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关岛—二炮第809团4营云南任务
一九七三年春节前的一天,标题为“欢迎越南协定的签订”的人民日报社论说:一九七三年一月二十七日,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的各方,在巴黎正式签订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十多年来,……尽管美国出动了五十多万地面部队,出动了第七舰队,包括多艘航空母舰,出动了万架飞机,投下了近八百万吨炸弹,花了近两千亿美元的直接军费,都没有能够迫使越南人民屈服。……
武威炮校外面的新城大队有了过年的迹象,村落上面炊烟缭绕,户户家门口贴着春联,娃娃们在巷中追逐戏要。他们有的下身还光着,但上身却和平常有所不同?是套上了一件花布面的棉袄。再细看上去:红扑扑的、喘着哈气的小脸上扬溢着一种穿新衣的喜悦。
此时在炮校里面却不见有一丝要过年的气氛。一是因为军人的节日是八一建军节,二是每逢过年过节,部队反而要进行战备值班,以防止苏联对我国发动突然袭击。但这次却和往年不一样。809团4营的主要技术骨干并全部装备,受命紧急开赴云南建水,配合兄弟基地执行任务。
在4营11连的营房墙壁上,张贴着美军各型号飞机的识别图示。其中B-52战略轰炸机最引人注目。在它的翼展、巡航速度等参数中,尤其是它的最大弹载量为30吨。战士们在它前面驻足观看,不时地还议论纷纷。有的说:“看来这次是针对美国的了”有的还说:“都停战了,怎么还要南下”。
大年二十七日晚上,所有装备加上一发东风三号导弹,战士们全部装束又临时配发蚊帐,全部人员装备在东南库集结完毕。和已往的发射任务一样,同样的重装军列千里转场,同样的副总理级别安全保卫。
二
军列从武威出发,于第二天下午停靠陕西宝鸡,准备走宝成线翻越秦岭进入成渝平原。宝成线是一条电气化铁路,电气机车虽然比蒸气机车马力大,但翻越秦岭时军列也要被一分为二,重新编组成两列,为防敌卫星侦察,到达成都后就不再合成一列。十二连是加注连,燃料车多就单独编成一列,到达成都后走成贵线,我连与十连编成的一列走成昆线,最后全营在昆明会合。
在宝鸡编组时,战士们遇到一个奇怪又令人难受的事情,就是每次开关车门时都会被电击,还能看到拉出的蓝色电弧。这是铁轨上面高压线路在装备车上产生的静电,由于汽车轮子是橡胶的,静电不能被放到大地,所以就它通过人体放电,只要你一下子握住把手,就不会有被电击的感觉了。再后来我们干脆把军车和平板车用一根导线连接,让静电通过导线放电,就彻底地解决了问题。用电影《南征北战》中的那个师长的话说,就是“仗被你们越打越精了”。
军列在夜间翻越秦岭。前后两个机车一拉一推,行驶速度也不过跟小跑一样,想要扒上车来很容易。部队下令提高警惕不准睡觉。我和郑四德在驾驶室里端着冲锋枪,眼睛瞪得大大地盯着下面平板上的黑压压的一片,生怕有人或是什么动物窜了上来。为了防止打盹,从不抽烟的我嘴里也含了根烟,直到被呛了一口后就变成吸进直接就吐出来,虽然这纯属浪费但也只好如此。
除夕年夜饭时分,军列到达四川内江兵站。可供千人吃饭的食堂空空如也。既没有见到可口的饭菜,就连厨师们也都回家过年去了。兵站的军代表又把他们叫来开火做饭。我们草草地吃了一顿后,军列又继续行进在夜色中。此时已近除夕,沿途城镇张灯结彩,伴随着铁路两边燃放的烟花和噼啪作响的鞭炮,一九七三年的除夕,就这样地在行军途中过去了。
成昆铁路是当年建设难度最高的一条铁路。一千公里长的路段,平均每一公里就牺牲一名烈士。铁路两侧不时可见座座纪念碑掠窗而过,铁道兵战士把他们的青春和身驱留在了这里。据说当年隧道塌方时,民工们都是往外撤,战士们全是往里冲。沿途是一个隧道又一个隧道,有的里面还在冒水,也有出现塌方的可能。有条隧道是军列从这头隧道口进去,从那头隧道口出来,我们发现这两个隧道口几乎在一个方向。
千里铁路行军,沿途所经车站、桥梁、涵洞,都可见部队、公安在那里守卫。特别是当军列停靠兵站我们下车洗漱吃饭时,两边戒备更是森严。当地驻军荷枪实弹,几米一个并统一面向外侧,把军列围了个严严实实。外部安全绝对没有问题,倒是有次我们自己出了问题,就是有十连有几个战士发车时没有上车。后来是铁路上安排他们坐客车和轨道巡查车才追上我们的。
