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吧 关注:252,581贴子:2,621,846

被遗忘的辉煌——横城反击战(1951.2.11~13)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早年西西河论坛的一篇第四次战役PVA在东线的反击战文章,感觉很不错,与几乎同一时期PVA在西线的砥平里(1951.2.13~15),构成了PVA在第四次战役的总反击,其表现反差之大,堪称戏剧性。(有点像毛子42年冬在勒热夫和慈父城表现的反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1-11 02:28回复
    在美23团进驻砥平里期间,美10军在横城方向也一直在进攻,目标是洪川。美10军司令阿德蒙德在美方是个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该冒险时冒险,不该冒险时也冒险。在长津水库他是这种指挥风格,要不是陆战1师师长的谨慎小心和其部下的顽强,那次美10军可能吃亏更大。这次在横城,他的表现还是如此“积极进取”。在名为Roundup的包抄进攻洪川的战役中,韩8师在美2师38团(缺一个营)的支持下由横城沿2号公路向西的龙头里进攻,计划得手后再折向东北方攻向洪川;中间是刚从友邻韩3军团借来的韩3师由美7师步炮营各一营支持准备加强正面的进攻;另一路韩5师往横城东北进攻;空降187团也给支到更东的地段进攻。至2/11日形成了以横城为圆心的半圆形,而在韩8师师部和美38团团部所在地的横城只有1个荷兰营。一般而言突出部是建立在牢靠的防守基础上,而阿德蒙德的这个半圆形突出部是基于虚无,在各部队间都有较大的空隙,尤其是上篇也提及的韩16团和友邻美9团间长达5英里宽的缺口更是要命。
    美10军这个部署态势,正如美方有人事后断言,即使中朝军司令彭德怀坐在美10军司令部指挥美韩军,也不会对于中朝军的反击再有利不过了。那么,美方有没有察觉到即将临头的危险呢?美军一直以为在横城面对的朝鲜人民军,2月8日发现一阵亡者遗体证实是属于志愿军66军,可未引起美军足够的重视;另外虽然从空中侦察和被释放美军战俘口里得到中朝大部队东移的蛛丝马迹,但都被解释为指向骊州方向(砥平里方向)的攻势;2月日投诚的前国民党军医提供了事后被证明是准确的情报,因为投诚者级别不高而不被信任。
    2月11日,美8集团军的G2(情报参谋长)给上司李奇微递送了他的分析报告,和其它分析雷同的是,他认为中朝军将来的攻势的一个方向是通过汉江河谷指向骊州,不同的是他还相信这是个钳形攻势,另一个方向就是沿2号公路向东攻横城后再沿29号公路南下占原州,两钳汇合之处会是忠州和长湖院地区,从而对整个西线美军形成战略包围之势,他同时预测攻势发动日期为2/15日。虽然日期有误差,可这是至今为止美军第一次正确地料中了中方攻势方向。李奇微立即把该分析转给美10军,但是已为时过晚,中朝方的第4次战役横城反击战这时已经拉开了帷幕!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1-11 02:30
    收起回复
      总结一下:
      1。砥平之美军早有准备,而对横城的进攻令美韩军十分意外。
      2。砥平之美军龟缩一点已成坚强据点,横城之美韩军分布宽散而且中心空虚外层到处漏风。
      3。志愿军对美军坚强据点的攻坚没有先例当然也没有成功的经验,而对于类似横城类型战斗模式已成志愿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先穿插包围,再蚕食消灭或鞭苔靠公路而逃的敌人,只要穿插到位,这种打法以前还没有失手过。
      4。从后续发展前景看,打横城也优于砥平里,砥平里后的骊州美军已或正在形成纵深配置,而横城后的原州几乎是空城。
      5。当然先打砥平里可以精心策划和组织炮火,不会出现把守敌当逃敌打浪战的情况;也可以用一二等部队而不是二三等部队打,这样可能在一二天内打下来,但攻坚的代价肯定要大的多,而且到那时横城的敌人肯定已收缩而打不着。
      6。如果二天内打不下砥平里就更糟糕了,援敌可能会蜂拥而来,鸡飞蛋打。
      7。对于砥平里是美军因而战斗力强和横城是韩军战斗力差这个因素不予考虑,横城地区韩军虽多,但美军并不比砥平里少,只不过是处于分散状态而已。
      8。在砥平里反击能直接配合汉江南岸的38军的说法好像也不能接受,这里似乎本末倒置了,坚守汉江南岸突出部的重要目的是配合主力在朝鲜半岛中路的反击,而不是相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1-11 02:32
      收起回复
        结论很显然,先打横城的邓华方案为佳,但是且慢,为什么被称为战将的韩先楚坚持先打砥平里?为什么彭在邓韩两方案之间多次摇摆?还有李奇微的中朝会在汉江河谷地区发动反击的判断又是怎么回事?
