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安氏是明初从苏北迁入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安家村的,请知情人赏告有关祥情。
安姓家谱目录
安1961【江苏无锡】胶山安氏黄氏家乘合钞十六卷 (清)安曾发辑 清嘉庆十六年(1811)刊本 美国1962【江苏无锡】胶山安氏黄氏家乘合钞不分卷 清咸丰元年(1851)钞本 日本 美国 注:一名《瞻族录》、《胶山安氏家乘瞻族录同续 编》。1963【江苏无锡】胶山安黄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安荣光 安宗愈编辑 民国间中和堂天全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北图 注:有民国二十年侯鸿鉴序。1964【江苏无锡】安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安涛辑修 民国元年(1912)无锡安氏铅印本 河南图1965【湖北浠水】浠川安氏宗谱□□卷 湖北浠水县博(存卷1、5)1966【贵州黔西】水西安氏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间钞本 一册 中央民院1967 安氏家乘拾遗一卷 (明)安希范撰 稿本 上海图 注:附《罨画楼墨馀》一卷、《盂公不在兹集》 一卷。
安氏历史名人
1安清 2安重荣 3安民 4安维峻 人物简介:1安清:字世高。安息国太子。原来他已经继承了王位,但为了能回到中原来,就将王位让给他的叔叔,出家为憎,信奉佛教。精通梵语,念经修行。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到中国河南洛阳来宣传佛教。定居下来后,为了传教的需要,他又工读汉语,通晓汉语,译梵本为汉语,译《修行道地经》等30余部,皆属小乘。2安重荣:字铁胡。五代后晋朔州人。后唐时任振武巡边指挥使。后归后晋石敬瑭,任成德军节度使。石敬塘投降契丹后,起兵反之,次年战败被杀。但他这种民族气节,得到了后世的景仰。3安民:宋朝陕西长安人。是个有名的石工,当时著名的石碑,都出自他的刀笔。4安维峻:字晓峰。甘肃秦安人。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上疏痛斥李鸿章挟外洋以自重,投降卖国,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因言冒慈椿而被革职。后隐居柏崖,闭门著书。著有《四书讲义》、《诗文集》。
安姓源流 郡望堂号
一、姓氏来源 1、远古黄帝有儿子叫昌意,昌意的长子叫颛顼,继承帝位。次子叫安,封于西戎,后来建立了安息国(在今伊朗高原),他的子孙就以安为姓。到古代汉武帝时开始派使者至(安息国以后,中国与安息国始有往来。安息国王传位到太子安清时,他不愿当国王,而想当高僧,于是他就出家为僧。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回到中国河南洛阳,宣传佛教,随后定居下来,他的子孙也就世代相传姓安。 2、后魏安迟氏改为安氏。二、郡望堂号 汉置武陵郡,现在湖南省淑浦县。 据《唐书世系表》记载:“出自姬姓。黄 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后于中国,以安为姓。”望出姑臧、河内。
安姓典故
*源自轩辕;望出武陵。 *端溪石砚宣城管;王屋松烟紫兔毫1。 注释:1唐代诗人安鸿渐《题杨少卿书后》诗联句。 *画超溪径外;诗在颐山中2。 注释:2指清代画家安广誉与明代进士安盘二人的事典。 *长髯太保3;千岁老翁4。 注释:3宋代名将安俊,字智周,太原人。官至陵川防御史。久在边地,羌人识之。知环州,种世衡得俘虏,问:“尔畏谁?”答:“畏安太保。”种指安,说:“此长髯将军正是。” 4战国时琅玡乡阜人安期生,卖药海上,受学于河上丈人。时人称他为千岁翁。秦始皇东游,请与语三日夜,赐以金璧,值数十万,出阜乡亭,皆置之而去。后始皇遣人求之,不可得。 *石刻二字蕴厚意5;胸剖一刀揭沈冤6。 注释:5宋代长安石工安民,熙宁间颁蔡京所书元佑党碑,刻石于州县,民被役。乞免,镌“安民”二字于石末,闻者愧之。 6唐代右骁卫将军安金藏,长安人。在太常工籍,时唐睿宗为皇嗣,被诬谋反,武后命治罪。金藏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引刀自剖胸,肠出。武后感动,不疑皇嗣。命医治愈其伤。后为右骁卫将军。 *博通群史,荣居司马7; 屡建宏功,耻同禄山8。 注释:7唐代金部郎中安得裕的事典。 8唐代名人安袍王的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