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夕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59528/answer/1940686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7年6月28日,我把人生第一份辞职信交给了八厂人事。是的,在这一天,作为一个大庆人,我选择了离开大庆油田,也选择了离开这座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 在我正式辞职的那天,我就想写一篇文章,用来记录和表达我这三年对于大庆油田的思考,对于大庆这座城市的思考,对于大庆人的思考,以及对于我自己的思考。但是一直到了7月1号这天,我才开始动笔整理这样一篇文章,因为我也需要沉淀,好以一个过来人和旁观者的双重身份,去仔细的想一想,油田之于我们,到底是人们眼中的桃花源,还是纷杂社会的理想乡? 客观的讲,我认为大庆油田依然是很大一部分大庆人的天堂,但同时也是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地狱。再说的明白一点,围城罢了。进不去的依旧想进去混吃等死,可进去的又只能望着外面的世界哀叹余生。 我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可以说在学生时代算不上学渣,但高考时也离学霸有着100分的差距。总的来说可以算是苦学了16年吧,在求学期间也不乏自己的梦想和思考,虽说不求闻达于天下,但力求少悔于人生。这句话很空,但是很真。可惜当年的我还是低估了命运的力量,在我即将毕业也和其他人一样将要踏入社会这个熔炉的时候,我母亲的一个电话改变了我预想中的的人生轨迹。电话内容很简单,大概意思就是我毕业的那年是我能回到大庆油田的最后一次机会,希望我慎重。接着一些要好的亲属也来了电话,劝我回到大庆油田,回到这个当时还很遗世独立的桃源乡。我的家庭有一些特殊,十几年来都很坎坷,家里也只有母亲一人。考虑家庭,考虑母亲,考虑到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的古训,我选择了回到大庆。记得当时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正在武汉和即将分开的同学们吃火锅。说实话,武汉的火锅不是很好吃。 回到大庆之后我被分配到了一个外围采油厂当工人,记得入厂之初的培训期间,培训老师告诉我们说,在座的都是大学生,在这里是很有发展的,只要大家踏实工作,摆正心态,都有成才的可能。培训期间大家的心气都很高,哪怕现在回忆起来依然能感觉到大家当时的热情。可如今三年过去了,现在想想,当年的热情恐怕是我们这些人唯一的一次燃烧吧。 我的工作地点是在一个离市区,或者说离人烟很远的地方,距离最近的县镇也要几十公里,周围倒是有一些村屯,剩下的就是无边的草甸子和玉米地。穷山恶水么?和那些更偏远的采油厂比起来,恐怕我还要幸福的多。就是在这样一个我当年想都不会想的地方,我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三年时光。刚开始来的时候,说实话,虽然我的适应能力很强,和同事关系相处的很快,但是这里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前景,都让我深深的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了。我来之后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来到这里,是龙得给我趴着,是虎也得给我卧着。我没有龙虎之威,但我也希望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所长,哪怕是在这个看不到什么希望的地方。 刚回到油田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劝我再考虑一下,而几乎所有的长辈们都劝我要安心在这里工作,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声音中,我不断的去学习怎么做一个采油工,学习油田相关的知识,报考油田的二学位,尽自己所能的去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比赛。每天在抽油机之间来往反复,每天拿着破衣服去擦井口冒出来的油,每天都忙着刷漆除草平井场,我一个拿了十几年笔的学生,在这里学会了管钳铁锹扳手等等工具的使用,这些倒是没什么,一切都是为了工作嘛。此时我依然一直幻想着,当我把这些都学会了,当我参加了足够多的比赛,当我取得了足够多的荣誉,我就能够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 我这三年印象最深的是15年的清明节,我当时还在参加一个考试的培训,清明节大家都放假,我就回到单位值班,恰好遇到计量间管线堵了。北方历来都有倒春寒之说,当时的天气还非常的冷,而为了解堵,我们几个人整整在外面不间断的工作了三天四夜,第四天早上,我睡了两个小时,去参加考试。这三天四夜,每个人都已经熬到了极限,有机会就趴在管子上睡一会,得空儿就躺在地上歇一会。我记得第三天夜里,大家都已经很累很累了,趁着解堵车在那工作,我们就躺在车里睡了一会,当时的夜里刺骨的冷,车里没有暖风,我躺在后面不知道睡了多久,突然领导喊我出去干活了,我起来想要打开车门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手已经抖得根本找不准车把手在哪,缓了五分钟,我打开了车门,下去和同事们继续未完的事业。后来一提起这件事,大家都笑着说这是最衰的一个清明节。可是我之后一直在想,如果当时别人没有叫我起来,我是不是就冻死在车上了,那是我这辈子最冷的一个晚上。