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有着自私自利 狂暴卑鄙怯弱残忍等面向,他就必须去仔细彻底地体察这些面向,
如果它们现在就在,那就让它们在大脑里释放,我并不是建议真的去在现实里表现出来,但可以在脑内去补完它们,用想像代替真实的行动,再狂热的想法都没有关系,但要让自己 去尽所能地体会 直到自己不想体会为止,
然后,它会被真正地接纳进自我并被释放。
负面依然还在那里,但它将不会再主导他的思想。
他不再压制它,它也不再反制他,它会真正地成了协助他完整他自己的那一部分。
越是残酷的人。也就越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慈悲。
越是狂躁的人,也越能体会安宁的意义。越充满恨的人,越明白爱。越是悲伤的人,越了解快乐的本质。
每一个极向都必须依靠它的对立面才能够存在,不能体会悲痛的快乐是平淡的,不理解残酷的仁慈只会是软弱的,不了解暗的光是肤浅的,不明白恨的爱是无力的。
我绝不是说人们可以因此放任自己妄为侵害,如果有人继续误解了,那么因果律必然会狠狠地反作用在他的身上。
真正的回归(提升)中最不可缺的是,一个人必须完整地 了解自己想法里所有的动机,剖析自己的每一个动机,不管是正面也好负面也好,接纳自己的每一面,
像拥抱光明那样地 拥抱自己的黑暗面,然后整合两面向的自己,才完整地能从二元跨入一元。
如果只是单面向地进入,那他所走进的只能是一个虚假的平原。
佛陀曾经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这一点,他太智慧了,他的智慧让他变得太完美了,他完全抛弃了自己的不完美,结果 这种完美 让他无法真正地达成完整,这是一种悲哀的讽刺,他的“完美”让他无法“完美”。
他望见了解脱之道,可最终进入的却只是虚假的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