        韩先楚坚持打砥平里的一个最重要的理由是直接配合汉江南岸的38军,这种理由似不能接受,因为汉江南岸突出部这个手段是为了主力在中路的反击那个目的服务的。但是问题在于,无论是38军还是撤退到汉江北岸的50军和朝1军团的实力都大为减弱,可能都到了失去战斗力的边缘。固然横城原州方向易于打开战役缺口,有利于在中线的突破而形成战略包围动摇整个西线美军,但如果美军察觉到中朝西线的虚弱,有可能戳穿袋底反过来包围在中线突破的中朝军。中方上层甚至毛都对这点甚为担忧,我想作为西线指挥的韩先楚更是担心这种危险。
        砥平里是威胁西线后方的一根刺,既然韩先楚对稳定西线局面负有重大责任,那么要求打砥平里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对此彭肯定深有同感,但是彭还要对毛要求打到大田安东一线的战役目标负责,虽然彭对毛的这个过分要求打了折扣,但打不开战役缺口形成不了突破是不能从侧翼逼退西线美军的,靠守是守不住汉江的。一句话,先打砥平里是侧重于消除自身的不稳定,而打横城是侧重于制造敌人的不稳定,我想这可能是彭在邓韩两方案之间多次摇摆的原因吧。
        以上分析很多地方是事后诸葛,而且是看了中美双方不少资料还隔了55年后的事后诸葛。战争,经常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有限的情报作出决策,是一个比谁出错少的过程。中朝方面包括韩先楚肯定不知道美方在砥平里骊州方向已有准备和预案,而李奇微也不知道中朝西部防线的脆弱,更不知道彭在砥平里和横城之间的摇摆,至今美方都认为是上了中方欺骗策略的当,导致横城惨败。阴错阳差,战争有时像赌博,和赌博不同的是,战争是以生命作赌筹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1-11 02:33
        回复
          中方集中了9个师用于横城方向,战役计划是完美的三重钳形穿插包围:
          1、外层是42军125师(欠一团)和66军196师分别从西和东两面对进,任务是截断横城以南通往原州的29号公路;
          2、中层的西路是配属42军的39军117师,东路是66军197师,目标是横城北的鹤谷里和夏日;
          3、42军124师顺2号公路南向东进攻,66军198师沿着29号公路东向南进攻,预定汇合在两条公路的交叉路口广田和新村地区以形成内层包围注(14)。
          40军的120师和118师在韩8师的正面进攻,119师作预备队。但118 师不满足于赶羊式的平推,其师长邓岳拿出主力352团从中穿插50华里至广田地区截断2号和29号公路,计划与两侧赶来的本师其它两团形成一个师级范围的局部包围(注15)。这样,加上124和198师的两翼进攻,内层穿插有左中右三路,实战中352团这个中路起了关键的作用。
          在横城地区的美军有6摊。
          1、38团3营位于横城北的新村;
          2、38团L连和团部坦克连的一个排组成支持分队B(Support Team Baker, ST-B)位于苍峰里北2-4英里处为韩21团提供坦克炮火支持;
          3、38团1营和38团配属的全部野战炮兵(1又2/3个炮营)组成支持支队27(Support Force 27, SF27)刚刚移防到苍峰里;
          4、荷兰营守卫美38团团部和韩8师师部所在地横城,美38团2营不在横城地区(注16)。
          5、另外,在韩16团方向有美9团的一个坦克排和一个步兵连组成组成支持分队A(Support Team Able, ST-A);
          6、东侧的韩3师由美7师17团组成的支持支队7(Support Force 7, SF7)提供火力支援(注17)。SF27和SF7支队分别受韩8师和3师指挥, ST-A和ST-B分队接受所支持的韩国团指挥。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1-11 02:35
          回复
            2/11 日晚战斗打响,几小时后至2/12日晨1:00,韩8师师部与所属各团及下属部队的联系全部中断。志愿军118师352团按计划到达广田附近,韩16团和 10团在120师和124师的打击下溃不成军,因后路又被352团截断而陷入重围,两个韩军榴弹炮营已被消灭;韩21团也被198师和118师冲垮,余部和美军ST-B分队逃到苍峰里与SF27支队汇合(注18)。西侧穿插的主力117师一切顺利,但东侧负责穿插的66军另外2个师碰到了刚移来的韩3师及美军SF7支队的阻击而进展不快。
