搔首问青天吧 关注:35贴子:2,356

【( ◞´•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右台仙馆笔记》:广东人李某的儿子自幼读书,考秀才没考上,倒成了赌狗,父亲再怎么劝诫他也没用,媳妇陈氏也因此经常和他吵架,家庭矛盾很严重。后来李某的儿子生了儿子,李某给孙子起名阿靠。阿靠满周岁的时候,李某对儿媳说我要跟这屡教不改的不肖子断绝父子关系,我给孙子起名阿靠,就是要放弃儿子靠孙子,为你自己着想,你也舍老公靠儿子的好。
当天,李某准备酒食给儿子,说你好吃好喝吧,然后我好送你上路。儿子磕头求饶,李某不许,然后儿子又痛哭流涕求媳妇说情,媳妇也不理他。于是李某把儿子蒙头,让几个健壮仆人抬他丢河里。儿子在河里漂了一里多,被曾经的赌友老哥救了上来,于是就住在赌场中。住了一个多月,李某的儿子告别赌友,说因为我沉迷赌博,我爹我老婆都不认我了,现在我听到赌场里的声音就痛心,这地没法呆了。
于是李某的儿子就去市集乞讨,利用自己肚里还有点墨水的优势,买纸写对联送遍各个商铺,大伙也多少給他几个辛苦钱,虽然也是乞讨但收入还是比同行多。
这位小李一路乞讨向北,从广东走到了山东某县,在道观里寄居,得了场重病差点死掉,老道同情他,给他吃给他看病,病好后老道说这边人就喜欢你们南方文人的金字招牌,你还不如开个启蒙教育班,我给你招生,自古以来穷酸文人都是这样谋生的,总比低三下四要饭好吧!于是小李同意了,也因此跻身县城里的知识分子阶级。
县里有个开旅店的赵老头,家里条件不错,但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想招上门女婿兼干儿子继承家业,但一直没找到合适对象。老道又去游说赵老头,你如果找个本地女婿,虽然暂时做你儿子,但时间久了必定带走你女儿回自己家,不如招小李这个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外地人做女婿,必定能长留你身边。于是赵老头就招了小李做女婿,小李搬赵家住去了。
时间长了,小李对岳父说,我看你们这儿的秀才,水平和我差不多,不如让我去应试,走上人生巅峰分分钟的事。岳父很高兴,让他以赵姓去应试,小李也不是吹牛,一考即中,又连续考上举人,进士。在高考大省山东,也算是个人物了。要他在广东也这么用心读书,哪至于这么狼狈背井离乡。
数年后,小李被分配去故乡广东做县令,带老婆赴任,之后一直在广东变着花样担任各种官职,赚了不少。因为在原籍做官,怕招人非议,不敢和家里联系。当了十几年地方官后因公事被免职,即将回山东,这时才绕道去了一趟家里。
小李的父亲已经去世很久了,前妻和孩子倒是好好的,但已经穷得难以过活。小李回家假装自己是自己以前的赌友,见到了前妻。当时小李已经发福蓄须了,而且一口北方话,前妻已经认不出他了。又喊来儿子看,已经二十多岁。一问这把年纪太穷了还娶不起老婆。
小李很感慨地继续演戏:我和小李自幼在赌场里交好,虽然小李人已经死了,但看他的妻儿落魄成这样,我于心不忍啊。于是拿了数千两银子给妻儿,还做媒给儿子娶了邻村姑娘,结婚费用都是他出的,婚礼当天,小李也来了现场。
小李前妻亲自在堂前叩谢小李,让儿子和儿媳也来拜小李,并让小李坐中间的正坐。时宾客都在,以为小李怎么也得客套一下,没想到小李坐得坦然,受这家人拜礼而看起来内心毫无波澜。
小李等他们拜完,大声对儿子说:阿靠!你小时候就没了爹,不认识我也就算了,你妈为什么也没认出我?!前妻闻言大惊。小李这才披露:我就是你老公小李。然后把这些年遭遇一一道来,大家都听得惊叹不已。
小李说,我在此做官多年,已经不能再回原籍了,即将告别你们北上。夫妻父子,缘尽于此。前妻听闻,痛哭失声。宾客里的长辈劝他,你既然发达了,怎么不带你老婆儿子一起去山东?
