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权健的一个辉煌赛季之后,卡纳瓦罗选择了离开,很多人对他本赛季做出的成绩非常追捧,那么,卡帅是怎么率领一支中超新军取得了好成绩?他的战术思路是什么?到底该如何看待他的球队本赛季的表现呢?
卡纳瓦罗的赛季总结:胜负手改变至关重要
卡纳瓦罗的球队今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局的1-9轮,权健2胜4平3负,进攻不畅,丢球不少,尤其连续输给长春和贵州,一度让人感觉卡纳瓦罗有可能帅位不保。权健在这个时期有两个问题,一是外援格乌瓦尼奥、帕托和摩拉斯都没找到比赛节奏;二是杨善平和刘奕鸣搭档的中后卫组合太毛躁,无力抵抗整体阵型前压时对手的快速反击。从第10轮开始,卡纳瓦罗坚定地使用权敬源出场,把三外援配置改成“前锋+后腰+中后卫”的中轴线配置,开始踢防守反击,球队攻防能力都得到提升。
而第22轮与苏宁的补赛、包括最后几轮对阵天津亿利、对阵广州恒大,权健受到各种场外因素的影响非常多,成绩有所起伏。
今年权健最好的一段时期,与卡帅2015赛季在恒大相比,进攻还没有打到那么好,但是防守更稳健,得分更多。
卡纳瓦罗及时的战术改变,对球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最初1-9轮,由于赛季初大手笔投入的原因,卡帅和权健的心气都很高,试图踢控制流,展现强队姿态。控球率、进攻主导率都很高,传球次数也比较多,球队每场有大量的突破和传中,但成绩不好。究其原因,权健的人员配置存在问题,帕托、格乌瓦尼奥、王永珀、孙可等攻击球员都是技术型、速度型,球队缺少中锋压阵,前场没有真正的进攻支点,进攻看着热闹,很难在对手禁区腹地产生真正的威胁。
从第10轮改成中轴线配置之后,权健的传球次数大幅下降,10-25轮排名联赛倒数第二,完全放弃球权,改成防守反击,球队进攻数据不断下降,只有场均禁区内射门次数从6.6次上升到7.1次。
防守反击,中前场留下足够大的空间,方便速度型、技术型攻击手冲击,也不需要前场支点拿球策应、做复杂的传切配合,只需要两三人局部配合就能解决战斗,卡纳瓦罗重拾意大利人的传统战术思路,才是制胜法宝。
权健整个赛季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个道理,他们虽然纸面阵容看起来强大,但依然是新军。对阵1-6名的强队成绩出色,进球不多,但是效率很高,防守反击踢得最有气势,防守稳固。对阵中游球队丢球最多,阵型需要前压,球队后防线得到中场的保护变少,漏洞增多,胜率最低,只有37.5%。
今年对联赛能够产生直接影响的还有U23新政,在这一点上,卡纳瓦罗非常大胆。从赛季开始,他就能做到场均让3个U23小将首发或者替补出场,随着联赛逐渐深入,给予小将的出场时间越来越多,直到张修维被禁赛之后,场均时间才有所下滑。大胆地在年轻人身上下注,最后还赢了整个赛季,卡纳瓦罗提拔新人的能力让人印象深刻。
卡纳瓦罗的战术思想:偏爱4-3-3,三中场搭配是关键
卡纳瓦罗本赛季一共使用了两种不同的阵型,4-3-3首发用了18场,4-2-3-1用了12场。4-3-3的进攻质量不高,防守更稳健,三中场对后防线的保护更好;4-2-3-1的攻击性更强,进球更多,因此胜率更高。
卡帅的战术模式其实非常统一,四后卫+三中场+双边锋+单箭头,不同的阵型,取决于不同的中场球员组合和站位。比如在4-3-3体系里,维特塞尔和赵旭日最常搭配,加上张修维、王永珀或者裴帅都可以,三个人平行站位就是4-3-3,有时候需要赵旭日或者维特塞尔回撤保护或者接应,就变成4-1-4-1。
(权健末轮对阵恒大的首发阵型)
如果把三中场里的一个人固定在前腰位置上,减少他的回撤作用和防守压力,球队就变成4-2-3-1,由于前腰球员固定在中前场活动,增加了攻击人数,这是权健在使用4-2-3-1时进球更多的原因。
在卡纳瓦罗常用的三中场组合里,维特塞尔+赵旭日+王永珀是第一选择,也是4-2-3-1体系下的最常用选择。王永珀受伤的时间里,张修维顶替他首发了一段时间,主用阵型是4-3-3。
从权健的球员配置来看,队内不缺防守型中场,赵旭日、王杰和裴帅都可以担当这个任务,但是攻击型前腰只有王永珀一人胜任。卡帅试过用帕托踢这个位置,但是帕托跑位比较灵活,不喜欢被固定在中路,没有成功。因此选择4-3-3,其实是根据球员配置做出的最佳选择。
在与对手的交锋方面,对阵五后卫时,权健的攻坚战能力并不强,10场比赛只打入9球,更多需要定位球解决问题。
对阵4-2-3-1,权健踢得最顺利,对手的4-2-3-1,中场中路的人数配置往往不多,权健的4-3-3体系可以更好地逼抢中场,就地反击,效率比较高。但是遇到4-4-2、4-3-3等同样强调中场控制的球队时,权健的胜率比较低,在硬碰硬中,卡纳瓦罗并没有新的手段去解决问题。
