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pentghost吧 关注:3贴子:192
  • 5回复贴,共1

货币银行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名词解释。
1. 信用货币:又称不兑换的的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担保,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这种货币的购买力远远大于货币本身币材的价值,而且不能自由兑换成金属货币。
2.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综合构成。
3. 商业信用:是指厂商之间用赊帐和预付的方式买卖商品时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其具体形式有商品的赊购、赊销和预付货款。
4.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及非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向借款人提供的信用。
5. 基准利率:是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之下,总有某种利率起决定性作用,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动
6.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逐步放松和解除对利率的管制,遵循价值规律,由市场自主确定利率水平。
7. 实际利率:指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后的时间利率,它等于名义利率减去时间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一种是事前的实际利率,它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8. 流动性: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股票的流动性大于房地产。
9. 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10. 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融通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
11.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外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包括两大类:不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服务类业务)和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的表外业务)。
12.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表外业务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故通常要求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
13. 金融创新: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这就是金融创新,它是一个为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14. 再贴现: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15.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金融市场又称为资金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资金融通市场。
16. 资本市场: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资本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一年以上的长期证券。因为在长期金融活动中,涉及资金期限长、风险大,具有长期较稳定收入,类似于资本投入,故称之为资本市场。
17. 货币市场: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债务工具市场,所交易的金融工具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回购协议、可转让存款证以及国库券等. 货币市场工具一般来说是相当安全的资产,适合作为短期闲置资金的投资标的。
18. 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创新的产物,也就是通过创造金融工具来帮助金融机构管理者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目前最主要的金融衍生工具有:远期合同 、金融期货 、期权 和互换等


1楼2009-02-08 19:32回复
    一,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
     即不兑换货币,以信用作为担保,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
    2、货币制度
     简称币制,国家用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
    3、商业信用
     厂商之间用赊账和预付的方式买卖商品时提供的信用。
    4、银行信用
     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向借款人提供的信用。
    5、基准利率
     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利率。
    6、利率市场化
     指中央银行逐步放松和解除对利率的管制,遵循价值规律,由市场自主确定利率水平。
    7、实际利率
     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即名义利率剔除了物价变动水平的利率。
    8、流动性
     指商业银行资产在无损状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着重强调的是以现金资产保证必要支付的能力。
    9、劣币驱逐良币
     在法律上背被估的货币(即实际价值高于法定名义价值的货币,称为良币)就会被收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法律上被高估的货币(即实际价值低于法定名义价值的货币,称为劣币)就会独占市场,最后流通界只有一种货币,即劣币。
    10、同业拆借
     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活动。
    11、中间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12、表外业务
     是指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没有直接影响,但却能够为银行带来额外收益的,同时也能够使银行受额外风险的经营活动。(所以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也属于表外业务)。
    13、金融创新
     金融工具的创新,主要是指票据发行便利、货币和利率呼唤、外汇期权和利率期权、远期利率协议等。
    14、再贴现
    指中央银行买进商业银行已贴现的票据。
    15、金融市场
     资金借贷双方、证券买卖双方利用金融工具或者金融工具价格进行交易的场所或者机构。
    16、资本市场
     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和证券业务的金融市场。包括中长期资金借贷和有价证券市场。
    17、货币市场
     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工具的发行和交易市场。
    18、金融衍生工具
    在传统的金融工具(原生工具underlying instrument)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与这些普通金融工具价格密切相关的新的投资工具。
    19、基础货币
     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指具有是货币供给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
    20、货币需求
     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经济主体在既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对货币需求量的总和。
    21、货币供给
     指货币供给主体即现代经济中的银行向货币需求主体供给货币经济行为。
    22、外生变量
     又叫政策性变量。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23、内生变量
     又叫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
    24、货币均衡
     指从某一时期来看,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在动态上保持一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5、通货膨胀
     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26、通货紧缩
     它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减少而引起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的货币现象。
    27、货币政策
    是国家中央银行通过对货币和信用的控制和调节来变动总需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经济管理政策。