小李笑着说:虽然把我蒙头丢河里的事是出自我爹的意思,但夫妻死别这么惨痛的事情,我老婆却见死不救,太无情了。而且我在山东另有妻子儿子,带他们回山东怎么对我现在的家人交待呢?她遵从我父亲的意思,舍老公依靠儿子就行了。阿靠啊,一定要好好对你娘。”说完,就撇下一大屋子人绝尘而去。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8-30 16:24回复
    《右台仙馆笔记》:宝山县民邹玉宝,小时候和某氏女订亲,然后玉宝年少时双亲相继去世,由岳父家抚养。因为还没有正式成亲,只和未婚妻以兄妹相称。两人长到十六七岁时,有次玉宝进里屋看见未婚妻独自在和面做点心,戏谑问:甜不甜?未婚妻答:甜。玉宝说做好了也给我尝尝甜甜我。等点心做好了的时候,女方父母和女儿一起食用,不给女婿吃。某氏女私下留了一个,让仆妇送给玉宝。
    改日再见玉宝,某氏女戏谑问,点心甜不甜?玉宝说,我又没吃到,怎么知道甜不甜!某氏女才知道点心被仆妇给私吞了。于是找到仆妇责骂:你个老婢,老都老了怎还这么嘴馋得慌!仆妇反讽:比起年纪轻轻和男子私通的如何!某氏女自然很生气,和仆妇对骂起来,被父母知道,责备了女儿几句,某氏女越发觉得羞愧难当,当天晚上就上吊自尽了,玉宝得知后也随后自尽。
    讲真啊,这对青梅竹马固然死得冤枉,但看这家人上下对邹姑爷的态度,早就嫌弃他长年吃软饭了,就算已经到适婚年龄,女家父母也悔婚的可能性很大……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8-31 16:32
    回复
      《世载堂杂忆》里一段很有趣的前清刑部(司法部)内部人士对于量刑轻重问题的探讨:
      按照惯例,刚分配到刑部上班的员工们都要由单位组织学习大清律例,刑案则例,洗冤录等法律文献,愣头青们最喜欢看的,当然是有各种“你懂的”的内容的各种奸拐案例 比如冒辟疆的后人冒广生。某天,上司来问他们,你们最近在看什么啊?冒回答是奸拐律。上司:有什么学习心得啊?冒说:我觉得刑律不太合理,仆人如果奸主人妻斩立决,而主人奸仆人妻只罚三个月俸禄,这好不公平,罚主人太轻罚仆人太重。
      上司严重的鄙视了愣头青们:你们还是要学习一个,多提高自己姿势水平,官场大忌就是仆人家丁们挟持主人,这些人厚颜无耻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如果把主人奸仆人妻罪定得太重,仆人有可能故意让妻女勾引主人,然后借机敲诈勒索;或者本来没这回事,他们到处造谣生事挟制主人,主人怕丢官不得不忍气吞声任他们为所欲为,现在只是罚俸三月,这样不丢官只是坏一点名声,仆人也达不到目的,就不敢轻易尝试了。
      而仆人奸主人妻斩立决不但是伦理纲纪的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处罚越轻,小人越猖獗,内外勾结,架空主人,那像什么样子,而且就算现在法律严至斩立决,还常有家奴毒死主人,占据地位的事情发生,还敢减刑?