            开始美2师和美10军并没认识到事情的严重,因为位于防线稍后的美军此时还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师长和军炮兵司令都拒绝了负责指挥SF27支队的第15野炮营营长要求撤退的请求(注19)。当美10军司令阿德蒙德同意撤退的命令终于到了的时候,志愿军198师一部已在美SF27支队逃路的东侧占据了有利地形并设置了火力障碍,更远一些,118师352团也已切断了公路。
            118师352团来的正是时候,前锋3营刚到达广田,西面韩军和美ST- A分队沿着2号公路退下来了,“他们以为这是远离前方的后方,毫无戒备,浩浩荡荡,明灯瓦亮”(注20)。遭到迎头痛击后,美军坦克冲出来了,试图打开道路,引导车队继续前进。混战之中于水林(注21)用反坦克手雷接连炸毁了美军二辆坦克,堵住了车队,后面的韩美军纷纷弃车,这时建制已崩溃析离,大家各自逃命。2/12日晨1:30, ST-A分队的指挥官带伤逃到新村美军阵地,他对美38团3营营长说,韩军已经崩溃了,他自己的连队(美9团K连) 也受重创,大部损失了,至于幸存者他也不知道在何处,4辆坦克中损失了2辆,另2辆逃出(注22)。后来这2辆坦克带着伤员开回了横城。
            在控制广田北山(352峰)后,352团3营又越过公路攻占了南山(587峰),“尖刀穿插大功告成,突然一颗流弹竟夺去了英雄营长李玉才刚刚26岁的生命”(注23)。这时352团的其它部队也到达了广田,1营作为预备队 , 2营向东截断了29号公路并占领了广田东山(333峰?),不仅就听到远处马达轰鸣人声嘈杂,在苍峰里的美SF27支队开始往南撤退了。
            美SF27 支队的前锋是ST-B分队的两辆坦克和一个步兵排,隔了一段是155mm榴炮连,随后依次是高炮连,105mm榴炮营和38团1营,押尾的是A连和ST-B分队另外两辆坦克,溃败的韩8师21团的很多官兵也混杂在队伍中。有军事经验的兄弟可能会看出问题:前段的炮兵没有步兵保护!指挥官是炮兵营营长,没有野战经验,排出了和平游行的行军顺序(注24)。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1-11 02:36
            收起回复
              美军炮兵部队,容易受到志愿军穿插步兵的攻击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1-11 02:37
              回复
                领头的ST-B分队的指挥Mace回忆说,他们和一群同路的韩军出发不久就遭到了沿途东侧的中国军队机枪扫射,后来路东沟内扔来的手榴弹把他从第二辆坦克炮塔上震了下来,坦克手没有意识到Mace落下了,继续前开,渐渐与和其他步行的人远离。在鹤潭里稍北处的桥附近坦克遇到了麻烦,头辆坦克被火箭筒击倒翻下道路,接着第2辆坦克的引擎被击中乘员钻出坦克壳逃命(注25)。这是352团2营5连2排和3排的杰作,控制广田东山前阵地的5连派出二个排主动求战,和南逃美军迎头相撞,中方资料记载击毁坦克的是战士孙连纪和史玉宝,用的是手雷(注26)。没有坦克保护的美韩步兵失去了战斗意志,和Mace一伙的有3 个美军和6个韩兵,后来为了躲避志愿军都逃散了,Mace说后来再也没有见到这些患难之交。
                下一个受袭的美军单位是155榴炮连,中方参战单位估计还是352团5连的二个排和198师的一部(注27),袭击者抓住了榴炮连的连长Jones和许多关键人物,该连顿时陷入无首混乱状态,丢了4门炮,加上另有一门出发不久翻车放弃,该连的6门炮中仅有1门幸存。连长Jones在中国的俘虏营中度过了战争的剩余岁月(注28)。这个连(A连)和同一个营在砥平里的B连一样是黑人部队,但军官是白人。提一下,上一贴说到的ST-A分队的美9团K连及后来在砥平里南的注岩里被消灭的9团L连也都是黑人连队。有种流转很广的说法, 39军在第二次战役中迫使一个黑人连投降的事实令美军上层大为震惊而使军中黑白混编, 看来即使这说法是真的,也至少是4次战役后的事。