    2楼2009-02-08 19:45
    回复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央银行产生的重要性。
       1)统一发行货币的要求;
       2)信用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银行的控制要求;
       3)统一的票据清算中心的要求;
       4)对金融业统一管理的要求
      2、什么是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为什么现阶段选择这一管理方法?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一种风险管理体系,是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去协调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使银行经营管理更为科学。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财富极大化,强调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整体规划与搭配协调,通过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和资产,负债两方面的统一协调管理,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所以现阶段选择这一管理方法
      3、简述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有哪些?
       1.存款【1.活期存款,2.定期存款.3.储蓄存款.】
       2.借入资金【1.向中央银行借款2.银行同业借款:1)同业拆借2)抵押、质押存款3)转贴现借款3.国际货币市场借款4.发行金融债券】
      4、什么是政策行银行?我国有哪些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政府出于特定目的而设立,或由政府施以较大干预,以完成政府的特定任务,满足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专业银行。
       目前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5、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的特点是什么?现金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越多越好吗?为什么?
       特点:流动性强。
       不是,因为现金资产是资产中非盈利或微利资产,并且商业银行具有盈利性的原则,其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所以现金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不是越多越好。
      6、简述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发展的原因
       1)西方市场利率、汇率波动频繁,金融衍生工具具有规避风险的功能。
       2)金融业竞争激烈,资金不足,迫切需要开拓创新业务。
       3)为了规避《巴塞尔协议》管制,也需要拓展创新业务。
       4)为了寻求新的投资方向,促进了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
       5)高新技术的应用,也促进了发展。
      7、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1)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主要有三种,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总需求等于交易性与投机性需求之和,货币需求的变动主要受收入与利率水平的影响。
       3)投机需求同利率成反比关系。
       4)强调了利率在货币需求中的重大作用。
       5)在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通过利率的降低刺激投资,进而增加就业,增加产出。
      8、简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1)财富总额:恒久性收入作为财富的代表。
      2)物质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财富包括人力财富和物质财富,人力财富在总财富的比例越大,货币需求将越大。
      3)人们保存货币及其他资产时所预期的收益率或报酬率。
      4)其他因素。


      3楼2009-02-08 19:55
      回复
        信用货币:又称不兑换的信用货币,是已信用作为担保,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令等综合构成。
        商业信用:指厂商之间用赊帐和预付的方式买卖商品时提供的信用。它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其具体形式有商品的赊购,赊销和预付货款。
        银行信用:指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向借款人提供的信用。
        基准利率: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利率市场化:指中央银行逐步放松和解除对利率的管制,遵循价值规律,由市场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包括:利率水平由市场决定,货币当局对利率进行间接调控,市场主体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实际利率:指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后的实际利率,它等于名义利率减去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一种是事前的实际利率,它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在经济决策中,更重要的是事前对实际利率的估计。因此事前的实际利率比事后的实际利率更有意义。
        流动性:指一种商品对其他商品实现交易的难易程度。衡量难易程度的标准是该商品与其他商品实现交易的速度。当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交易速度加快,也就是非常容易实现交易的时候,流动性就会出现过剩;当该商品与其他商品的交易出现速度减缓,也就是实现交易非常困难的时候,流动性就会出现不足。
        劣币驱逐良币: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当金银法定比价同金银市场比价不一致时,在法律上被低估的货币(良币)就会被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法律上被高估的货币(劣币)就会独占市场,最后流通界只有一种货币,即劣币。
        同业拆借:指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特点:期限短,数额大,利率适中。中间业务:指银行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包括:结算业务,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等。
        表外业务:指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它是一种潜在的资产负债活动。包括:贸易融通类业务,金融保证类业务。
        金融创新: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微观利益和宏观利益考虑而对机构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
        再贴现: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把工商企业向自己贴现的票据,如国库券,公债,商业票据等再向中央银行贴现而融通资金取得贷款的一种方式。
        金融市场:就是资金借贷双方,证券买卖双方利用金融工具或者金融工具价格进行交易的场所或者机制。
        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市场,包括两部分,一是银行中长期存货款市场,二是有价证券市场。
        货币市场: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工具的发行和交易市场。其主要功能是保持资金的流动性,以便随时转化成现实的货币。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传统的金融工具如货币,股票,债券等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的未来行情走势,采取支付少量保证金或权利金签定远期合约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等形式进行交易的新兴金融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1,杠杆性,杠杆性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杠杆性指以少数的资金成本可以获得较多的投资,以提高投资收益的操作方式。2,高风险,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特殊诱惑力,刺激着敢冒风险的投机者拥入市场,利用其杠杆作用以低成本进行巨额操作,使得金融衍生工具脱离了原来保值的初衷,取而代之的是充斥着巨大的奉贤。3,虚拟性,指证券所具有独立现实资产运动以外,却能给证券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特征。
        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原因:1,西方市场利率,汇率波动频繁,金融衍生工具具有规避风险的功能。2,金融业竞争激烈,资金不足,迫切需要开拓创新业务。3,为了规避《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管理的某些限制,也需要拓展创新业务。4,不少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陷入了经济低潮,国内资本剩余为了寻求新的投资方向,把资金更多地投入在金融衍生市场上,从而促进了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5,高新技术的应用,如通讯设施和电脑技术的运用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得以推广的客观基础。
        


