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么说有点极端,听起来很难接受。但是有些事情,我们必须去面对。如果要温和点表达,我更愿意表达为:
妈妈,并不是最爱你的人。有时候连一般人都不如。
我们这篇文章里谈论的是妈妈。妈妈是指孩子的一切依恋对象,不仅是妈妈,更是早期与他深度互动的重要他人,包括妈妈、爸爸、阿姨、外婆等一切有重要影响的人。
2
爸爸妈妈带来的伤害,罄竹难书。对很多人来说,童幼年期间,充满了无数伤害。
他们从生下孩子开始,就更爱工作家务,更爱邻居亲戚,唯独不愿意爱你。对所有人和所有事都很好很用心,唯独在离开你和忽视你的时候,特别忍心。让你一个人在那哭到绝望,渐渐失去了依恋别人的能力,失去了与人亲密的能力,不得不学会了万事靠自己的独立。
妈妈总是分不清楚到底谁是付出者,谁是索取者。妈妈会把自己消化不了的负面情绪倒给你。去跟你抱怨男人怎么不好,亲戚怎么不好,自己怎么委屈。
妈妈总是在说我多么累多么不容易,暗示你要付出要听话要照顾她的情绪。
妈妈给你的否定与批评,不断通过全方位的信息向你传递,你到底是多么差劲,这也不好,那也很差。仿佛在告诉你,你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值得被接纳的人。
妈妈的严格和控制令人害怕。她会不允许你犯错,在你犯错的时候就惩罚你。会对每件事情、每个细节都有严格的要求,话要怎么礼貌,衣服要怎么穿,她都要管。会告诉你这应该做,那应该做。当她在要求你的时候,她毫不顾及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让你忘记了自己的心在哪里,从此再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妈妈的每次训斥和要求,都在一次次忽略着你的感受。她不管你有没有害怕,有没有受伤,她只在乎你做得对与错。仿佛你的感受是什么并不重要,对错才是比你更重要的事情。
妈妈从不顾及你只是个娃娃,她每次的情绪,就像是火山爆发,让你像个受惊的小鸟,无处躲藏。让你长大后,每当面对强势的人,都恨不得藏起来,跟小时候看到爸妈吵架,一模一样。
妈妈的这些伤害到底有多大呢?
一个人小时候被怎么对待,他长大后就会觉得别人也是这样。
一个人小时候总是小心地照顾好妈妈的情绪,他长大了就很卑微,特别照顾别人的情绪。
一个人小时候总是要很优秀才能活下来,他长大了就拼命追求优秀,不顾一切。
一个人小时候要很坚强才能活下来,他长大了就硬撑,就不相信别人能接纳他的脆弱。
一个人小时候总是被冷漠不被妈妈亲密,他长大了就觉得孤独,总觉得别人也很冷漠不愿意靠近他。
一个人小时候总是被挑剔嫌弃,他长大后就总是害怕别人,总觉得别人也在对他很挑剔嫌弃。
总之,
一个人小时候被怎么对待,他长大后对这个世界的自动假设就成了这样。然后他就开始去寻找证据证明别人真的是这样,再次验证了自己的假设和感觉,进入强迫性重复,成功温习了童年无数次悲惨的感觉。
所以他就会活在小时候被妈妈编制的剧本里。
3
能够恨爸爸妈妈的人是幸福的。对很多人来说,他们不能恨。因为:
“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不知道谁这么教育了我们。
父母也不容易,父母也有自己的局限。他们那么理解父母,仿佛一个“不容易”,就可以原谅他们的错。
妈妈也做了很多了。她给了你很多吃和穿,给你钱花,把最好的给了你,把你养大。在生活上她照顾你,她给你建议指导你,在你危难的时候保护你。妈妈也做了很多。
仿佛妈妈“尽力了”、“不容易”、“做了很多”就是很爱很爱你,就不应该被恨,就应该被理解,就应该觉他们是很爱的。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我们判断一个人爱不爱你,有两个标准:
1.他有没有付出爱
他的出发点是正向的,是为了你好,他在做他能力范围内的事情,那么他就是在表达爱。
妈妈硬是逼着你穿秋裤,要你把饭吃完饭不能浪费,要你跟某某分手不要早恋,要你把房间收拾干净,要你6点就得起床,要你做各种你不愿意做的事,甚至打你、骂你、凶你。那一刻在妈妈的意识里,她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所以她在表达爱。
我小的时候,我一感冒我妈就带我去挂吊瓶输液,药片要按照最大剂量吃,因为这样“好得快”,要我喝下她从神婆那里求来的汤。
她这些都是为了我好,都是在表达爱。这无可厚非。
2.我有没有接收到爱
我们会因为另外一个人的存在而感受到温暖、舒服、轻松、快乐、通透、幸福,这说明我们被爱了。但是如果我们因为另外一个人的存在感受到了压力、内疚、想逃、恐惧、紧张、烦躁,这说明我们被伤害了。
所以即使妈妈在表达爱,我们收到的仍然可能是伤害。即使妈妈在这里表达了爱,在那里依然可能表达了伤害。
表达爱和接收到爱并不是必然关系。他爱了,不代表我就被爱了。两个人在一起,有时候没有表达,却接收到了爱。有时候表达的是爱,却接收到了伤害。
当没有接收到爱,我们即使用了“理解她”的策略,我们最多不去恨了,可是这并没有增加半分我们感受到的爱。
所以从体验的角度来说,
我们体验到的妈妈的爱,可能并不是很多。
如果你愿意对自己的感受诚实,你可以去观察:
小时候,妈妈常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是温暖、轻松、开心、应该、冷漠、压力、烦躁还是恐惧?
