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是学校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整合,于2016年7月合并原文学与新闻学院和文化与传媒学院组建而成的,简称文传学院。原文学与新闻学院创建于1976年,与学校同龄,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二级学院之一。原文化与传媒学院成立于2009年7月,是学校较年轻的二级学院之一。整合后的文学与传播学院实现了古典与新潮、传统与当代的深度融合,促进了传统文学学科的现代传播,强化了现代新兴传播学科的文化根基。
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乐于奉献、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0余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6人,博士13人,校学术带头人6人、学术骨干4人、教学名师5人。学院还在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聘请有若干专家学者、业界精英承担学院学生的教学、实践指导等工作。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授职称独立评审权。教师荣获省、校级教学成果奖10余次,青年教师在学校优质课竞赛中多次荣获文科组第一名。近年来,我院教师承担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建设课程1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应用型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1项,承担国家、省、市、校级重点科研项目40多项,在《明清小说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学术月刊》《宗教学研究》《民族艺术》《江汉论坛》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近50部,科研成果获奖60余人次。
学院现开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学、文化产业管理、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6个本科专业和影视多媒体技术1个专科专业。办学以来,已为社会各界培养了近6000名专业基础扎实、社会适应力强的合格人才,涌现了一大批全国著名的教师、作家、新闻记者、主持人和企业家, 77级“星光文学社”的主要成员谭力、田雁宁、张建华等人后来成长为享誉全国的“巴山作家群”的中坚。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600余人,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学院建有电视演播室、非线性编辑实训室、影视节目包装实训室、电视摄像实训室、摄影棚、表演基础实训室、化妆造型实训室、形体训练室、文案制作室等实验(训)室,能够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湖南卫视、东方卫视、山西卫视、达州电视台、达州日报等数十家广播电视台、报社、网站及达州周边市县二十多所中小学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全院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专业实习和实践锻炼的平台。
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各专业必修、选修等七大课程模块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进入巴蜀风文学社、红烛剧社、诗词俱乐部、影视协会、弧线思维工作室、新闻窗、晨曦国学研究会、大学生通讯社、青年志愿者学会、艺术团等学生社团,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定期举办课本剧大赛、文化传媒月、演讲赛、辩论赛、影视摄影作品大赛、朗诵赛、征文比赛、三笔字等校内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夏青杯朗诵比赛、金话筒主持人比赛、全国婚庆行业职业技能比赛、万峰林国际微电影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节等竞赛活动,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学院将继承和发扬40多年所积淀的办学基础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学校精神,秉持“博文大理、厚德笃行”的校训,贯彻落实学校“三心四能五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 “重专业基础、强职业技能、跟行业前沿、宽就业口径”的学院办学思路,加强与相关兄弟院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地方企事业单位、校友的联系与沟通,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
热忱欢迎国内外青年学生、朋友、校友和相关团体来学院学习深造、交流访问。
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乐于奉献、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0余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6人,博士13人,校学术带头人6人、学术骨干4人、教学名师5人。学院还在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聘请有若干专家学者、业界精英承担学院学生的教学、实践指导等工作。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授职称独立评审权。教师荣获省、校级教学成果奖10余次,青年教师在学校优质课竞赛中多次荣获文科组第一名。近年来,我院教师承担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建设课程1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应用型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1项,承担国家、省、市、校级重点科研项目40多项,在《明清小说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学术月刊》《宗教学研究》《民族艺术》《江汉论坛》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近50部,科研成果获奖60余人次。
学院现开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学、文化产业管理、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6个本科专业和影视多媒体技术1个专科专业。办学以来,已为社会各界培养了近6000名专业基础扎实、社会适应力强的合格人才,涌现了一大批全国著名的教师、作家、新闻记者、主持人和企业家, 77级“星光文学社”的主要成员谭力、田雁宁、张建华等人后来成长为享誉全国的“巴山作家群”的中坚。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600余人,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学院建有电视演播室、非线性编辑实训室、影视节目包装实训室、电视摄像实训室、摄影棚、表演基础实训室、化妆造型实训室、形体训练室、文案制作室等实验(训)室,能够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湖南卫视、东方卫视、山西卫视、达州电视台、达州日报等数十家广播电视台、报社、网站及达州周边市县二十多所中小学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全院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专业实习和实践锻炼的平台。
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各专业必修、选修等七大课程模块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进入巴蜀风文学社、红烛剧社、诗词俱乐部、影视协会、弧线思维工作室、新闻窗、晨曦国学研究会、大学生通讯社、青年志愿者学会、艺术团等学生社团,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定期举办课本剧大赛、文化传媒月、演讲赛、辩论赛、影视摄影作品大赛、朗诵赛、征文比赛、三笔字等校内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夏青杯朗诵比赛、金话筒主持人比赛、全国婚庆行业职业技能比赛、万峰林国际微电影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节等竞赛活动,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学院将继承和发扬40多年所积淀的办学基础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学校精神,秉持“博文大理、厚德笃行”的校训,贯彻落实学校“三心四能五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 “重专业基础、强职业技能、跟行业前沿、宽就业口径”的学院办学思路,加强与相关兄弟院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地方企事业单位、校友的联系与沟通,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
热忱欢迎国内外青年学生、朋友、校友和相关团体来学院学习深造、交流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