        4楼2009-02-08 20:21
        回复
          信用货币:又称不兑换的信用货币,是已信用作为担保,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令等综合构成。
          商业信用:指厂商之间用赊帐和预付的方式买卖商品时提供的信用。它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其具体形式有商品的赊购,赊销和预付货款。
          银行信用:指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向借款人提供的信用。
          基准利率: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利率市场化:指中央银行逐步放松和解除对利率的管制,遵循价值规律,由市场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包括:利率水平由市场决定,货币当局对利率进行间接调控,市场主体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实际利率:指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后的实际利率,它等于名义利率减去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一种是事前的实际利率,它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在经济决策中,更重要的是事前对实际利率的估计。因此事前的实际利率比事后的实际利率更有意义。
          流动性:指一种商品对其他商品实现交易的难易程度。衡量难易程度的标准是该商品与其他商品实现交易的速度。当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交易速度加快,也就是非常容易实现交易的时候,流动性就会出现过剩;当该商品与其他商品的交易出现速度减缓,也就是实现交易非常困难的时候,流动性就会出现不足。
          劣币驱逐良币: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当金银法定比价同金银市场比价不一致时,在法律上被低估的货币(良币)就会被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法律上被高估的货币(劣币)就会独占市场,最后流通界只有一种货币,即劣币。
          同业拆借:指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特点:期限短,数额大,利率适中。中间业务:指银行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包括:结算业务,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等。
          表外业务:指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它是一种潜在的资产负债活动。包括:贸易融通类业务,金融保证类业务。
          金融创新: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微观利益和宏观利益考虑而对机构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
          再贴现: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把工商企业向自己贴现的票据,如国库券,公债,商业票据等再向中央银行贴现而融通资金取得贷款的一种方式。
          金融市场:就是资金借贷双方,证券买卖双方利用金融工具或者金融工具价格进行交易的场所或者机制。
          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市场,包括两部分,一是银行中长期存货款市场,二是有价证券市场。
          货币市场: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工具的发行和交易市场。其主要功能是保持资金的流动性,以便随时转化成现实的货币。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传统的金融工具如货币,股票,债券等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的未来行情走势,采取支付少量保证金或权利金签定远期合约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等形式进行交易的新兴金融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1,杠杆性,杠杆性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杠杆性指以少数的资金成本可以获得较多的投资,以提高投资收益的操作方式。2,高风险,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特殊诱惑力,刺激着敢冒风险的投机者拥入市场,利用其杠杆作用以低成本进行巨额操作,使得金融衍生工具脱离了原来保值的初衷,取而代之的是充斥着巨大的奉贤。3,虚拟性,指证券所具有独立现实资产运动以外,却能给证券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特征。
          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原因:1,西方市场利率,汇率波动频繁,金融衍生工具具有规避风险的功能。2,金融业竞争激烈,资金不足,迫切需要开拓创新业务。3,为了规避《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管理的某些限制,也需要拓展创新业务。4,不少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陷入了经济低潮,国内资本剩余为了寻求新的投资方向,把资金更多地投入在金融衍生市场上,从而促进了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5,高新技术的应用,如通讯设施和电脑技术的运用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得以推广的客观基础。
          


          8楼2009-02-08 20:22
          回复
            • 112.112.102.*
            辛苦了


            12楼2010-04-21 22: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