现在呢?你跟妈妈的关系是什么,是无话不谈的轻松亲密朋友,还是客客气气地孝顺她,还是距离、冷淡甚至敌意?
一个人给了我吃的,然而她没拿好掉地上了。她不是故意的,可这并不影响我还是饿着啊。这时候我要“理解她”,不能生气,不能怪她,因为她是爱我的。
这对你来说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标准1是理性,按照这个标准,妈妈可能是爱我的。标准2是感受,按照这个标准,妈妈可能是不爱我的。
也就是说,理性上你知道妈妈是爱你的。可是,你感受到被爱了吗?
4
是的,妈妈带来的伤害,我们没办法去恨。因为她真的已经尽力了,她不是故意的,她只有这么多。
可这不代表我们就认命了,只配得到这么多的爱。
妈妈基于自己的人格缺陷和童年缺失,给不出真正的爱来。
妈妈自己有很多负面的情绪,无处表达,只能倒给你。你为了活下来,只能选择倾听,憋住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不意味着长大后,别人也没有能力承受你负面情绪。
妈妈对自己的要求和控制很多,她只能也给你很多要求和控制。这不代表你长大后,别人也会对你有很多要求,对你没有接纳能力。
妈妈不关注自己,所以只能更关注事情来逃避,没法给你很多关注。这不代表你长大后,别人也没有能力关注你,不愿意关注你。
妈妈不会肯定自己,对自己很苛刻,所以她对你说不出温情的话,更不会宽容你。这不代表你长大后,别人也觉得你很差,会不原谅你,不喜欢你。
妈妈很努力去爱你了,这不代表伤害就可以被忽视。
长大后,你会发现,你身边比妈妈人格健全程度更高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有能力爱你,并且大部分都有意愿爱你。
只是你的潜意识里不相信,有人愿意而且能够比妈妈做得更好,更爱你。
妈妈只有1个馒头,她的对的爱是100分,不过是给了你一个馒头,让你有一个饥饿的童年,你觉得自己只配得一个馒头,并且还很沉重。可是长大后,你面对的很多人,他们已经迈向了小康社会,他们愿意给你10个馒头,不需要回报,因为他们有足够多的馒头。他们有100000分的爱,他们愿意给你1000分,甚至10000分。虽然他们给的比例不如妈妈多,但是他们给的数量,的确比妈妈多了。
他们比妈妈更包容你,更认可你,更接纳你,更重视你,更不需要你的讨好,更欢迎你。
也就是比你自动假设的更爱你。比你想象的爱还要多。
这些人是你的恋人、朋友甚至陌生人。
5
爸爸妈妈能给你的爱只有那么多,那不是他们的错,但更不是你的错。你本身是值得拥有更多的爱的。
妈妈,并不是真的爱你。不是不想爱,是真的给不出来多少爱。
可现实中,能给的比她多的人,太多了。只是因为他们的人格更健康。
看见真相,就是发现其实身边人,很多人都愿意去爱你。
虽然不是所有人,
因为也有很多人比妈妈的人格发育度还不健全,他们也不知道如何给出爱。
但是你要相信,
给出爱,是一个人的本能。在一个人有很多爱的时候,他是愿意给出爱的。
你只要去发现身边很多人都在接纳你,认可你,重视你。去发现这些这些愿意爱你的人,你就可以去修改你童年总觉得自己不被爱的经验。
如果你总去发现那些没有能力爱你的人,你就会只是重复早年不被爱的经验。
你就会渐渐发现:
你的本质,是值得被爱的。
有的人不爱你,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因为他不会爱。
你比你想的,还要好很多。
这么说有点极端,听起来很难接受。但是有些事情,我们必须去面对。如果要温和点表达,我更愿意表达为:
妈妈,并不是最爱你的人。有时候连一般人都不如。
我们这篇文章里谈论的是妈妈。妈妈是指孩子的一切依恋对象,不仅是妈妈,更是早期与他深度互动的重要他人,包括妈妈、爸爸、阿姨、外婆等一切有重要影响的人。
2
爸爸妈妈带来的伤害,罄竹难书。对很多人来说,童幼年期间,充满了无数伤害。
他们从生下孩子开始,就更爱工作家务,更爱邻居亲戚,唯独不愿意爱你。对所有人和所有事都很好很用心,唯独在离开你和忽视你的时候,特别忍心。让你一个人在那哭到绝望,渐渐失去了依恋别人的能力,失去了与人亲密的能力,不得不学会了万事靠自己的独立。
妈妈总是分不清楚到底谁是付出者,谁是索取者。妈妈会把自己消化不了的负面情绪倒给你。去跟你抱怨男人怎么不好,亲戚怎么不好,自己怎么委屈。
妈妈总是在说我多么累多么不容易,暗示你要付出要听话要照顾她的情绪。
