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票房榜吧 关注:239,738贴子:11,360,344
  • 11回复贴,共1

【TNABO】有关黑豹都在谈电影,换个角度来谈谈颜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黑色在西方文化中是基本禁忌色,体现了西方人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它象征死亡、凶兆、灾难,还象征邪恶、犯罪,如恶魔devil,有极其恶劣的行为。所以每到人死的时候,西方人要打黑色的伞、穿黑色的服装,寓意尽早升入天堂。



1楼2018-03-09 10:48回复
    白色在西方文化中积极正面的的象征意义。在英语中有很多词组用白色来指代诚实、正直、高尚,如white soul纯洁的灵魂、white men有教养的人、white spirit高尚的精神、white lie善意的谎言等等。代表光的白色也因其与代表地狱、邪恶的黑色的极端对比,成为神圣和正义的颜色。天使和圣徒通常被认为穿着一袭白纱,而魔鬼死神则是黑色的衣服。中世纪西方巫术中有所谓“白魔法”和“黑魔法”的区别,白魔法一般靠祈祷上帝和圣灵给予人们帮助,黑魔法则通过与魔鬼订立契约而获得邪恶的力量。
    十九世纪之后,欧洲知识界因为对古希腊古典主义的热爱而崇尚白色,逐渐对于一切其它色彩都不堪忍受。歌德曾说“有知识的人们对色彩有些厌恶”。人们认为五颜六色是粗鄙低俗的,鲜艳的色彩只有未开化的民族或儿童才会喜欢。白色也因其难以保持干净、需要被精心护理的特质而被认为是穿着者社会地位高贵的象征。



    3楼2018-03-09 10:52
    回复
      而在中国文化中,黑色在《易经》中被认为是“天”的颜色,是众母之色。“天地玄黄”之说,源于古人感觉到北方天空长时期都显得神秘的黑色。他们认为,北极星是天帝的位置,所以黑色在古代的中国,为众色之长。新石器的黑陶可以说明中国人尚黑。《韩非子·十过篇》中记载:“尧禅天在,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材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为食器……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祭器,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尧、舜、禹时代的先民也崇尚黑色。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就依据先人观物取象的传统,最终定黑色
      为尊:“以冬10月为年首,色上黑。”中国文化中,历史上就不存在先入为主的歧视黑人的土壤。



      4楼2018-03-09 10:55
      回复
        在东方,白色是一种禁忌。 现代中国人的思想已经融合很多西方的思维方式。比如提到白色往往想到白雪而联想到冬天,而提及秋季想到的是金色或者金黄色,这类的联想直观的来源于发黄的树叶和成熟的麦穗。但中国古代对色彩的认识来源与于西方人不同。在先秦是,颜色词就已经与古人的世界观、哲学思想联系在一起。中国文化中的颜色内涵和象征意义十分丰富,而且颜色的象征意义也是多元的。中国对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并非来自具体的事物,而是来源于东方古代五行学说的哲学思想。东方思维是现象的,源自于直观的在场而非想象。


