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蓝蝶吧 关注:78贴子:27,146

【转文】《教育与洗脑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屏蔽异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导读:
教育的理想是举一反三,我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才能举一反三;洗脑则在于消除你的独立见解,你所接受的东西里不包含未来自主生长的种子。
1辞典上洗脑与教育的区别
教育是教育,洗脑是洗脑,把教育混同于洗脑肯定是不对的。不过,两者到底区别何在,也不是那么容易想清楚。
厘清两者之间的区别,近世以来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传统社会,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分歧较少,因此,灌输不灌输就不是那么突出的问题。
现在,多元价值、多元文化的理念被广泛接受,个人的自由选择得到推崇,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虽然过去的统治者宣扬的那一套意识形态也有洗脑的成分,但只到了最近百十年,世界上的洗脑机器被开发得越来越强大。
所以说,教育和洗脑之间的张力,今天格外凸显。让我们从洗脑说起。
“洗脑”这个说法大家都熟悉,每个人都可以列举很多例子,从nacui德国说到传销,从商家的宣传到不同的政治主张,怒斥那些施行洗脑的坏蛋,嘲笑那些被洗脑的人,抨击可以很过瘾,大家听得也开心。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2-08 20:24回复
    不过,抨击嘲笑太容易了,倒可能妨碍我们思考。我今天想说的倒是,洗脑的问题有点儿复杂,值得我们多加思考。
    说到洗脑,大多数同学想必读过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这是本小说,不过,离开现实并不远。
    我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所谓“四人帮”,他们建造起强大的宣传机器,这台机器编造历史,歪曲现实,日夜不停地给我们灌输一套虚假的意识形态,告诉我们说,中国人民生活得最幸福,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着我们去解放。
    大多数人信以为真,现在回顾当时,我们会说当时自己被洗脑了。听说,我们邻邦朝鲜的民众今天还是这么想的;我们会说,那是他们被洗脑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2-08 20:24
    回复
      仅仅灌输一套虚假的意识形态是不够的,为了能够洗脑成功,同时还得屏蔽掉其他的信息,不允许异见出现,更不允许它传播。
      所以,这台宣传机器还要跟严格的审查制度配套。很显然,如果民众有多种信息渠道,获得官方宣传之外的不同信息,相反的信息,他们就可以比较、甄别,就有可能怀疑被灌输的画面。
      如果有人表达了异见怎么办?可以动用专政机器把他抓起来,或者,干脆从肉体上把他消灭掉。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2-08 20:25
      回复
        1966年有个叫做遇罗ke的青年,他写了一篇《出身论》,反对当时的一幅红色对联,“老 zi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他就被抓起来,最后被枪bi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2-08 20:26
        回复(1)
          遇罗ke所讲的,现在只是很普通的看法,再说,“老 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hun蛋”即使在当时也不是正式的官方立场,可是,遇罗ke还是犯忌了,因为他用自己的脑子想事儿,没有完全依照官方的口径说话,发出了一点点独立的声音。
          我想说的是,在宣传机器和审cha机制背后,还要有赤裸裸的暴力。遇罗ke是个可敬的青年,当然,他只是千千万万例子中的一个,当时,千千万万的人因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而被逮bu,甚至被残酷杀害。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2-08 20:26
          收起回复
            这里不重复这些定义,归纳下来,大致意思是:强行灌输一套虚假的观念。有的说法更周全,加上了“为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给别人强行灌输一套虚假的观念。
            这个定义里面有三个关键词,一个是灌输,一个是虚假,最后一个是为了洗脑者自己的利益。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教育和洗脑的区别。我们不妨对照这三条来展开我们的讨论。
            先说虚假。洗脑要灌输给我们的,是虚假的观念而不是真理。教育的目的则相反,教育是要让我们获得真理。这
