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参加渠灌活动人员的组织安排。
遵照渠册规定,于每条引灌渠道上皆设立渠长,以具体主持操办河渠公务,下设水甲(沟头)若干名,协助渠长工作。渠长和水甲皆由民选,按年轮换,属于一种差役,在汾西之普润渠上(从西崖堡引清泉水至杜戍村、南马驹),有关各村每年限时公举有德于之乡民一人为渠长,专司水利。"各村夫头(有水田的农户代表,也由公选,也称沟头)人等限二月初一日俱至某村某庙聚集,公举有德行之长为渠长,总管夫役,每年轮流更替。每村仍举甲头(沟头)二人,巡水三人,分管该项村渠事"(15)。一般渠上的组织机构皆为两个层次,即渠长、水甲(沟头)。由于各个溉渠的事务繁间不同,所以各渠的水甲和渠长的人数也略有差异:如涧渠上(在汾西之高公村、杨家庄,引用雷呜山山水,现废)有正副两个渠长,沟头、巡水各三名。而通津渠(枕山山涧水渠,已废)才仅有一名的水甲,两名"公直"--相当于副渠长。选举渠水、水甲,一般皆在正月初至二月初期间,而各渠还特别定有固定时日。渠长水甲有候选人,必须在特定的候选人员范围内选定。候选人员称为"夫头",先由百姓选出(这些夫头必须是富户),然后再由夫头集会,选出渠长、水甲。有的地方只选夫头,而在夫头中通过抽签产生渠长、水甲。如在陈畛渠(陈珍渠)和通源渠上,"掌例"(渠长)在夫头中产生,即"必地多并有水地者充应,而先后俱系(在夫头中)公拈挨定(次序),至期不得推阻"(16)。其时还有跨县域的民间选举活动,如通利渠(在县城西北三十里处的,引用汾水,现为汾西渠一支)浇灌赵城、洪洞、临汾共十八个村的土地,选举渠长也就因之在此三县的十八个村内进行,官府不干涉,由民间自行活动,共选一名,"督渠长"(总渠长),再分别由三县各自独立选出一名分渠长。这在实质上是一种以渠道路线为纽带的三县农民的横向联系(17)。此渠的组织机构也较为特殊,有三个层次:总渠长、分渠长及各村设置(选举)的沟头。各个渠的渠长,统筹渠务,预先布置水利活动,应用物料要制备齐全;及时召集水甲及夫头集议渠事 ,安排河道、渠堰工程。水甲时常巡查渠道,看守渠堤工程,并将巡查情况汇报渠长。有无治水使水工程,并各处险要应如何设法预防,各水甲要按日专行题报。
每年开春,土地释冻之时,渠长要通过水甲或沟头组织水户(有水田的农户)挑浚河渠,清除淤泥,有的地方规定一年疏浚河渠两次。如在先济渠上(在县城东三十里处郭盆镇,引用涧水),每年二、八月间,沟头承渠长之命派拨众男子(夫)淘浚渠道两次(18)。在浚渠方面,各渠"水例"(制度)规定事项具细,组织严密。出夫定人,兴工定时定时定量,标准一致。润源渠渠规:定于每五年由渠口自上而下大淘渠一次,渠底宽七尺二寸,渠口宽一丈,深一丈。"每夫(几亩或十几亩定为一夫)每日拨夫(田劳力)二名",限十日内淘完。本渠又定于"每年春初由城壕自上而下淘渠一次,每夫每日拨夫一名,限十日内淘完"(19)。各渠渠册一般皆载定:某渠总长多少,溉几村田,额定夫役多少,渠身各分几段,某村浚渠某段,各段长度分别为多少,何时完工,有条不紊。条规既定,通常不变。如疏浚小霍渠(现并入汾东之霍泉渠),水册载定:该渠"母渠共五百五十八杆,由上水凭石至下水凭石为则,每年惊蛰节后,渠长择日破土后,即鸣锣起夫淘渠,因渠有高下宽窄、难易不同,各社(一村为一社或数社)照依旧规分定,各淘各渠。自上而下,东社夫十九名,淘渠五十二杆;北社夫十五名,淘渠五十六杆,堰北沟夫三十名,淘渠八十二杆;苗夫沟夫六名,淘渠五十二杆;……。淘渠工竣,以三月清明节前,渠长择日传各夫兴工堵堰治水,引水入渠,挨次灌浇,不得有误,如此而己,有误科罚"(20)。