵援先败的葛云飞与郑国鸿。
                    其实正是王锡朋守的晓峰岭,最先战败,是整个战局崩坏的起始。作者竟然在故事中调换了王与葛的防区,把自家先人塑造成了援救友军并战至最后的人。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7-08-18 15:59
                    回复
                      再上关天培家传。
                      其中描写的1841年虎门之战:


                      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7-08-20 17:50
                      回复
                        清史稿关天培传:
                        关天培传:
                        【及林则徐罢,琦善代之,一意主抚,至粤,先撤沿海防御,仅留水师制兵三分之一,募勇尽散,而英人要索甚奢,久无定议,战衅复起。十二月,英船攻虎门外沙角炮台,副将陈连升死之,大角炮台随陷,并为敌踞,虎门危急。天培与总兵李廷钰分守靖远、威远两炮台,请援,琦善仅遣兵二百。二十一年正月,敌进攻,守台兵仅数百,遣将恸哭请益师,无应者。天培度众寡不敌,乃决以死守,出私财饷将士,率游击麦廷章昼夜督战。敌入三门口,冲断椿练,奋击甫退,南风大作,敌船大队围横档、永安两炮台,遂陷。进攻虎门,自巳至酉,杀伤相当,而炮门透水不得发,敌自台后攒击,身被数十创。事急,以印投仆孙长庆,令去,行未远,回顾天培,已殒绝於地。】
                        ·
                        陈连升传:
                        【调守沙角炮台。及英舰来犯,连升率子武举长鹏以兵六百当敌数千,发地雷扛炮毙敌数百,卒无援,殁於阵,长鹏赴水死。】


                        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17-08-20 17:53
                        回复
                          关天培家传,同样虚伪失实。
                          首先看虎门之战的第一阶段:大角、沙角之战。据家传称,英军攻虎门外围的大角、沙角两炮台,但两广总督琦善却一意求和,每日与英夷来往甚密。而英夷诡计多端,忽战忽和。期间琦善只派四百兵增援大角、沙角,于是两炮台“日益孤危,相继陷没”。
                          整段描写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战斗僵持了很长时间,清军才因为内奸不发援兵而落败。实则都是胡说。英军攻陷大角、沙角炮台是在一日之内(1841年1月7日),中间根本没有那些曲折情节,清军干净利落地被拿下。与兵力不足致败的说法正相反,清军炮台兵员配置太多太密,在炮击中徒增无谓伤亡(见下图)。而失败的结局早在关天培当初设计整个虎门的防御体系时就已注定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25楼2017-08-22 14:15
                          回复
                            再看虎门之战的第二阶段:横档岛一线大战。关天培家传称,英军继攻横档岛周围诸炮台,在琦善的破坏抗战之下,守军只有“羸兵数百”。天培家派人哭求救兵无果,寡不敌众,壮烈殉国。
                            1月7日大角、沙角之战后,双方即停战谈判。至2月26日,战事再次全面爆发。此间琦善实未撤防,而是加强了虎门清军。
                            以下《天朝的崩溃》中的论述,以及琦善受审时的供词(对于撤防这条,琦善拒不承认,且最终也未予定罪):


                            来自iPhone客户端26楼2017-08-25 13:03
                            收起回复
                              英军一边的一手记录,上尉宾汉和复仇神号舰长的记载:


                              来自iPhone客户端28楼2017-08-25 14: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