            是洗脑和教育的第一层区别。这好像是很重要的一条——要是洗脑的结果是给我脑子里装上了好多真理,即使用了点儿强制,洗脑似乎也还是一件好事。是不是这样,我后面还会谈到。
            再说第二条,强行灌输。洗脑要把一套虚假观念灌输到我们脑子里,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开动宣传机器,不管你爱听不爱听,宣传机器不停运转。
            大家都听说过戈培尔有句名言: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教育则不同,教育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是自愿自主的。
            有些论者甚至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自由的交流。这是洗脑和教育的又一层区别。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2-08 20:27
            回复
              第三条是“为了自己的利益”。nacui的宣传为的不是德国人民的利益,为的是nacui党自己的利益。
              再以传销为例,他给学员灌输传销多么多么有利可图,谁有利可图?首先是他自己,他发展了下线,他自己先就赚上了一笔,你会不会赚到,那其实不是他关心的事。
              教育就不是这样,我们教育自家的孩子,教育我们的学生,当然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学生好。这是洗脑和教育的第三层区别。
              如果你接受我教给你的东西,我就明显会得到好处,你显然有理由对这套东西保持警惕。丈夫教妻子三从四德,妻子信了,从此丈夫在外面吃喝piao赌,妻子低眉顺眼不敢说个不字。
              这时候,妻子很有理由怀疑“三从四德”这套道理是不是一套好道理。我不是说女人贤惠不好,不是说国家利益不重要,但显然得有点儿什么跟这些东西配套才对,例如,国家利益重要,另一方面,个人权利也重要。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2-08 20:28
              回复
                2上述区别的疑点
                虚假,灌输,为了洗脑者自己的利益,从这三个方面看,的确,教育都不同于洗脑。不过,我们要是多想一步,这三种区别,每一种区别都不是那么分明,都还有疑点。
                就说强行灌输吧。这里的疑点是:一方面,洗脑不一定都靠强制灌输,另一方面,教育也有强行灌输的一面。
                先从教育这方面说。我们现在实行高中以下义务教育,这同时也是强制教育,家长不让孩子受教育是犯法的。教育也并不总是讲道理,很多东西直接就要求学生背下来。
                老师要求学生背这首诗,背这篇课文,这不是灌输吗?历史课、政治课,灌输的成分就更多些。灌输背后都有强制,背不下来就扣分,这就是一种强制手段。
                想想我们怎样教孩子弹琴,强制就更明显了——你跟孩子说,你要么坐在这儿好好弹琴,要么上院子里耍去,十个孩子十个到院子里耍去。
                有些论者主张真正的教育不可以是灌输,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自由的交流。这种主张,显得开明,而且政治上正确。
                我当然十分赞成我们的教育应该减少灌输的部分,增加自由探讨的部分,到大学阶段,尤其要更多的自由探讨。不过, 教育不可能等同于自由交流。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2-08 20:28
                回复
                  3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屏蔽异见
                  我不是说,洗脑和教育没有区别,而是说,要弄清这些区别,有可能比我们一开始想的要麻烦一些。
                  我们现在试着再往下想一想。我觉得,要想得更深入些,需要把我们一开始提到的一些因素引进来,要把屏蔽异见、暴力支持这些因素引进来。
                  我们说到,教育难免有灌输的成分,不过,老师虽然规定了你必须学什么东西,他通常却不禁止除此之外你学点儿什么。
                  换句话说,他并不屏蔽相反信息和异见,不禁止你去参照比较,也不禁止你去琢磨这些东西背后的道理。你必须把这首诗背下来,但你去读别的诗,他不管;
                  不管你懂不懂,你必须背下这个公式,但你偏要自己去把这个公式推演出来,老师并不禁止,多半还会鼓励。洗脑就不同了。我们说传销班是洗脑,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它力图屏蔽不同信息。
                  你一进了传销班,多半会被封闭起来,不允许自由出入,还把手机没收,不让你自由通话。上面我们讲到,专事灌输的宣传机器总和审查制度配套的。
                  我们曾问道,爱国主义教育对谁有好处?这个问题也跟一个社会的信息自由程度相关。
                  二战期间,美国和日本都提倡爱国主义,美国人和日本人也都很爱国。两相比较,美国人有相对较多的自由来接触各方各面的信息,他们相对比较容易了解这场战争的起因,有较多的自由了解到反战的思想,等等.......