妈妈给你的否定与批评,不断通过全方位的信息向你传递,你到底是多么差劲,这也不好,那也很差。仿佛在告诉你,你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值得被接纳的人。
妈妈的严格和控制令人害怕。她会不允许你犯错,在你犯错的时候就惩罚你。会对每件事情、每个细节都有严格的要求,话要怎么礼貌,衣服要怎么穿,她都要管。会告诉你这应该做,那应该做。当她在要求你的时候,她毫不顾及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让你忘记了自己的心在哪里,从此再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妈妈的每次训斥和要求,都在一次次忽略着你的感受。她不管你有没有害怕,有没有受伤,她只在乎你做得对与错。仿佛你的感受是什么并不重要,对错才是比你更重要的事情。
妈妈从不顾及你只是个娃娃,她每次的情绪,就像是火山爆发,让你像个受惊的小鸟,无处躲藏。让你长大后,每当面对强势的人,都恨不得藏起来,跟小时候看到爸妈吵架,一模一样。
妈妈的这些伤害到底有多大呢?
一个人小时候被怎么对待,他长大后就会觉得别人也是这样。
一个人小时候总是小心地照顾好妈妈的情绪,他长大了就很卑微,特别照顾别人的情绪。
一个人小时候总是要很优秀才能活下来,他长大了就拼命追求优秀,不顾一切。
一个人小时候要很坚强才能活下来,他长大了就硬撑,就不相信别人能接纳他的脆弱。
一个人小时候总是被冷漠不被妈妈亲密,他长大了就觉得孤独,总觉得别人也很冷漠不愿意靠近他。
一个人小时候总是被挑剔嫌弃,他长大后就总是害怕别人,总觉得别人也在对他很挑剔嫌弃。
总之,
一个人小时候被怎么对待,他长大后对这个世界的自动假设就成了这样。然后他就开始去寻找证据证明别人真的是这样,再次验证了自己的假设和感觉,进入强迫性重复,成功温习了童年无数次悲惨的感觉。
所以他就会活在小时候被妈妈编制的剧本里。
3
能够恨爸爸妈妈的人是幸福的。对很多人来说,他们不能恨。因为:
“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不知道谁这么教育了我们。
父母也不容易,父母也有自己的局限。他们那么理解父母,仿佛一个“不容易”,就可以原谅他们的错。
妈妈也做了很多了。她给了你很多吃和穿,给你钱花,把最好的给了你,把你养大。在生活上她照顾你,她给你建议指导你,在你危难的时候保护你。妈妈也做了很多。
仿佛妈妈“尽力了”、“不容易”、“做了很多”就是很爱很爱你,就不应该被恨,就应该被理解,就应该觉他们是很爱的。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我们判断一个人爱不爱你,有两个标准:
1.他有没有付出爱
他的出发点是正向的,是为了你好,他在做他能力范围内的事情,那么他就是在表达爱。
妈妈硬是逼着你穿秋裤,要你把饭吃完饭不能浪费,要你跟某某分手不要早恋,要你把房间收拾干净,要你6点就得起床,要你做各种你不愿意做的事,甚至打你、骂你、凶你。那一刻在妈妈的意识里,她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所以她在表达爱。
我小的时候,我一感冒我妈就带我去挂吊瓶输液,药片要按照最大剂量吃,因为这样“好得快”,要我喝下她从神婆那里求来的汤。
她这些都是为了我好,都是在表达爱。这无可厚非。
2.我有没有接收到爱
我们会因为另外一个人的存在而感受到温暖、舒服、轻松、快乐、通透、幸福,这说明我们被爱了。但是如果我们因为另外一个人的存在感受到了压力、内疚、想逃、恐惧、紧张、烦躁,这说明我们被伤害了。
所以即使妈妈在表达爱,我们收到的仍然可能是伤害。即使妈妈在这里表达了爱,在那里依然可能表达了伤害。
表达爱和接收到爱并不是必然关系。他爱了,不代表我就被爱了。两个人在一起,有时候没有表达,却接收到了爱。有时候表达的是爱,却接收到了伤害。
当没有接收到爱,我们即使用了“理解她”的策略,我们最多不去恨了,可是这并没有增加半分我们感受到的爱。
所以从体验的角度来说,
我们体验到的妈妈的爱,可能并不是很多。
如果你愿意对自己的感受诚实,你可以去观察:
小时候,妈妈常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是温暖、轻松、开心、应该、冷漠、压力、烦躁还是恐惧?
