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馍筐子是纯手工编制的,小的25块钱,大的60元一个!”73岁的怀老汉家在皖北乡镇,从家里推着满满一板车馍筐,步行三十多里来到城里售卖。一位环卫工大婶想买馍筐,仔细地挑拣起来。怀老汉对清洁工大婶笑呵呵地说:“俺妹妹(皖北亲切称呼),你诚心要,就给20块钱好了。”环卫工大婶愉快地掏出一张面元大钞递给老怀。老怀拿着钞票对着太阳瞅了起来。“你可瞧好了,咱环卫工可不花假钱!”清洁工大婶笑道。
当问到怀老汉花多长时间编这么多馍筐子时,怀老汉说:“俺家里最多的时候,请十几个人编筐,我自己到城里来卖,别小看我,我可是老板!哈哈!”
环卫工大婶买下一个馍筐后,见有人围观老怀的摊子,就顺势帮老怀介绍起生意来。“马上就要过年了,谁家不蒸馍?谁家都离不了馍筐子!”在环卫工大婶的热心介绍下,不一会的功夫,老怀的馍筐子卖出去了五六个。
“看这馍筐,都是用麦秸秆和毛根叶编的,你看看手工可细,看看这筐多好?小的只要25块钱一个!”环卫工大婶给一位顾客介绍起来。
一位美女买下一个馍筐,递给老怀一张一百元的钞票,老怀有点纠结,找不开。
怀老汉高兴地盘算着这一会儿的收入,有100多块,就买了块烤红薯充当午饭:“俺妹妹,烤红薯咱俩一人一半吧?”怀老汉在环卫工大婶的“推介”下进账一百多元,买了一块烤红薯,掰开两半,分给环卫工大婶吃。环卫工大婶不好意思,连忙谢绝。
怀老汉吃一半烤红薯,另一半藏在了馍筐子里。
吃完一半烤红薯,怀老汉拉着板车继续叫卖馍筐,环卫工大婶叮嘱:不要乱扔红薯皮啊!关注微头条:西楚朗雨,更多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