这种事情我可以当个故事讲,可对于那些老工人来说,比这艰苦的事情,他们经历了太多太多。可是经历了这么多之后,在这个地方又能得到什么? 我在这里不想谈家国天下,我只想说说我自己。在工作了三年之后,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对我自己说,这里不适合我,我也不适合这里。大庆油田这个几十年的国企和我的理想,相差甚远。我在这三年间也向我的母亲抱怨过很多次,并不是抱怨工作的辛酸,而是抱怨前途的迷茫。诚然能够走在事业巅峰的人不是很多,但这也绝不是一个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理由,我想任何一个对人生有抱负的人,都会选择把自己安放在一条不断向前的路上。 我的母亲是一个比较开明的人,三年来我的执着也最终改变了我母亲的想法,她在今年年初就同意我辞掉这份工作,可是在我与其他上一辈人的交流中,得到的却更多的是不理解和不信任。你辞职了能干什么?如此稳定的工作为什么还要走?整个大庆就你有眼光有能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不想去过多的辩驳什么。我只想说一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认为把自己的一生寄托在别人的经验上,终究是不靠谱的。世界的变化如此之快,可很多人的眼光却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计划经济里,认为大锅饭是最好吃的。诚然好吃,但是吃不饱啊。 我们从7岁开始上学,大学毕业也要16年时间,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为了金钱?为了工作?为了虚荣?为了地位?我认为都有,但是都太偏见。可最起码,我认为多读书是为了多一种选择。读的书越多,越能感觉到自己的无知,可正是这种求知欲让我们有勇气去探索这个无限未知的世界。那既然如此,为何要故步自封,坐进观天呢?为何不能走出所谓的稳定,去和别人一起感受这个复杂的社会呢?残酷也好,无情也好,失败也好,我已经做好了死无葬身之地的准备,难道还换不来一个赴死的权利么?况且,我认为大多数人的一生没有这么可怕,老一辈大庆人口中社会的残酷无情是真实存在的,但其实对于他们来说,也都是道听途说臆想出来的,毕竟他们真的没有走出过这座城。 人一生中的可能性真的太多太多,可是一旦陷在油田这个框框里,路真的就越走越窄,除非你境界高古,超凡脱俗。对于一个人来说,工作固然重要,可社会发展到了如今,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吃口饭,更是很多人一生为之奋斗的意义所在。如果你还有那一份求知欲,就不应该过多的在意别人的眼光。幼稚否?愚蠢否?我尚且年轻,你又凭什么给我盖棺定论! 辞职是我的一个选择而已,不适合所有人,但是劝那些想出城和未进城的人,多多权衡。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59528/answer/1940686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7年6月28日,我把人生第一份辞职信交给了八厂人事。是的,在这一天,作为一个大庆人,我选择了离开大庆油田,也选择了离开这座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 在我正式辞职的那天,我就想写一篇文章,用来记录和表达我这三年对于大庆油田的思考,对于大庆这座城市的思考,对于大庆人的思考,以及对于我自己的思考。但是一直到了7月1号这天,我才开始动笔整理这样一篇文章,因为我也需要沉淀,好以一个过来人和旁观者的双重身份,去仔细的想一想,油田之于我们,到底是人们眼中的桃花源,还是纷杂社会的理想乡? 客观的讲,我认为大庆油田依然是很大一部分大庆人的天堂,但同时也是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地狱。再说的明白一点,围城罢了。进不去的依旧想进去混吃等死,可进去的又只能望着外面的世界哀叹余生。 我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可以说在学生时代算不上学渣,但高考时也离学霸有着100分的差距。总的来说可以算是苦学了16年吧,在求学期间也不乏自己的梦想和思考,虽说不求闻达于天下,但力求少悔于人生。这句话很空,但是很真。可惜当年的我还是低估了命运的力量,在我即将毕业也和其他人一样将要踏入社会这个熔炉的时候,我母亲的一个电话改变了我预想中的的人生轨迹。电话内容很简单,大概意思就是我毕业的那年是我能回到大庆油田的最后一次机会,希望我慎重。接着一些要好的亲属也来了电话,劝我回到大庆油田,回到这个当时还很遗世独立的桃源乡。我的家庭有一些特殊,十几年来都很坎坷,家里也只有母亲一人。考虑家庭,考虑母亲,考虑到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的古训,我选择了回到大庆。记得当时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正在武汉和即将分开的同学们吃火锅。说实话,武汉的火锅不是很好吃。 回到大庆之后我被分配到了一个外围采油厂当工人,记得入厂之初的培训期间,培训老师告诉我们说,在座的都是大学生,在这里是很有发展的,只要大家踏实工作,摆正心态,都有成才的可能。培训期间大家的心气都很高,哪怕现在回忆起来依然能感觉到大家当时的热情。可如今三年过去了,现在想想,当年的热情恐怕是我们这些人唯一的一次燃烧吧。 我的工作地点是在一个离市区,或者说离人烟很远的地方,距离最近的县镇也要几十公里,周围倒是有一些村屯,剩下的就是无边的草甸子和玉米地。穷山恶水么?和那些更偏远的采油厂比起来,恐怕我还要幸福的多。