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渡吧 关注:102贴子:6,059

〖☆寻渡☆〗说说那首叶芝的诗《被偷走的孩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吧,人间的孩子,到水边和旷野中来,和一个精灵握手。
这世上的哭声太多,你不懂的……


IP属地:广东1楼2018-01-25 22:25回复
    本诗作于1886年(又名失窃的孩子),是叶芝早期的名篇,基于爱尔兰一个古老的关于仙女诱拐一个小孩的传说。叶芝一直对爱尔兰异教的传奇着迷,诗中提到的地方分别是leitrim和sligo,都是叶芝童年时代深深眷恋的地方。这首诗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和前拉斐尔派的影响,充满梦幻情调。


    IP属地:广东2楼2018-01-25 22:25
    回复
      【被偷走的孩子】
      在湖水那边,是史留斯料峭的高地,
      那儿,一座绿荫的小岛上苍鹭振翅,惊醒了恹恹的河鼠;
      那儿,我们在魔桶里藏进了满满的浆果,还有偷来的红艳艳的樱桃。
      来吧,人间的孩子,到水边和荒野里来吧
      和一个精灵手牵手吧
      这世上哭声太多,你不懂呀。
      那儿,有月光如波浪般跳动,
      幽暗的沙滩罩着迷蒙的彩色,
      在最远最远的玫瑰园里有我们整夜整夜的步履。
      我们交织着古老的舞步,双手和眼神也交错如旋舞,直到月亮离去。
      我们来来回回地跳跃着,追逐那些晶亮的泡沫。
      而你们的世界却充满了烦恼,在睡眠里也冲突着无尽的焦躁。
      来吧,人间的孩子,到水边和荒野里来吧
      和一个精灵手牵手吧
      这世上哭声太多,你不懂呀
      那儿,漂泊的流水从葛兰卡的山坡冲下,
      藏进芦苇小小的缝隙,容不得一颗星星的游泳。
      我们寻找着熟睡的鲑鱼,然后喃喃在它们的耳边,骚扰着它们的梦境。
      我们倚靠在蕨草上,看那蕨草把泪水滴落进年轻的溪流。
      来吧,人间的孩子,到水边和荒野里来吧和一个精灵手牵手吧
      这世上哭声太多,你不懂呀。
      那个眼神庄重的孩子正和我们一起走着他再也听不到温暖的山坡上牛犊稚嫩的呼叫;
      也听不到水壶在炉子上的鸣叫,那声音曾安抚过他的心灵也听不到了
      老鼠围着箱子的蹦跳因为他来了,人间的孩子到水边和荒野来了
      和第一个精灵手牵手
      这世上哭声太多,你不懂的……


      IP属地:广东3楼2018-01-25 22:28
      回复
        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是作为后期象征主义大师的身份而成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者和代表作家的。其象征主义诗歌早期、中期和后期各个阶段的发展,体现了其诗歌风格,也反映其思想和人生观的变化。《被偷走的孩子》属于叶芝早期象征主义的作品:苦苦呼唤的“尘世的玫瑰”在诗人早期的诗作里,总是隐隐中透着一丝哀伤、悲婉,笔触细腻而清丽,情深款款。这个时期的诗作主要有情诗,还有描写基于民间传说的瑰丽如梦呓般的仙境的诗歌。最为脍炙人口的有《偷走的孩子》、《谁与弗格斯同行》,更有《蜉蝣》、《走过黄柳园》、《茵纳斯弗利岛》和《当你老了》,还有《爱情的悲哀》。这些都是1889年诗人的第一部诗集《漫游的奥依辛和其他的诗》出版之后的诗作。诗人在致凯瑟琳・泰嫩的信中曾说到:“……在《奥依辛》的第二章,我模拟象征主义的风格,写了一些也许只有自己才能明白的诗句。我奉献给读者的是浪漫。……如果说整首诗有些晦涩,那正是象征手法产生了作用的缘故。我的早期诗歌很流畅,细节明朗,因为我憎恨那种有气无力的现代风格。”可见,诗人早在1889年就开始运用象征主义手法了。从1889年到1904年的这段时间,可粗略地归为诗人象征主义诗歌发展的早期,即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里,诗人从对世界充满幻想和对爱情充满憧憬,直到1903年所爱的人嫁为人妇,经历了对爱情的第一次幻灭。诗歌中的语言风格也从一开始的宁静、单纯、清逸,而逐渐硬朗。从一往情深的《当你老了》、《尘世的玫瑰》以及《诗人致他的爱》、《他想要天国的衣裳》,到《爱人哀悼着爱的失去》,到最后绝望的《绝不要献上整颗心》,我们可以窥视到诗人在爱里的心路历程。但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始终渗着浓浓的哀婉凄清,有一种“病态之美”。在同一篇文章中,诗人还说:“读者不会知道我在什么地方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他们不会识破的。一旦他们识破,诗的艺术性就会遭受损失。”诗人在其早期诗作里确实融入了许多象征意象,而且大部分都来自爱尔兰童话。这些象征意象与诗人诗作的内容和风格如水乳交融。而在叶芝早期象征主义的中心,是玫瑰的意象:《尘世的玫瑰》中慨叹的转瞬而逝的美丽,《秘密的玫瑰》中那遥远的,秘密的,不可侵犯的”女神般神秘高贵的玫瑰,还有《致在时间的十字架上的玫瑰》中那“红艳,高傲,悲伤”令人既爱又恨的玫瑰;人们追求永恒的美丽,而永恒的美丽却为其永恒而感到悲哀(《战斗的玫瑰》)。面对往往来来,如江水般涨落消逝的芸芸众生,永恒倍感孤寂、无奈。玫瑰的意象,飘渺、冷艳,究竟诗人叶芝是在向心中的某一个女人倾诉,抑或是在吟诵着某种永恒的美或是他心中的缪斯女神,诗人并没有明说。但这反复出现的一系列的玫瑰的意象,却交错叠织出叶芝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主旋律。


        IP属地:广东4楼2018-01-25 22:28
        回复
          然后这首诗被一个钢琴家印在自己专辑封面上。


          IP属地:广东5楼2018-01-30 18:03
          回复
            你们猜猜他是谁呢?


            IP属地:广东6楼2018-01-30 18:03
            回复
              我知道,不过我不说,我忍着。


              7楼2018-03-19 21:48
              回复
                好吧,我知道是哪张专辑上的,凑是不剧透!


                IP属地:广东8楼2018-06-14 22:06
                回复


                  IP属地:广东9楼2018-07-06 17:53
                  回复
                    这世上的哭声太多,你不懂的。


                    IP属地:广东10楼2018-09-12 10:01
                    回复
                      都这么有文化老娘有压力啊。


                      11楼2018-12-13 22:57
                      回复
                        不懂你们在说什么,新人,报个道先。


                        12楼2018-12-13 22:59
                        回复
                          好美的意境……


                          IP属地:广东13楼2018-12-23 20:31
                          回复
                            这世上的哭声太多,你不懂的……


                            IP属地:广东14楼2018-12-23 20:31
                            回复
                              这比那首当你老去更有意思。


                              IP属地:广东15楼2019-01-08 00: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