      上司又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某相国和仆人妻子有染,一天相国刚出门上班骡车被仆人拦住讨要老婆,两人**半天最终迟到,成为朝中笑柄。二是乾隆,嘉庆年间湖北黄冈陈家多人在外地做官,这家男女关系也是混乱不堪,主人奸仆人老婆,仆人和主母私通的都有,主母生子像仆人,仆妇生子像主人,后来家中做官的相继去世,诸子孙争家产,仆妇跳出来说主母儿子不是主人的,自己生的才是主人的,当然主母儿子是不会承认的,各方打官司了数年,因为主人辞世已经无从证明,最后建了草草了事,所以刑法能不严吗?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8-31 17:11
      回复
        《右台仙馆笔记》:农家子弟某甲,从小身体弱干不了重农活,父母就让他去跟集市上开药店的叔父学做生意。叔父是个酒鬼,每天都让他去对面肉铺买酒,当时十二三岁的甲是个美正太,肉铺的老板娘很喜欢他,每次都给他多打点酒。过了几年,美正太成了美少年,老板娘就向他表白了:你知道我中意你不?少年说知道。老板娘又问你怎么报答我?少年说不知。老板娘说这很容易啊,就招待少年喝酒吃肉,吃完后招他到楼上住处,两人就滚床单了。然后肉铺老板每次出门,少年就来和老板娘私会,老板头上绿的发光了,但他们保密工作做得好,没人知道。
        一年中秋,少年和同事出去赏月,突然下雨,大家都回家了,少年回药铺时药铺已经关门,少年怕敲门会被叔父骂,就在街上徘徊,老板娘开窗看见他,又招手让他上去,一问老板出去买猪去了。两人睡一个被窝时,老板因为下雨也赶回来了,在楼下叫门,老板娘叫少年跟她身后,把他藏门边,老板前脚进门少年后脚出门,没有被发觉。
        少年见夜深,怕如果这下敲药铺门叔叔会更生气,就在屋檐下等天亮。老板娘又开窗,两人对话,少年得知肉铺老板已经熟睡,想起自己帽子落她家了,就伸手摸头,做讨要的样子,老板娘一口答应,过了会开门招少年过来,少年走过来问你老公在家招我来干嘛?老板娘说我已经杀了他。少年震惊了:你杀他干嘛?老板娘说不是你刚才示意我杀他的吗?两人上楼,老板果然已经死了,少年问明白杀老板的屠刀就在床下,就拿出来反手把老板娘杀了。然后逃回乡下自己家,对父母谎称赏月走到家附近就回来看看。父母很高兴,留儿子住几天。
        肉铺隔壁住了个皮匠,一直以来都在打肉铺老板娘的主意,苦于无机可乘,肉铺夫妻遇害的那天清早他挑担子路过肉铺发现门虚掩着,进去没人出来过问,皮匠知道昨天老板出去了不知他回来了,以为老板娘一个人睡楼上,想趁机行不轨就上楼去了,结果发现夫妻俩的尸体一个在床上,一个在地上,血把他鞋子湿透了,皮匠吓得屁**流跑回家,关门躺床上不停哆嗦,天大亮后各铺子都开门了,就肉铺没反应,大家喊肉铺里的人不答应,进去看看到命案现场,又从带血的足印追踪到皮匠家,把皮匠绑了送官,皮匠不胜严刑拷打,屈打成招。
        少年过了几天回来了,药铺同事都在议论肉铺老板一家的灭门案,说是皮匠干的,他已经招了,没几天就要被处决了。少年说这是我干的,怎么能诬陷皮匠呢,他叔叔听到吓的捂住了少年的嘴,少年坚持跑去县衙击鼓自首,原原本本说出事情始末,县令认为他是义士,竟然减免了他的罪行,没有死。
        我记得类似这个故事的初版本应该是我萌的文人写的,说我萌太祖的某卫士和有夫之妇偷情,对方老公出去了又回来了,原来是发现天气冷,回来特地给老婆加被子的,卫士在床底听见夫妻俩对话,觉得这男的对老婆这么好这女人还和我偷情太混账了,于是出来杀了自己姘头然后跑了,后边来给这家送水的哥们被冤枉差点做了替死鬼,那个卫士自己出来找太祖承认了,太祖觉得此人情有可原就免他罪了。不过明人这个估计也是灵感来自唐朝沈亚之写的《冯燕传》,想不到清人更狠,把前边两个版本一起结合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9-04 13:51
        回复
          《右台仙馆笔记》:杭州某氏女,在太平天国之乱里被乱兵胁裹至上海,认识某甲(被某甲所得我感觉这句信息量挺大的),某甲是刀镊工,两人结为夫妻,战后父母找到女儿,把她带回了杭州家里。得知女婿从事贱业,觉得他俩不配,就谋划把女儿改嫁,女儿坚持不同意,只好把女婿招来家里倒插门。某甲没别的本事,吃软饭自然受女家上下的气,心情郁闷无聊,最后因为吃生鸦片死了。然后某氏女改嫁了。作者感叹这女的开始能坚持从一而终,最后怎么就失节了。本叔觉得这就是书呆子的世界观啊,开始女方肯定对这个无能的丈夫有患难情谊的,所以不离不弃,丈夫倒插门后不思上进,两人思想差距大了,感情也消磨光了,所以最后女方改嫁也不稀奇。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9-06 17:54
          回复
