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分析情节
从情节单元的自然整合为“判断"可以看出,本文的核心就在于”审判“。从审判的角度分析文章。巫女如果不作出审判,不愿意承担某一种罪恶,那么巫女就会遭遇越来越大的损失。纵向对比巫女的三次回答,第一次不忍作答,第二次不愿作答,第三次最终作答,也许并不存在递进的关系,但存在发展的关系。巫女最终还是作出了决断,承担了比之前大的多的痛苦和罪恶。然而抽取三次回答的共性,巫女也一直想要杀死面具。在她的心中也同样存在这样一种感受:杀死这个草菅人命好似把自己作为神明的人,这个人实在是让人不爽。然而直到最后谜底才算揭晓,面具用临死前的“太好了”彻底揭开了自己身份的迷纱。此时巫女的心情恐怕相当不好。她连续两次杀死了自己最爱的人。以上是从核心矛盾的角度对文章进行解读。
然而我发现,通过对那些在本文中显得次要的矛盾的解读,也可以想到作者构建三个审判以及一次冲突的用意。食人妖怪与人的审判揭示妖怪与人不可化解的冲突,巫女的寡断本身就是一种判断,在默不作声间将妖怪害死,巫女的行为本质上是杀人的逃避。埋伏的妖怪与反抗的人群的审判揭示这种矛盾发展之后人与妖怪更加激化的冲突,巫女不进行调解二者的职能,甚至没有能力去这么做。而人们的上访以及天狗的围杀则是说明在冲突激化的情况下,巫女也逐渐失去信任。本身已经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危局,整个幻想乡缺乏调解人的存在。双方的矛盾已经激化到要杀死对方的程度,那么共同的选择就是把那唯一的调解人解决,由此整个幻想乡都陷入破碎的危局中。作者在投稿最后说明“人与妖怪矛盾的负循环”,说的就是这种局面。纵向对比历次审判,可以发现作者已经把自己对幻想乡政治结构的思索隐藏到情节的设定中了。但是从审判的角度进行理解,还是有一个现在没有弄懂的地方。最后一次审判,一方是麟,一方是人类,与其他两次审判的结构其实完全不同。尽管面具是通过挑动人妖对立情绪,进一步加深巫女的信任危机,但是这次审判审判的其实不是人妖矛盾应该如何抉择,而是审判巫女在自己的职责和自己的爱情中选择哪一方。巫女最终选择了自己的职责。我之前在评论中提到过,面具的做法只能引发巫女对面具自己的仇恨,但是不能引发巫女对自身职责的认可。我这种批评前印象实际上只能说部分正确。在最终做出选择之后,巫女首先轰杀了面具,这表明巫女与面具的矛盾恐怕是巫女除了人妖矛盾之外更在意的东西,之前两次的兵谏可能没有起到作用。然而面具最终公开自己身份,巫女恐怕一定会了解到真相,在这种情况下巫女恐怕一定会认识到“决断”的作用吧。面具最后应该是成功了。所以从全文的角度来看,我这个判断是做错了。
现在让我们回头注意情节单元中两个游离在核心矛盾以外,以至于我们略过的部分。开头,收尾,以及麟的咨询,还有巫女与麟的互动。巫女与麟的互动往往是表明二者的亲密关系,也将最后巫女的判断显现的更加庄重,更是舒缓一些文章的节奏。无需多提。开头与收尾是同一幕场景,这可以从”把时间转回最开始“这句话看出来,将两个场景按照时间联系合并:巫女愤怒,魔理沙试图询问为什么,紫感叹巫女的责任,魔理沙坚决的表明自己的朋友立场。紫几次三番表明巫女的责任,恐怕她自己才是这次事件的幕后主使,最次也是默许了这次事件的出现。而紫的感叹”巫女很幸运“,这可不止是扣题。在这种时候这样感叹,就好像把这个事实直接呈现出来了:巫女在杀死了面具之后,愤怒的回到神社。实际上这两个场景存在着时间的关联。巫女愤怒,是不是在找紫呢?这个我们倒是不得而知了。
另外一个重要的游离部分是麟向紫进行的咨询。麟咨询自己应该怎么做,而紫说明巫女的职责,想要让她明白未来将有什么发展。这一段第一次提出了幸运的巫女这个概念,也让人一瞬间对面具的做法有了一定理解。放在文章中间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游离部分。我本来有这样一种猜测。这个部分的麟其实不是正文故事中的麟,而是按照本来没有面具的世界线发展最终会出现的麟。麟在未来同样矛盾激化的时候咨询了紫,明白了未来但是没有办法改变,在巫女死后(或者是巫女没有死的情况下)回到过去扮演自己作为面具的角色教导巫女。然而这一个游离部分的内容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一点,甚至“隙间妖怪想让她知道未来,而她知道了吗?”根本不能推理出任何有效的麟的选择。看上去另外一种解释也是完全合理的:麟不知道未来是什么,但是决定自己和巫女一同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