三
十连与十一连到达时,十二连已先期到达昆明。当年云南铁路只通到昆明。省内的铁路是米轨(小火车),和越南的铁路是同一个规格。如果要继续行进就要先把车轮换成窄的,再通过一个大转盘和米轨对接。于是部队就在昆明卸载,休整几天后再向南开进。
昆明是抗美援越的后方基地。此时城里有很多从越南撤下来的部队。他们的车辆牌号是以红色的“KM”字母开头,“KM”是“抗美”拼音的缩写。他们的军装也和我们的不一样颜色,并且没有领章帽徽。在以后的行军中,路边的人用不解的眼光看着我们,仿佛是在问:“停战了。他们都往北撤,怎么你们还往南开?”。老百姓是把我们和撤下来的部队做了一个对比。
部队驻扎在昆明空军招待所。兄弟基地的领导热情地招待了我们。期间我们游览了大观楼、翠湖公园,登上西山观赏滇池;在红太阳广场照相留念、泡天下第一汤温泉,品尝过桥米线。昆明又称春城。春节期间各个公园游人如织。人们都围坐在草坪上,或弹奏、或歌唱,呈现出一片和平景象。眼前这一切,难道是因为越南战争结束,边城人民从此不用再支援前方了吗?但我们部队还要继续向南、往边境开进。
四
部队从昆明出发行进了一段路程时,王凯华突然想起保密包是不是忘带了。保密包内装有图纸、资料和保密本,是绝密等级的万不可外泄。在营房时由团保密室保管,学习和训练时就由班保密员凭保密牌取出,用完后必须归还,不可在外留存。这次外出执行任务,保密包是由王凯华负责保管。说起保密事项,在我复员时上交的物品当中,除了枪支外还有保密本。至今在我的复员证里还夹着一张收据,上面写着:收到马英涛保密本一本。说明保密包丢失可不是小事。于是就立即联系招待所,保密包还在他住的房间里,真是有惊无险。
经通海、宣威,部队进入建水所在的红河州。我们见到道路两边都是碎砖烂瓦、残墙断壁。几年前这里曾发生过大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车队在一个村子停了下来。我们见到一个叫金桂仙的女同志,她是大队支部书记。在当时房屋倒塌、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她冒着生命危险抢救被压在房子下的人,更为可贵的是,她不救自己的亲人先去救别人。她的事迹被广泛宣传学习,后来她当选为党的九大代表。她给我们介绍了当地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情况;还带领我们参观了队里的服装加工厂。
基地也在震区内。地震发生时,有的女战士从宿舍跑了出来,觉得穿着内衣害羞又跑了回去,结果楼房倒塌被压在了里面。七机部的邵文明当时在基地出差,他被震醒后发现旁边的墙都没了,就从楼板上直接跳了下来。后来说起此事时,他还说他拣了一条命。
从这个村子出来后就进入了大山。车队缓慢地行驶在盘山公路上。靠路外一侧走着一队身穿民族服装的农民,队伍中有男有女还有乐器。说是乐器,其实就是用手握着的铃铛。这是一个文艺宣传队。见到解放军他们非常高兴,主动要求表演节目。车队停了下来。大山深处,铃儿响、歌声亮,一曲《阿佤人民唱新歌》,把这里变成了军民联欢的舞台。
车队继续向大山深处行进。两侧山坡上的梯田,弯弯的、一层一层的,仿佛是大海里的波浪。再往山的上面看,是一块块被火烧过的土地,那是农民烧山留下的痕迹,以后山上的植被会长得更好。走着走着,两边山峰变得陡峭、人烟更加稀少。我们左边是悬崖,右边是峭壁,转过去后又变成峭壁悬崖。山顶有一个拐弯处更是险峻,只够过一辆车的宽度,若对面来车时就要有人下车指挥。然后就是下山,可见山中地带渐渐开阔。最后在一个山谷入口,有一个白黄相间的横杆,旁边有哨兵守卫,这就是基地了。
五
营房依山搭建在山谷里。以我住的宿舍平台为观景点,抬头只能看到上面一块天,低头只能看见篮球场大的谷底,若是再转转头,就都几乎是近的在眼前的房子。每次吃饭,都要踏着台阶,向上越过几层平台,到达营房最高处的伙房。我记得当时那里还挂有一段钢轨,它被当钟敲用来地震警报。旁边再往上有一个猪圈,食堂的泔水就直接倒在槽子里。这么小的山谷若不是直接往下看,就很难发现这里还有人烟。