                  不像在日本那种军国主义环境里,掩盖战争的起因和实情,禁止谈论政府的决定,就此而言,美国的爱国主义观念里,洗脑的成分就少一些。
                  我上面说到,用真实还是虚假来区分教育还是洗脑不是最好的角度。的确,一上来就争论谁是真的谁是好的,难免一头雾水。
                  比较看得清楚的区分,在于是否屏蔽异见,而这恰恰是区分真假的一个先决条件。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开始难免被灌输了不少东西,这些东西是真是假是好是坏,我们一开始不怎么清楚。
                  但若我们有获取信息的自由,能够拿其他的东西来跟教给我们的东西做比较,我们就会慢慢培养起自己的判断力。
                  大家都知道,教小学生学东西,强制的成分多一点,而且,不少东西,我们并不讲解背后的道理,就让他们死记硬背,随着孩子长大,强制因素会越来越少,越来越依靠讲道理。
                  为什么?很简单,他们长大了,懂道理了,有了自己的判断力,而且还能够反过头来判断一开始教给自己的那些东西是真是假是好是坏。我们不妨把这一点概括为:回顾始知真假。
                  是教育还是洗脑,我们往往不能只看当下是否带有强制来确定。
                  等孩子长大了,知道的更多,眼界更开阔了,自己对好坏对错自己有了良好的判断力,反过来看当年,他会认可当时老师给他选的诗是比较好的,或者比较适合他当时这个年龄阅读的。
                  他会看到教育和灌输之间的区别。他回过头看学钢琴的过程,哪怕记得其中包含相当的强制,他也多半会理解这种强制。
                  他这时候早知道根本没有圣诞老人送礼物这回事,但他不会把这些当成欺骗。洗脑的情况就不同了——被洗脑的人一旦能够判断真伪,他就会感到自己当年受了欺骗,他不会感谢当年给他灌输东西的教师,甚至不能原谅他。
                  从教师一方面来说,他虽然有一套他自己的课程,但他并不限制学生接触别的东西,这恰恰表明他自信他所教的是正确的知识、正当的道理。
                  实际上,这种自信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不禁止学生接触不同的东西,相反的东西,反倒鼓励学生时不时跳出他所教的东西。洗脑者却没有这份自信,所以他需要禁止你接触与他不同的那些东西。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2-08 20:37
                  回复
                    当然,回顾始知真假只有部分的解释力。你教孩子吃辣,他也许慢慢就喜欢吃辣了,教一个人喝酒,他慢慢就爱喝酒了。
                    钢琴和数学也是一样,实际上,如果他将来成了数学家,钢琴家,一定是他后来慢慢爱上这个行当了。
                    这是从正面说,如果从反面想,你教给他什么他就爱上什么,正是洗脑这件事最可怕的地方。圣殿教徒直到自杀前的一刻,可能仍然相信他的人生受到了正确的指引。
                    与此类似的还有大家都听说过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他明明是受害者,结果他会爱上迫害者。你看着他受迫害好悲惨,但他即使了解到正常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仍然不觉得他那是悲惨。
                    在极端情况下,事情的确会糟糕到无法挽回。回顾始知真假好坏,也关联到“对谁有益”的问题。
                    学钢琴是非常艰苦的过程,也许没有例外,学钢琴的孩子在小时候都相当抵触,但你长大以后,弹得一手好钢琴,成了郎朗了,这时候你会感谢逼你弹琴的家长和严格要求你的钢琴教师。
                    即使你没有在弹琴的路上走下去,你也能理解家长为什么让你学琴,你多半也能从学琴的经历中获得很多益处,例如培养了自己的乐感。
                    加入传销团伙的学徒,到头来大多数都发现自己什么好处都没得到。事后回顾,nacui主义对德国人民并无好处。
                    不过,“对谁有益”这个问题还有更深的内容。从传销的例子看,灌输观念的一方明显得了好处,被灌输的一方明显吃了亏。
                    但并不是在所有事情上,谁受益都这么一清二楚。其中的一个缘故是,人生的好不是一种完全客观的东西。你女儿想报哲学专业,你坚持让她上商科,你认为学商科对她有好处。
                    她上大学了,谈了个男朋友,你看了看,这男生不像是将来能挣大钱的,坚持让女儿跟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谈朋友。
                    当然,你是为了孩子好。而且,到头来,你可能的确是对的,我们家长是过来人,我们知道,人在年轻时候比较浪漫,容易想入非非,等到结婚生子,就变得“现实”了,那时候,她才真正知道什么是好,学商科对她更好,另一个男人更适合她,等等。
                    好,就算你是对的,就算女儿再过十年以后会发现你当时是对的,你现在是不是就应该强扭着她照你的想法去做,仍然是个问题。
