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渣反派自救系统吧 关注:66,798贴子:329,304

【原创】渣反:我们的世界 (作者、读者、文本)(文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8-01-02 14:09回复
    本文结构:(1)双拼故事;(2)读者干预;(3)作者失控;(4)双刃利剑 (5)番外简述
    (1)双拼故事
    “……只是他真的,好喜欢自己写的这个故事。”
    这是《渣反》(简体横版两卷本)的最后一句话。
    尽管“书中书”的作者自嘲写的是“无脑爽文”,但仍流露出一股敝帚自珍的脉脉温情。
    不错,每一位作者author在他的创作王国中都有authority(权威)。搞创作的时候,人最幸福,因为PLAY GOD.
    《圣经》首卷“创世纪”中的记载:上帝在创世的每阶段后,都说 “神看着是好的。”(第1章第10、12、18、21、25节),乃至于一切成就了之后说:“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第31节)这种自豪与自得,但凡经历过创作辛苦的人都能感同身受,有一种“回看笑泪相和流”的偏爱与满足。
    然而,“我们的世界”并不完美。万能的神所造的伊甸园都给混进了蛇,搅得俩园丁犯了规,遑论有限的人脑所营造的虚构世界。《渣反》中资深读者沈垣,生前追文长篇“狂傲仙魔途”,越看越气,骂“SB作者SB文”就咽了气。没准儿是给它活活气死的,这种死因保险公司可不负责,但那句脏话偶然触发了系统激活码,使得沈垣的灵魂进入了“改造SB文”的奇幻之旅。剥去重生/穿越文的科/玄幻外衣,沈垣的心愿无非是补偿一种阅读遗憾,尝试一种盛行不衰的“同人文”的创作模式。


    3楼2018-01-02 14:1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同人文是将原创作品里的人物放在新环境里,加入个人想法来展现与原作不同的观念。这种做法由来已久,大名鼎鼎的《红楼梦》就有《红楼圆梦》、《红楼梦影》、《补红楼梦》、《红楼真梦》等数十种。而此类寄生性的创作,先天必定是一场“戴着镣铐的舞蹈”,既受制于原著的各项设定,又要见缝插针地体现新作者的独特品味,并使之融合得天衣无缝——很难!有成功范例的话,何以至今人们津津乐道的依然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呢?说明只要原作者在一个唯我独尊的世界里得以逻辑自洽(self-consistent),那么其 “创世神”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不过,世上有几部金缕玉衣般几臻完美的红楼梦?多的是漏洞百出的拼凑百衲衣,于是给了后来者以充分的腾挪空间。
      《渣反》书中书《狂傲仙魔途》冗长注水,作者首尾难顾遍地留坑,预设落空而辜负读者的阅读期待。沈垣魂穿故事后想做的是“填坑”。不巧,他扮演的角色是反派“沈清秋”,男主洛冰河黑化全因其虐待所致,沈清秋也受到了残忍报复。为了自保,沈垣既要给前文出现的各项悬念一一交待,还要尽其可能改变沈清秋的悲惨结局。更有趣的设定是,连书中书的作者“向天打飞机”也穿越到了系统中。因他的介入纯属偶然,便以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被动旁观剧情发展,但他难以独善其身,随着情节改变,也不由自主地陷入了笔下人物的命运漩涡中。
      如此便形成了三组同体异质的人物:(一)沈垣(读者)沈清秋(新作)沈九(原著沈清秋);(二)洛冰河-冰妹(新作)洛冰河-冰哥(原著);(三)向天打飞机(作者)尚清华(新作)。
      他们各自具备了迥异的性格特点。
      兹分列如下:
      (一)
      沈垣(读者)——网名“绝世黄瓜”,追文的热心读者,对原著沈清秋无好感,希望满足自己的“格式塔”心理;
      沈清秋(新作)——善良、稳重、略爱装B的宗师,希望拯救自己以及徒弟洛冰河。
      沈九(原著沈清秋)——阴暗卑鄙的恶徒,童年惨苦。
      (二)
      洛冰河-冰妹(新作)——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纯真男孩;
      洛冰河-冰哥(原著)——因受虐而人格变异的荒淫残暴的魔王。
      (三)
      向天打飞机(作者)——怀揣梦想的文青,屈从庸俗口味写作,蛰伏社会底层;
      尚清华(新作)——庸碌、胆小、无所作为的修真界后勤人员。