            《右台仙馆笔记》:绍兴人张某年幼时和陈氏女订婚,后来父母双亡,家里又遭火灾,无以为生,就去天台山出家了,陈家看到了婚期,女婿还不来议亲,就去找女婿,打听到张某已经出家,就把女儿改嫁给沈氏,成婚当天,沈已经大病,连婚礼都是苦撑完成,不多久就死了,因为身体缘故,两人并没有圆房,张女还是处子。她的婆婆觉得很对不起她,就谋划给她改嫁,当时张某已经在天台山三年了,在山里偶遇一个老朋友,那人苦口婆心劝他还俗,于是他就跟朋友回家了。再去找未婚妻,已经嫁给别人了。朋友为他撮合,娶了沈氏之妻,就是张某的未婚妻。故剑复得,也是有缘。
            不过这个张某很够呛,出家还不给老丈人一家打招呼,估计和尚也做的不如意,一劝就走了。还有那个老朋友,总觉得应该是知道张某未婚妻守寡故意来做说客的。叔的想法就是这么不浪漫[doge]
            绍兴张某,自幼聘陈氏女为妇。旋以父母双亡,又遭回禄之虐,无以为生,遂入天台削发为僧。而陈氏待婿不来,访知其遁迹空门,乃别嫁其女于沈氏。成婚之日,沈已大病,勉强成礼,未久即卒,女实犹处子也。其姑怜之,将为择婿。时张某在天台三年矣,有旧友入山遇之,劝其还俗,遂从之归。访所聘妻,已别嫁矣。其友为平章,娶沈氏之妻,而实即其元聘妻也。故剑复得,殊非偶然。但多此周折,不知造物者果玉成之欤,抑播弄之欤?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9-07 10:56
            回复
              《右台仙馆笔记》:广东番禺李氏女,许嫁赵家儿子,赵家子家穷,于是去海外打工(已经清末了),一直没回家,李氏等他到二十八岁,父母要把她改嫁,李女拒绝,李家只好和赵家商量,先把媳妇迎过门,然后等赵家儿子回来。于是李女要么住婆家,要么住娘家,又过了十几年。赵家儿子果然从海外坐轮船回来了,结果半路翻船,船上其他人都GG了,只有赵家子抱一块木头在海上飘了数十里,被其他船救了,活着回家。后来赵家子和李氏补办了婚礼,当时两人都接近五十了。估计赵家儿子还是在海外赚了些钱的,不过船一翻估计钱也没了。李氏婆家这么穷,在娘家也难免受白眼,等了几十年,就算最后HE了也是很辛酸啊~[摊手]
              原文:番禺李氏女,许嫁赵氏子。赵子以贫故,谋食海外,岁久不归,音问遂绝。女待至二十八岁,父母欲别嫁之,女不可。乃使媒妁言于赵氏,先娶妇入门,以待其子之归,盖亦粤俗然也。女于是或居夫家,或居母家,又历十余年。而赵氏子果由海外附轮船以归,行至中途,轮船飘没,同舟之人皆死于海。惟赵抱一木浮游数十里,遇他船救之,得生还家。后与女重行合卺之礼,夫妇皆年将五十矣。
              赵之遇难不死,或鬼神哀怜贞女,故阴相之,使得完聚欤?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9-07 10:56
              回复
                西安发现唐代皇帝皇后供奉经宝幢局部大图 。。。供养主为桓彦范。构件上的刻铭“大唐皇帝供养 大唐皇后供养”,这里的皇帝极有可能是唐中宗李显,皇后则为韦皇后。桓彦范参与主导曾拥立中宗李显“神龙之变”,与帝后关系密切。除史料价值外,帝后服饰装束也是其价值亮点。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9-07 22:15
                回复
                  司马光《资治通鉴》手书残稿。这是司马光《资治通鉴》全世界唯一手稿。
                  手稿为一长卷形状,共计29行465余字,记东晋永昌元年事,残稿改动涂抹处颇多。司马文正公的字,字体较拙,笔画内敛,但字体别有一种洒脱的感觉。隐隐感觉,起笔收笔的用笔明显受颜真卿颜体影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9-08 11:10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9-08 11:11
                    回复
                      故宫藏隆庆六年上穆宗庄皇帝谥册
                      墨玉册,长方形,计10页。每页长22.6厘米,宽10厘米,厚0.9厘米。首尾两页各刻升龙描金,各页用黄平金缎联结。
                      庙号谥号册文如下:
                      惟隆庆六年,岁次壬申,七月甲申朔,初三日丙戌,孝子嗣皇帝臣翊钧,谨再拜稽首,言:伏以上圣宅尊,仰六载中天之烈,鸿名归美,升万年大室之华。庆衍无疆,颂均有截。恭惟皇考大行皇帝溥将受命,渊穆凝神,安安天纵于帝文,亹亹日跻于圣敬。爰自龙潜,毓粹高代,王仁孝之风;迄乎凤历,开昌体殷,宗恭默之懿。垂至治之裳而乾纲独运,调大化之瑟而解泽旁流。春秋不辍于谈经,学古训而有获,宵旰克勤于听政,监成宪以罔愆。岁郊时享,信顺孚于帝亲,耕耤临雍,富教兴于邦国;严饬宫庭之纪,罚不贷而赏不轻;信任辅弼之臣,言必从而谋必就,用才贤则幽遐尽;录简将吏则功过无收。谒山陵而顾问边防,虑存未雨; 举大阅而鼎新营务,令出如霆。广言路则谴每恕于婴鳞,重刑狱则爱常征于祝纲。