特点与不足:精神战斗力强大,战术还需丰富
由于更多使用中轴线配置,无论帕托和莫德斯特如何高效,权
卡纳瓦罗的赛季总结:胜负手改变至关重要
卡纳瓦罗的球队今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局的1-9轮,权健2胜4平3负,进攻不畅,丢球不少,尤其连续输给长春和贵州,一度让人感觉卡纳瓦罗有可能帅位不保。权健在这个时期有两个问题,一是外援格乌瓦尼奥、帕托和摩拉斯都没找到比赛节奏;二是杨善平和刘奕鸣搭档的中后卫组合太毛躁,无力抵抗整体阵型前压时对手的快速反击。从第10轮开始,卡纳瓦罗坚定地使用权敬源出场,把三外援配置改成“前锋+后腰+中后卫”的中轴线配置,开始踢防守反击,球队攻防能力都得到提升。
而第22轮与苏宁的补赛、包括最后几轮对阵天津亿利、对阵广州恒大,权健受到各种场外因素的影响非常多,成绩有所起伏。
今年权健最好的一段时期,与卡帅2015赛季在恒大相比,进攻还没有打到那么好,但是防守更稳健,得分更多。
卡纳瓦罗及时的战术改变,对球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最初1-9轮,由于赛季初大手笔投入的原因,卡帅和权健的心气都很高,试图踢控制流,展现强队姿态。控球率、进攻主导率都很高,传球次数也比较多,球队每场有大量的突破和传中,但成绩不好。究其原因,权健的人员配置存在问题,帕托、格乌瓦尼奥、王永珀、孙可等攻击球员都是技术型、速度型,球队缺少中锋压阵,前场没有真正的进攻支点,进攻看着热闹,很难在对手禁区腹地产生真正的威胁。
从第10轮改成中轴线配置之后,权健的传球次数大幅下降,10-25轮排名联赛倒数第二,完全放弃球权,改成防守反击,球队进攻数据不断下降,只有场均禁区内射门次数从6.6次上升到7.1次。
防守反击,中前场留下足够大的空间,方便速度型、技术型攻击手冲击,也不需要前场支点拿球策应、做复杂的传切配合,只需要两三人局部配合就能解决战斗,卡纳瓦罗重拾意大利人的传统战术思路,才是制胜法宝。
权健整个赛季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个道理,他们虽然纸面阵容看起来强大,但依然是新军。对阵1-6名的强队成绩出色,进球不多,但是效率很高,防守反击踢得最有气势,防守稳固。对阵中游球队丢球最多,阵型需要前压,球队后防线得到中场的保护变少,漏洞增多,胜率最低,只有37.5%。
今年对联赛能够产生直接影响的还有U23新政,在这一点上,卡纳瓦罗非常大胆。从赛季开始,他就能做到场均让3个U23小将首发或者替补出场,随着联赛逐渐深入,给予小将的出场时间越来越多,直到张修维被禁赛之后,场均时间才有所下滑。大胆地在年轻人身上下注,最后还赢了整个赛季,卡纳瓦罗提拔新人的能力让人印象深刻。
卡纳瓦罗的战术思想:偏爱4-3-3,三中场搭配是关键
卡纳瓦罗本赛季一共使用了两种不同的阵型,4-3-3首发用了18场,4-2-3-1用了12场。4-3-3的进攻质量不高,防守更稳健,三中场对后防线的保护更好;4-2-3-1的攻击性更强,进球更多,因此胜率更高。
卡帅的战术模式其实非常统一,四后卫+三中场+双边锋+单箭头,不同的阵型,取决于不同的中场球员组合和站位。比如在4-3-3体系里,维特塞尔和赵旭日最常搭配,加上张修维、王永珀或者裴帅都可以,三个人平行站位就是4-3-3,有时候需要赵旭日或者维特塞尔回撤保护或者接应,就变成4-1-4-1。
(权健末轮对阵恒大的首发阵型)
如果把三中场里的一个人固定在前腰位置上,减少他的回撤作用和防守压力,球队就变成4-2-3-1,由于前腰球员固定在中前场活动,增加了攻击人数,这是权健在使用4-2-3-1时进球更多的原因。
在卡纳瓦罗常用的三中场组合里,维特塞尔+赵旭日+王永珀是第一选择,也是4-2-3-1体系下的最常用选择。王永珀受伤的时间里,张修维顶替他首发了一段时间,主用阵型是4-3-3。
从权健的球员配置来看,队内不缺防守型中场,赵旭日、王杰和裴帅都可以担当这个任务,但是攻击型前腰只有王永珀一人胜任。卡帅试过用帕托踢这个位置,但是帕托跑位比较灵活,不喜欢被固定在中路,没有成功。因此选择4-3-3,其实是根据球员配置做出的最佳选择。
在与对手的交锋方面,对阵五后卫时,权健的攻坚战能力并不强,10场比赛只打入9球,更多需要定位球解决问题。
对阵4-2-3-1,权健踢得最顺利,对手的4-2-3-1,中场中路的人数配置往往不多,权健的4-3-3体系可以更好地逼抢中场,就地反击,效率比较高。但是遇到4-4-2、4-3-3等同样强调中场控制的球队时,权健的胜率比较低,在硬碰硬中,卡纳瓦罗并没有新的手段去解决问题。
特点与不足:精神战斗力强大,战术还需丰富
由于更多使用中轴线配置,无论帕托和莫德斯特如何高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