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吧 关注:8,519贴子:240,288

【忆湉思绪】光绪之死——隆裕探视(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9-17 22:59回复
    隆裕探视
     李连英的养孙李祥仲说:
    “光绪临终前,被囚于瀛台。听说皇上病重,隆裕皇后很是焦急,想去探望,可是没有慈禧的旨意又不敢去。就在她隔水相望,左右为难、来回踱步时,被李连英看到了。李连英上前说:‘主子怎么不去瞧瞧皇上啊?’隆裕说:‘没有老佛爷的话,我怎么敢去呀!’李连英说:‘这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拘这个礼儿干嘛呢!’在李连英的鼓励下,隆裕在光绪临终前,和他见了一面。为此隆裕很感激李连英。据说光绪临终前嘱咐隆裕两件事,一是杀袁世凯,一是善待李连英。这个说法当然无法证实,不过隆裕对李连英确实不错。”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9-17 23:00
    回复
      老太监的回忆中也有这样的说法:“及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之前夕,光绪病重,李莲英暗里告诉皇后说:‘万岁爷病已沉重,皇后何不去瀛台看视呢。’皇后说:‘没有太后的旨意怎么敢去呢。’李莲英说:‘老佛爷也病重,这是非常时候。’皇后因此道理瀛台,太监回话:‘皇后驾到。’当时光绪病在床上,首领太监领进,光绪与皇后相见,涕泪交流。皇上命太监回避,有密旨两道:一杀袁世凯,二是特殊待遇李莲英。”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9-17 23:01
      回复
        以上资料说明两件事情,一件是光绪临终前,隆裕在李莲英的鼓励下,前来探视光绪;另一件事情是光绪给隆裕皇后留下的遗旨。我们从这段中,可以看到慈禧监视光绪之严,连皇后来看皇帝,都必须经过慈禧。徳龄的《清宫二年记》也说,她看到皇后和瑾妃通向皇帝住所的路都被封住了,皇后和瑾妃要想看望皇帝,必须经过慈禧寝宫门口。隆裕皇后早就形成了事事请示慈禧的习惯,即使在皇帝的生命最后一刻,隆裕皇后想探视皇帝,还惧怕慈禧不同意。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9-17 23:02
        回复
          就在皇后“很是焦急,隔水相望,左右为难、来回踱步时”,李莲英来了。李莲英很可能是特意来的,李莲英实在是个善解人意的人,一个人处世能处得如李莲英,那做人的水平真是达到了绝顶之巅。李莲英是个到处讨好,八面玲珑的人。即便水火不容如慈禧和光绪母子,李莲英也能左右逢源,获取双方的信赖,非但如此,深宫中人际关系如此复杂,李莲英不仅取得慈禧光绪母子的信任,而且还讨得所有主子的欢心,可是他本人又一点也不吃亏,收受贿赂也是一大堆,又得利益又得好处。李莲英卖官收受贿赂有自己的底线,太对不起主子的事情他决不做,他绝不会像小德张一样被重金收买,哄着主子将国家卖掉。袁世凯曾经想拉拢李莲英,李莲英不为所动。李莲英也不会像珍妃那样卖官卖得**低劣,只要人给银子,不管 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通通帮忙说情,结果银子没收多少,却恶名远扬。从李莲英提醒隆裕探视光绪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李莲英这个人的人情练达、洞悉人性。李莲英不失时机的提醒隆裕“这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拘这个礼儿干嘛呢!”,使隆裕恍然大悟,连忙跑到瀛台看望光绪。终于抓住了对于她来说,一生最为重要的时光和机会。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9-17 23:03
          回复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前夕,皇后听李莲英之言,到瀛台偷问皇帝病情。当时光绪皇帝尚是清楚,相对哭泣,算是说了一席贴心话。次日即侍奉皇帝之衣服冠寝和冠履,痛哭送到吉祥轿。”(《老太监的回忆》)
            老太监的回忆将光绪驾崩的日子记错了一天,光绪于十月二十一日驾崩,由于李莲英的提醒,隆裕终于没有错过对她来说这一生最重要的机会。光绪见到隆裕来看他,就不禁泪流满面,夫妻二人“相对哭泣,算是说了一席贴心话”。那么,他们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9-17 23:04
            回复
              体己话是什么呢?在人们的眼里,隆裕是一个妒妇,隆裕其实并非这样的人,她是个非常小心忍让,无主见的人。然而正因为她的小心忍让,无主见,使她成了慈禧的利用工具,在她眼里,太多太多的偶然因素让皇帝误解了自己。许多时候,她没有机会为自己辩白。很长一段时间,她发现皇帝和珍妃两人表面上对她尊敬,但处处防着她。 “他们对我从来都是表面恭敬心不合,什么事情都防着我,可他们不知道,我不是那样的人。!”(慈禧娘家后人根正转述隆裕原话)皇帝也会这样看她,她异常难受。皇帝为什么讨厌她,她自己很清楚,太多太多的误解,她感觉自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9-17 23:08
              回复
                以前,总是珍妃在皇帝面前委屈地落泪,现在,老天给了她一个机会,她终于可以向皇帝澄清过去的一些事情。所以,我认为隆裕对光绪的贴心话应该是解释过去某些细节。很可能是诸如这样的话:“皇上,那天情况是这样的,……,我打算……,但小珍儿误会了我的意思,她以为我……,但是,皇上,我真的不是那个意思。”“皇上,那件事情真的不是我对老太后说的…….”