                但是接下来的高射机炮连不是好对付的,该连的大部在前面,还有一部分在后面掩护步兵。美军在朝鲜的此类部队名为防空(AAA, AW, antiaircraft artillery, automatic weapon, 怎么翻译?防空自行炮?),实际上无空可防,主要武器有两管40毫米履带式(M-19)和四管.50英寸(12.6mm)半履带式(M-16) 高射机炮,从附图上看,前者更像坦克防空高炮,后者像高射机枪,这二种武器在陆战中用于压制对手火力点和对付围攻很有效,可能是美步兵在朝鲜战争中最喜欢的武器之一。
                此时这些M-19和M-16的强大火力给拦截美军的中方部队造成重大伤亡,恶战后352团2营副教导员下山寻找他的那二个排部下仅找到4个人,其中2排剩3 人3排1人(注29),198师方面的伤亡不详。美军损失也很大,据自称幸运士兵McCoy的回忆高炮连到新村后大概还有25人和4-5辆高射机炮(注 30)。该连的一个排长Webster也很幸运,混战中他的M-16的塔顶被迫击炮击中后炮管不能转达,两侧都是敌人,他和其他乘员只好跳车,逃跑不久被击倒,幸运的是子弹穿过小腿肌肉没伤骨头,被俘后他装成伤重,在移往北方俘虏营的途中同其他32人一起被中方释放(注31)。
                SF27 支队的前锋在鹤潭里的时候,后卫才刚出苍峰里不久,一路排成了一字长蛇形,战斗在黑夜中全面展开,经常是美韩军在路的一边而中方在路的另一边互扔手榴弹。美15野炮营和美38团1营各连受到东侧山头上轻重武器的猛击,用语言已经不能表达美军在这黎明前黑暗时期的极度恐惧和绝望,由于这时美军没有侧翼保护,中国士兵往往对汽车驾驶室在短距离平射,司机和车上人员要么被刺刀刺死要么被俘,但有少数几个被俘者剥去贵重物品后被释放。在这关键时刻,美步兵营长 Kelleher决定把自己的步兵由线性顺序变成团状滚动前进,步兵C和B连各沿路二侧前进,后卫还是A连,中间是D连和营部及营部连(32)。一路还是充满了危险,但营部通讯参谋Aiken不这样认为,他在一辆卡车内负责和各部及团部的联系,躺在由无线电电池围成的箱子里,厚实的电池板成为他的防弹装置,因此他说他“比车外那些猫在沟里的家伙们要安全得多”(注33)。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1-11 02:38
                回复
                  天渐渐亮了,白天是美军的天下,美军优越的武器系统更有利于在白天发挥,更不用提无敌的空中优势。陷步于鹤潭里附近的美军开始作突围的准备了,当务之急是寻找司机,在夜间的袭击中,汽车司机往往是首要目标而伤亡大,这时节能够自愿站出来当司机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步兵营长Kelleher自从出发后就没找到支队指挥Keith,形势紧张自作主张了(34),他指挥榴炮和高射机炮及坦克掩护步兵,遇到路边山头上中方的袭击时,即使用炮火和空中火力压制或摧毁中方火力点,步兵再把二侧中方士兵逐到稍远离道路的地方,再控制路旁的山头,使大队得以一步一步地前进。在广田东山和鹤潭里附近拦截美军的中方352团 5连和6连伤亡惨重,5连连长阵亡,整个连只剩8人(注35),最终SF27支队的美军前锋还是突破了拦截线,开始进入美38团3营守卫的新村防御圈内。
                  中方势力就像水银,前面被挡开,后面又合拢,因此美军的后卫38团1营A连一路上承受了极大的压力,A连加强了2辆坦克和2辆M-16, 连长Gardner事后说要不是钢铁般冷酷的意志和2辆坦克的高效率,他的连队肯定会被中国军队扫光。虽然摆脱了敌人,但伤亡也很大,A连于2/12日上午10:00最后进入新村后盘点人数,损失了2军官110名士兵(注36)。进入新村后SF27支队没有点名,但估计伤亡在400以上(注37)。笔者不知ST-B分队的伤亡是否包括在内,另外一路随行的韩军伤亡不详。
                  但进入新村的SF27美军还不到松口气的时候,事实上更大的灾难在前头等着他们和38团3营的兄弟,因为退路:新村至横城的公路,已经被中方39军117师的2个团切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1-11 02:39
                  回复
                    1、352团在广田附近断了2条路,西面(2号公路)堵住了,北面(29号公路)最终没堵住。
                    2、北面的苍峰里美军这个由38团组成的SF27支队加上ST-B分队有步兵1个营又1个连,炮兵有1个营又2个连,美步兵营有900人炮兵营700人大概共有2100人,损失400-500,近1/4。