从山谷东边的小路走出去,地势就变得开阔,高低起伏的山坡上栽着果树,满山翠绿丛丛,间或开着春天里叫不上名字的野花,把这里点缀的像一个风景区,这么好的风景也为后面的胶卷事件埋下了伏笔。
在进入基地的方向上,有一条道路直通到山脚下凹进去的一块地方,上面高架着绿色的伪装网,两扇弧形厚厚的、有一排排圆孔的是防波门,这种设计是为了挡住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这里便是坑道入口。
东风三号就水平放在坑道入口不远处,左边有玻璃的房间是水平测试间,人员住的地方分布在坑道两侧。顺着坑道走到头也有一个坑道口,出去后已是在山的那边,外面不远处是发射场坪。场坪被伪装成农田,还立着稻草人,据说这对于美国的侦察卫星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把扫描拍照的图像合成后就会发现是假的。
这个基地和太平洋关岛美国安德森空军基地的距离在东风三号射程之内,美军入侵越南时,B—52战略轰炸机就是从关岛起飞的,所以关岛是一个战略要地。我们都认为:我们的目标是关岛。这次任务就是支援越南、威摄美国。
六
封闭生存训练是一个重要科目。战士们平时是住在山谷营房里,有战备任务时就住时坑道。我们的任务是打击敌人战略目标,同样也是被敌人核打击的目标。这里的意思就是:我们和其他兵种不一样,要是打起仗来,大家是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
有一次,我连来执行任务的同志紧急集合,进入坑道,住进一个小房间里。里面又湿又潮,地板上泛着水渍,床板直接放在地上,还好我们从武威过来还是冬天,穿着皮大衣,就把大衣铺在下面,正好派上了用场。第二天早上又紧急集合,从发射场坪的坑道口出去,绕着山半圈才回到了营房。不记的是谁的物品忘在坑道里,邱白风说不要报告,报告了就会挨批评,只有新兵蛋子才报告,老兵油子都不报告。
有一次是和兄弟基地进行篮球比赛,就在谷底的球场,地方很小,场上站不下观众,大家只好到上一层的平台上看。我们连去执行任务的没几个人,于是矬子里拨将军我也上场了。我平时就是投个篮什么的,带球传球都不会,也没有打过比赛,水平自然可知了,上场后没多长时间就被换下场来。比赛场面气氛很好,拼抢激烈但球风好,山谷球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友谊第一嘛!谁又曾想?在祖国的崇山峻岭中,有许多这样的二炮导弹兵,他们与世隔绝、苦中有乐,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着自己火红的青春。
还有一次我们正在宿舍里学习,突然外面有人呼喊:“山上着火了,大家都去扑火”。这是老百姓放火烧山漫延到了军事区域,所以部队就要上山扑灭山火。以前就有一次扑火中风向突然改变,几个战士被山火压到一个沟里全部牺牲。这一次,山火已经快到坑道的通风口了。我们立刻抓起拖把、扫帚向山上跑去。等我们气喘嘘嘘跑上去一看,山火已经被兄弟部队扑灭了。唉!我又失去了一次立功的机会。功没立成,却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
七
上面说过,坑道口外面的风景很好,若是到了山谷外面往大山深处走去,风景更好。野花野果满山都是,其中有杨梅、桑椹。每次出去采摘,军用水壶都被野果塞得满满的。地上长着脸盆大的蘑菇,肥肥黄黄的像一个大面包,但却是有毒的不能摘来吃。
洞口对面的山坡上有一棵李子树,树干树枝很粗,上面结满了李子。俗语说: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我们爬上去坐在树枝上边摘边吃,最后还装了好多,把水平车上的抽屉都塞满了,准备带回炮校。正巧被基地司令员看到,知道我们是武威炮校来的就责怪地说:“你们这些小鬼还不快下来,别摔着了”。
这么好的风景,我们都想照相留念。兄弟部队有位排长是干部子弟,我们很谈得来。他家属来探亲带了一部相机,我们就借来用用。那天有我、邱白锋、白铁英和候英伟,我们照了很多照片,最后把胶卷拿出来准备带回炮校冲洗。照相时只是高兴也没想那么多,把洞口作为了照片的背景。这一情景被兄弟部队的同志看到反映上去,领导就让我们交出胶卷。