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工程不仅存在包段分工的标准,而且还因地制宜地在每条灌渠上定有不同施工标准,掏渠有多深、多宽?坡度多大?都有详细规定,严格执行。某年某时 某段灌渠的挑挖者是谁?也逐一登记在册,以备查核。不合工程规定标准的,要"罚工多做"。另外,如遇挑渠后渠壁很快塌方的,要由原承办人(作工者)马上返工重修,否则,若一旦由此而造成跑水、毁渠事故,则要通过渠长重罚承办人和未及时申报情况的水甲。
开新渠或修辅坏渠时,也要由渠长组织民力进行。其活动内容各处类同:在南霍渠上,除了随年养渠之例行淘挑浚外,遇有"天雨冲破渠堰,令道觉村沟头即使申复渠长(驻渠口),会集众夫开渠修理坚实,如过时分不行申复,罚白米一石,如夫一名不到,罚白米三斗"(21)。据乾隆《崇守渠渠册》记载,该渠遇到破坏之时,由巡水报知渠长(掌例),集众夫修理(22)。与其他各渠一样,督修事务全由水甲负责。在设有分渠长的通利渠上,由兴工渠长、治水渠长这两位分渠长专门负责修补的工程事项,沟头实地指挥夫役劳动。修复后,由分渠长亲自雇募的巡水人 员,长期看守护卫。平常最易破坏的是河渠的渠口或"陡口",以及各处的土堰,所以人们时常奔命抢修于这些地方。一旦出现事故,逐级追查责任,按情节轻重论处。如果责任在渠长或分渠长一方,而且事故重大,除了通过县衙处罚渠长外,还要进行临时特殊选举,更换渠长。
在通利渠上,渠长还要督催各村沟头完纳水地税粮,代替乡地保甲行事。在陈畛、南霍等渠上,各村沟头皆要承渠长之令负责收取用水农户所交公费及完纳渠租。
各渠渠长还要饬令沟头包括巡水,去查察溉田水程,即要监督用水农户的行为,防止其盗水、越界、重浇等弊病产生。一般各渠皆规定,由巡水严密监视被封闭的渠口不准擅自打开,在用水之时分班轮视,有时在水程吃紧时,干脆令沟头或巡水不分昼夜,驻扎陡口,坐地固守(23)。又令沟头全面查勘各支渠、毛渠的走水情形,随时检点母渠水流的开放和归收,若失其觉察者,按例罚沟头"百米一石"(24)。
沟头、水甲除了在一般的情况下协助渠长工作,听命渠长的安排之外,在特殊情况下,可越过渠长,直接听命于县衙,遇上有关全县的水利紧要之务,如遇渠堰抢修救护等事时就是如此。史称:县下有诸般文引,四季鼎力支持,官府紧急日期,拘集各村沟头,火讫前来,如有一名不到,照依渠例科罚白米二石(25)。即各渠长所属之沟头既有统一听命于渠长的一面,又有独立于渠长之外一面,可谓是一种有机的组织和谐。
各渠渠长所属之沟头拨派夫役,组织农户进行渠务活动,是依据"夫簿"分配劳力的,而"夫薄"又是按渠册的所载条款而订立的。一般"夫簿"是与渠册分存的,也有订在一块的,如乾隆十六年(1751年)崇宁渠渠册与"夫簿"被合订一本。各渠皆是先编夫立册,然后在派役兴工。而编夫的办法是按土地(水地)的数额来折算。普润渠上,每地三十亩编为一夫,按夫出役(当差)(26)。除珍渠,每地五亩编为一夫,应时当差。副霍渠,分二沟,共溉地一千二百五十亩,原每五十亩编为一夫,后又改为每十亩编成一夫,随时听沟头派拨,按夫均差(27)。以上各渠虽然因灌域差异,而在编夫上的折算田亩数额有所不同,但实质上皆是按农户的土地(水地)多少来派役,即采取按浇灌土地数量的多少均匀分配或调动劳动力的形式。受益多则付出人力也多;受益少,则付出人力也少,意在求得公平。"如地卖于人,即要明白供报,旧管开除,新收应役"(28)。即田主若将土地卖于别人,就将原来所当河渠差役取消,并要将买田者新收入册,继当夫役。如有卖一半田者,过割夫役也为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