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那几日大雪纷致,对于我一个不怎么关注天气预报的人来说。自然是认为来的有些突兀。年的第一场雪,令我意外的是这座小城里会有这样一番景色,前几日被网民们埋怨的雾霾随着冽风和骤雪消散不少。我一人站在办公室的窗户边,看那高铁的呼啸而过和起落的飞机茫然,我们总是顾影自怜,在寒风和夜幕里···回过身来,是单曲循环的赵雷的成都。
我是该去次成都的,不是为赵雷的成都,是为自己心里那个成都。订好第二天的高铁票已经是深夜了,从决定去成都到购票,没有超过3小时。在年轻的时候以年轻的名义,奢侈的干够几桩坏事,然后及时回头、改正,从此褪下幼稚的外衣,将智慧带走,做一个合格的、对生活负责任的人,但生活真的很累,事业、婚姻、爱情、亲情、友情···最后发现我们的一生,都是再为周围的人活着。成都,也算是偷得半日闲吧。
1月6日中午11点整得票,我起个大早,因为低温大雪,从机场到火车站的路并不好走,从的预售上看,鬼知道又会有都少人排着队在柜机上取票。不出所料,国道上有少许积雪,在桥段已有结冰,本就不大且不繁华的城市的街道在今天异常拥堵。走走停停,找到车位停车已经点半了,不过还算顺利。取票、吃饭时间紧凑,车站门口广场还在建修,高铁的通车使得原本冷清的汉城车站变的异常热闹。经历过许多,我们都在看见这个小城变的越来越好,但成都,是一定要去的。列车因为天气影响,晚点16分钟,在站台列车员的不断广播里,我踏上了开往成都的D1921。
列车行进,车内的人操着各地方言嗑着瓜子有说有笑,我转过头望了望向后奔去的这座城默然闭上眼睛。是失望?是期许?是忧伤?这大概都不是。或许旧忆就像一扇窗,推开了就再难合上,在这场故梦里,浆声远荡,去别处,遗忘······我们总是念念不忘,总是喜欢回忆过往,可时间也在一点点消逝,再多的回忆,也改变不了已经过去的结局,我们总是要向前看的。
广元,依旧熟悉的站台道路,走下列车望了望出站口,看还未曾改变的那一处处风景,我还是转身走回了车上。实际上不曾忘掉的,是曾经的那个自己。12年的新疆之行,广元市是我的起点,那时年少,离别对家乡的想念是非常浓郁 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渐渐的,这种感觉却消失殆尽,对于家而言,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摆正她的方向和位置,也许,这是少数年轻人里有过的感觉吧。短暂的停留,列车继续南下,出广元不久,那白雪天地消失殆尽,远处的青绿的松林 是南国的写照。不再想,不再看,闭起双眼听着忧伤的音乐渐行······
第一次到成都这个陌生的城市,慵懒、惬意、轻松是第一感觉,渐渐的明白为何说“少不入川,老不离蜀”。这大概只有到过这座城市的人才明白吧。与盛世长安相比,这两座城市是分两极化的,却也又非常相似。汉城在这两地之间,行政属西北,地理属南,却是有些腼腆。有一句“北城以北,薄凉哀伤。南国之南,时下渐寒”怕就说如此景象吧,南国寒意微微,北国早已千里冰封。回望历史,汉城原来的地位和如今的省城西安、成都一般,在元代后被划分陕西省,建国后从陕西省内第二大城市沦为倒数,也是这座城池的悲哀吧。历史是人生的镜子,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总有辉煌的年代和低糜的岁月不是?
我一路走走停停,街头,三三两两的人迈着淡然的步伐走过,不知道我身边走过了多少人,忘却了多少人。茫茫人海里,我们何时遇到对的人呢?有人说人生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错误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错误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正确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还有就是正确的时间遇到了正确的人。我不经意已走过两个区域,即使如此,谁也不能避免可能会回到错误的起点。运气罢了。人生一路上的风景啊,就像汉城今天的雾霾,朦朦胧胧,模模糊糊胡的,不提退却,摸着向前,谁也不知道雾霾何时消散。成都,没有西安的拥挤忙碌,没有汉城的喧嚣抱怨,更没有库尔勒的燥冬,这也是许多人喜欢这座城市的原因吧。
在青羊区找了个住处,临近主路,却依然安静,只有过往二三人来去五六车,大概是我去的不是时候吧。安顿好后游宽窄巷子里,一处不显眼的墙壁上的黑板上,用粉笔写着李亚伟的诗歌《酒中的窗户》,正当酒与瞌睡连成一大片,又下起了雨,夹杂着不好的风声,朝代又变······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我木然的走向黑板下瞅了瞅便涌进了人流,实在没心思去想这首诗歌和宽窄的联系。在人流里,也怕只有我一人去看了这首诗歌吧。
到成都,有一个地方总是要去看看的。夜幕的降临倒却是给这个城市曾添不少活力。和朋友相约在玉林路的小酒馆,沿着玉林路一直走,我却实在想象不出赵雷那首《成都》里的成都是什么样子,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现在的我却没有了丝毫当时的记忆和感觉。也或许,在我的内心,深深喜欢的,还是北方的那座城吧。街道人头攒动,在这个城市里,火热的辣是随处可见的,路边的火锅小店生意异常红火,虽说这南国火热,却也是寒冬腊月,门口的露天里依旧234人一簇坐在寒夜里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