        5楼2018-03-09 11:00
        回复
          欧洲老传统罢了…美国应该不会那么拘谨,不然蝙蝠侠早就被禁了不是么?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3-09 11:01
          回复
            《成为黄种人——亚洲种族思维简史》,作者是个外国人,中文名叫奇迈可。
            他的结论很简单,“黄种人”并不是中国人的肤色真的黄,而是西方人的一种主观认定。这就得追溯到西方人打开眼睛看世界的大航海时代。
            因为大航海,走四方,西方人开始需要对世界上各个地方的人种进行描述了。
            那西方人的基准色是啥?当然是白色。一方面,他们的肤色确实比较浅,尤其是跟他们见过的黑人相比。二来,在很多文化的传统中,白色象征着神圣、纯洁、高贵、智慧,相对的,黑色就象征着低贱、邪恶、污秽、野蛮。
            谁都想把代表好东西、好寓意留给自己,所以欧洲人认为自己是白人。
            这个基准色一定,那判断标准也就清楚了。遇到其他文明,你越富有、越强大、越文明,在西方人的认知里,你的人种就越白。按照这个标准,中国人也是白的。
            从13世纪末的马可波罗来中国起,一直到16世纪初,这几百年里中国的国力处于世界顶端,所以用这个标准来看,中国人的肤色妥妥地被认为是白色的。
            举个例子,有个葡萄牙人皮列士,1516年跟着葡萄牙使团来到中国,他写了一本中外关系史上的名著叫《东方志》,后来病死在中国。他在书里就说,中国人“像我们一样白”,中国女人是“像我们一样的白人”,看上去很像西班牙女性,日本人也是“衣着考究的白人”。
            到后来,判断肤色又产生了另一个更直接的标准:就是说看你会不会信奉基督教。
            众所周知,这一点日本一开始做得很好。
            16世纪末,成百上千的日本人信仰了基督教,传教士们看到了可以在日本人之间广泛传教的巨大潜力,这就让日本人在他们眼中变得比中国人更白了。
            但是后来,1614年日本禁止基督教 ,开始闭关锁国,这就让日本人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在他们的嘴里,日本人的肤色也突然变深了。
            德国人恩格尔伯特·肯普费写的《日本史》是18世纪西方了解日本最重要的一本书,他在里面就不再说日本人是白色的,而形容他们是棕色的、黄褐色的了。你看,这肤色深浅其实是个观念的演化过程,跟事实上的东方人的肤色,其实没啥关系。
            再后来,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登场了,这就是18世纪的瑞典科学家林奈。
            林奈最伟大的功绩就是建立了一套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动植物分类和命名体系,比如,我们今天还在用的“门纲目科属种”,就是他提出来的。他最擅长、也最热衷的,就是让各种生物各归其位。
            他的代表作,就是巨著《自然系统》。在这本书里,林奈把我们人类自己命名为“智人”,这个名字一直用到今天。
            他还把智人分成四个种,是按照地理单元和从白到黑的肤色划分的,那就是:欧洲白人、美洲红种人、亚洲棕色人种、非洲黑人。我们亚洲人,林奈用的是一个拉丁语词汇fuscus,意思是“棕色的”“暗色的”。
            后来《自然系统》这部书大受欢迎,隔几年就出一个新版本,从1735年第一版的十几页小册子,变成了1300多页的大部头。到1758年的第10版,林奈形容亚洲人换了一个词,就是黄色。
            当然这个词在拉丁文里,还有其他什么苍白的、死亡的、像幽灵一般的等等意思,总之不是什么好词。


            7楼2018-03-09 11:09
            回复
              黄皮肤和东亚人彻底地结合到一起,得归功于18世纪后期的德国人类学家、“体质人类学之父”布鲁门巴哈。他认为,区分人种更科学的方法是分析头骨形态。
              他以此为标志,在1795年提出,把人类分成五种,再把它们和肤色结合起来,那就是白色高加索人种、黑色埃塞俄比亚人种、红色美洲人种、黑褐色马来人种和黄色蒙古人种。
              这种区分法又鲜明又好记,结果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高加索人种、蒙古人种、马来人种这几个词到今天还有很多人顽强地使用。从此,东亚人就成了黄种人。如果给这件事定下一个具体时间,那就请大家记住,就是1795年。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黄色完全没有负面意义,它代表土地、代表黄河、代表黄帝、代表皇权,这些都让中国人天生觉得黄色是个正面的颜色,因此接受西方人安在我们头上的黄种人身份,也毫无障碍。
              就像歌词里写的,什么“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的龙的传人”,什么“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这些都说明,我们自己的种族思维也被深刻地塑造了。
              但是,咱们还是得强调,生物学研究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证明,以种族来把人类划分为不同集团的分类法,越来越失去生物学依据了。所谓的种族与种族之间,根本不可能画出那一道明确清楚、有科学依据的分界线。
              今天我们回顾这个过程,其实很有意思。第一,人只能靠概念来描述事物,否则大脑没法思考。第二,所有的概念都是标签,而标签和事实的距离,总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第三,标签表面上人畜无害,但背后往往隐藏着非常深的价值评判。


              8楼2018-03-09 11:11
              回复
                支持一个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3-09 11:18
                回复
                  看看南非,种族歧视不能有,但种族差距真的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3-09 11:27
                  收起回复
                    支言支语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3-09 11: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