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的忧伤吧 关注:100,428贴子:60,917
  • 0回复贴,共1

四夷在古代究竟指的是哪些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四夷”是古代中国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那么为什么当时中原人会这样称呼他们呢?
当人们还无法看到整个世界的时候,通常都会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曾经的中国和西方都有这样的认知。春秋战国时,古代中国形成了自己的“天下”观,他们认为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方形的大地不断向外延伸,越往外围,世界就越荒芜,住在那里的民族文明等级就越低,人也越野蛮。所以,才有了“四夷”之说。

“东夷”最早是和炎黄相对的一个部落,不过到了周朝时就变成古代汉族对东方非华夏民族人的泛称。因为不同朝代的版图在不断变化,因此东夷所指代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夏商周时期,东夷指生活于今山东、淮河、河北、淮北地区,活动在今泰山周围的众多部落。而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版图的扩大,则多指居住于中国东方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琉球群岛等地的外族或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
“西戎”这个称呼始于周人,在灭商以前,主要用来称呼周原附近与周为敌的各部落,其劲敌集中于周原以西陇山地区,故称西戎。据古书记载,戎多为“披发左衽”。《左传》说姜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生活习惯、礼俗、语言的差异,把戎和华夏区分开来。但戎人中有姜姓、姬姓,显然他们和周人本为同族人,只是出于历史或文化的原因,使他们分道扬镳。“西戎”,在西周到战国,主要是指氐羌系各部落,秦汉以后,整个中国古代,狭义上指氐羌诸部,广义则包括中国西部各民族。

“南蛮”的叫法最早来自周代的《礼记》:“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在古时候,“南蛮”一词泛指的是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部落,大体可分为百越、百濮与巴蜀三大族系。百越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百濮族分布于今湖南、贵州一带,巴蜀分布于今四川、重庆一带。但是后来,随着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持续扩张和影响,很多“南蛮”逐渐融入到了汉族体系中,后来“南蛮”就用来指代东南亚地区的民族了。
“北狄”当然就是中原人对北方一些部落与国家的称呼,但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戎狄经常混称,所以说当时戎与狄只是地域分布有区分,族类却比较接近。但是到了战国晚期,胡人兴起,其中又以匈奴最为强大,中原汉族与他们接触的更多,在此之后“北狄”都是指胡人、东胡族系各民族。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各民族和睦相处,“四夷”之说早就湮没于历史之中。


1楼2017-11-07 07:1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