我们开始不愿意交出,觉得是有些小题大做,认为只是自己留念,不会出现泄密的,领导是故意找我们麻烦。开始是朱善德副连长找我们,后来孙副营长也找我们。我还记得我们几个在宿舍隔壁推放杂物的屋子里商量对策,候英伟还说胳膊扭不过大腿。最后我们还是交了,领导当着我们的面把胶卷拿出来曝了光,我们只是觉得很扫兴,还是不认为是自己错了。现在想想是我们做错了,只是由于当时年轻,而且又都是北京兵,有些不听话,这件事也算是我们那次执行任务的一个插曲吧。不过写到这里,我还是为没有留下照片遗撼。
八
大山里长有一种草,一米来高、杆很长,顶部有穗适合扎扫帚。于是我们全体都上山拔草,然后打成捆运回宿舍,就在外面的平台上扎起扫帚来。我们扎了很多把,够全连扫地用上一年半载的,准备返回时运回部队。这也是我军的老传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上面的副业是集体的,除此这外还有个人的,就是扎打扫床铺用的棕扫帚。我们到少数民族的寨子里买棕,是在棕榈树上现割。一片棕叶是五分钱,五片就能扎一把,一共两毛五分钱。其它材料连队都有,就是铁丝、电线还有胶带。铁丝弯成架子,棕叶披在上面,然后用电线扎紧,再用胶带缠在把上。我们扎得扫帚既好看又实用,我为了送给没来的战友还多扎了几把。
其实山里最好的特产是樟木。都是成材的树,是制作家具最好的木材,打成樟木箱子,散发的香味可以驱虫。部队规定只有干部可以买木头做家具。李志杰排长是河南新乡人,我们帮他一块上山买了木头,截成小段圆木扛回来,又到山下木材加工厂锯成板材,最后把水平车上的设备卸下来装到卡车上,再把板材装上去固定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军车出山时不会被检查。后来我们经过河南新乡,在车站时他家来人把板材拿走。
基地司令部离我们的山谷很远,步行要一个多小时,路上并不安全,曾经就有外出查线的女战士出过事,所以部队规定外出必须三人以上。有一次我们去司令部办事,快到时拐过一个山口,就见到很大的一块盆地。和我们营房不一样,这里很像陶源明诗中所说的世外桃源,周围被群山环绕,里面排排房舍,炊烟缭绕,顿时眼前一亮,不禁感叹:崇山峻岭之中还有这样的好地方。
八
四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基地进行了最后合练。全部由兄弟基地操作,我们只是把关。
导弹水平地放置在山洞里面,水平车及其它车辆都放在洞外伪装下面,洞口上方悬挂着红色宣传横幅,扩音喇叭中传出总指挥的口令,一片紧张气氛。
一号操纵员是一位干部。他坐在控制台前,头戴耳机和喉头送话器,按照口令逐步进行。我坐在他的身后,提示他偶尔忘记的动作。王凯华在洞里配合地面号手一起工作,我连的其他同志也各就各位,和兄弟部队一起紧张地工作着。
······
操作进行到“装定”这一步骤时,一组数据输入到水平、垂直陀螺仪和积分装置中,对导弹打击目标的各项诸元进行装定,这里两个陀螺仪分别控制经、纬度,积分装置是控制时间的,随着控制台脉冲记数器“哒哒”的响声,导弹被准确瞄准至预定目标。
·····
当然这只是一次演练,数据也是规定数据,但假如有一天战争爆发,需要我们导弹部队作战略支援时,这组数据一定会将导弹瞄准至美国太平洋上的关岛安德森军事基地。
九
我们和兄弟部队一起,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兄弟基地的领导在司令部那里举行欢送宴会。我还记得当时喝的酒是竹叶青酒。后又他们招待我们去了建水县城,晚上看了滇剧,虽然听不懂戏里面的方言,要看舞台两边的幻灯字幕,但感觉仍很新鲜。这一点可比兄弟基地的战士们幸福多了,他们有很多人服役期间都没有出过大山,也没有见过老百姓,
返程时我没有随部队回炮校,而是和孙付营长、李志杰排长,转运那枚导弹至东北某基地。从这个崇山峻岭到另一个崇山峻岭;从四季如春到白山黑水;从红河畔到鸭绿江边。这一次云南任务,连同从西北出发,我走过了大半个中国。