朝清道泰,内焉纪纲法度之惟明,吏职民安,外焉弦诵讴谣之毕集。三灵协瑞,万邦屡丰;德施渗漉于函生,威命播扬于殊俗。北虏归诚而请贡,塞垣无烽燧之惊;南夷假息以就歼,岭海有耕桑之乐。皇猷炳朗,六府三事,皆可歌王路;清夷四海,九州莫不服眷。成功之丕,赫亶垂世以弥光。宜奉巍巍荡荡之名,乃称尊尊亲亲之礼。虽管窥蠡测,未能究极其闳,摹而镂玉泥金,勉用铺张于显册,爰咨公议,请命于天。谨奉册宝,上尊谥曰: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庙号穆宗。伏惟:永妥圣灵,诞膺天赐,蜚英声,腾茂实,同日月而照临;衰景福,衍鸿休,配乾坤之悠远。谨言。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9-08 17:59
                      回复
                        故宫藏永乐元年上太祖高皇帝谥册
                        青玉册,长方形,计6页。每页长24.3厘米,宽9.7厘米,厚1.2厘米。楷书填金。册附黄绸夹袱,黄织金缎。
                        庙号谥号册文如下:
                        惟永乐元年,岁次癸未,六月丁未朔,越十一日丁巳,孝子嗣皇帝臣棣,谨再拜稽首,言: 臣闻俊德赞尧,重华美舜,禹、汤、文、武,列圣相承,功德兼隆,咸膺显号。钦惟皇考皇帝统天肇运,奋自布衣,戡定祸乱,用夏变夷,以孝治天下。四十余年,民乐雍熙,礼乐文章,垂宪万世,德合乾坤,明同日月,功超千古,道冠百王。谨奉册宝,上尊谥曰: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伏惟圣灵陟降,阴骘下民,覆焘无极,与天作配。谨言。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9-08 18:00
                        回复
                          1964年3月,在江西南城发掘了一座益藩某郡王墓,墓中出土有保存完好的随葬品清单一份,纸质、墨书,长68厘米、宽27厘米。其上文字为:正典服所今将成造敛衣数目开具于后,旒冠一顶、皮弁冠一顶、金簪二根、翼善冠一顶、金冠一顶、天青竚丝寿巾一顶、香枕一个、红六云竚丝鸡鸣枕一个、红六云竚丝引带一个、大红五彩织金竚丝四团龙圆领一件、冕服一袋、绿六云改机铀衬摆一件、素玉带一条、玉佩一件、大红六云织金竚丝过肩一件、白云布道袍一件、蓝丝紬长棉袄一件、蓝斗紬长夹袄一件、云六竚丝过河中一件、白西洋布衫一件、白西洋布单中衣一件、蓝六云竚丝棉中衣一件、白湖铀夹中衣一件、白洋布单裙一条、蓝六云竚丝棉夹裙两条、西洋布暑袜一双、白湖紬肩褥一个、脚褥三个、五彩锦棉被二床、棉褥一床、蓝六云竚丝棉褥一床、青竚丝寿靴一双、白梭布大夹衾一件、小夹衾一 件、木梳一付、寿簟一床、金扇一把、宝钱七文、宝钞七、手巾、脚巾、大明皇历、冥途路引一张,万历二十一年六月日。这件清单是一份十分难得的文件,它提供了明代郡王随葬品的详尽资料。
                          墓主是益藩罗川瑞懿王朱常湑,死者体部注水银,尸体保存完好,发现时墓已被破坏,器物多有散失。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9-08 18:55
                          回复
                            明十三陵曾设12陵卫军。长陵卫旧为南京羽林右卫,原额7800多人。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改,领七千户所,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设掌印官1员、指挥4员、正副千户10员、百户20员、经历1员、镇抚4员、冠带总旗5员。
                            献陵卫旧为武成左卫,宣德元年(1426年)七月改,领五千户所,崇祯年间设掌印官1员、指挥7员、正副千户10员、百户20员、经历1员、镇抚3员、冠带总旗2员。
                            裕陵卫旧为武成前卫,明天顺八年(1464年)二月改,领五千户所,崇祯年间设掌印官1员、指挥11员、正副千户20员、百户24员、经历1员、镇抚2员。
                            茂陵卫旧为武成后卫,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十月改,领五千户所,崇祯年间设掌印官1员、指挥9员、正副千户13员、百户25员、经历1员、镇抚1员、冠带总旗3员。
                            泰陵卫旧为忠义左卫,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七月改,领五千户所,崇祯年间设掌印官1员、指挥9员、正副千户10员、百户20员、经历1员、镇抚1员、冠带总旗3员。