                光绪帝生命的最后时光,并非如人们想像,独自一人孤独地离开人世,甚至无人知道他何时死亡。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隆裕皇后陪伴着他。不仅《老太监的回忆》,李莲英的后人有这样的说法,许多清人笔记中亦有这样的说法。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9-17 23:11
                收起回复
                  从“当时光绪皇帝尚是清楚,相对哭泣,算是说了一席贴心话。”看出,皇帝是认可皇后的陪伴的。在我看到的小说或是影视剧中,我以为没有一个可以正确表达光绪临终的心情。那些描写要不就是光绪帝带着强烈的恨,对慈禧的恨或是对袁世凯的恨或是对李莲英的恨,或是抱怨自己当了什么窝囊皇帝,或是高呼或者低吟“珍妃啊,我来了!”,十分搞笑。不是的!过去的爱恨情仇,此时都已化作弥漫在远山上的淡淡云彩。在生死大事之前,曾经蚀骨的爱恨都变得那么无关紧要。也许,光绪在昏迷中,偶尔会回忆起珍妃浅浅的笑靥,但那仿佛也成了隔世的故事,成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一道模糊的风景。此时,占据皇帝全部心灵的是江山社稷的安危,皇帝的全部感情是对政局的深深忧虑,对祖先深深的愧疚和自责,皇帝一直喃喃自语的话是“我不孝了”。如果说,此时,还有什么人令皇帝牵肠挂肚,那只能是溥仪和隆裕两个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9-17 23:12
                  收起回复
                    光绪早已感知到这个庞大的王朝黯淡的未来,看到这个古老帝国天空中密布的乌云和满楼的狂风,察觉到即将闪耀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刀光剑影。将腐朽转化为新生,将孱弱化作强大,让旭日重新在这片百孔千疮厚重的沃土上冉冉升起,是祖先的重托,是上天赋予他的神圣天职。抓住这最关键的历史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让古老的帝国带着深厚的文明走向崭新的富强之路,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通往强大的康庄大道,是他职责,然而,他却没有做到,眼看着江山社稷就在他的手中沦陷,眼睁睁地看着毫无自我保护能力的孤儿寡母,独自走向自己的命运,他却无能为力。他知道亡国之君意味着什么,隆裕溥仪母子日后的艰辛无助和命运的凶险他仿佛历历在目。即便是太平盛世,孤儿寡母也不乏凄凉的结局,更何况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政局。想像他们孤儿寡母的未来,联想到崇祯在梅山自尽的凄惨悲凉,怎能让皇帝不肝肠寸断,难以释怀。本来,保护他们,为他们铺下一条平坦的大道,是他,作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的责任,是上天赋予给他的神圣使命。而自己在这最关键的时候撒手而去,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皇帝怎能不深深自责,然而他也只能无奈地轻轻摇头,不停喃喃自语“我不孝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9-17 23:13
                    回复
                      好长的一篇文章,很是温情。大家讨论绪珍恋真是好多,已经成千古绝唱。但是正面评述帝后二人感情的真是很少。隆裕一生虽然没有得到皇帝的爱,她也默默无闻,但是这个人毕竟是皇后,是后来的太后,也无法绕开的人物。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9-17 23:24
                      回复
                        其实我一直对隆裕皇后都没什么厌恶的感觉 因为仿佛能隐隐约约感到她的性格 不像珍妃那么抢风头出众 她只是太过普通 有些没有主见 对爷也不会阿谀奉承说些讨好的话 所以才有她灰暗的感情经历 但是我相信她是真的对爷都感情的 后来溥仪逊位 隆裕痛哭中说的一句话就是 如何对得起先帝啊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7-09-18 00:33