现在呢?你跟妈妈的关系是什么,是无话不谈的轻松亲密朋友,还是客客气气地孝顺她,还是距离、冷淡甚至敌意?
一个人给了我吃的,然而她没拿好掉地上了。她不是故意的,可这并不影响我还是饿着啊。这时候我要“理解她”,不能生气,不能怪她,因为她是爱我的。
这对你来说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标准1是理性,按照这个标准,妈妈可能是爱我的。标准2是感受,按照这个标准,妈妈可能是不爱我的。
也就是说,理性上你知道妈妈是爱你的。可是,你感受到被爱了吗?
4
是的,妈妈带来的伤害,我们没办法去恨。因为她真的已经尽力了,她不是故意的,她只有这么多。
可这不代表我们就认命了,只配得到这么多的爱。
妈妈基于自己的人格缺陷和童年缺失,给不出真正的爱来。
妈妈自己有很多负面的情绪,无处表达,只能倒给你。你为了活下来,只能选择倾听,憋住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不意味着长大后,别人也没有能力承受你负面情绪。
妈妈对自己的要求和控制很多,她只能也给你很多要求和控制。这不代表你长大后,别人也会对你有很多要求,对你没有接纳能力。
妈妈不关注自己,所以只能更关注事情来逃避,没法给你很多关注。这不代表你长大后,别人也没有能力关注你,不愿意关注你。
妈妈不会肯定自己,对自己很苛刻,所以她对你说不出温情的话,更不会宽容你。这不代表你长大后,别人也觉得你很差,会不原谅你,不喜欢你。
妈妈很努力去爱你了,这不代表伤害就可以被忽视。
长大后,你会发现,你身边比妈妈人格健全程度更高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有能力爱你,并且大部分都有意愿爱你。
只是你的潜意识里不相信,有人愿意而且能够比妈妈做得更好,更爱你。
妈妈只有1个馒头,她的对的爱是100分,不过是给了你一个馒头,让你有一个饥饿的童年,你觉得自己只配得一个馒头,并且还很沉重。可是长大后,你面对的很多人,他们已经迈向了小康社会,他们愿意给你10个馒头,不需要回报,因为他们有足够多的馒头。他们有100000分的爱,他们愿意给你1000分,甚至10000分。虽然他们给的比例不如妈妈多,但是他们给的数量,的确比妈妈多了。
他们比妈妈更包容你,更认可你,更接纳你,更重视你,更不需要你的讨好,更欢迎你。
也就是比你自动假设的更爱你。比你想象的爱还要多。
这些人是你的恋人、朋友甚至陌生人。
5
爸爸妈妈能给你的爱只有那么多,那不是他们的错,但更不是你的错。你本身是值得拥有更多的爱的。
妈妈,并不是真的爱你。不是不想爱,是真的给不出来多少爱。
可现实中,能给的比她多的人,太多了。只是因为他们的人格更健康。
看见真相,就是发现其实身边人,很多人都愿意去爱你。
虽然不是所有人,
因为也有很多人比妈妈的人格发育度还不健全,他们也不知道如何给出爱。
但是你要相信,
给出爱,是一个人的本能。在一个人有很多爱的时候,他是愿意给出爱的。
你只要去发现身边很多人都在接纳你,认可你,重视你。去发现这些这些愿意爱你的人,你就可以去修改你童年总觉得自己不被爱的经验。
如果你总去发现那些没有能力爱你的人,你就会只是重复早年不被爱的经验。
你就会渐渐发现:
你的本质,是值得被爱的。
有的人不爱你,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因为他不会爱。
你比你想的,还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