                    你为我好,而且你是对的,但我并不因此就该事事照你说的去做。照我自己的想法去做,这也是我的好的一部分。私人生活是这样,公众生活也是这样。
                    即使我们有一个关心民众福利的政府,即使这个政府的某个举措是对的,这些仍然不够,政府还有责任,让民众认识到它的这些举措是对的。
                    前面曾问道,要是洗脑的结果是给我脑子里装上了好多真理,洗脑会不会是件好事?不是。
                    我是要真理,但我不只是要占有真理,我要的是追求真理从而认识真理,要的是我自己去逐步认识真理这样一个过程。
                    或者反过来说,如果你自己并不追求真理,那么,即使真理落到你手里,你也不知道它是真理。
                    教育的理想是举一反三,我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才能举一反三;洗脑则在于消除你的独立见解,你所接受的东西里不包含未来自主生长的种子。
                    教育里有一部分,当然是长辈和老师把他们认为好的东西,把他们认为正确的知识,传递给下一代。
                    然而,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培养学生的独立判断力,培养他的自由人格,希望他成熟起来,能够在他自己的时代里,依他自己的性情,去获得他自己的好,去过上一种有充实意义的生活。
                    至于什么是他的有意义的生活,则并不由教育者决定。依我看,这是教育和洗脑最根本的区别。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2-08 20:38
                    回复
                      世上有种种可能的生活,其中只有一种,是我选择的,或是我被抛入的,但我并不是被封闭在这种生活里面,我有所领悟地过着这对我唯一的生活。
                      这种生活因此富有意义。这种生活富有意义,当然不见得在于我从这种生活捞够了好处。它富有意义,蛮可以是因为它富有创造性,蛮可以是因为它为别人带来的好处,蛮可以是,像特雷莎修女那样,因为它充满了对不幸的悲悯。
                      在极端情况下,也可以是,因为我为我钟爱的人,或为我的民族,献出了我的一切,包括我的生命。
                      修道士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并因此而幸福,这跟朝鲜人民的幸福感不同,不是因为他不了解在这种生活之外还有别种幸福,一旦他有了别种生活的可能,就立刻去过别一种生活。
                      为国捐躯的壮士宁愿牺牲自己,不是因为他被洗脑了,而是因为他若临阵脱逃,他就否定了自己生活一场的意义。
                      4暴力是洗脑的“压仓石”
                      一开始,洗脑的几个要素我们是分开来讨论的,但到后来,我们逐渐看到,是否灌输,真实与虚假,对谁有好处,屏蔽信息,以及我们还没有讲到的一些因素,它们是互相联系的。
                      例如,我前面说到,要进行洗脑,屏蔽异见是很重要的,但是,若无其他因素协助,屏蔽异见的作用其实也有限。
                      上世纪50年代,有过一场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你们可能读过杨绛的《洗澡》,对,当时不叫洗脑,叫洗澡。
                      那时候,大多数知识分子的眼界并不十分闭塞,好多知识分子从前读过好多别样的书,了解别样的世界,不少还是从美国欧洲回来的。
                      但思想改造运动还是获得了相当的成功。这部分是由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总体上主动参与了这场改造运动。
                      我认识不少这样的前辈,读过不少回忆录什么的,知道当时很多知识分子的确抱有某种真诚,主动投入这场运动,后来也多多少少真心诚意地接受了这种改造。
                      早在前面几十年,受到种种思潮的影响,很多知识分子已经产生了深刻的自我怀疑,存着想要融入时代潮流、想要接近工农和广大人民的念头。
                      不过,自我改造的真诚愿望显然不是故事的全部。在思想背后,还有好多实实在在的手段。
                      说得轻,你改造得好,你当了教授,当了主任,提了工资,收到高级会议的邀请信,你改造得不好就得不到这些。
                      说得重一点呢,你改造得很不好,你拒绝改造,那你就会得到另一些东西,啥东西呢?我无须多说。
                      没有强权做靠山的主张,即使流于喋喋不休的宣传,也很难把它说成是洗脑。祥林嫂喋喋不休,是让人烦,但没人说她在给我们洗脑。
                      单单宣传,还远远够不上洗脑。前面提到过戈培尔的名言: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
                      恐怕这本身就是一句谎言,因为它不提nacui暴力机器的支持,没有这种暴力支持,那套宣传即使再重复几千遍恐怕也难变成“真理”。