一九七三年春节前的一天,标题为“欢迎越南协定的签订”的人民日报社论说:一九七三年一月二十七日,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的各方,在巴黎正式签订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十多年来,……尽管美国出动了五十多万地面部队,出动了第七舰队,包括多艘航空母舰,出动了万架飞机,投下了近八百万吨炸弹,花了近两千亿美元的直接军费,都没有能够迫使越南人民屈服。……
武威炮校外面的新城大队有了过年的迹象,村落上面炊烟缭绕,户户家门口贴着春联,娃娃们在巷中追逐戏要。他们有的下身还光着,但上身却和平常有所不同?是套上了一件花布面的棉袄。再细看上去:红扑扑的、喘着哈气的小脸上扬溢着一种穿新衣的喜悦。
此时在炮校里面却不见有一丝要过年的气氛。一是因为军人的节日是八一建军节,二是每逢过年过节,部队反而要进行战备值班,以防止苏联对我国发动突然袭击。但这次却和往年不一样。809团4营的主要技术骨干并全部装备,受命紧急开赴云南建水,配合兄弟基地执行任务。
在4营11连的营房墙壁上,张贴着美军各型号飞机的识别图示。其中B-52战略轰炸机最引人注目。在它的翼展、巡航速度等参数中,尤其是它的最大弹载量为30吨。战士们在它前面驻足观看,不时地还议论纷纷。有的说:“看来这次是针对美国的了”有的还说:“都停战了,怎么还要南下”。
大年二十七日晚上,所有装备加上一发东风三号导弹,战士们全部装束又临时配发蚊帐,全部人员装备在东南库集结完毕。和已往的发射任务一样,同样的重装军列千里转场,同样的副总理级别安全保卫。
二
军列从武威出发,于第二天下午停靠陕西宝鸡,准备走宝成线翻越秦岭进入成渝平原。宝成线是一条电气化铁路,电气机车虽然比蒸气机车马力大,但翻越秦岭时军列也要被一分为二,重新编组成两列,为防敌卫星侦察,到达成都后就不再合成一列。十二连是加注连,燃料车多就单独编成一列,到达成都后走成贵线,我连与十连编成的一列走成昆线,最后全营在昆明会合。
在宝鸡编组时,战士们遇到一个奇怪又令人难受的事情,就是每次开关车门时都会被电击,还能看到拉出的蓝色电弧。这是铁轨上面高压线路在装备车上产生的静电,由于汽车轮子是橡胶的,静电不能被放到大地,所以就它通过人体放电,只要你一下子握住把手,就不会有被电击的感觉了。再后来我们干脆把军车和平板车用一根导线连接,让静电通过导线放电,就彻底地解决了问题。用电影《南征北战》中的那个师长的话说,就是“仗被你们越打越精了”。
军列在夜间翻越秦岭。前后两个机车一拉一推,行驶速度也不过跟小跑一样,想要扒上车来很容易。部队下令提高警惕不准睡觉。我和郑四德在驾驶室里端着冲锋枪,眼睛瞪得大大地盯着下面平板上的黑压压的一片,生怕有人或是什么动物窜了上来。为了防止打盹,从不抽烟的我嘴里也含了根烟,直到被呛了一口后就变成吸进直接就吐出来,虽然这纯属浪费但也只好如此。
除夕年夜饭时分,军列到达四川内江兵站。可供千人吃饭的食堂空空如也。既没有见到可口的饭菜,就连厨师们也都回家过年去了。兵站的军代表又把他们叫来开火做饭。我们草草地吃了一顿后,军列又继续行进在夜色中。此时已近除夕,沿途城镇张灯结彩,伴随着铁路两边燃放的烟花和噼啪作响的鞭炮,一九七三年的除夕,就这样地在行军途中过去了。
成昆铁路是当年建设难度最高的一条铁路。一千公里长的路段,平均每一公里就牺牲一名烈士。铁路两侧不时可见座座纪念碑掠窗而过,铁道兵战士把他们的青春和身驱留在了这里。据说当年隧道塌方时,民工们都是往外撤,战士们全是往里冲。沿途是一个隧道又一个隧道,有的里面还在冒水,也有出现塌方的可能。有条隧道是军列从这头隧道口进去,从那头隧道口出来,我们发现这两个隧道口几乎在一个方向。
千里铁路行军,沿途所经车站、桥梁、涵洞,都可见部队、公安在那里守卫。特别是当军列停靠兵站我们下车洗漱吃饭时,两边戒备更是森严。当地驻军荷枪实弹,几米一个并统一面向外侧,把军列围了个严严实实。外部安全绝对没有问题,倒是有次我们自己出了问题,就是有十连有几个战士发车时没有上车。后来是铁路上安排他们坐客车和轨道巡查车才追上我们的。
三