      4楼2018-01-02 14:14
      回复
        (2)读者干预
        《渣反》是作者“墨香铜臭”的第一篇晋江网作品,其轰动效应远不及后作《魔道祖师》,读者普遍反映后者水平突飞猛进,但也有小部分认为《渣反》可读性更强。笔者先看《魔道》后《渣反》,从剧情复杂度和人物饱和度来看,认同《魔道》各项指数均高于《渣反》。然而,《魔道》和我以往读过的武侠作品相比并无质的飞跃:用点穴术和拍一张符定住对手,有何差别?吸星大法和御剑而行,同样超自然。《渣反》尽管在人物塑造上夸张扁平,情节上单线推进,有些转折非常突兀,但其创新之处在于文本的实验性质,这正是它的价值之所在。
        作者、文本和读者,三方构成了一个文学交流闭合环,缺一不可。文学作品其本质是为接受者(读者)而创作的。作品的阐释是读者与文本互动的结果,如果没有读者参与阅读,文本便失去了意义,而只是带墨点的纸张。
        “读者反应模式”是一种文学批评观,以读者为核心,高度重视读者作为审美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他们的接受程度来发掘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读者反映模式”的产生,改变了以往只重视“作者”和“文本”的文艺评论视角,其极端观点是“作品诞生作者死亡”,作品的意义并不来自于作者,而是读者的理解,从而为文学作品打开了一扇通往诠释无极限的新世界。举例来说,即便巴金在《灯》里并没有把“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的“山那边”想得多复杂,后人依然有权赋予其多重含义——这就是读者的权利。换言之,即便作者按捺不住发表创作感想,也无权提供标准答案,或阻止读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当然读者的反应也受其历史、社会及个人经验所限。
        在《渣反》里,“沈清秋”的主观能动性(读者)强于“尚清华”(作者)就说明了这一点。在系统的监督下,沈清秋是扭转整个剧情宇宙的推动者。而“系统”则体现了原著预设的强大力量。比如,洛冰河必须落入无间深渊,能力暴涨而成为魔界之主,但同时要阻止他黑化为祸人间,这个矛盾构成戏剧张力,给沈清秋的任务带来挑战性。
        解决的方法并不复杂——“爱”。


