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圣书城 提供PDF电子版《浙江文丛两浙輶轩录》
万圣书城——PDF电子书自动发货平台
《浙江文丛两浙輶轩录》为清代地方诗总集。清人阮元、杨秉初编选。40卷。共收录两浙作者3133人,录诗9241首。前38卷按作者生活时代先后排列;卷39为“方外”;卷40为“闺秀”。书中所录始于顺治,终于乾隆、嘉庆之际,“皆取其人已经可以沦定者录之”。“前明遗老凡已列《明诗综》者,不复录入。其有入本朝至二三十年之久者,间为甄录”。“是选因人存诗,因诗存人。因诗存人。则涛在所详;因人存诗,则逝在所略”。入选作者皆附小传,注明字号爵里,并说明小传材料之所在,入选作品则详于小家而略于大家。釆录之作品,或从汇选,或从单刻,或从传钞,或从手稿,其间字句差异,编者择善而从。有一篇中警句之可传,而首尾不称,编者亦稍加改动,以期完善。至于试帖、应制等馆阁之作,慨不收录。此编有嘉庆间仁和朱氏碧溪草堂、钱唐陈氏种榆仙馆合刊本。光绪间重刊本又增补遗10卷。
《两浙輶轩录》凡40卷,由阮元于嘉庆初年任浙江学政期间组织编纂,收录清顺治至嘉庆间3133位浙人之诗作9241首;随后又由杨秉初等为作辑补,成《补遗》十卷,收录1120位浙人之诗作1981首。
清代地方诗总集。清人阮元编选。40卷。"两浙"指浙西、浙东,即今浙江省全境。"輶轩",为古代使者之车,此集为阮元出任浙江学使时所编,故以之为名。阮氏自序言此编之缘起:"余督学于浙,乘輶轩采风,非力之所不能为也。爰访遗编,求总集,遍于十-郡。自国初至今得三千余家,甄而序之,名曰《两浙輶轩录》。嘉庆三年(1798)书成,藏之学官,未及刊版。嘉庆六年巡抚浙江,仁和朱朗斋、钱唐陈曼生请出其稿,愿共刊之,乃畀之重加编定,序而行之。"
《两浙輶轩录》共收录两浙作者3133人,录诗924l首。前38卷按作者生活时代先后排列;卷39为"方外";卷40为"闺秀"。书中所录始于顺治,终于乾隆、嘉庆之际,"皆取其人已经可以沦定者录之"。"前明遗老凡已列《明诗综》者,不复录入。其有入本朝至二三十年之久者,间为甄录"。"是选因人存诗,因诗存人。因诗存人。则涛在所详;因人存诗,则逝在所略"(皆见凡例)。入选作者皆附小传,注明字号爵里,并说明小传材料之所在,入选作品则详于小家而略于大家。
《两浙輶轩录》序言:
浙江,物華天寳,人文薈萃。浙江詩歌,源遠流長,群星璀璨。自西晋孫拯以後,浙江詩埴名家輋出,佳作如林。而在清代這個古典文學、文化的總結期與集大成期,浙江詩歌更是空前繁盛,出現了浙派、秀水派等風貌獨特、地位非凡的詩歌流派,以及黄宗羲、朱彝尊、杳慎行、厲鶚、胡天游、錢載、王曇、龔自珍、譚獻、沈曾植等一大批享譽全國、成就突出的詩埴大家、名家,在浙江詩史乃至整個中國詩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两浙輶轩录》是繁榮的清代浙江詩歌孕育下的産物,是浙詩之繁榮與成就的表徵。同時,其自身也在浙詩總集乃至全國苒他同類型著作中佔有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下面從《两浙輶轩录》的編刻過程、内容特徵、歷史地位等方面出發,對該書的基本情况與價值作一初步論列。
《两浙輶轩录》的編刻過程
《两浙輶轩录》由清中葉著名學者阮元主持編纂。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八月,阮元從山柬學政任上奉調浙江學政,十一月到任,翌年即組織力量採選浙人詩歌。嘉慶一.年〖|七九八〕『書成,存之學官,未及刊板」(《两浙輶轩录》阮元序〕,即因該年九月,阮元從浙江學政任上調離回京,遂使編纂工作暫告段落。法式善《陶癒雜録》卷1.載:「阮芸臺中丞督學兩浙時,有《两浙輶轩录》。己,未年(嘉慶四年,一七九九〗夏,芸臺官侍郎,退直,邀余至琅環仙館讀畫品詩,遂以此書委勘。尚未分卷數,束爲十六捆。余約十日閲兩捆,歷三月始畢,間有爲增入者。』可知此時全書初稿已成,但尚未分卷數。嘉慶四年〖一七九九〕十月,阮元奉旨署理浙江巡撫事務,十一月到任。翌年正月,實授浙江巡撫。可能由於浙江巡撫貴任重大,公務繁難,再度執掌浙江文化事業的阮元並未立刻啟動