就是在这样一个我当年想都不会想的地方,我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三年时光。刚开始来的时候,说实话,虽然我的适应能力很强,和同事关系相处的很快,但是这里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前景,都让我深深的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了。我来之后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来到这里,是龙得给我趴着,是虎也得给我卧着。我没有龙虎之威,但我也希望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所长,哪怕是在这个看不到什么希望的地方。 刚回到油田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劝我再考虑一下,而几乎所有的长辈们都劝我要安心在这里工作,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声音中,我不断的去学习怎么做一个采油工,学习油田相关的知识,报考油田的二学位,尽自己所能的去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比赛。每天在抽油机之间来往反复,每天拿着破衣服去擦井口冒出来的油,每天都忙着刷漆除草平井场,我一个拿了十几年笔的学生,在这里学会了管钳铁锹扳手等等工具的使用,这些倒是没什么,一切都是为了工作嘛。此时我依然一直幻想着,当我把这些都学会了,当我参加了足够多的比赛,当我取得了足够多的荣誉,我就能够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 我这三年印象最深的是15年的清明节,我当时还在参加一个考试的培训,清明节大家都放假,我就回到单位值班,恰好遇到计量间管线堵了。北方历来都有倒春寒之说,当时的天气还非常的冷,而为了解堵,我们几个人整整在外面不间断的工作了三天四夜,第四天早上,我睡了两个小时,去参加考试。这三天四夜,每个人都已经熬到了极限,有机会就趴在管子上睡一会,得空儿就躺在地上歇一会。我记得第三天夜里,大家都已经很累很累了,趁着解堵车在那工作,我们就躺在车里睡了一会,当时的夜里刺骨的冷,车里没有暖风,我躺在后面不知道睡了多久,突然领导喊我出去干活了,我起来想要打开车门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手已经抖得根本找不准车把手在哪,缓了五分钟,我打开了车门,下去和同事们继续未完的事业。后来一提起这件事,大家都笑着说这是最衰的一个清明节。可是我之后一直在想,如果当时别人没有叫我起来,我是不是就冻死在车上了,那是我这辈子最冷的一个晚上。这种事情我可以当个故事讲,可对于那些老工人来说,比这艰苦的事情,他们经历了太多太多。可是经历了这么多之后,在这个地方又能得到什么? 我在这里不想谈家国天下,我只想说说我自己。在工作了三年之后,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对我自己说,这里不适合我,我也不适合这里。大庆油田这个几十年的国企和我的理想,相差甚远。我在这三年间也向我的母亲抱怨过很多次,并不是抱怨工作的辛酸,而是抱怨前途的迷茫。诚然能够走在事业巅峰的人不是很多,但这也绝不是一个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理由,我想任何一个对人生有抱负的人,都会选择把自己安放在一条不断向前的路上。 我的母亲是一个比较开明的人,三年来我的执着也最终改变了我母亲的想法,她在今年年初就同意我辞掉这份工作,可是在我与其他上一辈人的交流中,得到的却更多的是不理解和不信任。你辞职了能干什么?如此稳定的工作为什么还要走?整个大庆就你有眼光有能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不想去过多的辩驳什么。我只想说一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认为把自己的一生寄托在别人的经验上,终究是不靠谱的。世界的变化如此之快,可很多人的眼光却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计划经济里,认为大锅饭是最好吃的。诚然好吃,但是吃不饱啊。 我们从7岁开始上学,大学毕业也要16年时间,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为了金钱?为了工作?为了虚荣?为了地位?我认为都有,但是都太偏见。可最起码,我认为多读书是为了多一种选择。读的书越多,越能感觉到自己的无知,可正是这种求知欲让我们有勇气去探索这个无限未知的世界。那既然如此,为何要故步自封,坐进观天呢?为何不能走出所谓的稳定,去和别人一起感受这个复杂的社会呢?残酷也好,无情也好,失败也好,我已经做好了死无葬身之地的准备,难道还换不来一个赴死的权利么?况且,我认为大多数人的一生没有这么可怕,老一辈大庆人口中社会的残酷无情是真实存在的,但其实对于他们来说,也都是道听途说臆想出来的,毕竟他们真的没有走出过这座城。 人一生中的可能性真的太多太多,可是一旦陷在油田这个框框里,路真的就越走越窄,除非你境界高古,超凡脱俗。对于一个人来说,工作固然重要,可社会发展到了如今,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吃口饭,更是很多人一生为之奋斗的意义所在。如果你还有那一份求知欲,就不应该过多的在意别人的眼光。幼稚否?愚蠢否?我尚且年轻,你又凭什么给我盖棺定论! 辞职是我的一个选择而已,不适合所有人,但是劝那些想出城和未进城的人,多多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