        5楼2018-01-02 14:15
        回复
          沈清秋一到苍穹峰时,就已经想到:“要做一个殷殷切切温柔教导的良师益友,对他嘘寒问暖无微不至√”。(007页)他想给挨打的洛冰河送药,但系统警告他不符合人物设定,所以他只能伪装恶劣态度或以隐蔽方式帮助洛冰河,如以飞花摘叶暗助竹林中被同门群殴的洛冰河。可喜的是,后者均接收到了他的好意。在小心翼翼地完成对洛冰河“爱”“害”并举的初级任务后,沈清秋终于得到了“OOC功能解冻”的系统提示。自从他获得了“完全掌控沈清秋账号的操控权”,便可以肆无忌惮地用爱来感化洛冰河,彻底消除人渣沈给洛冰河造成的恶劣影响。
          不过,沈清秋过早摆脱OOC的控制,无疑降低了此后任务难度,松弛了戏剧张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者沈垣已经彻底摧毁了这个“沈清秋”。书中提到,读者沈垣曾以“绝世黄瓜”为网名,积极参与“阉沈”的起哄,所以他把沈清秋改得与原著背道而驰,也不足为怪,但这样做违反了同人创作的禁忌,如同直接杀死人物。这让原作者墨香铜臭稍感不安,所以“沈九”时不时还魂上线,番外中还浓墨重彩地讲述了岳七和沈九的故事。
          纵观两部作品,作者墨香铜臭对弗洛伊德的“童年创伤理论”和“梦的解析”是十分着迷的。前者认为,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会顽固地潜藏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影响力。此外,作者通过“梦境”解释沈清秋何以变成坏蛋——沈九的来历,即沈清秋的前半生,他也是一个被侮辱、伤害和欺骗了的孩子。这种黑化源于童年遭到的虐待的解释,和冰哥(原著洛冰河)如出一辙。联想《魔道》中的两个恶人“孟瑶/金光瑶”“薛洋”,也是童年阴影的产物。从情节设计的角度来说,将一切人性之恶都归于童年受虐,失之于绝对化。一而再,再而三,更有招式用老之嫌。恶行的产生,还有情势所迫及个人的道德选择。否则的话,“小时偷根钉,长大偷块金”就成了人生发展之必然,惯性如此强大的推理会消解人性展示的丰富可能性。


          6楼2018-01-02 14:16
          回复
            《渣反》中有三个高潮。
            第一即前文提到的沈清秋剑刺洛冰河入无间深渊;
            第二个高潮是沈清秋为了克制洛冰河的心魔大作自爆假死;
            第三个高潮是结尾洛川初雪大战天琅君。
            三个情节点均为原著钦定,不容修改。
            读者沈垣/沈清秋必须想办法完成剧情,同时保全自己性命。自爆之前他就和尚清华(书中书作者)商量好了,用假死的方法留尸移魂。和天琅君的大战其实都是洛冰河背后操控,当沈清秋明白了他自己才是洛冰河的“心魔”(洛冰河的“恋师”情结已经发展成了骇人听闻的“恋尸”),他只能以身“饲”徒,缓解洛冰河的欲念。(无论《魔道》还是《渣反》,唯一的“肉”都在结尾和番外出现。)
            文学总有点夸张,每一个缺爱的孩子,爱善待自己的老师是可能的,但不至于都爱“上”老师。但若再请出弗洛伊德的“性和攻击”理论,似乎又说得通了:性和攻击是人类的两大基本动力。性,是为了和别人建立关系从而消除孤独;攻击,为了让自己“强大”,不受侵犯,保持个性与独立。在自然界中,攻击力强的动物掠食更多,生命力更强,因为攻击是生命的表现,藉此感受到温暖和力量。如果性未能合理宣泄,人会感到孤独。而能表达“性和攻击力”的男人往往更有魅力更MAN,是以“种马文”男主通常武功高强。冰哥(原著洛冰河)有个三位数的后宫;从一而终的冰妹对师尊高频率、高强度的求欢索爱,都验证了这一点。(待续)