                            康陵卫旧为义勇中卫,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六月改,领五千户所,崇祯年间设掌印官1员、指挥12员、正副千户19员、百户26员、镇抚1员。
                            永陵卫旧为义勇左卫,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五月改,领五千户所,崇祯年间设掌印官1员、指挥8员、正副千户10多员、百户24员、经历1员、镇抚1员、冠带总旗6员。
                            昭陵卫旧为神武后卫,明隆庆六年(1572年)七月改,领五千户所,崇祯年间设掌印官1员、指挥10员、正副千户18员、百户22员、经历1员、冠带总旗3员。
                            定陵卫设立年限不详,崇祯年间设掌印官1员、指挥10员、正副千户19员、百户23员、经历1员、冠带总旗4员。
                            庆陵卫设立年限不详,崇祯年间设掌印官1员、指挥11员、正副千户17员、百户26员、经历1员、冠带总旗5员。
                            德陵卫设立年限不详,崇祯年间设掌印官1员、指挥12员、正副千户25员、百户29员、经历1员、冠带总旗5员。
                            陵卫军由天寿山守备指挥。天寿山守备又称昌平守备,始设于明景泰初年(1450年),负责陵区守卫。成化五年(1469年),长、献、景三陵卫官军共2849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鞑靼部南下进攻北京城、陵区,事平后,所设八陵陵卫官军被编为永安、巩华二营。驻昌平城永安营军士4000人,设副总兵1员统领;驻巩华城巩华营3000人,设分守参将1员统领。每陵各留军士50人。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设昌平镇,原提督都督改为镇守总兵官,裁永安营副总兵。陵卫军大部编入昌平镇营路。未被编入营路的陵卫军于天启元年(1621年)相继设立昭、定、庆陵陵卫军,总人数6200多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9-08 19:10
                            回复
                              十三陵建陵军,明代官军参加十三陵营建,初期以南方诸卫居多,中期以后抽调来京训练以备临阅的各地诸卫班军为主和陵寝卫所军士。凡陵寝兴建,都敕武职大臣1员与工部堂官总督工程。建陵军由兵部派设堂上官(即正官或属官)督理。
                              长陵营建军由永乐七年(1409年)六月调集平江伯陈宣运粮军5万人、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所部军士1万人、南京江北府卫旗军工匠11.8万人,十二月调陈宣运粮军1万人,陵工助役军士共18.8万人。
                              献陵营建军曾调用郑和部官军1万人,洪熙元年(1425年)十二月营建献陵官军有11.6万人。
                              景陵营建军于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调用军匠10万人。
                              裕陵营建军于天顺八年(1464年)三月调官军匠6万多人,后又调拨2万人,营建裕陵官军总数8万人。
                              茂陵营建军在成华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有军匠4万人,十二月增调官军一部,营建茂陵共有官军约5万人。
                              泰陵营建军在弘治十八年(1505年)六月有三大营官军1万人。
                              永陵营建军在嘉靖十五年(1536年)六月有三大营官军4万人。
                              定陵营建军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八月兴建,有官军2万人至3万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9-08 19: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