                    3、在苍峰里的韩军有多少是个谜,当时韩21团是溃败不是被围歼,估计也有2000人左右,当然战斗力和美军没法比。
                    4、以352团2营的2个连的力量是根本堵不住的,为什么2营另一个连没用上?估计这个连要看住新村方向的美军所以不能动,要防美军前后夹击。
                    5、为什么新村方向的美38团3营不打出来接应?因为它自身难保,左右都有压力,天亮后还有背后穿插来的117师的压力。
                    6、那么,为什么352团的预备队1营不拿出来?问题可能在于情报的不确定,中方资料包括军科2000年版抗美援朝史还把横城地区的美军错认为美9团(哼,这还是正史呢,这里要不客气嘲笑一把,吃这碗干饭的人还不如我这把2刀子),何况这个SF27支队是2/11日(战役发起之日)的上午才从鹤潭里移往苍峰里的。预备队是准备关键时刻放出的,何时何地是关键时刻?我们事后知道那时2营的方向很关键,但显然352团的领导当时不是这样认为的。
                    7、美军方面的错误是高层轻估或忽视了中方在横城攻势的规模,延误了撤退时间;而撤退的指挥15野炮营营长Keith又摆出了一字形行军次序,这又是一大错。
                    8、美军的错误给了中方可乘之机,不清楚在夜间198师有多少部队于29号公路东侧参战,但如果没有在天亮之前解决大队美军的话,白天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9、但要求198师在118师2个连的协助下在一夜间解决近四千人其中美军二千火力强大的敌军可能是苛求。拿第一次战役的云山举例,劲旅39军8个团还有野炮助阵对付美1个团还打了3天。
                    10、幸好还有117师在下面兜着,但在白天能网住逃敌也有运气成分,后面会谈到这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1-11 02:39
                    回复
                      先大致介绍一下39军117师, 39军就不用多说了,颂剑兄门前不敢班门弄斧,只提一点,在四野高层,似乎有人(陶铸?记不清是在哪本回忆录或纪念文集) 认为解放战争中39军打得最好,但因为纪律不如38军而屈居第二。在39军内部,论历史115师是老大,论战绩116师是头牌,但117师可不是鸡肋,在解放战争中39军的头2个甲等团是出在116师,第3个甲等团就是117师的349团(注38),就是这个团,在横城战役中穿插到后来被美军称为“死亡谷”的横城北鹤谷里地区。
                      117师当时配属42军,计划是42军的124师打头阵,117师随后从124师打开的缺口穿入。从韩美军在横城地区的势态图(见85贴地图)可知这缺口本来就有,所以124师打得漂亮117师穿越得也轻松。但也有沉重的时候,117师部在途中挨炸,师领导中一死一伤,除此之处一切正常,半夜时辰到达琴垡里,再兵分3路,351团插向夏日断掉新村及以北敌人的退路,349团往鹤谷里控制公路两侧要点,以2和3营构成外正面阻击横城援敌,1营构成内正面面对夏日方向协助351团。 350团留一个营在琴垡里保护师机关及后勤,350团主力前出蟾江西岸保护整个师的右侧翼(注39)。中方似乎对横城的美空降187团颇为担心,但这里情报有误,空降187团的主力并不在横城。
                      3个团在到达目的地或途中都遇到了敌人,其中351 团2营攻占路东一高地并声称捉了美军210人,其中土耳其加拿大军数十人(注40),这里存疑,因为和美方资料对不上,再说也没有土耳其和加拿大人,笔者估计很可能都是南逃的韩军。但接下来349团2营前锋5连和横城来援美军的遭遇相当富有戏曲性,2/12日早晨,美军6辆坦克(38团1个坦克排和ST- A分队逃到横城的2辆坦克)和团部1个排组成的一个特遣队从横城出发向北行进,刚过蟾江桥不远,大约在7:30遇到200人左右的队伍,在头辆坦克上的步兵排排长Uzzo以为是韩军溃兵,这时对方中有人用英语说“我们是朋友”,Uzzo更加相信是友军,握了一通手后,人家递给Uzzo一张纸片,上面用英文写道:“投降, 放下你的武器和子弹袋,我们会让你保有你的私人财物并保证你安全回到你们自己一方”。美军没有投降,坦克机枪立即开火,遭遇战爆发,几个中方士兵爬上几辆坦克要向内扔手榴弹,被美步兵击倒;特遣队连忙后撤,但一炸药包在坦克排长Hawden的坦克上爆炸,震晕了驾驶员,因而坦克翻下路基,Hawden被压在炮管下,另外步兵排长Uzzo也受了枪伤,但两人都被同伴救出,中方还试图从侧翼截击,幸好蟾江对岸的荷兰营用火力掩护了特遣队的撤退(注41)。中方的记载是“5连居高临下击退了横城出援的敌坦克7辆,炸毁1辆。6时30分,349团提前30分钟完成了占领预定各要点。。。”(注42)。有意思的是,如果双方记载的时间正确的话,双方用的是不同的时区:中方是北京时,而美方是汉城或东京时间。