                      宣传和屏蔽异见是洗脑的明面,背面得有暴力支持。在洗脑过程里,无论出场不出场,暴力往往起到“压仓石”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说到洗脑,我们首先会把它和强权连在一起。
                      离开暴力,洗脑很难成功,即使成功,一旦暴力胁迫消失或减轻,洗脑的效果往往很快就挥发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2-08 20:39
                      回复
                        刀尔登最近出了一本小集子,叫做“亦摇亦点头”,其中一个反复提到的观察是,他小时候,铺天盖地都是同一种意识形态,可是后来读到一点点相反的或只不过是不同的东西,脑子里原来那套观念挺快就瓦解了。
                        你也许会说,刀尔登这个人比较聪明,智商比常人高一点儿。那就拿我自己举例吧。
                        我比刀尔登大十几岁,在那套意识形态的环境里待的时间更长,接触到不同的东西更晚,但基本情况也差不了很多。
                        例如,我从小听到的全部是斯大林怎么怎么英明伟大,可是才读了一本吉拉斯的《同斯大林的三次谈话》,原来那种观念就动摇了,一本不见经传的小书,怎么就让我开始信吉拉斯了,不信宣传了那么多年的东西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洗脑机制里真正起作用的是暴力。宣传、屏蔽、被洗脑者自己的愿望,这些都是真实的因素。
                        但我怀疑,去掉了暴力的因素,我们就很难全面地刻画洗脑机制。而且,暴力并非只在外部起作用,它还会跟机制里的其他因素产生化合反应。
                        我们刚才讲到自我改造的真诚愿望,也许,只有联系于暴力才能更深入地分析这种真诚。我们并非所有时候都能把真诚与被迫、主动和被动分得清清楚楚。
                        有时候,我被胁迫去做一件事,我讨厌人家胁迫我,我恨别人胁迫我,但在适当的条件下,我也许会让自己觉得,其实我不是被胁迫的,我是自愿去做的。
                        不说别的,这里涉及我的自尊,自愿去做一件事情比较多一点尊严,被人胁迫去做一件事情,尊严就少一点。我不想再在这个方向上分析下去了,人性中有很多让人不忍深思的东西。
                        5慎言洗脑
                        我们从好几个方面谈了谈教育和洗脑的区别。最后我还想说一说另外一个区别,那就是,一个接受教育的人,通常知道自己在接受教育,他也承认自己在受教育,但一个被洗脑的人,却不知道自己被洗脑,也不承认他是被洗脑。
                        我们说朝鲜人民被洗脑了,这是我们的说法,不是他们自己的说法,他们自己恰恰视之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他认识到自己被洗脑了,他差不多已经脱离了被洗脑的状态,就像梦醒了才知道自己在做梦。
                        被洗脑的人不觉得自己被洗脑,洗脑这个说法是从外部加给他的,由此生出一种有趣的现象——你指斥他被洗脑的时候,他可能反过来指斥说,你这么认为,是因为你自己被洗脑了。
                        一般来说,自由主义反对专制,主张自由教育,而洗脑通常发生在专制政体下面,由此,自由主义者通常对洗脑更敏感,对专制政府的洗脑机器更加警惕。
                        但现在有人反过来指斥自由主义——你们反复宣讲自由主义主张,这也是一种灌输,这些主张本身也是被洗脑的结果,被西方意识形态洗了脑。
                        这样说下去,只要有不同看法,就是有一方被洗了脑,或者干脆双方都被洗了脑。那当然就说不上教育和洗脑有什么区别了。
                        自由主义者像所有主义者一样,有时要宣传自己的主张,宣传起来,难免有点儿喋喋不休。
                        我们每个人都难免想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去影响别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些人有点儿教条,喜欢说教,老想去影响别人。
                        但影响别人不等于洗脑。按照前面的分析,洗脑还要依靠屏蔽异见、暴力支持等多种因素。自由主义的一个基本诉求就是言论自由,信息流通自由。
                        而且,从我们的现实情况看,自由主义者在我们这个社会处于边缘地位,并没有禁止我们了解其他道理的实力,更靠不上暴力。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很难把自由主义的宣传说成洗脑。
                        我们说纳粹政府对民众洗脑,因为它掌握着宣传机器,它有力量控制资讯,它有钱操纵舆论,在这一切背后,它还有实实在在的武力。把所有想影响别人的活动都称作洗脑,就抹杀了这层根本的区别。
                        如果自由主义者宣传自己的思想不算洗脑,那么,男尊女卑观念呢?种族主义呢?支持奴隶制的那些观念呢?