十连与十一连到达时,十二连已先期到达昆明。当年云南铁路只通到昆明。省内的铁路是米轨(小火车),和越南的铁路是同一个规格。如果要继续行进就要先把车轮换成窄的,再通过一个大转盘和米轨对接。于是部队就在昆明卸载,休整几天后再向南开进。
昆明是抗美援越的后方基地。此时城里有很多从越南撤下来的部队。他们的车辆牌号是以红色的“KM”字母开头,“KM”是“抗美”拼音的缩写。他们的军装也和我们的不一样颜色,并且没有领章帽徽。在以后的行军中,路边的人用不解的眼光看着我们,仿佛是在问:“停战了。他们都往北撤,怎么你们还往南开?”。老百姓是把我们和撤下来的部队做了一个对比。
部队驻扎在昆明空军招待所。兄弟基地的领导热情地招待了我们。期间我们游览了大观楼、翠湖公园,登上西山观赏滇池;在红太阳广场照相留念、泡天下第一汤温泉,品尝过桥米线。昆明又称春城。春节期间各个公园游人如织。人们都围坐在草坪上,或弹奏、或歌唱,呈现出一片和平景象。眼前这一切,难道是因为越南战争结束,边城人民从此不用再支援前方了吗?但我们部队还要继续向南、往边境开进。
四
部队从昆明出发行进了一段路程时,王凯华突然想起保密包是不是忘带了。保密包内装有图纸、资料和保密本,是绝密等级的万不可外泄。在营房时由团保密室保管,学习和训练时就由班保密员凭保密牌取出,用完后必须归还,不可在外留存。这次外出执行任务,保密包是由王凯华负责保管。说起保密事项,在我复员时上交的物品当中,除了枪支外还有保密本。至今在我的复员证里还夹着一张收据,上面写着:收到马英涛保密本一本。说明保密包丢失可不是小事。于是就立即联系招待所,保密包还在他住的房间里,真是有惊无险。
经通海、宣威,部队进入建水所在的红河州。我们见到道路两边都是碎砖烂瓦、残墙断壁。几年前这里曾发生过大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车队在一个村子停了下来。我们见到一个叫金桂仙的女同志,她是大队支部书记。在当时房屋倒塌、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她冒着生命危险抢救被压在房子下的人,更为可贵的是,她不救自己的亲人先去救别人。她的事迹被广泛宣传学习,后来她当选为党的九大代表。她给我们介绍了当地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情况;还带领我们参观了队里的服装加工厂。
基地也在震区内。地震发生时,有的女战士从宿舍跑了出来,觉得穿着内衣害羞又跑了回去,结果楼房倒塌被压在了里面。七机部的邵文明当时在基地出差,他被震醒后发现旁边的墙都没了,就从楼板上直接跳了下来。后来说起此事时,他还说他拣了一条命。
从这个村子出来后就进入了大山。车队缓慢地行驶在盘山公路上。靠路外一侧走着一队身穿民族服装的农民,队伍中有男有女还有乐器。说是乐器,其实就是用手握着的铃铛。这是一个文艺宣传队。见到解放军他们非常高兴,主动要求表演节目。车队停了下来。大山深处,铃儿响、歌声亮,一曲《阿佤人民唱新歌》,把这里变成了军民联欢的舞台。
车队继续向大山深处行进。两侧山坡上的梯田,弯弯的、一层一层的,仿佛是大海里的波浪。再往山的上面看,是一块块被火烧过的土地,那是农民烧山留下的痕迹,以后山上的植被会长得更好。走着走着,两边山峰变得陡峭、人烟更加稀少。我们左边是悬崖,右边是峭壁,转过去后又变成峭壁悬崖。山顶有一个拐弯处更是险峻,只够过一辆车的宽度,若对面来车时就要有人下车指挥。然后就是下山,可见山中地带渐渐开阔。最后在一个山谷入口,有一个白黄相间的横杆,旁边有哨兵守卫,这就是基地了。
五
营房依山搭建在山谷里。以我住的宿舍平台为观景点,抬头只能看到上面一块天,低头只能看见篮球场大的谷底,若是再转转头,就都几乎是近的在眼前的房子。每次吃饭,都要踏着台阶,向上越过几层平台,到达营房最高处的伙房。我记得当时那里还挂有一段钢轨,它被当钟敲用来地震警报。旁边再往上有一个猪圈,食堂的泔水就直接倒在槽子里。这么小的山谷若不是直接往下看,就很难发现这里还有人烟。
从山谷东边的小路走出去,地势就变得开阔,高低起伏的山坡上栽着果树,满山翠绿丛丛,间或开着春天里叫不上名字的野花,把这里点缀的像一个风景区,这么好的风景也为后面的胶卷事件埋下了伏笔。