                      坦克特遣队退回横城,这使在横城的美38团团长认识到他的二个步兵营和第15野炮营已被力量强大的敌人包围了,但他没有指挥权,只能对上级提出请求,他请求恢复他的指挥权并要求在原州的2营归建和撤出在横城北的部队(注43)。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1-11 02:41
                      回复
                        在SF27支队的美军突围进入新村前,新村的美军也被包围了, 352团3营(或许还有其它志愿军部队)从西侧给新村的压力很大,大约在早晨6时美38团3营K和M连的连部都被攻破,美军好不容易才稳住了阵脚形成对峙(注44);东面的I连也不时遭到自333峰(广田东山)的迫击炮轰击;随后,南面又有117师351团袭来,美军集中了营部连和夜间从西面逃出的韩军及美9团K连残余,还有刚来到SF27支队的榴炮和步兵的帮助,在公路东一高地和351团2营拉锯二次也形成了对峙(注45)。
                        SF27 支队的美军进入新村,不过是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更深的火坑,但当时汇合的美军都感到欢欣鼓舞,在横城北的美38团部队终于都聚在一起了,计有步兵2个营和榴炮1个营,还剩有 2辆坦克和4-5辆高射机炮,再加空中支援,使美军的3个营长们觉得退或守都有把握。韩军逃到新村的是韩8师各团的大杂烩,唯一有建制的是后路截断前从横城增援来的一个工兵连,美军向来是看不起韩军,但人手紧缺,只得通过幸存的韩军中美军顾问和韩团级指挥官,尽量把七零八落的韩军组织起来一起战斗。美方资料中充满了对韩军的蔑视,也没提在新村韩军的人数,不过从中方资料间接地猜测,韩军人数比美军要多(注46),笔者估计美军这时大约还有2200+人,加上韩军大概有5000+。
                        在其它方向,韩3师上午发动的反击失败,而且面临被66军包围的危险,其前沿的二个团22和23团被迫往南撤退,虽然没有像韩8师那样溃败,但韩3师的后撤不可避免地要危及美军的支持部队SF7支队; 在韩3师数英里以东,朝鲜人民军5军团的进攻也迫使韩5师后撤。现在整个横城地区,不论东和西,美军派出的支持韩军作战的部队和炮兵都变得十分危险(注 47)。面对此景,美10军司令阿德蒙德决定撤出所有的美军支持部队。支持韩5师的美野炮第674营(属187空降团)和军直属的野炮第96营在187空降团1营的掩护下南撤到安全地带,另二个坦克支持分队ST-C和ST-E也顺利撤出。
                        当时支持韩3师的美SF7支队(美7师步炮各1个营)大致在横城北3英里鹤潭里东1英里的位置(见108贴地图),其指挥White得到的命令是带领部队西到鹤潭里再沿29号公路经新村南下回横城,但White很谨慎,他先派了个侦察队探路,侦察队还没接近公路就中了埋伏给打了回来。于是White调头朝东,并通知美10军炮兵指挥部他准备顺小溪东去,再从一条羊肠小路绕到横城东向的公路回来。这是个正确的选择, SF7支队在路上的前半段没有遇到一个敌人更没有受到袭击(注48)。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1-11 02:41
                        回复
                          新村的SF27支队也要撤回,但38团3营却要留在新村,有人认为这个决定很奇怪(注49),在书中批评阿尔蒙德没认清形势的严峻,使得38团3营在新村多呆了无谓的几个小时,从而直接导致了3营的失败,同时也断送了SF27支队。这个指责很有力,但公平地说,阿尔蒙德的决定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美军另一个支队SF-7原计划是通过29号公路撤退的,还有韩军,韩8师曹师长可能使得阿尔蒙德和他自己都相信韩8师还有部队在新村以东及以北作有组织的抵抗,这些美军和不存在的韩军的撤退都需要38团3营在新村的掩护。