            7楼2018-01-02 14:17
            收起回复


              8楼2018-01-02 14:33
              回复
                dd


                9楼2018-01-02 18:2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3)作者失控
                  《渣反》设定中最窝囊的人,居然是不慎穿越进系统的作者“向天打飞机”。
                  从这一猥琐的ID就能揣测出其吊丝生活状态:文学理想已经被现实蚕食得所剩无几,在方便面的簇拥下埋首写种马文,用意**主和自撸来发泄单身汉的烦恼。相比在终点网混成日进斗金的写手,向天打飞机之流还挣扎在贫困线上,所以也不难理解这份自嘲的由来。他们只能专攻下三路,怎么爽怎么写,而看他们文的人也不在乎什么人性多样性,只记得那些挖空心思想出来的怪兽妖物——什么样的读者造就什么样的作者。是用心血写作然后饿死并名垂青史,还是用口水写作尽管被啐骂,好歹还活着?绝大多数都是向现实低头、把节操和智商都喂狗的人。
                  所以,穿越到苍穹山的尚清华,还是个被呼来喝去毫无自尊可言的外门弟子,即便做到了峰主,依然是被瞧不起的后勤人员。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慌张、无力以及逆来顺受,也许正是孤独写手的映照。但他们并不是完全没有乐趣,塑造自己钟爱的人物,无疑是这一惨淡生涯的温情时刻。
                  如果造物主赋予了被造者太奢侈的设定,被造者可能反噬其主。《圣经》中上帝不无担忧地评论:“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3:22)人类既然已经得了智慧,若还得到永生,便等同于神了。所以,在人神关系的设定上,补偿人类必死的命运的是我们拥有自由意志。当列夫·托尔斯泰在写《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不愿意她死,可是他竟改变不了她为情而死的命运。由此可知,一个创造得非常成功的人物,宛如有了自由意志。作者对人物的失控表现在,他既无法决定读者的爱憎,也无法把自己从对人物的眷恋中剥离开来。
                  在向天打飞机心目中,有两个人物是他爱逾男主的,一个是天琅君,一个是漠北君。
                  男主洛冰河是他体贴读者口味创造出来的理想形象,够酷、够帅、够狠,但是洛冰河生父天琅君原有比他更牛的设定,因担心风头盖过男主而刻意压抑他的风采,仅将其付与传说。这让我联想起最没有存在感的《碧血剑》的男主袁承志,他的接受度低,全因金蛇郎君夏雪宜从旁对照。此人前后出场两次,全在别人口中提及,偏偏狷狂邪魅得让人思之难忘。强如金庸都做不到只让男主招人爱,遑论向天打飞机。


                  10楼2018-01-03 08:55
                  回复

                    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天琅君YY,有个同人MV拿焦恩俊当。
                    合适!沈清秋以为天琅君抓洛冰河是为了要他的身体。天琅君说,我为什么要他的身体?我比他英俊。
                    作者问:谁发的证?!


                    11楼2018-01-03 09:07
                    回复
                      沈清秋的填坑行动,复活了天琅君和苏夕颜的故事,也成了全篇最凄婉迷人的一段。
                      天琅君的诡异的魅力在于强烈反差感。果然是不出场还好,一出场秒杀洛冰河。
                      身为魔族,天琅君却深深地迷恋人类文化;他虽然强大,却在和人类女子交往时,是被照顾的那一方;他诚心诚意谈一场恋爱,却被人类算计、诬陷、迫害;还有他那比男主还要英俊,却不断支离破碎的面容和躯干……他误解沈清秋“三人行”,他撺掇竹枝郎勾搭沈仙师,既天真又狡黠,以及他获知真相后,见人求证的伤感和茫然,都让人又好笑又心酸。在我的阅读记忆中,从没见过这样的“魔头”。


                      12楼2018-01-03 09:08
                      回复
                        番外“打飞机奇遇记”一章,为尚清华(作者)和他最钟爱的“梦幻美男”漠北君,创造了初遇和相处的机会。
                        漠北君“眼睛深邃,鼻梁高挺,英气十足,冷傲绝伦”,是尚清华(作者)想成为的男人类型,而且他强大、酷炫、我行我素。尚清华虽然救了漠北君,却从此成了他的奴隶和沙包。
                        作者被人物凌辱,看似这是一件很荒谬的事,可是细想下,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理论,不都是作者为塑造主人公成长,编制的基本套路吗?一定要吃尽苦头方成大器。然而,当作者真与人物面对面时,免不了要被狠揍一顿的——你把老子害得好苦!所以,只要漠北君忠实于作者给他的基本设定,尚清华受折磨是自然而然的。
                        可是,无论被他怎么折腾,尚清华就是下不了决心重返系统外的世界。因为作者为人物付出的一切殚精竭虑,全可以视作人物与作者之间的一场S和M。“痛快”二字,即通过痛感获得快感的行为是一种性倒错,疼痛包括肉体痛苦(一天打三顿),又包括精神上的痛苦(羞辱和支配)。漠北君对他人施加痛苦而获得兴奋,尚清华则是在接受痛苦中满足自身,他们都完成了心理学上所称的“自我同一性的寻求”。还有一例是水牢中的冰秋师徒,以捆绑和撕衣,增加爽值。
                        尚漠主奴关系貌似已成定局,但在漠北君和叔叔凛光君争夺权位的时候,漠北君奋不顾身救了尚清华,而后又宁可被他打、替他做面,也不许尚清华离开自己。尚清华因此甚感扬眉吐气,他重操旧业,又过起了为人物挖空心思的写手苦B生涯—SM继续。“喜欢一个人,为什么那么难。”“可是,再难也难不过,要一颗心停止这份喜欢。”(301页)
                        所谓爱,就是失控的开始。