                        回复
                          犹如一个在母亲,在即将沉没的船上,将自己的婴儿,放入一个木盆中,任其如一片落叶般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漂泊。在她的灵与肉都即将随着沉船永远消逝的时候,她是带着何种无奈担忧悲怆的心情看着惊涛骇浪中的小木盆。溥仪还如此年幼,隆裕的性格他也深深了解,而载沣又年轻还无经验,当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看着骇浪中承载着最亲的三个亲人的一叶扁舟渐渐远去时,是如何一种焦忧不安悲痛欲绝的心情!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在他与毒药的侵蚀艰难的抗争的时候,隆裕皇后能来看他,来陪伴他,光绪是心存感激之情的,光绪是个善良的人。夫妻二人相对流泪,光绪对于隆裕的态度一定是温柔体贴留恋的。最后的结局,在光绪驾崩五年后,隆裕宾天,夫妻共葬崇陵,皇后得以在地宫中长期陪伴皇帝,我想,不论是光绪还是隆裕都会认可这样的结局。李莲英提醒隆裕皇后,让她抓住了一生最重要的机会,隆裕因此而感激涕零。
                          一个太监的回忆录,讲皇后在光绪驾崩后,人“丧魂失魄,跌跌撞撞的” “披发出门,哭至气绝。”。隆裕是爱光绪的,有太监说,隆裕经常因失帝宠而独自伤心流泪,美国的女画家发现光绪仅仅主动和隆裕讲了几句话,隆裕整个人突然就精神焕发起来,连走路都变得轻快了。隆裕和珍妃一样,由于命运的安排,在情窦初开的时候,她的生命就和光绪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光绪是她的初恋,是她少女时代编织的梦,是她的孜孜以求。而且,根据封建社会的伦理,是她终身的依托,是她的一切,是她的生命,是她唯一可以献出感情的男人。在入宫前,慈禧就可能透露了消息,那时,她就悄悄在编织少女的梦想了,她怎么可能不爱光绪?
                          但隆裕和珍妃的区别是,她是失败的。她的一生都可以用“失败”两个字来形容,不光是爱情,但爱情是她一生最大的遗憾。她一直渴望能得到光绪哪怕一次真心的对待,可是,不论她如何努力,从来没有过。今天,终于有了这么一次机会,可是转瞬即逝,面对她的是残酷的生死离别,宣判她永远和爱情无关。
                          她哭,不单单哭生死离别,更是哭自己的失败,自己作为皇后的失败,自己作为妻子的失败,自己作为女人的失败。她哭,哭自己从未得到过的爱情,哭自己流逝的青春,哭自己漂泊的生命。
                          “光绪于十月二十日宾天。皇后亲为穿衣,皇帝死后照例要口含一珠。皇后命内殿总管尹义忠,开库找珠子,其珠甚小,皇后欲用皇上冠上之珠。尹说:“没有旨意,怎敢拆下。”皇后怒视说:“这是什么时候,还说旨意。”于是将自己冠上的大明珠取下,纳入皇上口中。”(《老太监的回忆》,信太监日子记错了一天)这是我见到的隆裕皇后唯一一次有点主意的表现,而且,也是受了李莲英的提醒。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9-18 19:57
                          收起回复
                            光绪隆裕二人一辈子没有真正和谐生活过,光绪生前其实也是看不上隆裕的,但是他也没预想到这个大清江山要靠隆裕了,她要接下这个重任,他还是不放心呀,所以临终前真心以待,说些心里话,到头来还是夫妻最为关心。如果光绪活着,没有了慈禧,或许他们之间关系会好一些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9-18 20:05
                            回复
                              这篇文章我反复读了多次,有悲伤,有叹息,有惆怅,也有些许安慰,五味杂陈,唏嘘不已。一代帝王,心怀大志,但壮志未酬,在忧虑中离去。一代皇后,一辈子委曲求全,寂寞相伴,却接下丈夫留下的重担和嘱托,艰难前行,不知何去何从。光绪一生凄苦,但有了这样诚心对他的妻子,也是幸运,可以在九泉之下瞑目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7-09-18 20:2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