在进入基地的方向上,有一条道路直通到山脚下凹进去的一块地方,上面高架着绿色的伪装网,两扇弧形厚厚的、有一排排圆孔的是防波门,这种设计是为了挡住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这里便是坑道入口。
东风三号就水平放在坑道入口不远处,左边有玻璃的房间是水平测试间,人员住的地方分布在坑道两侧。顺着坑道走到头也有一个坑道口,出去后已是在山的那边,外面不远处是发射场坪。场坪被伪装成农田,还立着稻草人,据说这对于美国的侦察卫星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把扫描拍照的图像合成后就会发现是假的。
这个基地和太平洋关岛美国安德森空军基地的距离在东风三号射程之内,美军入侵越南时,B—52战略轰炸机就是从关岛起飞的,所以关岛是一个战略要地。我们都认为:我们的目标是关岛。这次任务就是支援越南、威摄美国。
六
封闭生存训练是一个重要科目。战士们平时是住在山谷营房里,有战备任务时就住时坑道。我们的任务是打击敌人战略目标,同样也是被敌人核打击的目标。这里的意思就是:我们和其他兵种不一样,要是打起仗来,大家是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
有一次,我连来执行任务的同志紧急集合,进入坑道,住进一个小房间里。里面又湿又潮,地板上泛着水渍,床板直接放在地上,还好我们从武威过来还是冬天,穿着皮大衣,就把大衣铺在下面,正好派上了用场。第二天早上又紧急集合,从发射场坪的坑道口出去,绕着山半圈才回到了营房。不记的是谁的物品忘在坑道里,邱白风说不要报告,报告了就会挨批评,只有新兵蛋子才报告,老兵油子都不报告。
有一次是和兄弟基地进行篮球比赛,就在谷底的球场,地方很小,场上站不下观众,大家只好到上一层的平台上看。我们连去执行任务的没几个人,于是矬子里拨将军我也上场了。我平时就是投个篮什么的,带球传球都不会,也没有打过比赛,水平自然可知了,上场后没多长时间就被换下场来。比赛场面气氛很好,拼抢激烈但球风好,山谷球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友谊第一嘛!谁又曾想?在祖国的崇山峻岭中,有许多这样的二炮导弹兵,他们与世隔绝、苦中有乐,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着自己火红的青春。
还有一次我们正在宿舍里学习,突然外面有人呼喊:“山上着火了,大家都去扑火”。这是老百姓放火烧山漫延到了军事区域,所以部队就要上山扑灭山火。以前就有一次扑火中风向突然改变,几个战士被山火压到一个沟里全部牺牲。这一次,山火已经快到坑道的通风口了。我们立刻抓起拖把、扫帚向山上跑去。等我们气喘嘘嘘跑上去一看,山火已经被兄弟部队扑灭了。唉!我又失去了一次立功的机会。功没立成,却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
七
上面说过,坑道口外面的风景很好,若是到了山谷外面往大山深处走去,风景更好。野花野果满山都是,其中有杨梅、桑椹。每次出去采摘,军用水壶都被野果塞得满满的。地上长着脸盆大的蘑菇,肥肥黄黄的像一个大面包,但却是有毒的不能摘来吃。
洞口对面的山坡上有一棵李子树,树干树枝很粗,上面结满了李子。俗语说: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我们爬上去坐在树枝上边摘边吃,最后还装了好多,把水平车上的抽屉都塞满了,准备带回炮校。正巧被基地司令员看到,知道我们是武威炮校来的就责怪地说:“你们这些小鬼还不快下来,别摔着了”。
这么好的风景,我们都想照相留念。兄弟部队有位排长是干部子弟,我们很谈得来。他家属来探亲带了一部相机,我们就借来用用。那天有我、邱白锋、白铁英和候英伟,我们照了很多照片,最后把胶卷拿出来准备带回炮校冲洗。照相时只是高兴也没想那么多,把洞口作为了照片的背景。这一情景被兄弟部队的同志看到反映上去,领导就让我们交出胶卷。