                          阿尔蒙德同时命令恢复美38团级战斗队 (RCT) ,团长Coughlin准备行使他的指挥权,但美2师师长拒绝了要原州的2营归建的要求,原因是原州与横城公路的西侧发现了中方部队(应该是125师),需要2营去应付。这使得38团团长陷入更尴尬的情况,他要指挥的部队都在包围圈内,而他要调的援军却没有!横城虽有荷兰营,但荷兰营要保卫横城而不能动。
                          新村美韩军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1-11 02:42
                          回复
                            新村的SF27支队计划向横城突围,用的战术和早晨从鹤潭里突围到新村一样,步兵在炮兵和空军的支持下占领路两侧的高地以掩护大队和炮兵通过,美军自称为袖笼(Sleeve)战术,步兵即为保护两侧的袖笼,计划西侧是美38团 1营的B连,东侧是美C连,实力不足的A连作预备队,1营的武器连(D连)及营部连和第15榴炮营随后居中跟进,同行的还有装有所有美军伤兵的车队(注 50),另外韩军也被投入了战斗。
                            有一个插曲值得一提,就在SF27支队准备突围前,美军一架直升飞机在中方轻武器的弹雨下降落新村抢运重伤员,当时在地面的Mace(就是那个从苍峰里突围时幸运的前锋坦克指挥)回忆时称赞道“这是我所看到的最勇敢的事之一”,在运伤员时, 2个帮助搬运的士兵被打死(注51)。中方资料对于直升飞机使命的解释颇有意味,“敌一架直升飞机。。。降落在夏日附近,将韩8师师长和美2师9团团长等数人接出逃走(敌军规定,美军团以军官韩军师以上军团,在紧急的情况下可享受飞机接救待遇)”(注52)。看来包围圈内没有符合这个规定的军官,要么是美军还没有中方想象的那么腐败。
                            11:45,SF27支队开始突围,坦克和高射机炮M-16打前阵,美军步兵上了刺刀在地空火力掩护下发起了冲锋,开局兆头不错,似乎气势如虹,一气向前推进了1英里。但随后遇到了坚硬的阻力,美1营营长 Keleher即命令A连加强路东B连,营部连加强路西C连继续前攻。路东的战斗特别激烈,双方在路边的山头上几乎每一寸土地都要争夺,A和 B二连的力量迅速衰竭,只乘下40个人合并成一个临时作战单位。这时A连连长Gardner看到一个韩8师21团的指挥官,要他“带着他的懦夫军队投入战斗”,但该军官指挥不动他的人马,于是Gardner棒打脚踢地把韩军赶进战场,一个他描述为“到处散布着死人-美国人,韩国人和中国人的战场,”(注 53)。
                            前线人手紧缺,Gardner回去搬援兵,但很多美军炮兵的表现不比美军看不起的韩军好,不少人找各式各样的借口,有的说炮兵不是战斗人员而且也没有战斗欲望;有人躲在隐蔽处希望指挥官们找不到他们,似乎在等待敌人找到他们。[cchere.net 西西河 bos]
                            中方同样伤亡很大,“二营凭借有利地形,与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教导员邹锦章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紧靠公路的5连和据守中央高地的4连打的最艰苦顽强。5连在连长辛全才指导员曹根福(全军战斗英雄)的率领下,与敌展开了殊死搏斗”。5连连长指导员先后阵亡,乘下的30余人在司号员的带领下守住了阵地。4连主阵地上的二排全部阵亡,指导员组织了连部勤杂人员包括通讯员司号员炊事员等十余人进行反击,在侧翼6连的支援下夺回了主阵地(注54)。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1-11 02:43
                            回复
                              志愿军穿插渗透部队,这种攻击组织形式极易在山林茂密地形得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01-11 02: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