                        13楼2018-01-03 09:09
                        回复


                          14楼2018-01-03 09:09
                          回复







                            15楼2018-01-03 09:10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沈清秋为了克制爱徒的心魔剑,自爆而亡,尸身被洛冰河保留下来,以灵力供养维系,“坐化台上沈清秋的尸体……实在不怎么好看。自脖子以下,花红柳绿,尽是尸斑。”在洛冰河灵力灌输下,“青青紫紫的尸斑逐渐消退,皮肤重新变得苍白光洁。”(番外“梦沉记”)玄幻故事以超现实力量美化了重口材料。正文中,柳清秋和五年后重生的沈清秋,合力把这具尸体夺走,洛冰河宛如被抢走心爱玩具的小孩——写得很虐、也很催泪。然而,冷静下来想想,这说明了什么?情到深处?感人的爱?都不是。这是精神病状态。
                              在欧洲历史上,有一位现实版的“抱尸而眠”——“疯后胡安娜”,她对丈夫美男子菲利普(腓力一世)爱得热烈而疯狂,原本已被丈夫软禁在疯人塔,后来丈夫死了,“这下胡安娜完全疯掉了。……强烈的嫉妒心使她禁止任何女性接近腓力的尸体。她时常命人打开棺材,这样她就能够拥抱腓力逐渐腐烂的尸身。” (摘自百度百科)

                              洛冰河的占有欲在处理师尊的尸身上达到极致,也反映了他对于这份爱恋的极度不确定,只有失去了活动力的尸体,才能实现彼此忠诚。“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把恋尸列为‘性欲倒错’。……访谈恋尸者的研究中发现,多数会描述自己有欲望占有一个全然不抗拒的对象(68%),或是希望与已死的爱人结合(21%),有些人对尸体感觉性吸引(15%),或者希望透过与尸体结合来克服孤立的感觉(15%),或者透过全然控制死者来寻求个人的自尊(12%)。”
                              病态令人作呕,可往往“医家不幸诗家幸”,(继续摘录百科)“胡安娜的形象长久以来一直吸引着无数作家、音乐家和其他艺术家,尤其是浪漫主义艺术家。她不求回报的爱、绝望的嫉妒和永不磨灭的忠诚,都是永远令艺术家们着迷的题材。……他们更注重于描写她对丈夫的挚爱,而不是她的精神疾病。” 《魔道》中有一段“义城”故事,也是将所爱化为尸体的变态行为,偏偏那么多人津津乐道。有什么办法呢,人性就是这样怪异不可言说,轻则嗜痂,重则恋尸。
                              但只有健康的爱,才让人有清新之感。简单地说,“分得开,合得来”。各有一爿天,在自己的空间里呼吸顺畅,交融时都能接受对方的朋友圈。还有,“拿得起,放得下”。相爱时,坦率不保留,分开时(无论生离死别),留存美好记忆,而非易腐的肉身。占有欲越强,就越说明对这份爱没有信心。


                              17楼2018-01-03 09: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