我们开始不愿意交出,觉得是有些小题大做,认为只是自己留念,不会出现泄密的,领导是故意找我们麻烦。开始是朱善德副连长找我们,后来孙副营长也找我们。我还记得我们几个在宿舍隔壁推放杂物的屋子里商量对策,候英伟还说胳膊扭不过大腿。最后我们还是交了,领导当着我们的面把胶卷拿出来曝了光,我们只是觉得很扫兴,还是不认为是自己错了。现在想想是我们做错了,只是由于当时年轻,而且又都是北京兵,有些不听话,这件事也算是我们那次执行任务的一个插曲吧。不过写到这里,我还是为没有留下照片遗撼。
八
大山里长有一种草,一米来高、杆很长,顶部有穗适合扎扫帚。于是我们全体都上山拔草,然后打成捆运回宿舍,就在外面的平台上扎起扫帚来。我们扎了很多把,够全连扫地用上一年半载的,准备返回时运回部队。这也是我军的老传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上面的副业是集体的,除此这外还有个人的,就是扎打扫床铺用的棕扫帚。我们到少数民族的寨子里买棕,是在棕榈树上现割。一片棕叶是五分钱,五片就能扎一把,一共两毛五分钱。其它材料连队都有,就是铁丝、电线还有胶带。铁丝弯成架子,棕叶披在上面,然后用电线扎紧,再用胶带缠在把上。我们扎得扫帚既好看又实用,我为了送给没来的战友还多扎了几把。
其实山里最好的特产是樟木。都是成材的树,是制作家具最好的木材,打成樟木箱子,散发的香味可以驱虫。部队规定只有干部可以买木头做家具。李志杰排长是河南新乡人,我们帮他一块上山买了木头,截成小段圆木扛回来,又到山下木材加工厂锯成板材,最后把水平车上的设备卸下来装到卡车上,再把板材装上去固定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军车出山时不会被检查。后来我们经过河南新乡,在车站时他家来人把板材拿走。
基地司令部离我们的山谷很远,步行要一个多小时,路上并不安全,曾经就有外出查线的女战士出过事,所以部队规定外出必须三人以上。有一次我们去司令部办事,快到时拐过一个山口,就见到很大的一块盆地。和我们营房不一样,这里很像陶源明诗中所说的世外桃源,周围被群山环绕,里面排排房舍,炊烟缭绕,顿时眼前一亮,不禁感叹:崇山峻岭之中还有这样的好地方。
八
四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基地进行了最后合练。全部由兄弟基地操作,我们只是把关。
导弹水平地放置在山洞里面,水平车及其它车辆都放在洞外伪装下面,洞口上方悬挂着红色宣传横幅,扩音喇叭中传出总指挥的口令,一片紧张气氛。
一号操纵员是一位干部。他坐在控制台前,头戴耳机和喉头送话器,按照口令逐步进行。我坐在他的身后,提示他偶尔忘记的动作。王凯华在洞里配合地面号手一起工作,我连的其他同志也各就各位,和兄弟部队一起紧张地工作着。
······
操作进行到“装定”这一步骤时,一组数据输入到水平、垂直陀螺仪和积分装置中,对导弹打击目标的各项诸元进行装定,这里两个陀螺仪分别控制经、纬度,积分装置是控制时间的,随着控制台脉冲记数器“哒哒”的响声,导弹被准确瞄准至预定目标。
·····
当然这只是一次演练,数据也是规定数据,但假如有一天战争爆发,需要我们导弹部队作战略支援时,这组数据一定会将导弹瞄准至美国太平洋上的关岛安德森军事基地。
九
我们和兄弟部队一起,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兄弟基地的领导在司令部那里举行欢送宴会。我还记得当时喝的酒是竹叶青酒。后又他们招待我们去了建水县城,晚上看了滇剧,虽然听不懂戏里面的方言,要看舞台两边的幻灯字幕,但感觉仍很新鲜。这一点可比兄弟基地的战士们幸福多了,他们有很多人服役期间都没有出过大山,也没有见过老百姓,
返程时我没有随部队回炮校,而是和孙付营长、李志杰排长,转运那枚导弹至东北某基地。从这个崇山峻岭到另一个崇山峻岭;从四季如春到白山黑水;从红河畔到鸭绿江边。这一次云南任务,连同从西北出发,我走过了大半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