《两浙輶轩录》書稿的整理刊刻工作。至嘉慶六年〔一八〇一「參與了該書编纂工作的仁和人朱文藻、錢塘人陳鴻壽『請出其稿,願共刊之』(《两浙輶轩录》阮元序,阮元『乃畀之,重加編定,序而行之』(《两浙輶轩录》阮元序〕,凡成書四十卷,得人三千|百三十三家、詩九千一一百四十一首,蔚
爲大觀。雖然《两浙輶轩录》在收人之衆、輯詩之多兩方面均達到了相當可觀的程度,但阮元對此仍不滿足。他説:『兩浙人文淵藪,百數十年來,名人輩出……其有山陬僻壤、搜採未及者,遺漏尚多,勢難賅備;又有詩名甚盛,全稿已亡,僅得一二首者,皆待後人續補^-^〗《两浙輶轩录》凡例第岡款)表逮了使之不斷臻於完善的意願。由此,乃有嘉慶八年〈一八〇三)《两浙輶轩录補遺》的編刻。關於其編刻過程,阮元《两浙輶轩录補遺序》有清晰的陳述:『予督學時所輯《两浙輶轩录》,既梓行矣,其間應録而未録者頗有之。惟以爲疆吏之政,不復能從事於此。楊孝廉秉初等,
各以所輯補者將刊板行之,就正於元。元翻閲之,誠能補前録之所闕佚。』(《两浙輶轩录補逍》阮元序)遂成書十卷,得人一千一百I一十家、詩一千九百八十一首。與正編合計,共得人四千I一百五
十三家、詩一萬一千二百二±I首。
《两浙輶轩录》埴一地域總集中的鴻編巨秩,之所以能在短短三年左右時間裏大致编纂完
成,與阮元以一方大員的身份,組織、邀請了一批浙江及其他地區文人學者共同參與密不可分。
《两浙輶轩录》編纂工作的發起人、主事者阮元來説,則並非只是一個組織者,更不是所謂掛名
主編,而是確實投人到了實際編纂工作中。首先,部分詩人的傳記、評論資料由阮元親自撰寫。
如卷一一十七謝墉小傳附載《墓誌銘》、卷三十九清|小傳附載《遊西谿記》,及《两浙輶轩录補
遺》卷八朱彭小傳附載《傳略》,均出自阮元之手。至於全書小傳引録多達1一十次左右的《定香
亭筆談》,更是阮元在浙江學政任上,與《两浙輶轩录》同時編撰的筆記,其中包含大量表彰浙
江詩界才俊、保存浙江詩壇掌故的内容。其次,部分詩人詩作經阮元親自採選。如卷三十七吴
應奎小傳附載《定香亭筆談》云:『孝豐吴蘅皋應奎,余雨試其文,均置高等,不知其能詩。試
畢,自呈其《讀書樓初稿》,苦吟綺思,絶似畏吉,樂府歌行尤佳。始知錦囊佳句,不受風簷迫促也。設非吴生自呈^^稿,則吾失此人矣。然則吾所未見之才亦多矣,爲之憮然。』吴應奎與阮元
結下師生關係後,將詩稿上呈阮元,其詩才得到阮元髙度評價,遂獲得了人選《两浙輶轩录》的
機緣。又如卷四十金順小傳附載《定香亭筆談》云:「佘採《傳書樓詩》人《賴軒録》,並題一絶
云:「苕上蝤軒兩度過,柏舟詩句未銷磨。孤兒手抱殘編哭,爲是行間淚字多。」』《两浙輶轩录
補遺》卷十汪尚仁小傳附載汪嘉穀曰:『家静圃主政,少孤,太夫人金氏教以成立。金有《傳書
樓詩稾》,已人前《録》,芸臺中丞師極賞之,題句卷端。』可見正是在阮元的親自過問下,金順這
位名不見經傳的女詩人乃得以人圍《两浙輶轩录》,在群星璀璨的浙江詩壇上擁有了一席之地。
再次,部分詩人詩作的人選,得到了阮元的首肯。如《两浙輶轩录補遺》卷八張鎮小傳附載張鑑
曰:『從弟於丙辰(嘉慶元年,I七九六〉歲郡試受知於芸臺夫子,補弟子員,乃益發憤,閉户攻
書,遂得上嗽之疾,庚申(嘉慶五年,一八口^^^)卒於家。鑑因詮次其詩,上中丞師,俾得著於
《録》。」張鑑乃阮元弟子,參與了《两浙輶轩录》及《補遺》的編纂工作,其間曾詮次其弟張鎮之
詩,上呈阮元,得到阮元認可後,乃如願人選。
綜上可知,《两浙輶轩录》開編於嘉慶元年〔I七九六「全書初稿完成於嘉慶三年〔一七九
八),由時任浙江學政的阮元組織、邀請數十位浙江及其他地區文人學者共同編纂。鑒於編纂
工作面廣量大,他們乃採取化整爲零的策略,大抵各自採選家郷所在府縣詩人詩作,隨後再彙
總整合。
万圣书城 提供PDF电子版《浙江文丛两浙輶轩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