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吧 关注:3,502贴子:37,597
  • 2回复贴,共1

三弟周同宇称邓颖超为“姐姐”2018-03-05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正文三弟称邓颖超为“姐姐”2018-03-05 00:00:00 来源: 南京日报(南京)举报0
三弟周同宇于清光绪三十年二月二十三日(1904年4月8日)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驸马巷周家老宅,比周恩来小6岁。他出生后因皮肤稍黑一些,家里人便顺口喊他“小黑”,算作乳名,取学名恩寿,字同宇,也用过桐宇。在周家大排行是十二。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因长期遭敌人通缉,为保护弟弟,要他们改名,周恩寿遂以字为名。
周同宇来到人世时,因祖父已病逝,加上淮安由于清朝撤销了漕运总督,经济萧条,周家开始败落,生活条件下降。他出生不到1岁时,母亲带着三兄弟一起去了清河县(今淮阴市市区及淮阴县一带)清江浦的外婆家那边,断断续续住了两三年。在同宇3岁时,年轻的母亲病故。次年秋天兄弟三人一起从清江浦返回淮安驸马巷老家。
这时父亲在外地谋生,工资甚低,无法养家,而老家的周姓各房俱相继外出谋生,在驸马巷住的还有五伯周贻鼎一家和患有残疾的周贻奎夫妇,亦即当时淮安人常称的“八爷”“八太”和他们的儿子恩硕。周恩寿的八叔(这是按周家大排行,嫡亲是三叔)周贻奎和八婶母杨氏曾抚养他们兄弟仨一段时间。幼时的恩寿从八叔和哥哥那里学了一点珠算,也读了一些古书。周恩来去东北后,6岁的同宇被托付给住在清江浦的十四姨妈抚养。两年后同宇又回到淮安和八叔八婶、哥哥博宇一起生活,从此开始学习上锅台烧水、做饭,还要在菜园里种蔬菜。在多灾多难中度过童年的同宇,也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
当时在东北谋生的四伯父(嫡亲是大伯)周贻赓工资也不多。自1910年起,周恩来已在四伯父处念书,1913年考入南开学校,因成绩优异而得到校方奖励,同时以为学校刻钢板等勤工俭学。1918年底,15岁的周同宇向奶妈和舅舅借了点路费,步上两位兄长后尘,前往天津四伯父的家。1919年5月周恩来从日本回国,同宇去天津火车站迎接,兄弟二人分别8年之后又重逢。周恩来看到当年他离家时只有6岁的“黑弟”已长成眉目清秀的少年。
周同宇自幼为人忠厚老实,到天津后,读书用功,头脑聪明,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因他的成绩好,几次跳级升学,深得老师的喜爱。放学后他还经常帮助四伯母做家务,生炉子、烧水、洗衣服,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了。
周同宇,与其兄长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在周恩来赴欧勤工俭学后期认识了长兄的女友邓颖超。当时,他称邓颖超为“姐姐”,称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老太太叫“杨伯母”。
后来周同宇曾回忆说:“那时,姐姐用毛线给我编织了一双棉鞋,那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在寒冷的冬天穿上那么暖和的鞋。”可见邓大姐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1925年10月,已与周恩来结婚的邓颖超根据党组织决定从广州发来电报,让周同宇陪同杨伯母一道去当时大革命的中心广州。1926年1月,周同宇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同年6月毕业。


1楼2018-03-13 09:11回复
    周同宇,与其兄长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在周恩来赴欧勤工俭学后期认识了长兄的女友邓颖超。当时,他称邓颖超为“姐姐”,称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老太太叫“杨伯母”。


    2楼2020-06-03 08:06
    回复
      电视剧里喊的是嫂子,也是错误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6-03 11:41
      回复