                        很多观念,在很长时期内是主流观念,但在我们看来,它们是错误的,甚至是恶劣的。但当时的人们并不是因为被洗了脑才持有那些观念。
                        总的说来,这样的观念都与当时的特定生活形态相联系,与当时人们对其他事物的理解方式相联系,而正是由于这样的联系,有些观念不管怎么错误,都不能说是洗脑的结果。
                        谁又敢说我们自己的观念那么正确,不会被后人视作愚蠢乃至恶劣?
                        不消说,我们无法在传播某种怪异观念和洗脑之间划出明确的界线。
                        就拿圣殿教来说吧,它好像不是靠暴力支撑的,不过,它的确采用屏蔽异见之类的方式,像传销活动一样,这种封闭性也多多少少要依赖暴力。
                        在公开说理的环境中,它的洗脑力量就会减弱。我不是说公开说理总能说服圣殿教的信徒,但若如此,我们就需要更全面地研究圣殿教这类现象,也许,圣殿教的教义,并不只是一派荒唐,其中也有值得我们思考之处。
                        总的说来,我建议我们要慎用“洗脑”这个词。不要因为别人的立场和做法显得荒唐就指斥他被洗脑了。
                        朝鲜民众以为他们那种穷困的日子是幸福生活,或者,人生最高的幸福就是信仰金正恩,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洗脑的结果,因为在朝鲜,大多数外部信息是被屏蔽的,支持这种屏蔽的是巨大的暴力。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2-08 20:40
                        回复
                          但一位修道士认为,有汽车有洋房算不上幸福,真正幸福的是一心事主,甘心情愿去过我们都不愿去过的艰苦生活,虽然他的想法和做法跟我们绝大多数人不一样,你也不能说他是被洗脑。
                          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自杀式袭击者。
                          当然,我同样认为自杀式袭击者错误,愚蠢,罪恶,这里大概有一些洗脑的成分,但我个人不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能用“洗脑”一言蔽之,还要探究他们自己所具的信仰,所持信的道理。
                          我们需要找出他持信的道理在哪里,指出他认之为道理的东西其实不合道理。你也许不能说服他,但至少,你自己变得更懂道理了,更不容易被人洗脑了。
                          径直把什么什么说成“洗脑”,这来得太容易了,往往妨碍我们对某些极端事例的深入理解。
                          一旦给某种做法贴上“洗脑”这个标签,你似乎就不用再对他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做法的根源进行细致的探讨分析了,我们在不经意间放弃了对这些事情进行严肃思考和深入理解的责任,结果,我们本来就已经相当稀薄的智性生活变得更加浅薄。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2-08 20:41
                          回复
                            作者:陈嘉映,来源:爱思想、凤凰博报
                            作者简介:陈嘉映,1952年出生于上海,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师、外国哲学学科专业负责人、特聘教授。其表作品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无法还原的像》等。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02-08 20:41
                            回复
                              吐槽吐槽,从17/11/11审核到现在还没审核完,百度的审核真是醉了


                              IP属地:福建20楼2018-02-08 20: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