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春早吧 关注:1贴子:57
  • 3回复贴,共1


1楼2017-10-08 10:32回复
    如果不是八年前欣赏了一段评弹《玉蜻蜓》,也许不会喜欢越剧。关于戏曲的百年沧桑让我有了很多感慨,为什么旧社会伶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呢?我个人认为可能是当时的一些草台班子,表演内容十分粗俗。现在也是一样,我可看国东北乡村一些地方戏,其表演方式以唱为主,以一些三俗的内容哗众取宠为辅,难道是因为这种戏曲更加符合某些观众的口味?中国有句俗话“世上有三丑,XX,戏子,吹鼓手”。我认为,这是旧社会的伶人在台上随便骂琴师的真实写照。他们认为,这样骂琴师可以博得台下一部分观众的掌声和笑声。或许也有一部分观众,认为伶人的这种表演方式伤风败俗、有伤大雅。旧社会伶人就这样在大俗与大雅的夹缝中勉强生存着。
    到了新社会,国家倡导新文化。在以新文化为导向的政策下,戏曲艺术得到全面升华,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代表。同时也受到广大戏曲爱好者的,尊重和热爱,成为真正的艺术。
    我个人很喜欢越剧,认可戏曲的艺术价值。“中国不可一日无越剧,越剧不可一日无XXX,王君安吧不可一日无意沉吟”。谁说的这句话我忘了,快来帮我润色一下我的草稿吧。来唤醒人们内心的好德主义。


    3楼2017-10-08 11:10
    回复
      我知道她马甲去哪里一趟


      6楼2017-10-08 11:17
      回复
        国家管控媒体,媒体服务于戏曲,没有科技发达就没有戏曲升华。同样没有网络就没有贴吧,我就也不会认识她,更不会脱胎换骨,我想报答的人太多了。


        7楼2017-10-08 11: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